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子小,怕生,不能融入新的環境,這些是「社會退縮」造成的

2020-12-14 飛豔人

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葉子一樣,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性格上也千差萬別的,一些孩子勇敢,調皮,有些孩子卻比較膽小,害羞。

對於勇敢,調皮的孩子,父母雖然累點,但是其實是很開心的,畢竟自己的孩子外向的話,那麼他長大後,在這個社會上會比較容易立足。相反一些孩子比較膽小,作為家長就比較擔心了,畢竟孩子太膽小,就不太容易融入一個新的環境,對他以後讀書,出社會工作都不太好。

小雅的女兒就是一個膽小的女孩,每次小雅帶她去遊樂園的時候,她看到其他小夥伴玩得很開心,她也想玩,但是她不敢上去問他們願不願意讓她加入,每次都是躲在媽媽身後,看著他們在玩。

小雅也鼓勵了孩子幾次,讓孩子去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但是孩子卻表現得很害怕,有一次,小雅氣得直接把她推出去,結果導致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都蹭破了,孩子除了哭就是牢牢抓住自己的褲腳。看著自家的娃哭得那麼傷心,小雅也很難受,但是她更難受的是自家的孩子這麼膽小,以後該怎麼辦呢?

小雅的孩子之所以會不敢參加同齡小夥伴的遊戲,其實和心理學上的「社會退縮」有關。有些家長一聽到心理學,就很慌張,以為自己的孩子心理出現毛病了。別急,其實不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而是孩子已經開始塑造自己人生情感傾向。

什麼意思?有些聽不懂。請讓我慢慢和大家說清楚。首先,我們得先弄明白什麼是「社會退縮」。

社會退縮

1:什麼是社會退縮

「社會退縮」其實是孩子突然間進入新的環境或者看見不認識的人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恐懼,害怕甚至迴避的行為,而當這種迴避的行為超出平常,成為一種異常的時候,就形成「社會退縮」。

簡單來說就是平常孩子會很開心地融入一個新環境,和新環境的夥伴一起玩耍,而小雅的孩子卻表現得很害怕,這個就是異常。又或者在幼兒園裡格格不入,自己玩自己的,不和其他小朋友玩。當然也有些小朋友是直接打人,罵人,脾氣暴躁,強制要求其他人和自己玩。這些都屬於「社會退縮」的表現。

2:社會退縮的類型

社會退縮根據孩子的表現形式的不同,分為三種,分別是:焦慮退縮型、主動退縮型、被動退縮型。

主動退縮型:主動,就是出自孩子自己的意願,沒有人逼迫他的。就是說孩子他自己不喜歡融入一個活動,集體中,他對這些活動不感興趣,喜歡獨處。

像這類型的孩子,他們有能力融入一個集體,只是他們不想融入而已,說實話,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好好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融入集體中,那孩子的社會退縮現象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焦慮退縮型:就像小雅的孩子一樣,看到小夥伴玩得那麼高興,其實她也很想參加,但是又害怕參加,兩種相互衝突的思想在她腦海中出現對衝,讓她感覺很矛盾,而害怕的心理又讓她變得很膽小。

被動退縮型:這種的話比較特殊,這類孩子他非常喜歡參加活動,但是因為老是打人,或者罵人,讓其他夥伴不喜歡他,甚至連玩都不喜歡和他玩。所以沒辦法,他只能一個人自己玩。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社會退縮的現象

1: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比較生疏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所以一般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帶著,而一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不是固定守候在孩子身邊的,久而久之就出現這樣的現象。

今天爺爺帶一天,明天外婆帶一天,後天奶奶或者爸爸帶一天,大後天媽媽帶一天幾乎是一天換一個人帶,這樣讓孩子感覺很沒有安全感,因為他會感覺今天媽媽和我在一起,明天媽媽是不是要走了,那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媽媽,太多的不確定性讓孩子感到非常焦慮,難受,所以他們會表現得非常憤怒,拒絕這個人或者那個人帶。

不要覺得這是小事,以為等孩子慢慢適應後就可以了,這種焦慮和不安全感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他以後的社交能力。

2: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苛刻

怎麼說呢?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出息。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就非常的嚴格,出現了一種家長通過不斷重複自己的要求,甚至採取威脅,恐嚇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高壓力策略。

這種高壓力策略的教育其實就是家長在控制孩子的行為,思想導致孩子探索世界的天性被破壞,甚至讓孩子在與別人交流中出現問題不會獨立解決,而是傾向向別人尋求幫助,特別是家長的幫助,最終導致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差,從而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3:家長過於保護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所以,家長對孩子是非常地寵愛,只要孩子要啥就給啥,害怕孩子受傷就不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導致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差,對父母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4:曾經有過失敗的經歷

