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去朋友家玩,她家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我和他一起玩撲克牌的彌竹竿遊戲,剛開始他嬴到的撲克牌比較多,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我慢慢佔了上風,把他的一大半撲克牌都贏走了,這時候,他開始生氣了,把牌扔在桌子上喊著不玩了,不玩了,沒意思。
我知道他是因為自己的牌被我快贏完了而懊惱,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害怕輸了?」,他紅著臉不說話,我又問他,平時和爸爸媽媽玩牌會輸麼?他說每次都是他嬴,自己從來都不會輸。
我明白他的爸爸媽媽是想通過讓孩子贏來建立他的自信心、自豪感,可是卻忽略了另一個心理成長因素,那就是逆商。
沒有人能一直贏下去,比起培養嬴的能力,擁有輸得勇氣更加重要。
逆商對一個人獲取成功的影響,遠遠大於智商
每個父母都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在智力開發這個事情上傾注了諸多的心力和財力,聰明的孩子在學習上更能表現出色,可是,人生不僅僅是學習這一件事情啊,我們常說有的人「高分低能」,有的人「情商極低」,有的人「經不起事兒」,這些標籤統統和學習成績無關,但卻讓一個人在工作、學習、家庭這些人生必經之路上一敗塗地。
所謂「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凡是成功者,必經歷了學的過程,同樣的,凡成事者,也必經歷了志的磨難,逆境和成功,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沒有人可以繞過逆境獲得成功。----------《逆商》
逆商是什麼?
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不同的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同的逆商,逆商高的人,在短暫的傷心與痛苦之後,會重拾信心,越挫越勇,就像一顆生命力旺盛的雜草一樣,最終戰勝挫折,而逆商低的人,則會一下被打趴下,一蹶不振。
對於如今的孩子來說,抗挫折能力、抗壓力能力以及超越困難挫折的毅力,尤為重要。
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在新東方2020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中說到:「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贏得起、輸得起、拿得起、放得下,不培養,哪裡來的毅力、抗挫折力?」
王校長為什麼這麼看重孩子的逆商,大概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而所處的大環境並不會因此而對孩子們溫柔以待。
現在的孩子們要面對那些挫折?
1、考試失利、成績下滑
首當其衝自然是學習,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大考小考數不勝數,可是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也不可能次次都考100分,倘若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中上遊,或者偶爾發揮失常考砸了,這樣的失敗,孩子們該如何應對。
2、校園暴力、社交矛盾
當越來越多的關於校園暴力的新聞曝光以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壞起來的程度簡直令人髮指,校園並不是一個處處充滿愛與和平之地。
校園暴力可能是打人,也可能是排擠、嘲笑、孤立,面對這樣的困難,孩子們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來對抗。
3、貧富差距、心理落差
雖然孩子們穿的都是校服,但是依然可以從別的地方體現出貧富差距,比如腳上的鞋子、兜裡的手機、上下學坐的車。
當貧富有了對比,心裡就會有落差,虛榮心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包括孩子。
家庭情況一般的孩子,在面對穿著名牌的同學面前,如何做到關注學習,不卑不亢。
其實這些問題存在於任何一個時代,只是那時候的我們從小就是摔打著過來的,所以抗挫折能力強一些,而如今的孩子,為什麼卻脆弱了呢?
