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帝國繼業者們的混戰和結局

2020-11-23 覽記

公元前319年,帝國攝政安提帕特去世。這引發了新一輪的戰爭,史稱第二次繼業者戰爭。

在這次較量中,幾方勢力相互纏鬥,形勢錯綜複雜。馬其頓名義上的國王之一——腓力三世在此次混戰中被殺害。不久,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亦被處死。通過一系列戰爭,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了傀儡帝王亞歷山大四世和馬其頓本土。安提柯則控制了帝國的亞洲部分。

公元前314年,因為忌憚安提柯的強大國力,埃及的託勒密、色雷斯的呂辛馬庫斯聯合馬其頓本土的卡山德,一起對抗安提柯。第三次繼業者戰爭爆發。

在這次長達四年的軍閥混戰中,亞歷山大四世連同他的母親一起被卡山德殺害。以腓力二世、亞歷山大大帝為代表的馬其頓阿吉德王朝終結。除此之外,塞琉古在兩方激戰正酣時漁翁得利,趁機奪取了波斯高原。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安提柯不得不與各方議和。

在鞏固了對埃及的統治後,託勒密開始將自己的觸角伸向愛琴海和賽普勒斯一帶。公元前308年,安提柯派自己的兒子德米特裡帶領大軍向希臘進發。第四次繼業者戰爭爆發。

公元前307年,德米特裡成功的趕走了卡山德的勢力,佔據了希臘。公元前306年,安提柯和自己的兒子德米特裡同時稱王。見此情形,早就打算各自單幹的其他將領,如託勒密、塞琉古、呂辛馬庫斯、卡山德等人也相繼稱王。馬其頓帝國至此徹底被肢解。

看到安提柯父子的勢力再度崛起,卡山德號召其他幾家勢力組成統一陣線,共同對抗安提柯和德米特裡。卡山德和色雷斯的呂辛馬庫斯與安提柯父子的軍隊在小亞細亞北部纏鬥。卡山德和呂辛馬庫斯的兵力不濟,漸漸不支。在危急關頭,塞琉古率大軍增援卡山德一方。雙方在伊普蘇斯展開決戰。在三方聯軍的努力下,安提柯軍隊被擊敗,安提柯本人也在戰死沙場。安提柯的兒子德米特裡匆忙逃歸自己的大本營希臘。

此役過後,原本屬於安提柯的小亞細亞土地基本被塞琉古、呂辛馬庫斯兩人瓜分。

公元前298年,統治馬其頓的卡山德去世,他的兩個兒子安提帕特二世和亞歷山大五世就王位繼承問題發生爭鬥。此時,控制著希臘大部分地區的德米特裡趁機蠶食馬其頓的領土。

公元前294年,德米特裡攻入馬其頓都城,殺死了亞歷山大五世,安提帕特二世出逃後被呂辛馬庫斯抓住殺死。德米特裡除了原本佔據的希臘大部外,又成了馬其頓的國王。

其他幾方勢力不願看到德米特裡坐大,便一起對德米特裡發動進攻。託勒密、呂辛馬庫斯、塞琉古三面合圍,讓德米特裡難以招架,不斷損失領土和軍隊。在幾方包夾之下,德米特裡最終被塞琉古俘虜,並囚禁至死。

公元前281年,戰端再起,塞琉古在呂底亞殺死呂辛馬庫斯。但是很快,塞琉古又被託勒密的大兒子克勞諾斯謀殺。

克勞諾斯並沒有能高興太久,當時的蠻族凱爾特人從多瑙河南下入侵,殺死了克勞諾斯。安提柯二世率軍趕回,打敗了凱爾特人,奪回王位。希臘邦國摩羅西亞的國王皮洛士又將安提柯二世再次逐出馬其頓,自稱國王。

在徵服希臘城邦阿爾戈斯的戰鬥中,皮洛士意外被殺。至此,三大勢力範圍最終形成:託勒密二世統治下的埃及、南敘利亞及小亞部分地區;安條克一世統治的原馬其頓亞洲部分的塞琉古帝國;安提柯二世統治下的馬其頓和希臘部分地區。繼業者戰爭終於宣告結束。

馬其頓帝國與希臘有著極深的淵源,他們講希臘語,敬拜希臘的神,是希臘文化的學習者和傳播者。繼業者戰爭在讓輝煌燦爛的希臘文化得以快速擴散到了歐洲、亞洲和非洲,大大加快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相關焦點

