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贏並不是好事,清華附中校長: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才最健康

2020-12-19 墨仔媽媽育兒

前段時間我去朋友家玩,她家有一個7歲的小男孩,我和他一起玩撲克牌的彌竹竿遊戲,剛開始他嬴到的撲克牌比較多,他高興得手舞足蹈,後來我慢慢佔了上風,把他的一大半撲克牌都贏走了,這時候,他開始生氣了,把牌扔在桌子上喊著不玩了,不玩了,沒意思。

我知道他是因為自己的牌被我快贏完了而懊惱,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害怕輸了?」,他紅著臉不說話,我又問他,平時和爸爸媽媽玩牌會輸麼?他說每次都是他嬴,自己從來都不會輸。

我明白他的爸爸媽媽是想通過讓孩子贏來建立他的自信心、自豪感,可是卻忽略了另一個心理成長因素,那就是逆商。

沒有人能一直贏下去,比起培養嬴的能力,擁有輸得勇氣更加重要。

逆商對一個人獲取成功的影響,遠遠大於智商

每個父母都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在智力開發這個事情上傾注了諸多的心力和財力,聰明的孩子在學習上更能表現出色,可是,人生不僅僅是學習這一件事情啊,我們常說有的人「高分低能」,有的人「情商極低」,有的人「經不起事兒」,這些標籤統統和學習成績無關,但卻讓一個人在工作、學習、家庭這些人生必經之路上一敗塗地。

所謂「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凡是成功者,必經歷了學的過程,同樣的,凡成事者,也必經歷了志的磨難,逆境和成功,就像一對孿生兄弟,沒有人可以繞過逆境獲得成功。----------《逆商》

逆商是什麼?

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不同的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會表現出不同的逆商,逆商高的人,在短暫的傷心與痛苦之後,會重拾信心,越挫越勇,就像一顆生命力旺盛的雜草一樣,最終戰勝挫折,而逆商低的人,則會一下被打趴下,一蹶不振。

對於如今的孩子來說,抗挫折能力、抗壓力能力以及超越困難挫折的毅力,尤為重要。

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在新東方2020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中說到:「一個輸得起的孩子,心理永遠是最健康的,贏得起、輸得起、拿得起、放得下,不培養,哪裡來的毅力、抗挫折力?」

王校長為什麼這麼看重孩子的逆商,大概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而所處的大環境並不會因此而對孩子們溫柔以待。

現在的孩子們要面對那些挫折?

1、考試失利、成績下滑

首當其衝自然是學習,幼小銜接、小升初、中考、高考,大考小考數不勝數,可是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也不可能次次都考100分,倘若孩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中上遊,或者偶爾發揮失常考砸了,這樣的失敗,孩子們該如何應對。

2、校園暴力、社交矛盾

當越來越多的關於校園暴力的新聞曝光以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孩子們壞起來的程度簡直令人髮指,校園並不是一個處處充滿愛與和平之地。

校園暴力可能是打人,也可能是排擠、嘲笑、孤立,面對這樣的困難,孩子們是否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來對抗。

3、貧富差距、心理落差

雖然孩子們穿的都是校服,但是依然可以從別的地方體現出貧富差距,比如腳上的鞋子、兜裡的手機、上下學坐的車。

當貧富有了對比,心裡就會有落差,虛榮心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包括孩子。

家庭情況一般的孩子,在面對穿著名牌的同學面前,如何做到關注學習,不卑不亢。

其實這些問題存在於任何一個時代,只是那時候的我們從小就是摔打著過來的,所以抗挫折能力強一些,而如今的孩子,為什麼卻脆弱了呢?

原因之一,如今的孩子生活的物質條件很豐富,從小享受著關注、順從,保護,很少體會到被拒絕、被忽視,大大小小的困難都被大人擋住了,孩子失去了逆商成長的機會。原因之二,在倡導鼓勵、表揚型教育方式的今天,「你真棒、你最聰明了、你最厲害了」這樣的話將孩子捧到了一個不太真實的高點,一旦進入真實的學校,孩子便會摔得很慘。在家裡,孩子們有爸爸媽、爺爺奶奶的保護,要麼繞挫折而行,要麼求助大人,一旦進入學校,家長的保護盾就會消失,孩子將束手無策。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自己打造出厚厚的盔甲穿在身上,而不是永遠把孩子護在翅膀之下。

逆商就是這層盔甲。

從小培養孩子的逆商,讓他們擁有一顆強大堅定的心

老人們常說「孩子還小,大了就堅強了,就能戰勝困難了」。量變才能產生質變,逆商的形成絕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因為年齡到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逆商的培養,要一點一滴的積累。

如何培養孩子的逆商?

