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痛苦的一年,曹魏死了3位能人,孫吳痛失大都督,蜀漢最慘
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
萬事萬物的法則與規律,似乎都是有起有落,有始有終的,正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是也!三國故事,亦是如此,眾英雄仿佛得了號令曾紛紛踏馬橫槊而來,身後的揚塵驚起了一個時代的精彩,卻又太過匆匆,不多時,便處處秋葉落英,掩蓋了最後的嘆息之聲。
今天,小蟲子和小夥伴們聊聊三國最痛苦的一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這一年,曹魏死了3位能人英才,孫吳痛失大都督,蜀漢最慘,連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奪來的荊州也最終沒能夠守住。
先說曹魏在這一年落幕的三位能人英才,他們分別是曹操、夏侯惇和程昱。一個是曹魏的擎天柱,一位是曹魏的肱股棟梁,一位是曹魏的謀主奇才。
曹操此人善聚人亦善用人,文能賦詩,武能橫槊,心有四海,徵戰四方,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臣,最大的貢獻便是一統北方。這絕對是曹魏政權的主心骨和擎天柱,然而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
大將軍夏侯惇,一生多在軍旅,其功卻在後方,營修水利,灌溉良田,民受益,軍不慌,勤勉好學,不恥下問,危身奉上,功勳卓著,絕對是曹魏的肱股棟梁,但是在曹操病故之後三個月,也追隨曹操而去。
智勇謀主程昱,秉性剛戾,與人多迕,智勇多謀,善斷大事,明於軍計,善處人事,他是漢末三國時期僅有的被評價為勇冠賁育的謀主,絕對算得上是曹魏政權的謀主奇才,然而,建安二十五年,也是曹丕代漢稱帝的黃初元年,程昱即將被立為三公之時,程昱不巧去世。
再說孫吳痛失大都督呂蒙之事,其實這一年的孫吳也是十分痛苦的一年,痛失的不僅僅是大都督呂蒙,還有甘寧,蔣欽等人也都是在這一年去世。
呂蒙此人,性果敢而有膽識,雖初無學識,但卻能折節讀書,純孝之名,見於當世,對同僚講義氣,對幼弱,有仁心,胸懷寬廣有氣量,克己讓人有風度,著實為東吳的國士謀將,然而,也是在公元220年,在孫權的內殿中,含恨而逝,死因或積勞成疾,或瘟疫奪命,令人扼腕。
同一年,號稱江表之虎臣的甘寧、蔣欽也相繼離世,孫吳舉國不可謂不痛惜。
最後說最慘的蜀漢政權,因為這一年,不但謀主法正故去,且佔據「五虎上將」之位的關羽、黃忠也相繼離世,而且,就連荊州要地,也在此一年得而復失,從此,蜀漢政權便幾乎被牢牢封在了三峽以西,真正的三國鼎立局勢算是最終完成。
法正其人,善出奇謀,恩怨分明,所謂務眩惑之術,違貴尚之風,史家陳壽將之比作曹魏之程昱、郭嘉,追隨劉備之後,十分見信任,甚至過於諸葛亮,謀取漢中,計斬妙才,均是法孝直奇謀巧計之功,然而,如此一蜀漢謀主棟梁卻在公元220年去世,令劉備神傷不已。
「美髯公」關羽,號稱「萬人敵」,是劉備的左膀右臂,一生戎馬倥傯,白馬斬顏良,襄樊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勇而有義,恩怨分明,位列「五虎上將」之首,著實是蜀漢政權的上將之器,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於建安二十五年,失掉了荊州,敗走於麥城,終於兵敗被殺。
黃忠老將,忠勇敦壯,勇毅冠三軍,武彰定軍山,年歲雖長,卻也能入「五虎上將」,不愧為蜀漢政權的獨當一面之驍將,卻在公元220年八月去世,因為獨子早夭,甚至於英雄無後,令人唏噓。
小夥伴們覺得呢?歡迎留言同小蟲子一起討論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