朱元璋幼時為了湯和殺地主的牛,做皇帝後殺盡功臣也不殺他?

2020-12-17 JCJO2

湯和是明朝開國的功臣之一,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從小的放牛玩伴。明朝的開國功勳大多遭到朱元璋屠戮,可是湯和卻得以獨善其身。洪武二十八年,湯和以70歲高齡去世,追封為東甌王,名垂千古。比湯和能力強的人大有人在,比如橫掃蒙古的馮勝、藍玉。尤其是涼國公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中重創北元朝廷,俘虜蒙古王公大臣以及後宮嬪妃數百人,繳獲牛羊馬匹、珠寶糧食無數,威震北狄,一雪靖康之難以來北族強盛、漢人勢微的恥辱。可是,藍玉的下場是明朝開國武將中最慘的,被剝皮抽筋而死。湯和之所以能夠安度晚年,是因為他有過人之處,史書記載湯和性格謹慎,足智多謀,即便是開國以後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用今天的話講,湯和情商與智商都在線,這在以武力打天下的開國武將中是佼佼者。朱元璋對他十分放心,把身邊的重臣都殺光了也沒有動他,還賜給了他大量財貨,安度晚年。首先來說,湯和是朱元璋最為倚重的人之一,不但是朱元璋從小的玩伴兒,而且還是朱元璋早期的引路人。在早年朱元璋餓得要死不活時,湯和就已經是軍隊裡的千戶了,還把當過和尚朱元璋推薦給了郭子興,這才有了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由於這層關係,所以朱元璋一直把沉穩厚重的湯和當成兄長。明初的四大案,朱元璋殺戮甚多,唯獨沒有動自己的「老大哥」湯和。而湯和自己也非常聰明,在朝廷暗流湧動時,主動調到浙江沿海去防禦倭寇,遠離朝廷是非之地。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不有所不受。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案發,朱元璋震怒,以「圖謀不軌」誅殺宰相胡惟庸的九族與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人。10年後,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等人也受到牽連被殺,前後有3萬餘人被朱元璋處死,南京裡的死刑監獄裡都關滿了。明太祖洪武九年與洪武十五年(1376年與1382年),「空印案」案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桓案案發。空印案與郭桓案中,因連坐被朱元璋誅殺的人多達七、八萬人之多。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藍玉案案案發。朱元璋以開國大將、涼國公藍玉謀反為名,將藍玉剝皮抽筋,並大肆株連開國功臣名將,就連掃平夏國的名將傅友德,威震蒙古的馮勝也被朱元璋殺害,受株連者達到了1.5萬人之多。

以上就是明朝初年著名的四大案件。可以看出,晚年的朱元璋唯恐皇權受到削弱,將來自己的子孫鎮不住這幫驕傲的開國功臣,所以通過明初四大案一舉殺盡了開國功勳,卻始終沒有動湯和。在這種形勢下,察覺到危險的湯和主動交出了兵權,並告老還鄉,率領家人回到了的老家。一直到1395年,湯和才去世,成為了明朝開國功臣中少數得以倖免的人。

