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淘汰了騎兵?電影《戰馬》裡那種一戰騎兵衝鋒是真的嗎?

2021-01-08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一提到一戰,人們大多會想像到的是一條條骯髒的戰壕、重機槍還有步兵們絕望的衝鋒。而2011的電影《戰馬》,則展現了一戰的另一面。這其中有著戰場的無情,更有著騎兵們最後而矜持和無畏的衝鋒。影片中英軍騎兵悲慘的結局,也仿佛向觀眾,展示那個老生常談的觀點,機槍淘汰了騎兵。但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戰馬》劇照

在一戰時期,歐洲各國,實際上都保持著相當數量的騎兵。尤其是當時的俄國,由於歐洲東部地區有大量的空曠地帶,因此更是讓擁有高機動能力的騎兵,有著巨大的戰術和戰略價值。《戰馬》中的英國和德國,雖然擁有的騎兵不及俄國,但是數量依然相當可觀。並且這些騎兵很多甚至還保留了過去細緻的種類和智能的區分。

▲一戰時期的德國槍騎兵,和俄國一樣,在東線戰場上,騎兵依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不過除了少數幾個師以外,德國騎兵主要由旅為建制。

這其中,英國騎兵的發展可謂頗為坎坷。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由於英國騎兵的糟糕表現,因此英國軍方甚至出現解散騎兵的呼聲。1900年至1903年間,騎兵在軍隊預算中的份額從6%降至4.5%以下,而騎兵的招募被暫停了一年。有關未來騎兵的戰法問題,英國內部還出現了爭議。

▲電影中一個片段,英軍在開戰後在民間徵用馬匹。歷史上這些用作被徵用的戰馬除了負責運輸物資以外,主要被配備給民團使用,正規騎兵部隊較少使用這種民間徵集的馬匹。

很多人認為騎兵應該是作為騎馬步兵,在作戰時下馬作戰。所幸在日俄戰爭中,俄軍騎兵的出色表現,讓英國軍隊上層又再次看到了騎兵的潛在價值,因此騎兵在英國軍隊中僥倖逃過一劫。但是英國騎兵的發展,卻走向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詭異路線。

▲一戰時期的英國騎兵

因為有關騎兵是否保留的激烈討論,導致一戰前的英國騎兵發展相當混亂。這其中一個巨大的「遺產」,便表現在英軍配備的武器上。與德法兩國不同的是,英國騎兵配備的槍械並不是當時比較主流的,騎兵在馬背上易於操作的卡賓槍,而是像俄國哥薩克騎兵一樣,配備了步兵版的栓動步槍。並且在騎兵訓練時,也著重要求騎兵們,能夠做到快速下馬結合,或者是像哥薩克騎兵那樣快速讓馬臥倒,並以馬匹為掩體進行射擊。

▲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的英國騎兵

至於騎兵最重要的冷兵器方面,英國騎兵的處境更為糟糕。因為傳統英軍騎兵所奉行的騎兵理論混亂,導致他們在武器選擇上也是槽點滿滿。首先,過去騎兵們使用的騎槍,在「傳統騎兵無用論」的影響下,這種古老的冷兵器作為傳統落後的象徵,在英國本土騎兵的裝備中未老先衰,地位被強行降低。所幸的是一戰時期西線大規模的騎兵對戰以及極為罕見,因此騎槍的沒落所造成的影響還比較有限,然而英國對於騎劍的選擇,就讓士兵們感到欲仙欲死了。

▲《戰馬》中使用騎劍的英國騎兵,電影中他們使用騎兵劍的方式,有些一言難盡。

這個武器不是別的,正是當時英國配備的制式1908年騎兵劍。這種騎兵劍可以說與傳統的細劍頗為類似,最為重要的是,這種騎劍的外形,正是當時英高高層認為在騎兵衝鋒時,最重要的攻擊手段正是刺擊這一想法的產物。在英國戰前關於這種騎兵劍的許多觀點,甚至認為輕便的重量可以極大的減輕騎兵的負擔,同時在想要對步兵進行劈砍時,僅依靠馬匹的衝擊力就可以完成這一任務。也因此,英國軍方高層,自豪的將這種騎劍稱之為「最優秀的騎兵武器。」

▲被給予厚望的1908年騎兵劍

然而尷尬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1908年騎兵劍在使用之後,尤其是在一戰時期,立刻遭到了騎兵們極大的厭惡。細長的劍神雖然在衝鋒時可以帶來極為恐怖的穿透力,但是與之相對的是,這種劍在刺入敵人身體後,就會變得極難拔出,稍不小心就會出現折斷劍刃,甚至是只能將武器放棄的尷尬處境。而軍方高層認為的騎兵劍在衝鋒時,就像電影中所表現的那樣,依靠慣性殺敵的想法。

