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明明胤禛感染風寒,為什麼康熙還要拉他去木蘭秋獵?

2020-12-10 新娛樂解讀

刑部冤獄案後,老八胤禩因為處理肖國興案得以晉升廉親王,但是在康熙心中卻落下個「其心可誅」的罪名。秋實來臨,康熙皇帝打算帶皇子們一同到木蘭圍場進行秋獵,除了這是滿族人憶苦思甜的傳統之外,康熙還有什麼更大的深意?而因為老四胤禛為了婉拒刑部冤獄案,將自身弄傷風了還帶病在家,張廷玉特別請示康熙皇帝,四王爺是否同去?

康熙皇帝斬釘截鐵的說:去,到熱河去養病。明明老四胤禛風寒未愈,拖著病體不便出行,為什麼康熙還要強行將他拉走,前去木蘭圍場狩獵?康熙的目的何在?

有人說,出去走走有利於養病啊,這顯然顯得小兒科了,話可以這麼說,受了風寒的人,出去走走,你試試。所以,很明顯,康熙是有意圖的,這要從刑部冤獄案說起。

太子胤礽的作為使得康熙皇帝大為惱火,很明顯,肖國興案之後,康熙皇帝雖然對老八胤禩心懷不滿,但是太子更讓他灰心,所以,當蒙古王公為太子呈上獻禮的時候,康熙皇帝冷冷的說:太子病了。當面回拒蒙古使節的獻禮,這可是震驚朝野的事兒,一般的情況下,睿智如康熙,絕對不會再外邦的面前展露出這樣的態度。所以,太子之位不保,既是康熙皇帝的本意,也是他向外界釋放出的巨大人事變動的信號。這個人事變動,當然就是太子之位的人選問題。

而此時風頭正勁的,當數老八胤禩,夜審肖國興,既掌握了太子的把柄,又在康熙面前博得頭籌,晉升為親王,和太子集團的沒落相比,老八胤禩可謂春風得意,隨後,康熙皇帝又委派他代太子宴請外賓,無一不和冷落太子,釋放重要人事變動信號的情形一樣,告訴世人太子之位的人選,這也就有了後來蒙古王公在狩獵現場大舉拍打老八胤禩馬屁,以及老大胤褆和老三胤祉傳咋舌的搞笑事端。

正如前面所說,康熙釋放的信號無一不在指出,太子要換人了,這人就是老八。這個信號,顯然和之前康熙所言「其心可誅」是矛盾的,既然康熙心中對老八處理肖國興案有看法,甚至說出了「其心可誅」的話,又怎麼會抬舉出老八胤禩,讓他來代替太子之位呢?

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康熙所釋放出的信號,就是擾人的煙幕彈,根本不可信。問題是,這些和他硬要拉病中的老四也來木蘭圍場狩獵有何關係?

昨天還在朝堂上信誓旦旦的說要接受刑部冤獄案,今天就重重的染上的風寒,要說康熙皇帝心中沒有一點疑慮那是不可能的,他甚至還讓張廷玉派太醫前去看病,應該有兩層意思,一是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另一個可能就是檢驗確認,懷疑老四心中有鬼。什麼鬼?因為康熙皇帝雖然為繼承人的問題傷透腦筋,但是又十分忌憚兒子們來爭奪嫡位,在他心裡,爭奪嫡位就是大不敬,就是與他為敵。既要聽話沒有奪嫡思想,又要能幹出一番事業,正是讓兒子們也左右為難。

在確定老四胤禛真的傷風後,康熙皇帝還是要他前往木蘭圍場,到底是何意圖?其實,從前面江南籌款,到收繳國庫欠款,雖然老四胤禛最終落下個行事操切的評價,但是總體而言,康熙皇帝對老四胤禛是滿意的,相比較太子及老八胤禩,老四胤禛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要高得多,但是老四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太子,是否有太子的潛質,康熙皇帝心中還沒有把握,尤其是刑部冤獄案的發生,老四的突然傷風讓康熙皇帝心存疑慮,可以說,康熙皇帝對老四是寄予了厚望的,刑部冤獄案又讓他有所失望。這也是後來胤禛埋怨鄔思道說不該聽信鄔思道之言的由頭。