1、使用自然後果法,讓孩子有機會體驗真實的挫折與失敗

這個世界原本就是這樣,有好有壞,人生原本也是這樣,有成功有失敗,所以不需要把所有的不好的事情都幫孩子規避掉。

比如,學走路時候的摔倒、磕磕碰碰,學著用勺子吃飯時候的笨拙,學搭積木時候的無數次碰倒,學玩拼圖時候的找不到線索,被小朋友搶玩具等等。

這些事情是孩子們必須經歷的,經歷之時可能會哭、會發脾氣,我們需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引導孩子如何應對這個困難。

就拿學走路摔倒這個事情來說,當孩子摔倒以後,很多家長會第一時間扶孩子起來,有的老人還會說「打這個地面,把我家寶寶摔倒了,打它,寶寶不哭」,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摔倒很可憐,並且是地面的責任,而失去對摔倒這個事情的正確認知。

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背上防摔枕頭,摔倒以後,家長在旁邊鼓勵孩子自己站起來,孩子站起來以後,及時表揚孩子說「寶寶摔倒了,還有點疼,但是最後自己站起來了,真勇敢!」

2、堅持讓孩子進行體育運動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說:「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和毅力?運動,讓孩子進行體育運動,打籃球、踢足球都可以」。

體育運動可以讓孩子的肌肉充滿力量,體格健壯,身體上的強壯能夠給內心帶來更多安全感,那些看起來又瘦又小、柔柔弱弱的孩子很容易被當做欺負的對象,運動時候產生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激素能夠緩解壓力、提高思維敏捷度、更加樂觀。

此外,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本身就是一種競技比賽,輸輸贏贏都是常識,失敗了就加強練習,練習充足了再來一場,這種體驗無形之中就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讓內心強大起來。

所以,不要總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再忙也要擠出時間陪孩子運動,這是最省錢、最有效的逆商培養方法。

3、看逆商繪本,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當孩子到了2、3歲的時候,家長們就會發現,孩子開始有了畏難情緒,總是說「我不會、我做不了」這種喪氣話,或者發脾氣、逃避,這個時候其實就應該開始給孩子進行逆商培養了。

對於嬰幼兒來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讀繪本,再將繪本故事帶入實際生活中。

舉個例子,最近墨仔喜歡和我玩搶球遊戲,當我先搶到球的時候,墨仔就會發脾氣,大叫著媽媽不能搶,我不玩了。

墨仔表現出的這種行為就是害怕失敗,不能接受自己輸掉比賽。於是我當天晚上給他講了《失敗了也沒關係》的繪本,告訴他有輸有贏,坦然面對,然後再次邀請他玩搶球遊戲,第一次故意讓他贏,我笑著對他說「祝賀你,搶到了球呦」,第二次是我贏,墨仔也學著我的話說「媽媽,祝賀你,你也搶到了球。」

如此,繼續讓他體驗贏一次,輸一次,他就不再害怕失敗,還會說「有輸有贏嘛,沒關係的。」

我覺得這種繪本故事+實操演練的方式,是解決各類挫折的好辦法,比語重心長的講大道理,或者硬逼著孩子堅強更加有效。

如果你家也有2-8歲的孩子,不妨試試這套《兒童逆商培養繪本》,把孩子們最常遇到的12個挫折(被孤立、失敗了、不高興、成績落後、被拒絕、做錯事、膽子小、比賽輸了、被嘲笑、說錯話、挨欺負、有困難),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學會應對挫折的辦法。

每一個繪本的題目都是一句自我激勵的話,「失敗了也沒關係」、「被拒絕了也沒關係」、「膽子小也沒關係」。。。。。。簡單易懂,讀的多了,孩子就會脫口而出,每一次說出來都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暗示。

這套繪本一共12冊,優惠活動價4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入手,讓孩子做一個內心堅定而強大的人。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