更是被許多英國騎兵悲慘的現實打破。在使用時,騎劍由於不具有弧度,因此在進行劈砍時雖然並不是不能給敵方步兵造成重傷,但是相應的,騎兵的腕部也要承受巨大的衝擊。因此許多英軍騎兵因此扭傷了手腕,甚至導致骨折。1908年騎兵劍尷尬的表現,讓當時英國許多騎兵軍官毅然選擇丟棄騎兵劍,祭出了家族祖傳的軍刀。

▲一戰時期一名英國軍官使用的祖傳軍刀

而對於家中無物的普通騎兵來說,選擇就要少得多。不過得益於在西線戰場上,英軍騎兵從戰爭中期開始表現機會並不是很多,因此騎兵們姑且還算好過。而在中東地區作戰的英國和澳新騎兵,很多人則因為1908年騎兵劍糟糕的性能,乾脆撇下騎劍,改用較短的刺刀衝鋒。至於各地的印度騎兵,雖然英國專門生產了專供印度次大陸地區的1908年騎兵劍,但很多印度士兵還是拒絕了這種他們不習慣的武器。即使後來作為1908年騎兵劍直襲後裔的「巴頓劍」,也在吸取了英國人教訓後,將劍身縮短,並且劍身改為三角形。

▲著名的澳新軍團騎兵,他們就經常使用短但是容易操縱的刺刀。

當然,電影畢竟只是電影。實際上一戰時期的騎兵,尤其是英軍騎兵,在作戰時,往往都會有火炮和機槍的掩護,才會發起衝鋒。而像電影中莽一波的作戰方式,在當時英軍騎兵中反倒不多。而且電影中的英軍騎兵組成三排線列,頗為密集的發動衝鋒,實際上也是有違實際情況。

▲電影中衝鋒的英軍騎兵這種扎堆的衝鋒方式,無疑方便了後來德軍重機槍的收割。

一般英軍騎兵在空曠地帶,對敵方發動衝鋒時,雖然也會結成多,但只是一到兩排為一個單位,之後三、四排要和前兩排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在作戰時,一是可以保證進攻的節奏性,同時前排試探性的進攻過程中,一旦遭到敵人機槍的阻擊,後排也可以及時終止,並撤出戰場。所謂「機槍淘汰騎兵」這一觀點,其實是預設了一個場景,就是騎兵傻到面對機槍還直愣愣衝上去?戰場上真有這麼傻的人嗎?即使有,能活幾分鐘?(一些通俗軍史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用紀實文學的手法去腦補和虛構戰場環境,這個就導致更嚴重的以訛傳訛)

