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競爭的態勢已經日益明朗,對於消費級移動應用重點已經從推廣、從營銷轉向服務的付費,去探究商業的本質。對於企業級應用來說,現在都在探討他的藍海市場,還有可以進入的機會區域。現在目前來說,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已經紛紛搭臺。在第31期CSDN移動俱樂部活動中,易觀國際資深分析師胡婷婷結合案例,分享了他們是如何看待消費級應用市場和企業級應用市場,並分析了百度、騰訊、阿里的市場布局。
易觀國際資深分析師胡婷婷
以下是易觀國際資深分析師胡婷婷的演講實錄:
我們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產業鏈競爭態勢已經日趨明朗。根據數據顯示,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用戶數達到5.61億,相比整體網際網路市場5.65億用戶量來說,這說明移動網際網路是藍海市場。但是這個數字背後存在結構性缺陷。截止至2012年,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580億元人民幣。從整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結構來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從2010年到2012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從2010年6.4%的市場規模,增長至現在的44.9%,這個爆發式增長是基於交易總額。
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點擊查看大圖)
2012年,移動廣告的市場規模只有3.7%,而且這個市場還未呈現爆發式的增長。所以從整個的結構數據上來看,整個移動網際網路市場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而我們比較看好的,是應用的這一部分,應用內、應之間的分發實際上也是2013年的重點之一。
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的變化(點擊查看大圖)
實際上,到2012年為止,整個產業的競爭仍集中於入口與平臺這個領域。但時至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入口格局已經基本成型,主要競爭領域在於智能終端、作業系統、應用商店包括移動瀏覽器,以及超級App和桌面等幾個部分。智能終端市場格局是穩定的,而且從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季度市場份額沒有發生巨大變化。
通過用戶調研,我們發現,品牌對於應用商店進入一個新地區市場來說是非常重要核心要素。我們測試的數據顯示,騰訊應用寶、百度的應用商店都有很好的市場認可度。但實際上騰訊與百度在去年才開始在移動端應用商店方面發力,還處於發展初期。我們認為,用戶對應用商店的認可與應用商店在PC端積累下來的品牌價值有很強的相關性。
對於移動瀏覽器來說,隨著移動瀏覽器的App化,實際上移動瀏覽器的分發作用已經有所降低,在其功能覆蓋的基礎之上,瀏覽器開始更多地開始向內容聚合的方向發展。
而對於超級應用來講,比如微信、微博、輸入法、手機安全、地圖、支付等,都是目前市場比較公認的超級App,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各不相同。
首先,我們認為微信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企業級移動應用。大家之前應該聽說過,微信與招商銀行合作的公眾平臺,它就是移動的CRM項目,實際上也是騰訊在探索企業級應用發展方向。
手機安全應用方面。我們認為,這類應用接下來將更多地趨向用戶個人信息管理方向。手機地圖、支付,是未來移動端非常重要的兩個核心入口。最後,我們認為,手機桌面以後的發展思路與超級App相同,可能是強社交關係,或者強帳號導向。市場格局基本定在這六個主要領域。
在此基礎之上,在易觀看來移動網際網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消費級的移動應用市場,另一部分是面向企業級的移動應用市場,主要服務面向傳統產業。
首先,我們認為消費級移動應用市場的核心價值點正在發生變化,重點在向服務付費方向轉移。伴隨社會化消費群體出現,我們企業或移動開發應用要有一定相應變化,我們認為移動價值回歸商業本質。消費群體經歷三個發展階段,最初是習慣被動接受企業為他推薦的品牌,並接受企業給他提供的標準化的產品體驗。到了第二個階段的時候,消費者開始主動瀏覽、搜索品牌信息,此時商家對消費者提供更多是差異化的服務體驗。到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很多用戶在心中對企業品牌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商家做的更多的是引導消費者,同時提供更加個性化、長穩式的服務體驗,這就是社會化消費群體。所謂回歸商業本質,就是從規模化的廣告營銷,逐漸趨於以「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為核心的商業本質。
