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火熱的直播帶貨帶入法治軌道

2020-12-12 第一財經

直播帶貨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網際網路電商營銷模式。經線上直播平臺播出,通過主播的推介,讓消費者了解商品和服務,吸引和推動消費者在線購買商品和服務。直播帶貨將網絡視頻直播與商業營銷相結合,藉助直播平臺達到推銷商品和服務的目的。在促進商品和服務在線銷售的同時,也實現平臺和主播的流量變現,已成為網際網路經濟的新業態,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達到新高度。從政府官員、企業家到網紅、演員乃至普通主播,從高科技產品、奢侈品到普通日用品甚至各類服務,「人人當主播,樣樣可為貨」。

直播帶貨的基本類型

直播帶貨作為一種網際網路經濟新業態,其基本類型主要包括直接交易型與幫助交易型。直接交易型是指經營者在平臺進行直播,不通過本單位以外的人作為主播,而是本單位內部人員作為主播直接向消費者推銷其商品和服務,典型例子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直播帶貨。這種類型符合我國《廣告法》第2條第1款對廣告的規定,屬於商品經營者或者服務提供者通過網際網路媒介和直播形式直接介紹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務的行為,直接適用《廣告法》即可。

幫助交易型是指經營者並不出面,而是通過本單位以外的人作為主播,借主播代言行為推銷其商品和服務,消費者通過觀看直播了解相關信息後,向經營者購買商品和服務。典型例子是薇婭、李佳琦等知名帶貨主播。

在此類型中,至少存在兩種以上法律關係。其一,在消費者向經營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屬於合同關係,可選擇適用《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調整經營者與消費者相對關係的法律法規。其二,爭議比較大的是在主播代言所形成的關係中如何看待主播的法律定位,以及由此產生的相關權利義務及責任的承擔。對主播法律地位的界定,直接決定主播和經營者之間、主播和消費者之間各自屬於何種法律關係,以及由此承擔何種相應的法律義務與責任。

究竟是根據上位法優先於下位法的原則,優先適用《廣告法》,認定直播內容屬於廣告,抑或針對網際網路領域宣傳推廣的特殊性,尊重網際網路領域的有關廣告管理的特殊規定不將其認定為廣告,對此仍需進一步明確。雖然,在實踐中市場監管部門會針對網際網路領域的特殊性傾向適用本部門規章,但是基於網絡直播帶貨的迅猛發展並由此引發的諸多問題,可以考慮針對直播帶貨的具體行為及內容,進一步明確和協調《廣告法》與《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針對直播帶貨具體類型適用時的關係。幸運的是,這一點已在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予以了部分明確,對「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發布商業廣告的行為,應當遵循《廣告法》的規定,但是對在網絡直播帶貨中何種行為屬於發布商業廣告的行為和類型並沒有明確規定。

在以上兩種主要直播帶貨類型中平臺均發揮重要作用。對平臺也應分情況對待,如果平臺自身借直播推銷自營商品和服務,那麼平臺即成為經營者,屬第一種構造;如果平臺本身並不直接參與,它與主播、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就並無直接關係,對商品和服務的推銷並不負有直接責任,此時根據我國網際網路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平臺僅對直播行為負有管理義務。然而,如果平臺本身就是以提供直播服務為內容展開經營,為入駐平臺的直播帶貨業務提供數據、直播室等基礎設施,並以此收取費用,那麼此類平臺需承擔的責任就應分情形,依照現行《電子商務法》第38條上所規定的「連帶責任」或「相應責任」類型予以規範,這一點在《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第四章中予以專門規定,遺憾的是,該規範僅為行業自律規範,缺乏必要的國家強制力保障。

直播帶貨的主要法律風險

直播帶貨的興起是網際網路經濟多元化發展的產物,在為社會生活提供諸多便利的同時,直播帶貨也引發或暗埋了諸多法律風險。

(一)商品和服務缺乏質量保障

直播帶貨吸引眾多商家加入,一個主播往往要為多個商家直播帶貨,缺乏時間、精力和能力對帶貨的商品和服務進行必要的審查,使得直播推銷的商品和服務良莠不齊。其中不乏有的主播明知商品和服務存在質量瑕疵甚或嚴重問題,然而,為了自身經濟收益仍向消費者進行推介。不得不承認,在直播帶貨中存在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的巨大隱患甚或現實。