▲歷史上一戰期間的英軍衝鋒。

總的來說,《戰馬》作為一部一戰題材的電影,可以說還是相當的不錯,尤其是它的題材,對於現代的國內觀眾來說,無疑是立意新穎。不過電影終歸是電影,藝術的目的只是在演繹歷史,因此很難為歷史作證。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靜默之鴞,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騎兵的落幕:機槍亦或坦克?
    之前我們講過一則關於重騎兵的文章,裡面說到,古代輝煌騎兵的落幕是靜悄悄的。那麼其中會有很多人糾結於,騎兵的落幕究竟是重機槍的發明導致戰場上騎兵無法正面發起衝鋒亦或是坦克的發明代替了騎兵的作用呢?那麼支持重機槍說法是這麼說的:在一戰,各國其實基本上都會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騎兵作戰理念依舊停留在拿破崙時期一樣,找準敵人陣型的缺口衝過去,從側翼包抄,最後用馬刀結束戰鬥,《戰馬》電影裡面便有這麼一幕,英軍一支精銳騎兵,中了德軍誘敵之計,衝到了有機槍群埋伏的地形,馬克沁重機槍的齊齊開火,騎兵大批大批的倒下了。事實上,真正戰場上也差不多如此類似了。
  • 別士巴衝鋒:800澳洲牛仔擊潰3000土耳其軍隊,騎兵最後的衝鋒
    前言最近看了部一戰老電影《鐵騎雄獅》(文章末尾有連結),電影中彪悍的澳大利亞輕騎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電影高潮部分—「別士巴衝鋒」(也有叫「貝爾謝巴衝鋒」),查閱了一些資料,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場精彩的輕騎兵衝鋒。
  • 神奇的一戰不只有機槍與大炮,這群牛仔卻上演騎兵最後的輝煌!
    每當想起電視劇中騎兵連衝鋒!伴隨著悲壯的背景音樂,八路軍的騎兵向著遠比他們強大的日軍衝鋒,最終全部戰死。我想很多人都曾被《亮劍》中騎兵連壯烈殉國的這段場面震撼,明知不敵也要向敵人發起衝鋒,這些軍人用生命捍衛了專屬於騎兵的榮耀。更是鐵血男兒保家衛國的鋼鐵意志。每一個亮劍的觀眾都會被騎兵連這一壯舉所震撼。
  • 騎兵部隊裁撤後,原來騎兵的戰馬都怎麼處理?
    現代騎兵其實基本都已經是龍騎兵,馬匹也都是騎乘馬,跟古代戰馬中那種衝鋒馬是不一樣的,即便如此,這類主要以騎乘功能為主的軍馬,也都已經不具備民用生產功能,所以不會用來幹農活或者拉車什麼的,大家盡可放心,這些馬退役後真的就是去安享天年了。不過相對於我國的軍隊規模,騎兵規模其實不大,這些作為戰友的戰馬也不是主要問題。
  • 日軍騎兵拼刀法?八路軍不呈匹夫之勇,機槍收割日軍
    當時供養一匹戰馬的花費,是一個士兵的好幾倍,每一個騎兵、每一匹戰馬都十分寶貴,因而八路軍騎兵平時大多用於通信、快速機動,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和敵人硬碰硬的,尤其不會與大批日軍騎兵針鋒相對。
  • 騎兵在現代戰爭中,還有用武之地嗎?答案令人陷入深思
    其實,騎兵的出現是軍隊對於行軍作戰的速度和節奏要求「快」而出現的,主要裝備是戰馬,馬可以負重,可以用來騎乘,具有長途跋涉能力,馬的行進速度也快速,而且馬容易飼養,有馬匹生活的地區,馬匹獲得也容易,正是馬有這些優勢,可以解決士兵行軍作戰的負重和前進速度以及長途奔襲的難題,馬被拉入到了戰爭中來,並且有了一個新的兵種,騎兵。
  • 二戰時期騎兵為何是「夕陽兵種」?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蘇軍女騎兵)在抗日戰爭的初期,日軍騎兵的作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其常設和特設師團都配有騎兵聯隊,下轄四個中隊(無大隊編制)和機槍中隊約1400餘人,擔負偵察、戰場搜索和快速奔襲的任務其實原因很簡單,二戰時期的騎兵已經接近夕陽兵種,日軍騎兵在華北平原欺負火力貧弱、彈藥匱乏的八路軍還湊和,但是在正面戰場面對機槍、衝鋒鎗、迫擊炮裝備數量較多,並且彈藥也較為充足的中央軍,如果擺開了陣勢打那基本就是送人頭的。所以第6師團的騎兵也就敢搞搞夜襲和偷襲,才讓第10軍和第37軍吃了暗虧。
  • 軍史上流傳最廣的謠言,波蘭騎兵打坦克到底是怎麼回事?
    德軍一時蒙圈,但很快清醒過來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的機槍和火炮狂射,並開動坦克無情碾壓,英勇的波軍騎兵慘遭屠戮。書寫了一曲令人慨嘆的悲歌。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聊聊。波蘭翼騎兵波蘭,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就是被人分割、蹂躪的主,其實這都是近現代的波蘭歷史,人家祖上也闊過,而且就在不遠的17世紀,那就是波蘭的驕傲——翼騎兵!
  • 八裡橋:蒙古騎兵對陣歐洲槍騎兵列隊衝鋒
    7點30分,聯軍發起白刃衝鋒,從被炮彈在牆上打出的大洞跑過去,大批廣東苦力跳下壕溝站在水裡用腦袋頂著當做小橋的梯子,讓聯軍步兵快速衝進炮臺,因為這些廣東苦力表現優異,他們得到了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獎金。特別是數百支火箭,讓清軍戰馬徹底奔散,無法遏制。費恩錫克騎兵團和第一龍騎兵團的大約432名騎兵發動了反衝鋒,2000名清軍騎兵敗退了,印度人高興的大喊,中國騎兵就是一群家禽,很難抓到,但是一旦抓到卻是完全無害的。