康熙皇帝需要繼續考察老四胤禛,同時給予他一些鞭策。木蘭圍場秋獵就是很好的鞭策,這是滿清起家的傳統,通過木蘭秋獵,教育皇室貴胄「不忘本」的思想。換句話說,一個皇室皇子,如果連木蘭圍場這樣的活動都不參加,莫說是當太子,就是當一個普通的貝子,都有可能成問題。這些活動的實質意義,遠遠高於其他政事活動的意義,是唯獨不能缺席的皇家禮事,從這個意義上說,康熙皇帝帶上病中的胤禛,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在對皇太子人選的考察問題上,木蘭秋獵就是一個特殊的考場,既然我心中有你,有怎麼會讓你缺席而落下話柄呢?這是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很顯然,康熙皇帝是成功的,通過這場考試,考出了一個弘曆,這為大清未來的走向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木蘭秋獵帶上病中的胤禛,就等於奠定了雍正及未來。

老四胤禛在當時的皇子們中間,除了和老十三胤祥關係要好之外,和其他的皇子似乎關係都不怎麼樣,通過木蘭秋獵這次不忘本的活動,也可以讓皇子們顯現出能力和態度。實際上,也是讓老四胤禛看到皇子們當中,到底誰將來可以為未來的新君所用。老八胤禩因為做得太過,被弘曆否決了,康熙皇帝賞賜金如意給弘曆,也算是否決了老八,而老十三仍然顯現出超人的能力和態度,得到弘曆的讚許,康熙將金如意賞給了弘曆,形同是賞給了老十三。這種互助式的認同,無疑是告訴胤禛,老十三是深得康熙認可的。佟國維有一句話很給力:皇帝認可的新君才是鐵穩的新君,套用一下就是說,「皇帝認可的幫手才是鐵穩的幫手」。

也許,康熙皇帝還在保護老四胤禛。太子受蠱惑,是老大胤褆在作怪,老四胤禛江南籌款之後晉升郡王,可以說風頭也不賴,這些都危機到奪嫡皇子們的利益,所以他們互相傾軋算計,似乎已經成為皇室奪嫡的常態,像老大胤褆這樣的人,是不是時刻也盯著老四胤禛,當然很難說。木蘭秋獵,康熙帶著一大幫子皇室成員和朝廷幹吏都出去了,家裡就顯得空虛了,這時候當然是收拾人的最佳時刻。老四胤禛在康熙心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康熙皇帝不得不對他實行一定的保護。

如果我們再回過頭來進行比較,一方面,康熙皇帝冷落太子胤礽,一方面,康熙皇帝又抬舉老八胤禩,第三方面,康熙皇帝又在暗中保護優待鞭策老四胤禛,前面兩個方面,都是康熙皇帝自身做出來的,是給朝野人士看的,正所謂是做給外人看得,轉移了所有人的目光,人們都在圍繞誰當太子費盡心思,而把目光定位在太子老八胤禩身上,讓他去應對那些明槍暗箭,相反,老四胤禛,卻在這裡成為「燈下黑」,不為人所攻殲。