相關焦點

  • 孩子輸不起,四招助你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兒子,你這局可能要輸了哦!」那天,我跟奶奶一起陪兒子玩打牌。我擔心他輸不起,便有意提醒他。關於輸贏這個問題,我一直特別頭疼。兒子九歲了,作為男子漢的他早應該輸得起,贏得起了。可是,我們以往每次玩五子棋輸了時,他都會哭。記得那天,北風呼呼地刮著,家裡有點冷清,讓人覺得很無聊。
  • 清華附中校長:孩子在初中,啃透這份數學資料,比任何輔導班都強
    清華附中校長:孩子在初中,啃透這份數學資料,比任何輔導班都強!初中數學實際難度並不是很大,關鍵在於基礎是否紮實,而且在解題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常考的題型實際上也就那麼多,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解題思路,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自然就能更好更快。
  • 孩子輸不起怎麼辦?教會孩子「輸得起」,這幾點家長得知道
    孩子為什麼「 輸不起 」這句話並不是只是針對於大人來講,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也會發生的。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不認輸,這種心理很正常,孩子幼小的心中也知道贏的感覺很好,贏意味著擁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就像家長說的,如果贏了這周末帶你去遊泳;會得到自己喜歡的禮物;還有成就感和優越感,而很多的孩子就會敗在上面。不給他們接受磨練、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 從「輸不起」到「輸得起」,孩子的改變不僅僅是一字之差!
    輸和贏其實是一對共同體,只有在輸的感覺體驗上,積累經驗才可以慢慢走向贏,輸並不是一個絕對化的事物,贏是建立在輸的基礎上的,可以說輸比贏更重要,更能反應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同時贏也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修養,這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沒有輸就襯託不出贏的價值!
  • 孩子「贏了就笑,輸了就哭」,父母這樣做,培養「輸得起」的孩子
    朋友說:「孩子在家裡都是這樣,玩遊戲都要她贏,我們都讓著她。」贏了就笑,輸了就撒野哭鬧,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生活中,像青青這樣「輸不起」的孩子還有很多。孩子為什麼會輸不起呢?遊戲要贏,比賽要贏,學習更要贏。大人忙著給孩子灌輸「贏」的概念,卻忘記教給孩子「輸了也沒關係」的道理。比輸贏更重要的是,享受這個過程的快樂。「輸不起」對孩子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 別強迫孩子贏在起跑線,正確看待得失,輸得起也很重要
    最近睿媽在給大寶迪寶睡前講故事的時候,讀到了美國心理學會策劃的一本繪本《輸不起的莎莉》,印象比較深刻,想跟各位寶媽分享一下。你必須在任何事情中都贏過其他孩子,才能成為爸爸媽媽眼中驕傲的小寶貝。《輸不起的莎莉》講的就是小主人公莎莉什麼都想得第一,任何事情都喜歡爭強好勝。在學校排隊要第一,課間要第一個衝出教室。她甚至要第一個吃完奶酪通心粉!和同學的足球比賽中,面對落後3分的情況,朝自己的隊友怒吼:「難道你們要當一群失敗者嗎?」
  • 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逆商」,輸得起的孩子,未來才更容易成功
    小韓今年已經5歲了,但是他的媽媽就發現他的脾氣甚至比不上小時候好,在跟別的小朋友玩遊戲的時候總是突然之間就發脾氣了。比如上次他跟同班的小朋友在玩剪刀石頭布,一開始小韓贏了一局,就拉著小朋友又想再玩一局,結果第2局小韓就輸了,輸了之後小韓就開始大吵大鬧,耍賴的說這次不算數。
  • 城哥茶語:北龍湖的清華附中,為什麼讓家長們瘋狂打call
    與學校一路之隔的清華附中教育公寓,也在眾家長們的追捧下,已然成了最具硬核的「起跑線」。從2019年4月籤訂合作辦學協議至日前學校掌舵人的落定,日月穿梭,寒暑交迭,已歷時一年有餘。清華附中鄭州學校執行校長,鄭紫煙從教三十多年,曾任清華附中延安學校副校長。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很多大人說:現在的孩子不好管,動不動就自殺、跳樓,哪個家長老師敢硬管?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讓孩子體驗挫折感,這種養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但他沒有其他反抗能力,於是學會了什麼叫「無能為力」、接受、服從、遵守。
  • 這句話請一定告訴孩子:輸得起才能贏得漂亮!
    孩子要學會面對可能存在的失敗,才有勇氣挑戰更多的困難。有利於孩子規則意識的培養。和同伴進行的競爭性遊戲要規則明確,做到公平、公正,還可以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有助於他們自覺地遵守和維護,對於輸贏也能坦然接受。有利於孩子心智的發展。有贏有輸,贏了總結經驗,輸了想辦法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思考,贏在哪兒,輸在哪兒。
