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家都在聊「山川相異,風月同天」的事——還把這話跟「武漢加油」對照起來了。
我們的古典文化教育,的確不算太好,這話先放著。
但我只覺得,這兩句話放一起談,不算很妥當。
前者是贈禮引句,對鄰邦;後者是宣傳口號,對大眾。
譬如我們中秋節送月餅禮盒,大可以寫「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但在家庭群裡發語音,還是會「中秋快樂!」
詩歌與口號,不是一回事。
就像同一個人,可以在一首詞裡寫「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也可以在另一篇文裡寫,「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就像同一個人,可以在一首詩裡寫「豈有豪情似舊時,花開花落兩由之」;也可以在另一篇文裡寫,「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面向對象不同,用途也不同。一概而論,就不是很對。
就像我們也可以說,非要論關鍵時刻吟詩,那麼我們也有能張嘴就來的:「苟……」
嗯不對,跑題了。
當然,我知道,大家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怎麼這種句子,都是日本人寫得出來?我們反而……」
那,說句實話:12世紀的日本僧人,漢字文化水平,很可能是高過12世紀臨安城一個普通百姓的——因為。畢竟有幾百年,日本受過教育的,都能以用漢字為榮——就像《戰爭與和平》裡,大俄上流人都愛講法語。而在中國漫長歷史上,大多數普通百姓是文盲。
所以日本(以及高麗、越南等國的貴族)運用漢語好過普通中國老百姓,實在不足為奇。
熟悉日本戰國的,大概都知道上杉謙信。他有首不錯的漢詩,基本代表當時武士階層的漢詩水平:
「霜滿軍營秋氣清,數行過雁月三更。越山並得能州景,遮莫家鄉憶遠徵。」
跑個題,在上杉之前差不多一千年,隋朝的楊素——也就是發明了蛋炒飯、養了紅拂女跟了李靖跑了、自己兒子楊玄感鬧事被做掉了的那位——有幾句詩,格調類似,但好很多:
「交河明月夜,陰山苦霧辰。雁飛南入漢,水流西咽秦。風霜久行役,河朔備艱辛。薄暮邊聲起,空飛胡騎塵。」
當然,對上杉不宜太苛責,畢竟不是母語嘛……
其實以前吧,不止日本人愛寫漢詩。北到高麗,南到越南,大家都以能寫好出好看的漢語字句為榮。
比如這段: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您看這個會覺得奇怪,寫詞的多了,難得有寫大象呢?
寫這詞的人叫李珣,是個波斯人後裔。
按現在標準,真正是外國人寫中國詞,而且寫得好。他還有別的呢:
「星高月午,丹桂青松深處。蘸壇開,金磬敲清露,朱幢立翠苔。步虛聲縹緲,想像思徘徊。曉天歸去路,指蓬萊。
春山夜靜,愁聞洞天疏磬。玉堂虛,細霧垂珠佩,輕煙曳翠裾。對花情脈脈,望月步徐徐。劉阮今何處?絕來書!」
《西洋世界軍事史》的作者富勒先生,有過一句很妙的話:古希臘人是西方的中國人。
為什麼呢?
他說羅馬人佔領了希臘,卻被希臘文化同化了;羅馬人都認希臘文化做自己文化的源頭。
在他看來,中國也是如此:無論什麼族裔的去到古代中國,都會被中國文化給同化。
中國古典的美,中國古典的感染力,就是這麼出色的。
類似於李珣的詞啦、上杉謙信的漢詩,也包括「山川相異,風月同天」這類句子,其實都遠遠指向一點:
那是唐朝,是漢語文化,非常成功的所在。
現在會因為這句話而感動的諸位,也是遠遠地,被漢語文化的美好給震懾到了。
但我還是要說一下:面向對象不同,用途也不同。
《牡丹亭》的辭藻好不好?好,好得無與倫比。我們張嘴就能來:「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但李漁先生那時代,不止一位戲曲家提過個看法:《牡丹亭》適合看,不太適合念和讀。字句太美了,但不淺白。聽曲的人,畢竟不是個個湯顯祖。
所以,「山川相異,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並不矛盾。
只是面向不同對象,起著不同用途。
有文化的人自然恨鐵不成鋼,希望十幾億人都能出口成章,但那個,稍微有點苛求。
大白話當然不夠美,胡適先生和魯迅先生那一代人都有足夠的語感,後者更能熟練地寫文言文,但都提倡大白話。
畢竟在20世紀中葉之前,這片土地的文盲率,在九成以上。
讓更多更廣的人識字,與挖掘回溯語言更悠遠的美,並不矛盾。
先賢早就說了:禮失求諸野嘛。
每一代人都會嫌 這一代不如以前風雅了——孔子那會兒,都說禮崩樂壞了,日本的名家谷崎潤一郎,自己在《陰翳禮讚》裡也大誇齋藤綠雨和夏目漱石,覺得現代的日本不夠風雅了——但總還有人,把好東西往下流傳的。
只要我們還能夠被「山川相異,風月同天」這幾個漢字感動,漢語的美,就沒有失傳。
至於如何將這份美流傳,這是我們每個用漢語的人,自己的功課了。
汪曾祺先生說得最好了:
語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聽就記住。
語言的唯一標準,是準確。
所以在他看來,點心鋪的「塵飛白雪,品重紅綾」,煤鋪的「烏金墨玉,石火光恆」,都很美。
而接生婆的「輕車快馬,吉祥姥姥」,這是詩。
所以咯:
「山川相異,風月同天」。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蘸壇開,金磬敲清露,朱幢立翠苔。」
「和尚動得,我動不得?」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苟……」
這些都是漢語。不要偏廢啊。
漢語的偉大,不在於哪幾個漂亮的辭藻,恰好正在於,這份兼容並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