相關焦點

  • 朱元璋讓他殺子,他殺了,朱元璋又說了一句話,他就把自己也殺了
    他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因朱元璋「誇」他的兒子劍法不錯,不得已把兒子殺了,不料朱元璋並不滿意,又對他說了一句話,他聽完後憤而自殺。事後,朱元璋卻暴怒,把他家的男女老幼全部發配戍邊。正所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開國皇帝建國後欲殺功臣,卻找不出理由,遂邀功臣赴宴
    從古到今,許多皇帝在建國後都要殺掉開國大臣,無緣無故地被扣上一個罪名將其殺掉,這些大臣含冤而死,因為皇帝下令也沒有人敢為他們伸張正義,秦朝統一到清王朝滅亡,不少皇帝把自己打了一頓,輔佐皇帝登基的大臣都被殺了,不是被扣上一個謀反罪,就是因為觸犯了軍規,再或者是因為大臣的直系親屬犯了罪
  • 劉伯溫向朱元璋進言:殺一人可解決天下大旱!殺完後天依舊大旱!
    既有出生時就被指定為太子,一路順暢地繼承皇位的,也有一路拼殺,九死一生之後才當上皇帝的。從當上皇帝的難度上來講,那種順位繼承的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倒是那種草根出身,憑藉自己的智慧與膽識最終登上大位的,一直是民間故事中的主角。這當中,最出色的行列裡當然少不了朱元璋。
  • 陪朱元璋打天下的有34人,30人被殺,最後是哪4人活了下來?
    一、湯和湯和本來就是朱元璋的老鄉,兩人從小關係就非常不錯,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朱元璋在開過後不會殺他。因為在朱元璋眼裡,不僅僅是要鞏固自己的天下,更重要的是自己未來的接班人朱標是否能夠控制得住這幫開國功臣,顯然不行,因為朱標是比較溫和善良,不適合當帝王。
  • 李善長退休後,手裡也沒有實權,朱元璋為何要殺了他?
    」做一個出身卑微的皇帝,朱元璋對於自己得來不易的皇位非常的重視,並且他也非常擔心自己的皇位,會在有朝一日被其他人奪走,因此即便是至親的人,他也始終保持著猜疑之心,就更不用說那些開國功臣們了,而朱元璋大殺功臣的行為,也是讓無數的歷史學家對他沒有好感的一點。
  • 朱元璋要殺兒媳,兒媳喊冤,朱元璋:你禍害了多少無辜男孩?
    明朝的百姓受到了朱元璋的恩惠,同樣明朝對懲治貪官是非常嚴格的。在懲治貪官的同時,朱元璋還殺了他一個兒媳婦,這個兒媳婦犯了什麼錯?讓朱元璋如此狠心?這個兒媳婦是朱元璋第十個兒子的媳婦,也就是朱檀的老婆。朱檀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的一個,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在後宮納了很多妃子。朱元璋後宮的這些妃子給朱元璋生下了很多皇子,其中就有朱檀。
  •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李善長?2個字、3件事,看透政治博弈背後的人性
    李善長是朱元璋開朝建國的第一功臣,受封開國六公爵排名第一的韓國公。理論上講,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蕭何。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古稀十年死於朱元璋刀下。洪武二十三年,受牽連於「胡惟庸案」,李善長被朱元璋誅殺全族。
  • 元末第一猛將,百萬軍中取朱元璋首級,朱元璋為何不殺他?
    朱元璋晚年嗜殺成性,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功臣。胡惟庸案,朱元璋屠滅胡惟庸三族,連坐其黨羽,誅戮了一萬五千多人。功臣太師李善長等人也因與胡惟庸「交通謀反」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全部被殺。此案延續了十年之久,前後被殺的幾十家王公貴族,共三萬多人。
  • 朱元璋偷吃了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巴塞石頭縫裡,牛尾巴拔不出來?
    說是少年朱元璋自小給地主劉德放牛,朱元璋家裡窮,整天餓得慌,有一天,朱元璋在放牛的時候,就和幾個小夥伴將其中的一個小牛犢給宰了,然後小夥伴們各個回家拿了傢伙什回來煮牛肉。朱元璋和小夥伴們將小牛犢給煮著吃了,然後回去告訴劉德丟了一個小牛犢,劉德並不相信,他認為是朱元璋偷了牛,自然不可能輕易放過朱元璋。
  • 秦始皇不殺功臣,是否真的是仁德表現?
    最近有一種說法十分流行:秦始皇並非暴君,他在世之時,從未妄殺一個功臣,功臣宿將不但保全性命,還繼續享有權利。可見始皇心胸,比之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還要寬廣。要知道,封建時代講究的是「飛鳥盡、良弓藏」,秦始皇能夠如此對待功臣,確實難能可貴。
  • 朱元璋這麼狠心幾乎殺光功臣,為何他能拉攏這麼多人去輔助他?
    劉基要比朱元璋大17歲,算是兩代人,算是朱元璋的前輩先生。劉基是浙江青田人,地主家庭出身,無需象朱元璋一樣為了衣食奔波而耽誤學習。劉基自幼接受的系統儒家教育,12歲中秀才,14歲學通春秋經,17歲習兵法,進而諸子百家無一不窺,終日手不釋卷,胸中積累了千山萬壑,一肚子的安邦治國之謀,不是一個普通人。
  •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
