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〡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中國婦女報 中國婦女報

作者〡鄭長忠(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從文明發展的高度對婦女作用進行了肯定,對促進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提出了中國主張。不論是文明發展,還是婦女發展,家庭都是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我們認為,在人類文明新的發展階段,有必要聯繫家庭形態建設這一重要內容,來理解文明發展與婦女發展之間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構建新型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推動兩性平等協調發展,進而為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生成和發展奠定社會基礎。而對於中國來說,就是要通過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為婦女全面發展和兩性平等協調發展創造條件,奠定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的家庭基礎和社會基礎。

家庭形態發展是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婦女發展的重要條件

作為在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的社會組織形態,家庭組織是文明因子累積到一定程度後而出現的一種成果。作為一種組織形式和組織載體,自從其誕生之後,家庭組織就成為社會最基本的組織單元。在人類社會相當長的歷史中,家庭不僅是生活共同體,而且還是生產共同體。而在家庭之中,以夫妻關係為主要體現的兩性關係,成為決定家庭內部權力結構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內容。這種關係,不僅影響到分工合作與意志實現,而且關係到需求滿足與發展空間;不僅關係到內部權力和成員權利,而且關係到社會參與和政治參與。這就意味著,家庭形態關係著家庭成員的發展,既包括整體成員的發展,也包括具體成員的發展。而家庭形態的變遷,是受文明形態所決定的,文明形態演進推動著家庭形態發展,進而為家庭成員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人類誕生之後的較長時間內,婦女在社會中都起著主導作用,在家庭形態雛形形成的過程,婦女依然處於主導地位。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過程中,社會權力開始向男子轉移。隨著家庭形態成熟和發展,男性開始在家庭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在隨後的較長的古代文明階段,由於生產力相對低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成為主要經濟形態。家庭作為生活共同體和生產共同體的有機統一,決定著男女兩性不平等的現象不僅存在於生產領域,而且存在於生活領域。由於在古代文明條件,社會結構以家庭為基礎,政治結構建立於家庭基礎之上,權利和權力的差異,再加上,婦女需要養育子女等各方面特性,從而導致在社會交往和政治參與等方面也更多以男性為主。兩性不平等,從家庭向社會延伸。

隨著現代文明的誕生,人們的生存形態開始從以家庭為基礎的共同體化存在,向以個體為基礎的原子化存在轉變。社會化大生產,使物質生產的職能開始從家庭中剝離出來,家庭更多保留著生活共同體的功能。正是在這樣背景下,婦女解放和發展的社會條件開始具備。於是,婦女解放運動就成為推動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由於傳統社會觀念、兩性生理特徵和資本特點等因素,雖然在傳統現代文明條件下,婦女解放和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在社會,兩性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

隨著現代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人類不斷揚棄傳統現代文明條件下的不足和缺點,催生著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生成。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家庭發展是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必然包含著新型家庭形態。新型現代文明形態,在價值理念上,更加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在技術手段上,更加便利人們生產、生活,從而在觀念上有利於支持婦女的全面發展,在手段上有利於打破對婦女的許多限制。這些內容不僅體現在社會之中,也將存在於家庭之內,推動了家庭形態的發展,為兩性平等協調發展和婦女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是新時代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

雖然現代文明並非起源於中國,但是,我國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由作為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民主革命,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因此,我們不僅以現代化為重要取向,而且還以共產主義為奮鬥目標。正是基於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就堅持包括家庭改造在內的社會革命,從而清除了封建主義社會制度,並在新中國之後建立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社會革命和社會建設,不僅對社會和家庭進行改造,而且把推動婦女解放和發展作為其中重要內容,並在法律上、制度上和政策上為婦女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論是在社會建設、家庭建設以及婦女發展等方面,在價值理念追求上,都是以很高標準來要求。

雖然,通過社會運動和政治運動的方式來推動家庭改造和婦女解放,使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作為現代化後發國家,我國生產力低下,再加上長期的封建主義的影響,導致在家庭和社會之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阻礙婦女全面發展的因素依然不少。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社會結構日益多樣化,在經濟、社會和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之下,核心家庭成為家庭的主要形式,兩性平等意識不斷增強,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中地位進一步提升。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進入到了新的發展階段,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要內容的面向未來的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也由要素生成階段向整體形態發展階段躍升,標誌著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的生成。這就意味著,作為文明發展的重要內容以及社會建設的基本環節,家庭建設也必須進入到新的階段,新型現代文明形態需要有新型家庭形態作為基礎。而在中國,這一體現著新型現代文明形態特點的新型家庭形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從具體內容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就是體現著共建共治共享原則的兩性平等協調發展、家庭成員共同進步以及家庭與社會和諧互動的新型家庭共同體。這樣的一種新型家庭形態,將有利於婦女全面發展。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需要充分發揮婦女獨特作用

家庭建設,既涉及夫妻雙方關係處理,還關係家庭成員發展;既涉及家庭內部建設,還關係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這就意味著家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由於婦女既是夫妻關係中的一方,又在子女養育中發揮著特殊作用;不僅在家庭生活中具有獨特影響,而且在社會生活中也發揮著獨特作用。因此,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婦女的獨特作用。具體如下:

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最重要的,在中國傳統中,被認為是「第一大倫」。因此,在家庭建設中要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家庭共同體,首先必須推動建立夫妻平等協調發展的關係。在傳統家庭形態中,男性處於主導地位,而要構建兩性平等協調發展的夫妻關係,在有的家庭中能夠自主做到,但有些家庭依然受著傳統形態和觀念的影響,這就需要社會和國家採取相應的支持和保障,使婦女能夠在其中起到相應的作用。

在推動家庭成員共同進步之中,特別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由於婦女在許多環節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意味著,維護婦女相應權益,不僅關係婦女本身,而且關係到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發展。因此,不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應該切實維護婦女權益,發揮婦女的獨特作用。

由於在現代條件下,家庭更多發揮著生活共同體的功能,因此在與社會互動過程中,更多圍繞著生活邏輯而展開,特別是在與鄰裡之間以及社區內部乃至社會空間中的各方面互動關係。相對來說,在這些方面,婦女可以比男性發揮更為獨特的作用。

而要能夠讓婦女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發揮獨特作用,就必須在維護婦女權益方面以及為婦女賦能方面創造條件,這就從客觀上既服務了家庭建設,又推動了婦女發展。

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建設過程中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充分發揮婦女獨特作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建設,將有利於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在家庭內部建設方面,通過發揮婦女獨特作用,使其能夠在家庭內部構建有利於婦女發展的關係,由此而轉化成為相應的家教和家風,不僅能夠在當下家庭內部的建設中,有利於婦女全面發展,而且還能夠形成代際傳承,有利於下一代的家庭之中的婦女全面發展。

從家庭參與社會治理來看,發揮婦女獨特作用,實際上就是通過婦女帶動家庭的社會參與,從而創造了有利於婦女全面發展的社會生態,既在社會為婦女全面發展創造各方麵條件,也在家庭內部為婦女全面發展提供社會輿論和觀念支持。

推薦閱讀

♦ ♦ ♦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鄭長忠

原標題:《重磅〡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家庭形態,促進婦女全面發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
    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建設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黨內民主更加廣泛,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全面展開,愛國統一戰線鞏固發展,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
  •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是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衡量我們黨全部工作的根本尺度,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框架內推進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保持和發揚馬克思主義政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要義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
  •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研討會暨《中國社會治理通論...
    專家聚焦研討「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的有效實現路徑」與會專家研討認為,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必須面向新時代、研究新時代、服務新時代的使命和任務。在新時代的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理論創新中構建和完善系統、全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學理論體系。
  • 公平正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的價值體現
    在當代世界,尤其是在社會發展迅速、矛盾突出和社會大幅度變革的時代,正義仍然是人們討論的中心。在西方社會,非正義的現象並沒有因為經濟的繁榮而化解,種族歧視問題、社會治安問題、國際單邊主義問題等反而層出不窮。我國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
  •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五講(總132期),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以「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主題,對《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進行導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這不僅是黨和國家從發展的新階段出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遠景謀劃,也是為中國共產黨統籌中華民族復興的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的變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人類文明美好未來而繪製的藍圖。
  • 王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作為上層建築,在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治保證和制度保障的同時,作為國家全面發展進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將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不斷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五個維度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科學內涵,從歷史與現實相延續、目標與途徑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聯繫的高度全面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的美好前景,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明確了努力方向。
  • 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實踐性,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制度,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重要窗口。要堅定「四個自信」,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探索和完善這一制度體系的運行機制。要始終著眼於制度運行的效能,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打好高質量發展組合拳。
  • 張有立:全面深化改革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 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的品格
    宏觀上看,我國程序法治研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依然處於初級的法律移植階段或者說是引入階段,尚缺乏中國國情下的系統化、體系化的程序法治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迄今為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領域,學術界與實務界尚且沒有一部能系統全面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程序法治內涵、基本品格、具體構建等問題的代表性著作。
  • 國史講堂:從新時代發展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
    精彩觀點: ·新中國70年是具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改變了發展方向的70年。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報告第一次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 王昌林: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和國際形勢複雜深刻變化作出的重大抉擇,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 倫理學的繁榮發展與歷史使命(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的新時代,充分利用已有基礎和優勢,多出原創性重大成果,加快構建有影響力的中國特色倫理學,對我國倫理學工作者來說既是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與社會責任。學科意義上的倫理學研究,上世紀初才開始在我國出現。新中國的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為倫理學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倫理學出現持續繁榮的局面,目前已成為哲學大家庭中的一門顯學。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以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鐫刻在世界思想理論版圖的顯著位置,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稱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同樣是與這一思想的研究對象、世界意義、實踐成效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了全面安排,明確了目標要求和實踐路徑。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思想和政策構想的全面總結和升華,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高揚理想主義 厚植家...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聯、教育青年。抓住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等重大契機,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制度自信教育。第三,廣泛團結,拓展聯繫覆蓋領域。關注新興領域青年和青年社會組織。關注各民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實施「民族團結代代傳」青少年萬人交流計劃、青年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工程。
  •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富裕中國、強盛中國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順利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不斷開闢中國發展進步的新天地。
  • 何毅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已經以其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鐫刻在世界思想理論版圖的顯著位置,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稱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同樣是與這一思想的研究對象、世界意義、實踐成效緊密聯繫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