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日本贈送中國的一些口罩包裝上,寫了幾句古話: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在網上很快就引起了熱議。
多數人會覺得,這句子真好,你看我們多沒文化,全是「加油,加油「這種土不拉幾的口號。
然而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竟然引起了某些中國文人的「嘴仗」。
能感受到某評論員面對人家「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語句心中蹦出了一百個不服氣。
全文的大概是:你說我沒文化,我就覺得加油比風月同天有文化,怎麼著?
大部分人只有中小學程度,了解了中國的學歷現狀,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有人大肆鼓吹讀書無用。
低教育群體出於自身利益與社會認同感,當然會極力貶低教育的價值,而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總愛擺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態度。
學好漢語有什麼用,認識基礎漢字,閱讀交流無障礙就差不多了。
諸如此類的觀點,不過是用精神勝利法聊以自慰罷了。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一衣帶水的鄰邦在危難關頭對我們施以援手,而且順帶幫我們複習了中國古代文化
日本這一做法,發自肺腑,確實讓人感懷。
這個以謙卑為文化、多災多難的國度裡,日本民眾對武漢這次疫情有著更多一分的共情。
在人來人往的大阪街頭,掛著「挺住!!武漢」。
然而低幼、故作萌態,可謂是網絡流行語蓬勃發展的一大主流了,仿佛把自己偽裝成三歲的樣子很光榮。
今天大西幾大腦斧,明天阿中哥哥你墜棒,連BGM都是「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
語言萌化作為視覺審美偏幼的配套,共同打造出一種單純無公害的網絡社交形象
可長期處於這樣的語言環境中而沒有與之平衡的方式,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個群體的思維方式很難不幼稚。
在如此乾癟、單薄、虛假的語言包裝之下,我看不到一個人的心,不知道該怎麼樣跟他對話,對方永遠眨巴著他的大眼睛跟你微笑比耶,你無法參透他的喜怒哀樂。
反之,為什麼短短幾句詩詞令人為之動容,因為字裡行間有濃濃深情凝練其中盲目的背後是匱乏,總被流行推著走因為自己沒有根。
所以「風月同天」不該成為接下來被用到濫的那一個,而是應作為一種信號,提醒我們從中華古詩詞博大精深的海洋裡找到與網絡語言對衝的空間。
看到了「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看到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傲。
看到了更好的更美的,誰還願意守著那一潭庸俗?
美好的語言能讓急躁的心得以清涼,讓冰涼的心感到溫暖。
人心的溫度合宜,心神就會安寧。
但我們恰恰缺少適宜的溫度,和調節溫度的能力。
靜以修身,寧靜致遠。
所以,我們會嚮往已成為奢侈品的靜美之境。
木心的詩《從前慢》中寫:「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奔忙不休的現代人,喜歡這悠遠而安寧的意境,但只能說:我太累了。
文化底蘊漸漸缺失這事兒,追究起來,還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歷史、主流文化、教育……要反思、反省、成長的太多太多。
網上流行一個段子:
奈何本人沒文化,一句臥槽行天下。看見漂亮的夕陽餘暉。人家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我說:臥槽!這夕陽,還有鳥,真好看!看見大漠戈壁。人家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我說:臥槽!這沙漠好壯觀!得意的時候。人家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臥槽!好爽啊!「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相同的慘痛教訓不應該重複。
但願,不再有人興之所至,亂彈什麼「風月同天」抵不過「武漢加油」!
難不成,「無問西東」抵不過「管他娘的」!
靜坐聽雨,雪中聽琴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
我們看下1923年清華學校徵集中文校歌,汪鸞翔作詞,張慧真作曲的《清華學校校歌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巋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莘莘學子來遠方,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自強 自強 行健不息須自強,自強 自強 行健不息須自強。左圖右史,鄴架巍巍,致知窮理,學古探微,新舊合冶,殊途同歸,餚核仁義,聞道日肥。服膺守善心無違,服膺守善心無違,海能就下眾水歸,學問篤實生光輝。光輝,光輝,學問篤實生光輝!器識其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孰介紹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水木清華眾秀鍾,水木清華眾秀鍾,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穹。無穹,無穹,赫赫吾校名無穹。
也許,更多人介意的並不是充斥於眼帘,早都沒了感覺的庸俗宣傳。
而是為這種置身事外扭捏作態的虛情假意倍感心寒。
「風月同天」與"武漢加油",你還以為我們介意的是庸俗的宣傳嗎?
喊得再好的口號,如果沒有相應的實際行動配合到位,最終都會讓人感到失望,甚至憤怒。
這不僅僅是審美疲勞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加油」還是「不哭」,或者是「風月同天」還是「青山一道」,都一樣。
我們依舊還會加油,願真的讓那些人不哭。
我們為什麼讀書?
閱讀的真正意義之一是make invisible visible。
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明知道世界是操蛋的卻仍然熱愛生命,於黑暗中看到光明。
讀書的意義之一便是這樣,看到黑暗,並於黑暗裡看見更大,沒有霧霾的藍天、白雲、陽光。
文明進程中,書幫助我們一次次地總結經驗,複製文明。
當生存規律找到時,經驗變成了知識,紀錄於書中,惠及後人,恩澤萬世。
古人把他自己的智慧通過書本流傳下來,是為了文明的一個延續,我們去讀書也是為了延續這種智慧。
我們都試圖在生活中,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時候,希望自己能高質量地生存,通過讀書是最經濟的捷徑。
我們獲得知識,獲得生存的本領有兩個途徑:
一個是我們通過書本獲得知識;
另一個是靠你的經驗去積累。
經驗一定是你自己積累的,別人告訴你的一定是一個知識。
讀好書可以治愚痴。
治愚先治心,治心可改變命運。
破除愚痴有兩種方法。
一是讀好書,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二是找到善知識,點亮心中的明燈,一燈可破千年暗。
你從來不讀書,肚子裡自然沒有談資,結交的也是膚淺的人,你是怎樣的人,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朋友。
有人戲謔,不讀書,整個人都沒有氣質了,翻譯成古文即:腹有詩書氣自華。
語言是用來表情達意的工具,當語言成為一種文字遊戲,當一種語言失去了人類最基本的喜怒哀樂的情感,這種僵化的語言只會讓使用他的人變得越來越麻木,心靈越來越荒漠。
山川風月是自然的,然而你心中根本沒有山川,也就看不見這自然的美好與境界。
日月是自然的,你心中沒有這片天,也就感受不了這風月同天的情懷。
雖然現在這個社會,太多人鼓吹讀書無用論。
畢竟學歷不高的網紅主播,隨便開場直播唱首歌,扭動下都能月入不菲。
前兩天某報評論員刊登了自己的評論文章——《相比「風月同天」,我更想聽到「武漢加油」》。
或許,在他看來,只有證明「武漢加油」比「風月同天」更「好」,才能證明中國人有文化自信。
在我看來,敢於承認「風月同天」之美也是一種文化自信。
作者:小賢老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