    李世民不殺功臣,是因為文治武功強,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首先歷史上不殺功臣的皇帝確實很少,最典型的可能就要屬唐宗宋祖了。但李世民又不同,李世民29歲登上皇位,既比那些暮年才做君王的人要早,也比他自己手下的很多功臣年紀要小。所以給了李世民既可以壓制功臣們的時間,也能在長久的歲月中慢慢熬死他們。其二李世民的功臣集團,人數眾多且涇渭分明。其他開國皇帝們的功臣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基本上都是和皇帝一路打拼過來的。所以功臣的權力較大,並且各個功臣之間的關係也相對密切。
  • 到底是什麼特質使得朱元璋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帝王
    問題是,其他孩子憑什麼願意如此「行大禮」朝拜朱元璋這個「娃娃皇帝」,陪著他玩這個遊戲呢? 答案出人意料,因為陪著朱元璋玩「皇帝「這個遊戲可以帶來好處,朱元璋這孩子膽子大,鬼點子多,今天帶大家去偷點豆角填肚子,明天領著大家去抓幾隻青蛙燒烤…… 有一次,朱元璋決定搞一票大的:將地主家的牛殺了吃掉。 朱元璋說幹就幹,地主家的一頭牛犢子被朱元璋帶著孩子們殺了,剝皮之後,在野外燒烤大餐。
  • 韓信有「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免死金牌,為何還被殺?
    劉邦看後氣得火冒三丈,本以為韓信能來救他,可是韓信卻在那趁火打劫,還要稱王。見劉邦如此,陳平、張良馬上踩住了劉邦的腳,並勸道:「現在漢軍形勢不佳,要穩住韓信,不如直接冊立他為齊王,才是上策。」在這其中,為了安撫韓信,劉邦有可能會加上一些承諾,好比「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來讓韓信安心。韓信做大之後,也想過獨立為王,其手下謀士蒯通曾勸過他三分天下,項羽也曾派人規勸他自立為王,但韓信都拒絕了。源於劉邦對其的恩情,換言之,如果沒有劉邦的重用,那麼韓信也就沒有今天。
  • 朱元璋明明很寵愛安慶公主,卻為何執意要殺了她的丈夫?
    馬皇后膝下有兩女,長女寧國公主,駙馬是開國功臣,汝南侯梅思祖之從子梅殷。次女安慶公主,駙馬是進士出身,相貌出眾的歐陽倫。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歐陽倫能被選為駙馬,迎娶安慶公主,足以說明朱元璋對他的賞識和器重。
  • 「狡兔死,走狗烹」:誰才是劉邦想殺又不敢殺的那個功臣?
    不同的是朱元璋殺戮功臣幾無忌憚,罪行未顯而被誅殺的人比比皆是,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漢高祖雖然也生性殘忍,但所殺的功臣一般都有謀反的舉動或明顯的言辭,必待坐實其罪名後,才會出兵去討伐,不敢擅自妄殺。在所有的功臣裡,有一個人是劉邦多次想殺卻又不敢下手的,因為這個人很有政治智慧,劉邦怎麼也挑不出他的錯來。
  • 如果劉備統一三國,哪三個功臣會被殺?諸葛亮早已看破一切
    一旦劉備統一三國,許多人的命運就會改變,《史記》有一句話:「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狗烹。」實際上,劉備也算是草根企業家,和他的先祖劉邦以及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有相似之處,這兩位皇帝對於幫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卻沒有手軟,別隨便讓那些誇讚劉備的《三國演義》忽悠了,如果劉備完成統一,至少有三位功臣會迎來一個「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
  • 魯王朱檀犯了什麼錯,朱元璋要對他施以髡刑,讓他受辱?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頗具爭議性,後人對他褒貶不一。讚揚他的人,認為他為推翻元朝的殘酷統治,恢復漢人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批評他的人,則說他為人殘酷,大殺功臣,不是一位好皇帝。而朱元璋除了對大臣心狠手辣外,對於自己的兒子也毫不手軟。他曾將自己的第十子魯王朱檀頭髮剃光,讓朱檀淪為笑柄。
  •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這個字我不認識!朱寫完竟饒了他一命
    朱元璋要殺劉伯溫,劉伯溫:這個字我不認識!朱寫完竟饒了他一命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古代,皇帝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一代明君可以帶領著全國上下努力發展走上繁榮富強;相反的,暴君也會使原本昌盛的國家一步步走上滅亡的道路。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個明朝天子朱元璋的故事。
  • 劉邦死前想殺3位功臣,陳平機智應對,後個個升官
    帝王才能強大,身體才能強健,還能壓制一把,慢慢剝奪功臣手中的權力,鞏固江山社稷;皇帝年老,皇儲衰弱,開國功臣只能在肉體上被消滅,給新皇帝以安全感。一三九二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皇孫朱允炆聲望不高,難以威懾功臣。一三九三年,太祖朱元璋只好找個理由,借著「藍玉案」,殺了一萬五千多人,將之前給朱標準備的超豪華文武班底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