也許有些孩子以為曾經想和別的小朋友玩,也很勇敢地向其他小朋友提成自己非常想加入他們的遊戲,但是被其他小朋友拒絕了。一些比較開朗的孩子可能明天就忘記了,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會感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其他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慢慢的當下次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得那麼開心,自己又想加入,但是害怕被拒絕,他就會非常矛盾,更加不敢主動上前和其他小朋友玩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孩子通過「社會退縮」這種心理學開始塑造自己人生情感傾向。說實話,這種「社會退縮」其實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不利於孩子塑造健康的人生情感傾向,所以面對孩子出現這樣的傾向,作為家長要及時地幫孩子扭轉過來,至於方法,我這邊有幾個建議可以看看。

家長應該這樣處理孩子的「社交退縮」

1: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方法

很多時候,孩子會出現不合群或者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現象,是因為他們用錯了方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在與朋友玩的時候不能隨便發脾氣,或者在玩的過程中犯了錯,要承認而且要改正,這樣才會有朋友願意和你玩,因為大家都不喜歡甚至害怕脾氣暴躁而且會打人的小朋友。

2: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作為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想讓孩子成龍成鳳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是對孩子太嚴格,最終只會束縛孩子的天性發展和獨立性。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各位家長要切記:社交能力有時候比知識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社交能力低下,那他即便有再高的文憑,都沒辦法融入到一個新環境,更不要說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上立足。

所以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放鬆對孩子的束縛,面對孩子的想法要尊重而不是全盤否定,嘗試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去解決問題,當孩子沒辦法解決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提成一些意見,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手操辦所有問題