原因之一,如今的孩子生活的物質條件很豐富,從小享受著關注、順從,保護,很少體會到被拒絕、被忽視,大大小小的困難都被大人擋住了,孩子失去了逆商成長的機會。原因之二,在倡導鼓勵、表揚型教育方式的今天,「你真棒、你最聰明了、你最厲害了」這樣的話將孩子捧到了一個不太真實的高點,一旦進入真實的學校,孩子便會摔得很慘。在家裡,孩子們有爸爸媽、爺爺奶奶的保護,要麼繞挫折而行,要麼求助大人,一旦進入學校,家長的保護盾就會消失,孩子將束手無策。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打造出厚厚的盔甲穿在身上,而不是永遠把孩子護在翅膀之下。
逆商就是這層盔甲。
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讓他們擁有一顆強大堅定的心
老人們常說「孩子還小,大了就堅強了,就能戰勝困難了」。量變才能產生質變,逆商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因為年齡到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逆商的培養,要一點一滴的積累。
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
1、使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有機會體驗真實的挫折與失敗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有好有壞,人生原本也是這樣,有成功有失敗,所以不需要把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幫孩子規避掉。
比如,學走路時候的摔倒、磕磕碰碰,學著用勺子吃飯時候的笨拙,學搭積木時候的無數次碰倒,學玩拼圖時候的找不到線索,被小朋友搶玩具等等。
這些事情是孩子們必須經歷的,經歷之時可能會哭、會發脾氣,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如何應對這個困難。
就拿學走路摔倒這個事情來說,當孩子摔倒以後,很多家長會第一時間扶孩子起來,有的老人還會說「打這個地面,把我家寶寶摔倒了,打它,寶寶不哭」,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摔倒很可憐,並且是地面的責任,而失去對摔倒這個事情的正確認知。
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背上防摔枕頭,摔倒以後,家長在旁邊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孩子站起來以後,及時表揚孩子說「寶寶摔倒了,還有點疼,但是最後自己站起來了,真勇敢!」
2、堅持讓孩子進行體育運動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說:「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和毅力?運動,讓孩子進行體育運動,打籃球、踢足球都可以」。
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肌肉充滿力量,體格健壯,身體上的強壯能夠給內心帶來更多安全感,那些看起來又瘦又小、柔柔弱弱的孩子很容易被當做欺負的對象,運動時候產生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激素能夠緩解壓力、提高思維敏捷度、更加樂觀。
此外,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本身就是一種競技比賽,輸輸贏贏都是常識,失敗了就加強練習,練習充足了再來一場,這種體驗無形之中就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讓內心強大起來。
所以,不要總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再忙也要擠出時間陪孩子運動,這是最省錢、最有效的逆商培養方法。
3、看逆商繪本,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當孩子到了2、3歲的時候,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開始有了畏難情緒,總是說「我不會、我做不了」這種喪氣話,或者發脾氣、逃避,這個時候其實就應該開始給孩子進行逆商培養了。
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讀繪本,再將繪本故事帶入實際生活中。
舉個例子,最近墨仔喜歡和我玩搶球遊戲,當我先搶到球的時候,墨仔就會發脾氣,大叫著媽媽不能搶,我不玩了。
墨仔表現出的這種行為就是害怕失敗,不能接受自己輸掉比賽。於是我當天晚上給他講了《失敗了也沒關係》的繪本,告訴他有輸有贏,坦然面對,然後再次邀請他玩搶球遊戲,第一次故意讓他贏,我笑著對他說「祝賀你,搶到了球呦」,第二次是我贏,墨仔也學著我的話說「媽媽,祝賀你,你也搶到了球。」
如此,繼續讓他體驗贏一次,輸一次,他就不再害怕失敗,還會說「有輸有贏嘛,沒關係的。」
我覺得這種繪本故事+實操演練的方式,是解決各類挫折的好辦法,比語重心長的講大道理,或者硬逼著孩子堅強更加有效。
如果你家也有2-8歲的孩子,不妨試試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把孩子們最常遇到的12個挫折(被孤立、失敗了、不高興、成績落後、被拒絕、做錯事、膽子小、比賽輸了、被嘲笑、說錯話、挨欺負、有困難),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學會應對挫折的辦法。
每一個繪本的題目都是一句自我激勵的話,「失敗了也沒關係」、「被拒絕了也沒關係」、「膽子小也沒關係」。。。。。。簡單易懂,讀的多了,孩子就會脫口而出,每一次說出來都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這套繪本一共12冊,優惠活動價4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入手,讓孩子做一個內心堅定而強大的人。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