  • 先秦時期中國騎兵和古希臘古羅馬騎兵發展的對比
    說到古代騎兵,人們腦海裡會浮現各種披甲持兵、跨騎在駿馬上奔馳縱橫的威武戰士形象:在東方,衛青霍去病統率的漢家驃騎和草原胡人騎兵的對決,開始顯露騎兵在戰場上的統治地位;在歐洲,中世紀那些手持長矛的重甲騎士是騎兵最經典的形象。
  • 3萬人突襲日軍騎兵旅團,大獲全勝,敵兩個騎兵聯隊損失慘重
    提到騎兵,很多人比較容易想到《亮劍》之中李雲龍的騎兵連,實際上想要養活一個騎兵連並不容易,很多人在分析中,對李雲龍所部能否擁有一個騎兵連產生很大的疑惑,但不得不說在突圍作戰中,以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勇猛衝鋒,直至壯烈犧牲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
  • 羅馬軍團敗於安息重騎兵?古典時代,安息重騎兵衝擊就是送命
    在大多數人們的印象裡,冷兵器時代的重騎兵是可怕的戰場統治者,擁有著碾壓步兵的實力。他們往往一次衝鋒,就可以衝垮大量步兵的陣型,然後在人群中大開殺戒。這個認知,在大多數時候是正確的,然而,在古代馬具尚未得到長足發展的時代,重騎兵卻遠遠沒有這樣強大的實力。
  • 騎兵早已落伍,《亮劍》裡李雲龍為啥這麼珍惜?主要日本太菜
    在李雲龍手下有一支騎兵連,是李雲龍的寶貝。其實,騎兵連並沒有打過幾仗,最經典的一戰還是最後自殺式衝鋒。有一句話叫「自從發明了馬克沁,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那李雲龍為啥還這麼看重這支騎兵呢?在古代,如果擁有強大的騎兵,基本就能橫著走了。這件事,北宋是很有發言權的。但是,騎兵從近代普法戰爭後,就已經不能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了。
  • 1985年整編後騎兵消失,分布在軍馬場的數千萬戰馬,去哪了
    據統計我們國家曾經是擁有12支騎兵師,在這十幾支部隊中擁有著上百萬的戰馬,這些戰馬除了作為一種移動工具之外,主要是給騎兵騎乘,但是技術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騎兵不在適應當前的社會,於是就決定將騎兵部隊解散,對此,有人問,隨著騎兵部隊的解散,那些數量龐大的戰馬又到去了呢?
  • 偏居江南的南宋,怎麼會有五萬騎兵,戰馬從何而來
    重裝騎兵擅長集群衝鋒,輕裝騎兵擅長機動作戰,這一兵種既能承擔戰略決戰的功能,又能承擔騷擾破襲的職能,堪稱是冷兵器時代的大殺器。  一、關於馬政  想要有騎兵,就得有戰馬,戰馬和普通馬的差別,完全可以用雲泥之別來形容。戰馬的品種和生養環境都有嚴苛的要求。
  • 波蘭戰役中的騎兵輓歌,第18波拉美尼亞槍騎兵團的悲壯一戰
    如果提起波蘭戰役中的波蘭騎兵,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騎兵們舉著馬刀去砍坦克。這是一個從二戰的波蘭戰役就流傳的故事,被德國和波蘭雙方所默認。報導此事的義大利記者描繪了波蘭騎兵衝向坦克的場面,而在《第三帝國的興亡》這一本書裡,更是將這個故事放大了,以至於這個故事似乎變成了一種既定事實。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之中,波蘭騎兵究竟做了什麼?
  • 俄國人值得吹牛的一場戰役:死磕條頓騎士團,打破騎兵最強的神話
    開戰後,條頓騎士團採用最常見的楔形陣衝鋒,該陣形的前鋒由重裝騎兵組成,後面跟隨手持長矛和大劍的步兵,兩翼和後方由騎兵加以保護。這種陣法在當時無人可破,重裝騎兵直插對手的中央,使其分裂,而後逐一擊破。 儘管這種陣型看起來無懈可擊,但也有弱點,亞歷山大研究過這種陣型,他很清楚這種陣型的弱點在何處。
  • 一戰時,英國被弱小的土耳其軍隊擊敗,派八百澳洲騎兵一雪前恥!
    一戰時,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雖然已經暮色漸露。但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全球霸權,英國必須在歐洲作戰,在非洲作戰,在亞洲作戰,在美洲作戰。讓英國人沒想到的是,1917年年初在土耳其戰場,英軍屢次被弱小的土耳其軍隊所擊敗。
  • 騎兵橫行的冷兵器時代,步兵怎麼對付騎兵?
    在遙遠的冷兵器時代,騎兵一直是一支決定性的力量。從戰國時代的魏鐵騎,到《亮劍》中的騎兵連,騎兵的高機動性,在冷兵器時代幾乎是一把最鋒利的劍。面對騎兵,行動緩慢的步兵一般是如何抵禦的呢?
  • 曾令人聞風喪膽的哥薩克騎兵,以數倍兵力對陣日軍8千,為何慘敗
    一隻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騎兵一瞬間就可以扭轉乾坤,成為致勝法寶。就像是蒙古騎兵強大到建立了蒙古帝國一樣,這支騎兵不可小覷。但就是這樣的騎兵為何輸在了日俄戰爭中?一個時代的強者如何落幕的?如果在衝鋒的道路上遇到它,是沒有哪只隊伍能與之匹敵的。進入二十世紀之後,是熱兵器的時代,騎兵正面砍殺只有極個別情況才會出現。因此,哥薩克騎兵變成了那種能快速移動的輕裝備騎兵,除了馬匹之外還配備了騎兵專用的騎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