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訂的心理學雜誌到了,迫不及待的翻了翻,一篇關於小孩子融入不了集體的文章引起了我的興趣。
這篇文章是諮詢師的案例分享,雖然案主是個5歲的孩子,但是他的問題我覺得在成年人身上也不乏存在。
小孩子融入不了集體可能是在傾聽、處理、回應,溝通三要素中的一環出了問題,當然還有一種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自閉症了。
其實成年人也未必沒有這種現象,融入不了集體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有兩種現象,一種是自願選擇孤獨,一種是被迫選擇孤獨。
兩者看似相同,但實則不同。前者是對融入不感興趣,甚至不需要融入,也能豐富的生活。後者是想融入但是無法融入,即使融入了,也很快會被淘汰出來。
成年人和兒童相比或許對融入集體的渴望沒那麼迫切,因為成年人沒有小孩那麼多希望與同輩交流的情感和能力,因為小孩子需要從交流中過得技能,分享技能。
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氣質又是不同,面對有些人,本身就屬於喜歡一個人獨處,對融入集體不感興趣,也不能從集體裡面獲得快樂,這類人,不管是孩子還是個人,只要他願意,我們尊重他們或許比強行讓他們融入一個集體會更好。
雖然這樣從心理發展上來看,社會性會具有一定的殘缺,但是所有的個體不都或多或少會有不同的殘缺,不是麼?
當然如果有病理性的除外,像自閉症之類的,這類還是需要積極的接受治療,不然他的社會性會喪失。
成年人的成長就是不斷地了解自我,發現自我,接納自我的過程,我們各有不同,何必強行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