  • 希臘史26:馬其頓帝國解體與繼業者戰爭—從群雄割據到三國時代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亞歷山大帝國,又稱馬其頓帝國,由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 解析羅馬軍團打爆繼業者王國馬其頓方陣
    編者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如雷貫耳的名字。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他的將領們很快瓜分了他所建立起的龐大帝國,並以其後繼者的身份自稱,開始了漫長的繼業者戰爭。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終這些繼業者國家,很多最終倒在了羅馬人攻擊之下。由此也引發了羅馬軍團優於馬其頓方陣的印象,以及為什麼劍盾兵能擊敗長矛兵的疑問。本文就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下解析。
  •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繼業者之爭
    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留下的最重要遺產——橫跨亞非歐的龐大的馬其頓帝國的繼承者人選問題引發了手握兵權的部將們的爭執。騎兵將領帕狄卡斯提出,等待亞歷山大大帝的遺腹子出生,如果是男孩,就立其為王。但是,以美利格為首的步兵派卻主張由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阿里德歐斯來繼承大統。阿里德歐斯是個有明顯智力障礙的人。
  • 繼業者戰爭之三:帝國的主人
    巴比倫分封之後,作為兩位國王的攝政監護人,帕迪卡斯和梅利埃格共同留在帝國的新首都巴比倫執掌最高政權。但是帕迪卡斯沒有打算和他的這位新同僚分享權力。對於這個以亞歷山大大帝唯一繼承人自居的年輕繼業者來說,一個還是兩個國王並沒有分別,試圖搶奪權力的梅利埃格才是心腹大患,所以帕迪卡斯處心積慮想除掉這個對手。
  • 繼業者戰爭催生的世界最早超重裝騎兵:塞琉古阿格瑪具裝騎兵
    亞歷山大的死亡並未讓他與他父親建立的傳奇軍隊——馬其頓方陣與夥伴騎兵消亡。他們作為一種傳統在各繼業者王國中延續,並得到一定的發展與革新。與亞歷山大時代的軍隊比,繼業者的軍隊數量要更龐大。在一些會戰中,他們會投入高達7萬人的兵力,而亞歷山大的遠徵軍數量一般也就是4-5萬人。
  • 第2次繼業者戰爭:十八路諸侯共討安提柯,8萬聯軍血戰伊朗高原
    第二次繼業者戰爭終於迎來了高潮,攸美尼斯經過千裡大逃亡,終於聚集起一支龐大的軍隊,他以國王的名義召集波斯總督樸塞斯塔斯、埃蘭總督安提貞尼斯、印度總督歐德摩斯等東方實力派組成了新的東國陣營,卡桑德、安提柯、託勒密、塞琉古、培松自然組成了新西國陣營,兩大陣營在原波斯帝國境內對峙。
  • 第4次繼業者戰爭:攝政王謀害「小天子」,5大諸侯相繼稱王
    由於卡桑德迎娶了先王腓力的公主帖撒羅尼迦,卡桑德便進入了馬其頓王室,擁有了王位繼承權。當初與安提柯議和時,卡桑德答應等小亞歷山大成年後歸還馬其頓,現在的他視自己為大帝的繼承人,便萌生了成為馬其頓國王的野心。
  • 馬其頓戰爭開始時羅馬的綜合國力已超越馬其頓
    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三分,作為繼承亞歷山大大帝遺產之一的馬其頓,在使用馬其頓方陣上,並沒有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隨著戰爭而改良,反而隨著時過境遷變得呆板起來。 原本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打造的馬其頓方陣講究的是多兵種之間的優劣互補,以保證馬其頓方陣的強大。
  • 繼業者新紛爭:歐洲版「挾天子以令諸侯」,小亞歷山大血書衣帶詔
    第一次繼業者戰爭是安提帕特歐洲陣營和帕迪卡斯亞洲陣營之間的爭鬥,可是由於帕迪卡斯昏招迭出,除了他的親信兼副手攸美尼斯始終保持著忠誠,託勒密、安提柯、培松、塞琉古等諸侯無不起來反對他,眾叛親離的攝政王最終被刺身亡。
  • 拜佔庭帝國的全盛時代——巴西爾二世和馬其頓王朝
    東羅馬帝國的第一次強大是在查士丁尼王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查士丁尼大帝奪回了帝國在西部喪失的部分省份:義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幾乎恢復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版圖,這也是東羅馬帝國版圖最大之時。但隨著查士丁尼大帝的去世,薩珊波斯人、斯拉夫人不斷入侵,尤其是在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後,拜佔庭帝國的北非和敘利亞地區全部被佔領。