唯一的例外,也是康熙最大的收穫,那就是弘曆的出彩。

相關焦點

  • 雍正明明已經中止木蘭秋獮,為何乾隆重啟,嘉慶痴迷其中?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漸看著皇家子弟喜歡上安逸的生活,喜歡上琴棋書畫,而不是喜歡弓馬騎射,更不要說尚武,這讓康熙非常有危機感,故而,在康熙在位中後期,他十分熱衷於木蘭秋獮等遊獵活動,希望能用這樣的方式讓皇子皇孫走出宮廷,觀察和了解民間,增長他們的見識,開闊他們的胸襟,讓他們不沉迷於享樂,讓他們知道自己作為皇家子孫,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 雍正王朝:胤禛是太子推薦南下,他為什麼說胤禛在南方手段不高明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在康熙眼裡可真稱得上是國士無雙。 康熙46年,黃河發大水,澤國千裡、災民百萬,康熙面對這樣的態勢卻毫無辦法,手下的眾臣一個個噤若寒蟬,只有四阿哥到戶部去核算到底還有多少錢、糧可供調配。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在雍正王朝中描述的情節中,在康熙皇帝執政晚期,西北出現戰事,朝廷所派往西北的軍隊,因為中了敵軍的埋伏,使得朝廷派往的西北大軍因此全軍覆沒。康熙皇帝最終在朝堂上宣布十四阿哥胤禵作為大將軍王,康熙皇帝之所以讓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主要是因為在當時只有十四阿哥胤禵最為合適,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的描述中,在康熙皇帝的眾多皇子中,只有大阿哥和十三阿哥以及十四阿哥帶過兵,不過此時大阿哥和十三阿哥因為事情獲罪,被圈禁在宗人府限制了自由,自然沒機會,就只剩下了十四阿哥,加上十四阿哥不論是才德還是帶兵能力,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導讀:歷史上的張廷玉和《雍正王朝》中的演繹稍有不同,康熙年間僅官至「吏部左侍郎」,基本類似於現今的組織部副部長,而並非劇中相當於宰相的「上書房大臣」。行至雍正朝,張廷玉才逐漸走向仕途的巔峰,成為雍正朝時期乃至整個清朝時期的漢臣巔峰代表。
  • 《雍正王朝》中,神機妙算的鄔思道在四爺府中,康熙和皇子們知道他...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
  • 雍正王朝:八王議政時,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三阿哥胤祉為什麼沒去
    可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其實這裡面是少了一個人的,而且他的身份非常重要,絕不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的親哥哥、天下讀書人的實際領袖,誠親王胤祉(三阿哥)。那麼,為什麼絕對有資格且應該參會的誠親王胤祉,會缺席這次特殊會議呢?難道是因為他偶感風寒、身體不適嗎?肯定不是這樣的。
  • 雍正王朝:雍正能放過知道他太多秘密的鄔思道嗎?鄔思道結局如何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最終幫助胤禛走向至尊之位。在封建王朝歷史裡,「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悲劇不斷上演,有很多一心輔佐主子成為帝王的人物,功勞顯赫卻落沒有好結局。那麼,鄔思道的結局又如何呢?
  • 《雍正王朝》評:康熙皇帝抬舉張五哥之謎,胤禩不懂
    《雍正王朝》評:康熙皇帝抬舉張五哥之謎,胤禩不懂小標題:張五哥到底有沒有罪?康熙皇帝為什麼抬舉他?《雍正王朝》第六集,張五哥的妹妹阿蘭跑到十三貝勒府求救,揭開了刑部宰白鴨案的序幕。換個時間節點,康熙皇帝可能就不會那麼重視這個案件,很可能隨便讓都察院派個御史,去走走過場。張五哥案得到重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十三阿哥在告御狀之前,已經提前和四阿哥胤禛,鄔先生商量,得到了四阿哥胤禛的強烈支持,並被鄔先生密授機宜。鄔先生,張廷玉,佟國維,是老康熙肚子裡的三條蛔蟲。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雍正王朝》:漫談「淡泊名利」的三阿哥胤祉
    《雍正王朝》中,一向以「淡泊名利」作為自己人設的老三胤祉,在眾多角色中,也是頗佔據一席之地的。作為胤祉的兄長,胤祉也是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阿哥之一。 通過後面的劇情,我們了解到,老三其實是完全具備償還能力的,而且他使用國庫的款項,是在辦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事情:匯集了一大批文人墨客進行修書、編纂工作,在清王朝初定天下、滿漢關係頗為混雜、緊張的當時來說,老三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一件有助於康熙王朝穩定天下的好事情。 老三此舉說明了他並不願意孤立於大部分的王公貴族、朝臣。