(二)不當宣傳導致不正當競爭

直播帶貨涉及不同經營者的商品和服務,而經營者之間又存在競爭,這就可能導致不正當競爭行為。普遍存在的情形是在直播過程中,為了實現促銷目的,會對商品和服務的優點進行介紹和宣傳,這就涉及與其他商品的比較,在比較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對其他商品乃至其經營者缺點的揭露和批評,客觀上有可能出現對其他商品和經營者進行詆毀的情況,甚至是「假借比較之名,行詆毀之實」,這就可能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商譽詆毀這一不正當競爭行為。直播帶貨發生在網際網路上,網際網路本身有著一套獨特的話語體系,直播中網絡語言的表達可能與現實中的理解相衝突,如何辨別直播帶貨中正當宣傳和不正當競爭之間的界限,成為競爭法上一大難題。

(三)法律適用競合難處理

直播帶貨過程中涉及主體多元,兼具多重法律關係,又發生於網際網路領域,具有很強的聚集擴散效應,且橫跨民法、商法、經濟法及網絡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甚或同一法律部門內的多部法律法規,在這些規範中均存在可適用於處理直播帶貨的條款,故極易導致直播帶貨行為在法律適用上的競合。

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其法律關係界定尚不清晰,正因為其法律關係性質不明,無法明確其屬於哪一部門法調整範疇。目前直播帶貨處於發展初期,理論界和實務界對其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基於此,其法律性質的界定仍然具有較大爭議,這就使得其法律適用成為一個極為棘手的現實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剛施行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明確以「商家」「主播」「網絡直播營銷平臺」「其他參與者」等主體為規範對象,從行業自治角度首次對網絡直播帶貨生態系統進行了規範,其規範和引導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能否起到填補現行法律法規缺位,有效供給監管執法依據的作用尚待實踐觀察。

(四)官員帶貨直播缺乏規範約束

疫情發生早期導致國家經濟生產生活停擺,給全國各地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為了儘快實現疫後復工復產,政府官員走進直播間,其本質上是以政府公權力和公信力為商品和服務背書,在於以政府權威擔保商品和服務質量,推動商品和服務銷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官員直播帶貨,對經濟發展和恢復起到積極作用,然而由於缺乏規範約束,也導致了一些隱患。

(五)利益追逐催生流量造假

為追求利潤,商家傾向於選擇流量大的主播和直播平臺。對於主播和平臺而言,直播帶貨是流量變現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平臺和主播帶來巨大經濟收益。在經濟利益驅使下,一些平臺和主播會通過偽造流量數據的手段來虛構自己吸引大量受眾的事實,從而誘使商家與其達成帶貨直播協議。這種行為在《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被明確禁止,該規範第28條要求「主播向商家、網絡直播營銷平臺等提供的營銷數據應當真實,不得採取任何形式進行流量等數據造假,不得採取虛假購買和事後退貨等方式騙取商家的佣金」。若此類違規行為情節嚴重、數額巨大,則構成商業欺詐,對經營者和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的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直播帶貨的法治出路

直播帶貨帶來諸多法律問題,亟待推動相關法律制度建設和優化,將其納入法治化、規範化的發展軌道,使其更好地對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起到正向激勵作用。為此,建議從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加強過程監管兩方面入手,完善直播帶貨的法治供給。

一)明確各方主體的權利義務及責任

直播帶貨中基本的主體關涉主播、經營者和消費者三方,在有些情況下還涉及直播平臺,應在準確界定直播帶貨主要法律關係和釐清基本法律適用的前提下,明確直播帶貨的各方主體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特別是應明確主播的法律地位及權利義務內容,解決主播的法律性質定位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這一點雖在《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中有所體現,譬如規定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提供直播技術服務的各類社會營銷平臺,包括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社交平臺,應當對直播帶貨的內容亦應承擔部分義務和責任。然而,由於該規範僅為行業自律守則,缺乏國家強制力保障,故需要依託現行《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正式規範要求平臺對直播帶貨行為加強審查管理,實現直播帶貨的依法依規運行。

(二)加強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協同監管

監管部門應同直播平臺一道,從直播帶貨的事前、事中、事後環節入手,共同合作參與直播帶貨市場監管。直播開展前,應加強監管部門對直播平臺的準入資格審查和直播平臺對主播的直播資格審查;直播進行中,應強化監管部門對平臺直播內容的抽查和直播平臺對主播直播間的動態監測;出現問題後,應完善監管部門對直播平臺的責任追究機制和直播平臺對主播的處罰機制。由此,形成監管部門和直播平臺聯動的監管機制。

