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南方常見的主食之一,幾乎是每餐都不能缺少的美食,可就是這種常見的食物卻傳出了一種說法:老百姓經常用「生水」煮飯容易致癌,一定要注意!這是真的嗎?
長期用「生水」煮飯容易致癌?
所謂的生水是大家都熟知的自來水,之所以說生水煮飯會致癌,則是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自來水中含有大量的氯成分,從而增加機體罹患癌症的發生危險。
另外,在網上還有一種說法,部分人表示在蒸煮食物時,如果把鍋蓋打開然後放食物,水中的氯氣就會存留在食物表面,甚至會致癌。
據臺灣一項調查研究上發現,自來水中有少量的氯,曾對這樣的成分做實驗發現,自來水中的餘氯有聯甲苯的成分,而這種物質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機構列為是B類致癌物。
在我國內也發現,由於各個地區的綜合因素有所差異,如管道壁有殘留的重金屬、生活垃圾汙染、工業化汙染等等,自來水中可能會有一定的餘氯,但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誇張。
從餘氯的成分上來看,主要是次氯酸以及次氯酸根的形式存在自來水中,只有在大量攝入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如果只是適量或者是通過加熱的處理,即便自來水中有餘氯的成分,通過高溫處理,也會轉變成氯酸、鹽酸,氯含量很低很安全對身體健康無危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制定氯氣的安全標準,在每升水當中不得超過5mg的氯。檢疫部門多次進行自來水的檢查,其中的餘氯成分也要遠遠低於最大閾值,基本上每升水中的餘氯成分也只是在1mg以下。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餘氯的特點上來看,氯本身是一種非常刺激性的物質,如果你在接水的時候,真的能夠聞出一種刺鼻性的味道,那才可能是氯超標了,相反自來水是安全的燒開後就可以飲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在日常烹飪主食上,如南方人喜歡吃米飯大家都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唯一不太好的地方則是因為用自來水煮飯,有可能會影響大米本身的口感。
這是因為自來水中有鈣、鎂等礦物質,相比於礦泉水、純淨水煮出來的飯,口感要差且我們在日常燒自來水的時候,也會發現燒水壺底下有很多的白色沉澱物,這些物質都是所謂的水垢。
所以,如果你對口感要求比較高的話,不妨選擇礦泉水、純淨水或者是燒開後沒有水垢的水,放涼後煮米飯味道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