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一片葉子一樣,每個孩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性格上也千差萬別的,一些孩子勇敢,調皮,有些孩子卻比較膽小,害羞。
對於勇敢,調皮的孩子,父母雖然累點,但是其實是很開心的,畢竟自己的孩子外向的話,那麼他長大後,在這個社會上會比較容易立足。相反一些孩子比較膽小,作為家長就比較擔心了,畢竟孩子太膽小,就不太容易融入一個新的環境,對他以後讀書,出社會工作都不太好。
小雅的女兒就是一個膽小的女孩,每次小雅帶她去遊樂園的時候,她看到其他小夥伴玩得很開心,她也想玩,但是她不敢上去問他們願不願意讓她加入,每次都是躲在媽媽身後,看著他們在玩。
小雅也鼓勵了孩子幾次,讓孩子去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但是孩子卻表現得很害怕,有一次,小雅氣得直接把她推出去,結果導致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都蹭破了,孩子除了哭就是牢牢抓住自己的褲腳。看著自家的娃哭得那麼傷心,小雅也很難受,但是她更難受的是自家的孩子這麼膽小,以後該怎麼辦呢?
小雅的孩子之所以會不敢參加同齡小夥伴的遊戲,其實和心理學上的「社會退縮」有關。有些家長一聽到心理學,就很慌張,以為自己的孩子心理出現毛病了。別急,其實不是孩子心理出現問題,而是孩子已經開始塑造自己人生情感傾向。
什麼意思?有些聽不懂。請讓我慢慢和大家說清楚。首先,我們得先弄明白什麼是「社會退縮」。
社會退縮
1:什麼是社會退縮
「社會退縮」其實是孩子突然間進入新的環境或者看見不認識的人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恐懼,害怕甚至迴避的行為,而當這種迴避的行為超出平常,成為一種異常的時候,就形成「社會退縮」。
簡單來說就是平常孩子會很開心地融入一個新環境,和新環境的夥伴一起玩耍,而小雅的孩子卻表現得很害怕,這個就是異常。又或者在幼兒園裡格格不入,自己玩自己的,不和其他小朋友玩。當然也有些小朋友是直接打人,罵人,脾氣暴躁,強制要求其他人和自己玩。這些都屬於「社會退縮」的表現。
2:社會退縮的類型
社會退縮根據孩子的表現形式的不同,分為三種,分別是:焦慮退縮型、主動退縮型、被動退縮型。
主動退縮型:主動,就是出自孩子自己的意願,沒有人逼迫他的。就是說孩子他自己不喜歡融入一個活動,集體中,他對這些活動不感興趣,喜歡獨處。
像這類型的孩子,他們有能力融入一個集體,只是他們不想融入而已,說實話,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如果能好好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融入集體中,那孩子的社會退縮現象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焦慮退縮型:就像小雅的孩子一樣,看到小夥伴玩得那麼高興,其實她也很想參加,但是又害怕參加,兩種相互衝突的思想在她腦海中出現對衝,讓她感覺很矛盾,而害怕的心理又讓她變得很膽小。
被動退縮型:這種的話比較特殊,這類孩子他非常喜歡參加活動,但是因為老是打人,或者罵人,讓其他夥伴不喜歡他,甚至連玩都不喜歡和他玩。所以沒辦法,他只能一個人自己玩。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社會退縮的現象
1: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比較生疏
現在很多爸爸媽媽要上班,不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所以一般都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帶著,而一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又不是固定守候在孩子身邊的,久而久之就出現這樣的現象。
今天爺爺帶一天,明天外婆帶一天,後天奶奶或者爸爸帶一天,大後天媽媽帶一天幾乎是一天換一個人帶,這樣讓孩子感覺很沒有安全感,因為他會感覺今天媽媽和我在一起,明天媽媽是不是要走了,那什麼時候才能看到媽媽,太多的不確定性讓孩子感到非常焦慮,難受,所以他們會表現得非常憤怒,拒絕這個人或者那個人帶。
不要覺得這是小事,以為等孩子慢慢適應後就可以了,這種焦慮和不安全感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影響他以後的社交能力。
2: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於苛刻
怎麼說呢?現在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有出息。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就非常的嚴格,出現了一種家長通過不斷重複自己的要求,甚至採取威脅,恐嚇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高壓力策略。
這種高壓力策略的教育其實就是家長在控制孩子的行為,思想導致孩子探索世界的天性被破壞,甚至讓孩子在與別人交流中出現問題不會獨立解決,而是傾向向別人尋求幫助,特別是家長的幫助,最終導致孩子的獨立性越來越差,從而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3:家長過於保護孩子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所以,家長對孩子是非常地寵愛,只要孩子要啥就給啥,害怕孩子受傷就不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導致孩子獨立性越來越差,對父母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4:曾經有過失敗的經歷
也許有些孩子以為曾經想和別的小朋友玩,也很勇敢地向其他小朋友提成自己非常想加入他們的遊戲,但是被其他小朋友拒絕了。一些比較開朗的孩子可能明天就忘記了,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會感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其他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慢慢的當下次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得那麼開心,自己又想加入,但是害怕被拒絕,他就會非常矛盾,更加不敢主動上前和其他小朋友玩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孩子通過「社會退縮」這種心理學開始塑造自己人生情感傾向。說實話,這種「社會退縮」其實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不利的,不利於孩子塑造健康的人生情感傾向,所以面對孩子出現這樣的傾向,作為家長要及時地幫孩子扭轉過來,至於方法,我這邊有幾個建議可以看看。
家長應該這樣處理孩子的「社交退縮」
1:家長要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方法
很多時候,孩子會出現不合群或者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現象,是因為他們用錯了方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這樣告訴孩子:你在與朋友玩的時候不能隨便發脾氣,或者在玩的過程中犯了錯,要承認而且要改正,這樣才會有朋友願意和你玩,因為大家都不喜歡甚至害怕脾氣暴躁而且會打人的小朋友。
2:家長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作為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想讓孩子成龍成鳳的想法是沒有錯的,但是對孩子太嚴格,最終只會束縛孩子的天性發展和獨立性。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各位家長要切記:社交能力有時候比知識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社交能力低下,那他即便有再高的文憑,都沒辦法融入到一個新環境,更不要說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上立足。
所以希望各位家長能夠放鬆對孩子的束縛,面對孩子的想法要尊重而不是全盤否定,嘗試讓孩子自己獨立地去解決問題,當孩子沒辦法解決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旁邊提成一些意見,幫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手操辦所有問題。
結語
相信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可以大大地改善孩子的「社會退縮」的心理,讓孩子朝著更加樂觀,積極,勇敢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