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前提是,要了解用戶消費習慣有哪些變化。在2010年的時候,用戶消費習慣實際上還是局限於在移動端進行搜索瀏覽。到了2011年的時候,用戶已經開始主動地去評論,並察看商品的一些評價信息,到去年的時候,已經可以在移動端進行比價、購買、察看庫存。從中可以得出兩點結論,第一,用戶消費習慣正趨於成熟;第二,移動端的服務體系也在日趨完善。所以我們認為,如果打造優質服務的前提,是了解用戶習慣。同時,移動端消費習慣與PC端區別較大,碎片化的使用時間、搜索與推送、有限的展示空間、收藏等,都是移動端的特點。
用戶使用習慣的變遷(點擊查看大圖)
據統計顯示,中國消費者更傾向於進行多屏消費,中國消費者是樂於嘗鮮的消費群體。對於傳統電商來說,除了做營銷、推廣和廣告以外,更要關注如何提升品牌價值。
國內外用戶的消費習慣存在差異(點擊查看大圖)
第三方調研數據也顯示,除了有87%的企業關注怎樣通過網站獲得銷售收入以外,還有65%的企業關注怎樣能夠更大地提升客戶滿意度,發展品牌忠誠度,降低用戶信心的獲取成本,這些都是傳統企業未來在移動端需要關注的發展方向。
企業級移動應用尋找傳統行業藍海
移動網際網路能為企業管理帶來什麼提升?有三個主要的作用:第一, 使渠道更加透明,能夠降低信息傳遞跟獲取的成本。很多傳統企業已經開使用移動辦公系統。第二,網狀架構,加強企業市場響應的速度。第三,雲端管理,提高一線員工的自主決策。雲端管理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將企業的部分策權下放到一線員工手中,讓他們能夠對客戶進行最快的市場響應。所以移動化使企業管理得到柔性提升。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搭臺
我們說了消費級市場和企業級市場情況後,最後看一下國內三家網際網路巨頭們正在搭建的平臺。現在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有三大陣營:除了正在考慮轉型的運營商陣營以外,還有以iOS、Android、Windows Phone為核心的開放陣營。
而以騰訊、阿里和百度為首的陣營,他們希望做更多應用,通過數據控制整個平臺的服務。首先,今年是阿里戰略下沉的元年,據了解,阿里巴巴在無線的戰略上分為三塊,一個就是各個業務的無線化,第二個無線獨立的事業部,基於無線特徵重新拓展淘寶電子商務發展方向,還有一塊是基於手機作業系統的阿里手機系統事業部。從更廣的層面來看,移動網際網路戰略與每個業務型的事業部都有有關,還要加上專門的無線事業部和手機作業系統事業部,以及外部投資的大大小小十數個公司。我們認為支付寶未來是阿里在移動端布局的一個戰略制高點。
阿里的平臺戰略(點擊查看大圖)
對於百度來說,實際上移動互聯是它一次全新的選擇,他已經把以前的搜索業務全都放到搜索事業部,同時設立前向收費事業部,而遊戲是其首推的一部分,包括閱讀、視頻、生活、跟音樂,這個整個是PC端業務的聚合。而在移動端做的布局是LBS、移動應用平臺和個人云這三個部分。對於移動應用平臺,百度是希望能夠吸引行業屬性強的外部App,將其展示在百度地圖上面。移動廣告市場空間有限,用戶需要專注於內容,才能看得到旁邊的廣告,但是由於手機尺寸和用戶碎片時間的問題,以及展示效果的問題,移動廣告市場增長會放緩。因此,手機上的機遇在於通過應用介入交易,跟蹤並持續滿足用戶需求和發展規模,提升市場空間。
移動互聯是百度一次開疆闢土的選擇(點擊查看大圖)
對於騰訊來說,目前在做兩件事情,其中一件事情是將各個業務模塊裡邊的用戶身份進行統一。一個網絡上面的用戶,他實際上具備的身份有三個,一個是自然身份,一個是在通訊錄中的ID身份,第三個是在網上進行支付時的金融身份,把這三個身份進行打通後,用戶的數據價值含金量會有所提高,就可以去進行企業級服務的探討。
移動給與騰訊再一次探討企業服務的機會(點擊查看大圖)
三家巨頭在開放平臺上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百度目前開放數據源,為開發者提供的服務基本處於整個鏈條的前端。百度開放給開發者提供的雲開發能力與系統保障服務包括:雲儲存PCS、應用引擎BAE、雲推送PUSH、位置服務LBS、自測平臺MTC、眾測平臺、移動統計、開放平臺提交、移動聯運平臺、In-AppAds。可以看到,既有開發、儲存方面的服務,也有發行、營銷能力的支持,還在移動變現方面進行了探索。
阿里開放平臺則專注於為企業提供基礎服務。對於阿里來說,他會為企業提供雲伺服器,實際上阿里最終是希望做數據中心和雲存儲解決方案系統。而面向用戶服務的部分,阿里開放多種SDK和API,主要希望可以做一些消費者服務。
對於騰訊來說,電子商務的開放程度比較弱,實際上騰訊還是在做自營B2C用戶體驗,實現的是品類的互補。微信公眾平臺其實是騰訊現階段的一個戰略發展布局,希望能夠通過它降低應用的門檻,加強用戶的黏性。
(文/翟方慶 責編/張寧)
歡迎加入CSDN移動俱樂部,關注CSDN移動開發者俱樂部微博,共同交流探討移動開發技術,暢聊移動開發前景。
本文為CSDN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market#csdn.net(#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