(三)強化對官員直播帶貨的規範

應特別加強對官員直播帶貨的規範管理。官員身為政府領導幹部,代表政府權威,體現政府公信力,如果放任官員直播帶貨亂象蔓延,不僅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會導致公權力的濫用和一些腐敗問題的發生,所以必須強化對官員帶貨直播的規範,重點加強對其推銷的商品和服務質量監測,完善直播前審查機制和直播過程中實時監測機制。使黨員幹部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推動官員直播帶貨成為地方和國家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者系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競爭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數字經濟與競爭法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中消協秘書長:部分直播帶貨平臺「恃寵而驕」!亟須步入法治軌道
    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指出,與消費者對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新模式的積極響應和包容忍讓相比,部分直播帶貨平臺卻因新零售、新業態的身份「恃寵而驕」,利用規則與標準的暫時缺席,大肆轉嫁行業集體試錯的成本。為此,朱劍橋建議通過落實法律責任令相關各方「各司其職」,助推直播帶貨行為提速步入法治軌道。
  • 陳赫宣布將長期在抖音直播帶貨
    5月13日,陳赫通過官方抖音、微頭條正式宣布,將長期入駐抖音進行帶貨直播,並將於5月16日晚8點開啟首秀,為抖音用戶推介好物。在抖音視頻裡,陳赫表示:買東西最大的意義就是要讓自己快樂,而快樂是值得被分享出來的。
  • 直播帶貨關係民生,頻繁翻車迎來監管
    這一過程的推動,需要消費者、國家、從業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如何構建適應直播生態、符合法律規範的新的「人貨場」,是直播走入「下半場」必須解決的問題。只有在規範、有序、健康的基礎上,直播才能「亮」得更久□ 法治日報記者 趙麗2020年,幾乎重大的民生問題都和新冠肺炎疫情息息相關,它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而直播帶貨的盛行即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觸動之一。
  • 直播帶貨雙十一「封神」?
    另外還有剛剛去除淘寶外鏈走向閉環的抖音,用戶消費習慣尚未形成,在雙十一大促期間更要靠直播帶貨。直播帶貨在雙十一期間如此火熱,但其成為風口,也不過是在這兩年。直播帶貨是直播行業產生之後在商業化進程上的2.0時代。區別於秀場直播,直播帶貨將直播與電商相結合,增加了直播行業的變現能力。
  • 沒粉絲怎麼直播賣貨 新手如何做好直播帶貨
    近年來,直播賣貨牛人頻頻出現。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女郎薇婭直,更有柳巖、李湘、郭富城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相比這些自帶流量的紅人,直播新人沒粉絲怎麼直播賣貨?新手如何做好 近年來,直播賣貨牛人頻頻出現。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女郎薇婭直,更有柳巖、李湘、郭富城等明星紛紛出現在直播間。
  • 75號咖啡|直播帶貨,還需法律領航(一):帶貨還是「帶禍」——網絡...
    回到網絡直播帶貨所涉刑事犯罪的規制問題,我認為應該將之列入到從重的範疇。因為這類犯罪與信息網絡平臺掛鈎之後,可能涉及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行為,再與傳統犯罪互相交織在一起,其社會危害性可能是成倍增長的。
  • 直播帶貨源碼,直播帶貨市場的冰與火之歌
    直播行業因為門檻低、收入高受到許多人的青睞。疫情衝擊下,更是加速了各類人群加入直播行業的步伐,直播帶貨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在挖掘和刷新主播帶貨能力上也展開了新的局面。新局面下,帶貨主播的生存局面也受到更大的挑戰,主播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風光。
  • 20個創意詞回顧2020,「直播帶貨」包含其中!
    其實,除了這些,另外一個2020關鍵熱詞也應該擁有姓名,那就是「直播帶貨」。日前,人民日報發布20個創意詞用以回顧2020,「直播帶貨」就包含其中。羅永浩在抖音平臺的首秀,3小時賣出1.1億元;薇婭在直播間賣出淘寶史上首單售價4000萬元的火箭;湖北省30個縣的縣長在直播間「為湖北拼個單」。從「直播帶貨」創造的優秀成績來看,它作為2020的創意詞之一實至名歸。
  • 實操教程:如何利用Instagram進行直播帶貨?