  • 馬雲35歲以前沒體會過成功,李玫瑾:「輸得起」的孩子更容易贏
    01「輸不起」的孩子都有啥特徵? 在養育禾禾的過程中,禾禾媽媽發現,女兒有那麼一段時間「輸不起」,比如有一次禾禾和爸爸玩跳棋,剛開始爸爸故意讓了她兩局,她玩的很開心,可是當後來爸爸贏了她一局後,她就吵著不想玩了,其實這就是「輸不起」的表現,孩子「輸不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逆商」水平低。「逆商」水平低的孩子一般都有以下兩個特徵。
  • 官方:清華附中與中國足球小將達成籤約合作
    虎撲12月28日訊 12月28日上午,擁有百年歷史的清華附中開啟了一次全新的教育模式體驗——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與中國足球小將達成了籤約合作。從今天開始,多名中國足球小將的孩子將正式成為清華附中馬約翰班的一員進行集中學習並接受專業的訓練。
  • 清華的孩子都是普通人了 你的孩子呢?
    最近,清華教授的演講視頻火了,很多人都紛紛感慨:「清華教授的孩子也都只是個普通人而已」,然而,這樣想未免太過偏離。首先,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清華教授的孩子雖然可能是普通人,和同班其他同學比不見得有優勢,但是,孩子卻可以享受清華系的幼兒園、小學、初中,而他們上清華的概率比一般人也高出很多,而且,對於能夠學習鋼琴並且能輕鬆承擔相應費用的家庭,也已經不是普通家庭了吧。
  • 清華附中攜手1911學堂開啟嘗試
    清華附中與1911學堂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1911學生家長網際網路學校」揭牌。照片來源 :清華附中如何打造家長教育新模式?在北京,百年名校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正開啟新嘗試。日前,清華附中與1911學堂在京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
  • 中育貝拉田敏校長:讓孩子過一種完整而有意義的人生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公共行政與管理MPAM碩士; 先後在清華附中、北京十二中等學校擔任校領導;原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常務副校長。而面對複雜問題,不是光努力就行的,比如關於人生規劃問題,顯然是一個複雜問題,基於家庭、個人、社會、甚至人類發展多個因素考慮,不可以簡單而為,拿別人家的孩子和千差萬別的個性相比較,這個時候選擇就顯得更重要。
  • 一定要告訴孩子的道理:輸得起,才能贏得起!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他們「輸不起」的特徵和狀態也各不相同,該如何因材施教,引導他現在「輸得起」,將來「贏得起」呢?接下來就按照三類典型孩子的特點給大家提供建議。第一類孩子:做事衝動、節奏過快,自我表達意願強的「急性子寶寶」。
  • 正面管教家中「神獸」,做「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的家長
    除了咆哮和驕縱 你還可以試試「正面管教」法 從此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當然不是! 杜娜醫生介紹 採用「正面管教」或者「積極的紀律」 教養方式的家庭更傾向於倍受認可的民主型家庭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心理與社會功能也將更加健康
  • 孩子輸不起,什麼都要第一名?這些繪本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輸贏
    你有沒有因為孩子太喜歡競爭而擔心?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不管和誰一起玩遊戲,總是喜歡爭第一,連玩個石頭剪刀布都不能輸?估計不少家長都為此糾結過,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我贏了,他輸了,孩子就很不高興。可是,總故意讓他贏的話,他會不會越來越輸不起呢?
  • 清華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去這3個地方看看,比大吼大叫管用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賦,並且都有成功的特質。因此,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家長的教育和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他們獲得成功所必需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孩子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順利,走得更遠。
  • 面對孩子輸不起的心態,父母怎麼做才是真正對孩子好?
    現實生活中,孩子輸不起的現象;之前,我看到小區的一個小孩子和他哥哥玩跳繩比賽,他們兩人前後玩了三輪比賽,最後都是弟弟輸了,結果弟弟不甘心,情緒崩潰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哥哥說一句:弟弟不能耍賴了,你輸了就是輸了!任憑周圍的人怎麼樣去勸告弟弟,他還是停不下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