  • 希臘史25:腓力二世改革和亞歷山大東徵——馬其頓帝國的崛起
    這樣一來,馬其頓的商人無論是和希臘人還是和波斯人做生意,都更加方便省事。 他組建了由貴族和富裕平民組成的常備軍和海軍艦隊,挑選親信擔任指揮官以保證軍隊對國王的絕對忠誠;此外,他將希臘重步兵方陣加以改良,創立了日後名揚天下的「馬其頓方陣」。腓力二世是一位極具野心和實力的君主,他在位初期便大肆擴張馬其頓王國的領土,使馬其頓成為希臘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 從整合希臘城邦到覆滅波斯帝國,梳理馬其頓帝國的發展脈絡
    馬其頓帝國雖然存世時間不久,就因為境內區域板塊複雜、亞歷山大早逝而分裂,但也因此在亞洲西部和東地中海地區掀起了一場長達200年之久的希臘化風潮,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聯繫和貿易往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這位被西方評為歐洲四大軍事統帥之首的徵途歷程吧。
  • 馬其頓夥伴騎兵,地中海世界裡最先進和強大的戰爭機器
    公元前334 年,馬其頓軍隊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率領下入侵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在之後長達十年的東徵裡,這支由腓力二世一手組建的馬其頓新軍,在格拉尼庫斯河、伊蘇斯和高加米拉的戰場上,無可辯駁地展現了其相對于波斯軍隊全方位的優勢。在隨後的數個世紀內,馬其頓軍隊儘管在戰場上遭到各種各樣的挑戰,但始終被證明是整個地中海世界裡最先進和強大的戰爭機器之一。這支軍隊的核心打擊力量,就是團結在馬其頓及其他希臘化王國的國王身邊的被稱為「夥伴」 的重騎兵部隊。
  • 第3次繼業者戰爭:三洲諸侯四分天下,安提柯擁兵10萬討伐埃及
    如今的馬其頓帝國呈四雄並立,卡桑德任帝國攝政,控制著馬其頓和希臘,挾持著小國王亞歷山大;萊西馬庫斯為色雷斯總督,偏安一隅;託勒密為埃及總督,控制著埃及和昔蘭尼加;安提柯頂著亞洲最高統帥的頭銜,如同龐然大物一般,擁有小亞細亞、敘利亞、腓尼基、巴比倫尼亞、遠東各省,儼然一個超級大國。
  • 共和新星粉碎帝國餘暉,馬其頓軍團的末日!古希臘霸權的落幕戰
    30年前,這個源自亞歷山大大帝的偉大帝國的一部分——馬其頓王國,同時也是亞歷山大偉業的起點國家,與冉冉升起的西方共和國——羅馬共和國爆發了戰爭,其結果便是馬其頓人輸給了這個剛剛擊敗迦太基「戰神」漢尼拔的國家。
  • 《全面戰爭:競技場》繼業者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產
    在《全面戰爭:競技場》中,擅長操縱步兵和騎兵的亞歷山大大帝,是許多希臘陣營玩家的最愛。雖然這位大帝在32歲就與世長辭,但卻創下了統一希臘全境,橫掃中東地區,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甚至勢力範圍擴張到印度河流域的偉業。其疆域最大時,達到了500萬平方公裡。
  • 羅馬帝國:繼業者
    愷撒的三位繼業者(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組建了軍事同盟,史稱「後三頭同盟」,共同對抗羅馬叛軍…… 後三頭同盟 聽聞大獨裁愷撒被刺殺後,第一繼承人屋大維(愷撒養子)立即啟程返回義大利,18歲的屋大維將在羅馬政壇大展身手,立刻與愷撒舊部取得聯繫。
  • 長達近70年的馬其頓戰爭,是如何一步步鑄就羅馬的地中海霸主地位
    古來徵戰,擴張就是帝國的重要一步。當強國的實力逐漸增強,便不再著眼於眼前之利,由此便開始了徵服之戰。徵服的野心足以成就一個帝國的輝煌,但也可以吞噬一個帝國的榮光。馬其頓戰役是古羅馬共和國和馬其頓帝國之間的戰爭,這場進行了四次的戰役,前後耗時近七十年,一點點磨滅了馬其頓帝國的輝煌,使其逐步走下了神壇。
  • 馬其頓改名「北馬其頓」,一段橫跨2000年的前塵往事
    希臘和波斯人開戰之初,馬其頓原本是波斯的附庸,但很快「倒戈」回到希臘人陣營中,並在公元前4世紀趁雅典、斯巴達兩個大國爭鬥兩敗俱傷而崛起。一代英主亞歷山大大帝一度帶領這個王國席捲希臘,攻滅波斯,直抵尼羅河和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