    日活量極高的社媒平臺Instagram在8月也宣布「下場」直播帶貨。但作為跨境賣家,怎麼樣才能利用好這一平臺呢?本文就以此作為切入點,「手把手」教賣家如何利用Instagram這個頭部平臺來為店鋪帶貨。 什麼是 Instagram直播帶貨? 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利用Instagram進行帶貨前,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Instagram直播帶貨。
  • 六盤水水城縣:直播帶貨 帶「火」涼都農特產品
    六盤水水城縣:直播帶貨 帶「火」涼都農特產品 發布時間:2020-07-05 11:40:30      來源:六盤水日報
  • 直播帶貨的「特別吸引力」是什麼?
    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買它買它買它」成為網絡熱詞——直播帶貨為什麼這麼火?100多位縣長、市長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代言」,央視公益直播為湖北帶貨超億元,攜程聯合創始人梁建章直播6場帶貨1億元……商務部大數據監測顯示,今年一季度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直播帶貨頻上熱搜,「買它買它買它」儼然成為當下的網絡熱詞。
  • 重新理解直播帶貨
    去年疫情爆發,在大家都出不了門的情況下,成就了直播帶貨。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人為終極節點的零售模式。 一個個直播間將資訊流量、社交流量、電商流量聚合在一起,改變了馬雲所謂人貨場的基本邏輯。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上架商品數量超2000萬,直播帶貨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  打開手機,「全網最低價」「明星助陣」「一場過億」,直播間內一片火熱;直播間外,不少消費者、商家和主播卻陷入維權困局。
  • 直播帶貨愈加火熱,明星也要橫「插」一腳
    如今,直播帶貨無疑是今年最受矚目的行業之一了,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1000萬場,活躍主播達到了40萬,上架商品數量超過了2000萬,直播帶貨儼然成為電商發展的新引擎。
  • 小屏幕打開大市場 「直播帶貨」助力中國經濟復甦
    「萬物可直播,人人齊帶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直播帶貨」成為中國獨特的消費盛景,也成為外媒爭相關注的熱點。  「從草根到網紅,從田間地頭到高樓大廈,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瞬間變為直播間。」近日,日本NHK的報導對中國直播帶貨充滿驚嘆,「一個支架、一部手機、一臺美顏燈,就是中國主播們的『武器』。」
  • 直播帶貨領域,虛擬偶像如何立足?(一)
    不同的平臺在直播帶貨方面的側重有所不同,就目前淘寶、抖音、快手等幾個頭部來看,淘寶更側重將直播打造成一個通用工具,促進商家自播、產業帶自播,帶貨品類上側重女裝、珠寶、美容護膚等偏向女性群體的商品;快手目前較依賴頭部「主播家族」, 帶貨品類偏向食品、個護及性價比高的生活用品;抖音正加速電商布局,並積極藉助短視頻導流,帶貨品類偏向服飾、食品及生活用品。
  • 陳赫入局直播帶貨,宣布將長期在抖音開播推介好物
    5月13日,陳赫通過官方抖音、微頭條正式宣布,將長期入駐抖音進行帶貨直播,並將於5月16日晚8點開啟首秀,為抖音用戶推介好物。  在抖音視頻裡,陳赫表示:買東西最大的意義就是要讓自己快樂,而快樂是值得被分享出來的。他將常駐抖音,以直播帶貨開始自己的新事業。據悉,陳赫首場帶貨直播品類,將集中在零食、家電、日用品領域。
  • 知名MCN機構如涵控股,率旗下紅人張大奕搶佔直播帶貨市場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直播+短視頻快速發生反應,恰恰促進直播帶貨新興行業的飛速發展,毋庸置疑,直播帶貨這個詞是今年市場的熱詞。
  • 直播帶貨把消費帶火起來!桐鄉爭先創優在行動
    戰疫不鬆懈,發展不停步,一季度已然過去,如何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我們開設「爭先創優在行動」欄目,記錄桐鄉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全力推動經濟向上向好,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精彩畫面。本期,我們聚焦電商+直播的「雲」上銷售模式。疫情之下,開拓銷售新渠道、探索數位化轉型成為了很多實體企業的重要課題。
  • 大浪淘沙進行時,供應鏈成「王道」——直播帶貨,未來會是什麼樣
    事實上,火熱的直播帶貨行業正在經歷大浪淘沙的過程,越來越多的亂象被揭露。例如,一些網紅直播,除了「真人」粉絲,還有海量的「機器粉」。一個架子上放著幾百個手機,讓所有手機同步操作,搜索、點讚、評論,這是最傳統的刷數據方式。更高級的則是用伺服器「偽裝」出大量手機,通過系統控制手機集體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