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電腦繪畫的藝術語言及特色
邱立新
自2019年我為《隴上書畫名人電繪肖像》系列起,連續推出《電繪都市時尚女性》系列,《電繪水滸傳連環畫》系列,以及近期的電繪《抗擊新冠病疫宣傳畫》系列。
得到八千年文化網趙智宏總編的鼎力舉薦,國內主要網站:鳳凰網、網易、百度、360、捜狐網、雅昌網、今日頭條、中國甘肅網、蘭州新聞網等的廣泛關注及轉發,取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
趙智宏先生今又邀我寫一篇關於電絵藝術特色的文章,普及電繪知識,與網友們交流。
電繪,是有別於傳統的手繪。是電子計算機數字繪畫的簡稱,所以也稱為數字繪畫。興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第一代電繪者是科學家,他們運用數位技術繪出點、線、面的幾何圖案。以後,圖形處理技術得到迅速提高,電繪廣泛應用於廣告、繪畫、建築、服裝、工業造型等各個方面。
數字繪畫作為高科技的產物必然與傳統的繪畫相互作用催生出一個全新的畫種。許多的藝術家為這一新的繪畫形式所吸引,趨之若鶩地涉入其中。他們放下手中的畫筆拿起滑鼠,在電腦屏幕上作畫。在作畫的過程中,他們為操作滑鼠費盡了力氣,仍然達不到所要的藝術效果。於是紛紛退出電繪,重新回到傳統的手繪中去。
原來,畫家們陷入"望文生義"的誤區,他們認為只要在電腦屏幕上作畫,就是電腦繪畫。由於沒有找到電繪的藝術語言,所以他們仍然在作手繪,只不過是將絵畫的載體從紙面或布面換成了電腦屏幕而已,本質並沒有變。
我們都知道,每門藝術都有一種藝術語言塑造藝術形象。正如文學是用文字語言表達形象.舞蹈是用身體動作表達形象,電繪是用數位技術表現藝術形象。要使電繪形象達到奇特豐富的藝術效果,必須遵循電繪的特殊藝術語言,將高清的數碼形象與數位技術相結合,表現嶄新的藝術。
在掌握了電繪的藝術語言後,我們就可以用高清的數碼照片通過數字處理,按畫家想要的藝術效果呈現出來。畫家個人的想像力和藝術修養決定了電繪生成圖象的高度。電繪藝術形象是無窮的,可以是線描的,黑白木刻的,套色的,油畫的,水墨的,甚至是漫畫的當代先鋒的,前衛的,只有藝術家想像不到的,沒有電繪辦不了的。
由於電繪數字生成的形象,難免會有不盡人意之處,需要畫家在畫面上用圖形修改工具進行調整,使之達到完美的效果。若畫家缺乏基本的繪畫功力和修養,還是無法勝任的。
電繪生成圖象,其高精,神奇的效果外,再就是生成圖象的速度令人驚嘆!例如我電繪的巜水滸傳》連環畫,一天之內可以畫出成百幅,如手絵,百幅需要一百多天。無形中等於極大的延長了藝術家的藝術生命。
電繪,作為一門新的畫種尚處在發展階段,但它品質卓越,充滿神奇的力量,向著新的高度攀升是必定無疑的。最後,我們以著名評論家,巜讀者》前總編彭長城先生對電繪作品的評論"科技為藝術插上翅膀"作為結束語。
部分電繪精品作品欣賞:
藝術簡介
邱立新,1941年生,四川省井研縣人。現任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蘭州市安寧區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曾任西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196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師承李文信、馮建吳等教授。長期從事高校美術教育工作,出版有《邱立新畫集》(2018年5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邱立新畫集》(2002年元月出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獨立完成學術專著《藝海漫語-邱立新藝術美學文集》(2000年元月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學術論文《伍蠡 甫美學思想評價》等四十餘篇。其作品《黃山晨暉》、《山峽雲煙》、《隴南山居圖》、《九寨飛瀑》、《奇峽怪石》、《青城山之秋》、《長嘯圖》等分別輯入香港漢榮書局、人民日報出版社、人民畫報社、國家人才研究會和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等出版的《當代中國書畫選集》《華夏千家書畫集》《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當代中國畫掇英》《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等大型畫冊。《隴上牧趣》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秋韻》入選「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全國名人名作書畫邀請展」並獲一等獎,《祈連秋牧》獲泰國主辦的世界14國家地區名家作品展金獎,《荷韻》獲海峽兩岸第四屆王子杯特別金獎,2006年省宣傳部「藝術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