  • 雍正王朝:三阿哥為何能御前免跪?主要他在關鍵時刻幫了雍正四次
    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九子奪嫡最終以康熙一句 「傳位於四阿哥」宣告結束,在雍正登基後直接賜予三阿哥御前免跪的榮譽,這是為什麼呢?,各個皇子想要借接風洗塵的名義灌醉雍正,在酒局之前三阿哥就隱晦的提醒了雍正,別在這個地方飲酒吃飯,防止誤了大事,雍正本來沒有往心裡去,在眾阿哥開始勸酒的時候雍正才反應過來滴酒未沾。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雍正王朝,喬引娣。是個什麼樣女人?
    竟然給雍正皇帝設計了這麼一個情節,而且讓二月河先生設計的天衣無縫,這就給俠女呂四娘開脫了罪責。他最終又把民間傳說的呂留良的後代呂四娘刺殺的雍正皇帝,轉嫁到這位無辜的姑娘身上,難道就是因為雍正皇帝的死因不明而又設計的一個謎團嗎?
  • 《雍正王朝》鄔思道對十三爺韜光養晦的勸解為什麼沒起到作用?
    在《雍正王朝》中,當四爺胤禛成功殺出重圍晉升成雍正皇帝後,作為他曾經的智囊鄔思道也馬上脫身出走了,就在他出走的時候十三爺胤祥前來送行,當時鄔思道就勸解十三爺胤祥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同時要記得韜光養晦,不能太露鋒芒,這樣才能保的一生平安。
  • 《雍正王朝》:太子一張口,康熙便賜大臣薩琪瑪,這是為何?
    《雍正王朝》中這一段頗為有趣,本來是好端端的議事,為何康熙卻突然說起來薩琪瑪?當然是為了換話題啊!先捋一下這件事的前後脈絡。康熙46年黃河突發洪水,國庫卻沒錢沒糧,百萬災民都在等著朝廷的救濟。他還對太子信誓旦旦地說,「臣弟願為皇阿瑪分憂,為太子分勞!」胤禛作為一個太子黨羽,去賑災效果好,漲得自然也是太子的面子。只是這過程有些麻煩,因為朝廷沒錢,胤禛不得不行險招,逼著當地的富商捐款,完成了這次救濟任務。
  • 雍正王朝:康熙明知「調兵手諭」有假,為何還要處置十三阿哥胤祥
    對於處置胤祥的原因所在,康熙皇帝有過明確說明:「胤祥在這一點上就不錯,他敢於在太子將獲重譴的時候,陪著他、護著他。他盡到了一個做弟弟的情義,也盡到了一個做臣子的忠藎。關於凌普帶兵進行宮的事,朕會慢慢去查,朕處置胤祥不僅僅是為了這個,朕是不容他在國家逢此大難之際,口出狂言、煽亂朝綱。什麼無情最是帝王家,什麼骨肉相殘,難道朕是無情之人,是骨肉相殘的無道昏君?」
  • 胤禛真的是通過篡位當上的皇帝嗎?如果不是,康熙為何要讓他繼位
    因此康熙覺得他禽獸不如,就也把他圈進了起來。而八阿哥胤禩在朝中非常有威望,因此很多皇親國戚都支持他,希望他能成為太子,並成為日後的皇帝。而康熙覺得胤禩黨羽過多,如果讓他繼位,估計別的兒子日後無法活下去,於是也沒有讓他繼位。
  • 《雍正王朝》中為什麼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呢?
    (九子奪嫡,不包括五六七三個阿哥)五阿哥胤祺,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其實出現過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並且憤怒地拔劍要殺他時,五阿哥胤祺跪著抱住康熙的腿。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五阿哥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那部電視劇雖然虛構,但宜妃的受寵卻絕非虛構。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榮四大宮妃之一。
  • 雍正王朝:臣子們為何不願臣服雍正?管仲的這句話給出答案
    《雍正王朝》中,雍正雖然是至高無上的帝王,但正因為奪人所需,以至於支持者寥寥無幾,反對者層出不窮。 人都願意與熱情的人打成一片,就是像老八那種,但會對胤禛那種敬而遠之。胤禛也不怕得罪人,黃河發大水,他跑到戶部去清查帳底。戶部在胤禩的管理下,錢被百官給借走,帳本就亂得一塌糊塗,你胤禛一查,不是揭了人家的案底嗎?順帶著連胤礽和百官也給得罪了。
  • 《雍正王朝》中太子讓老十三除掉鄭春華,為什麼老十三沒有動手?
    其實《雍正王朝》這部劇整體是充滿了權力鬥爭和陰謀的電視劇,裡面父子、兄弟整天勾心鬥角,眼中只有權力。而鄭春華也不過是九子奪嫡之中一顆棋子而已,她一片真情錯付了太子胤礽。鄭春華本是康熙的一位妃子,因為康熙後宮女人太多,外加康熙年紀已經大了,所以康熙沒有空去寵幸她,而她耐不住寂寞主動勾引了康熙的兒子太子胤礽。胤礽在第一次廢太子復出之後,性情變得越加狂躁,這樣也使得本來擁護太子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開始逐漸疏遠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