結語

相信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大大地改善孩子的「社會退縮」的心理,讓孩子朝著更加樂觀,積極,勇敢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你的孩子也怕生嗎?讓孩子融入群體前,父母需了解3件事
    最近正值幼兒園開學季,許多孩子將第一次離開父母,融入群體生活。你是否發現孩子面對新環境、面對人群,總是猶豫不安,回家哭喊不想上學?出現以上狀況的話,孩子有可能是怕生性格!遇上這些狀況,父母該如何處理?
  • 孩子怕生怎麼辦?家長學會這五招,孩子再也不會怕生
    現實生活中,孩子怕生這種情況挺多的,我們該如何解決這種怕生的問題?這一集我就給打大分析一下怕生的原因和解決的對策。這個時候有的家長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就忍不住開始責備孩子:你怎麼這麼膽小啊、怎麼這麼沒禮貌啊,小朋友要有禮貌,男孩子膽子要大一點,經常強迫孩子打招呼。上面這些現象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怕生。怕生是孩子在5個月之後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5個月之前孩子看見陌生人是不會出現這種害怕的現象,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 小朋友很怕生膽小怎麼辦?小孩膽小怕生的原因是什麼?怎麼鼓勵?
    許多孩子在家中都很活潑好動,但是只要在外面,他們就會變得膽小和怕生。通常這類孩子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有這樣行為舉止如此時,他們需要父母幫助他們改變,年齡越小去幫助他們越好。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特別注意關心孩子,給他們更多的關愛,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 孩子靦腆怕生,經常陷入社交風暴,父母應該如何解救孩子呢?
    總不能一直哭鼻子吧?於是小王就和我們姐妹幾個抱怨,為什麼歡歡這孩子現在變得這麼靦腆怕生呢?以歡歡的這種膽量,將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呢? 現在的社會都需要勇於表現自己的精英,像歡歡這麼膽怯懦弱的樣子,很難受到社會的認可。
  • 孩子害羞怕生?聰明媽媽帶著孩子走出去,強制把娃往外推,危害大
    現在的童童已經不愛說不愛笑了,不喜歡和身邊的孩子交往,幼兒園的老師表示非常擔心。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和寶爸寶媽們的教育脫不開關係,如果強制性的讓孩子進行社交,不僅不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反而會造成逆反的作用,讓孩子越來越害羞。孩子害羞會有哪些危害呢?
  • 怕生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必經階段,但父母不能置之不理啊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獨立能力得到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增強,怕生的現象會很快好轉。這些都在潛移默化中刺激孩子,勇敢的面對一切變數。2、不強迫寶寶做不願做的事情寶寶心中有所怕,並非壞事兒,但是強迫寶寶去克服怕生,就是錯誤的做法了。
  • 4種氣質特徵寶寶怕生是天生,運動型心智訓練,寶寶不怕生
    我們都知道在現在的社會和職場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變得越來越多,所以相對外向的人在社會中會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但是遇到陌生人怕生的寶寶非常容易形成內向的性格,這對於他們將來融入到集體中會產生非常大的阻礙,並且這種情況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會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聰明的父母都在訓練自己的寶寶,讓他們養成不怕生的性格。 2)寶寶在什麼年齡怕生是不正常的?
  • 孩子太怕生、不合群?家長需要注意,這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小姐妹在一家教育機構上班,她常常同我們提起這麼一個孩子。孩子小名叫球球,讀小學二年級,在她們機構上課。每次他爸爸送他來的時候都會跟他說跟老師打聲招呼,他要麼就拽著爸爸的衣角不說話,要麼就就回個"不要";平時上課讓他回答問題,他就只是站在那裡;下課也很少跟同學玩。機構的環境似乎給他造成很大的焦慮。
  • 孩子膽子小怎麼辦?家長別一直強調勇敢,這無異於在「拔苗助長」
    那麼孩子膽子太小會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原因1:自我保護意識的體現人對於未知的事物有本能的逃避心理,孩子自然也是。對於一些未知的事物,他們是有很強的恐懼心理的,所以面對一些陌生的事物時,他們往往會展現出逃避的行為。
  • 孩子「膽子小」,父母是主要原因,教育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有些孩子確實非常膽小,遇到什麼事情就退縮不敢面對,然而這樣的性格會導致孩子錯過很多的機遇,甚至不願意反覆挑戰來提高自己的上限,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影響孩子的未來和前程,家長不妨了解一下,孩子膽子小有哪些具體的危害。
  • 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從對一切充滿未知的恐懼,到慢慢適應各種環境。有的孩子在某一段時間內,性格方面會表現的十分內向。而父母也很擔憂這樣的性格對以後的成長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那麼,孩子怕生人怎麼解決?
  • 孩子太自我,不能融入集體?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讓孩子融入集體
    此時如果孩子過於自我,喜歡特立獨行,不喜歡融入集體,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孩子堅持自我並不是壞事,但是不能融不入集體就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集體的環境能夠培養孩子的多種能力,如果孩子在成長中缺失這樣的環境,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多半是「陌生人焦慮症」,掌握4招輕鬆化解
    事實上,當談到孩子的社交問題時,大多數父母討論的最多的是,如果他們的孩子怕生怎麼辦?很多孩子都能在家裡說出話來,但一到陌生的環境,他們就開始害怕了。只敢躲在父母身後小聲的說話,或者躲在角落裡,不理睬朋友,也很難交到新的朋友。一、什麼是「陌生人焦慮症」?
  • 疫情過後,寶寶更怕生了怎麼辦?|嬰幼兒社交情緒的發展與促進
    「解封」後第一次出門的寶寶顯得對陌生環境更加的謹慎和驚恐,除了熟悉的照護者,對陌生人的懼怕愈加明顯,這可怎麼辦呢?其實,怕生是兒童社交情緒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通常在7~10月齡時會尤其明顯,這種反應可能持續幾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直到寶寶18~24個月。
  • 孩子平時活像小神獸,可公開場合總是膽怯,怎麼回事?附建議
    一位網友問說,為什麼我的孩子平時活潑開朗,活像小神獸,怎麼到了公開場合總是掉鏈子?老師叫他朗讀文章,他聲音小得像蚊子;親戚朋友來了,叫他背一首詩歌,他半天說不出一個字。很多家長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不禁大呼到底怎麼回事?今天我們一起看一下造成這種情況的3個主要原因。
  • 孩子出門總怕生?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外界環境和人的認知有限,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是一種正常的發育過程,大部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孩子五六歲了,還是怕生的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因並及時加以合理的引導,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社交困難,家長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 孩子怕生並非害羞?或者考慮「陌生人焦慮症」
    孩子過分怕生,父母應該在教育上注意這幾點:1、切勿隨便給孩子貼上標籤孩子怕生肯定有他們的原因,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就給孩子提上標籤,說他們太膽小了,太害羞了因為他們對於父母都是很信任的,被自己信任的人去這樣評價,當然內心是不好受,長久下去,只會用這些標籤來定義自己,潛意識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2、不要強迫孩子做不喜歡的事家長對於孩子的行為,總會去幹擾或者威迫,在孩子不願意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家長就會拿一些理由勸孩子去做。
  • 為什麼有的孩子容易害羞有的卻善於交際?與生理氣質有關
    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那麼害羞怕生,而另外一些孩子則善於交際,敢於主動和陌生人接觸?這些與兒童的生理氣質有關,上一篇文章中就曾詳細提過兒童氣質相關概念知識,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這裡就再不多說了。另外如果父母一味保護那些不喜歡新刺激的兒童,即使很小的壓力也不讓他們經歷,那麼那些兒童就更難克服退縮。適當的要求孩子接近新情景的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如果抑制性持續下去,它將會導致過分謹慎,低自尊和孤獨。在青少年期,持續害羞可能形成社交恐懼,即在社交情景中非常害怕丟面子。
  • 孩子不叫人是沒禮貌?錯,細分1-6歲孩子怕生的6大原因、10大對策
    這些孩子是怎麼了?自家親戚,為什麼會怕生,會沒禮貌不叫人呢?第三,害羞的孩子。有些孩子天生對陌生人和新環境很恐懼。他們會先退縮,觀察等待一段時間後才會參加集體活動。剛碰到陌生人時,他們會黏在家人身邊。比如我家細毛,就是這種超級慢熱型。
  • 家裡有個「膽小鬼」,可以試試這6種方法,助孩子把膽子養肥
    但孩子聽了還是無動於衷,依然不敢下去。雖然孩子比其他小朋友年紀稍大,看上去比他們都要膽小,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缺點,因為其他孩子從小就開始玩滑板車,在技術上自然比我們家孩子要厲害,膽子自然就大點,而且膽小,害怕這個感覺,也並不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消失,更不會因為你是男孩就一定要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