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嘉芳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11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法院系統有包括潘嘉芳在內的20位幹警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潘嘉芳,男,瑤族,廣西都安人,1961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1989年4月參加法院工作,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快審庭負責人、審判員、四級高級法官。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全區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工作先進個人」、「全區法院優秀調解能手」、「全區法院辦案標兵」、「全區法院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在潘庭長的身上,我看到了何為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盡職盡責為當事人排憂解難,公正高效化解矛盾糾紛,這些都是我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
提起潘嘉芳,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快審庭書記員韋思帆發自肺腑地說,從2018年來到快審庭,他便一直是潘嘉芳的書記員,對於這位領導、前輩的工作,這位90後年輕人心生佩服。
調解結案,實質性化解糾紛
2015年初,一起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轉到了潘嘉芳手中。上訴人吳某於2009年3月在河池市某醫院進行剖宮手術生產一女嬰。這本是一件喜事,然而術後次日,吳某突然感到雙下肢(腰部以下)麻木、乏力,腳板麻木。治療沒有好轉後,轉到廣西某醫院治療,診斷為「急性脊髓炎」、骨髓炎,最後造成六級殘疾。
遭遇巨變的吳某起訴河池市某醫院、廣西某醫院「診療過錯」要求賠償。一審判決後,吳某不服判決上訴至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
該案件從糾紛發生開始,已經超過6年時間,雙方矛盾難以調和,特別是吳某因身體受到傷害,更是心力憔悴。了解到本案情況後,潘嘉芳多次深入走訪調查,不斷地來回醫院、吳某家、法院之間。白天走訪,晚上分析案卷資料,匯總各方情況和訴求,經過持續努力,潘嘉芳提出了大家都能接受的賠償調解協議。最終,河池市某醫院一次性賠償了吳某的各項損失43萬元,歷時六年的糾紛終於畫上了句號。
多年來,潘嘉芳主動擔當作為,充分運用調解技巧,著力化解各種疑難複雜案件,啃下一個個硬骨頭,促進了一些矛盾尖銳的案件得到有效化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和諧調解,既結法結又結心解
「庭裡工作很忙,案子源源不斷,有時候我一天至少要調解五件到六件。」二十多年來 ,潘嘉芳所審理的案件大多以調解為主,他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當事人溝通,做思想工作,遇到複雜的案子,還會啟動快審庭的團隊力量。
去年5月,快審庭接到一個涉及9名業主的商品房交付糾紛案件,當事人的工作很難做,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這件案件涉及人員眾多,矛盾衝突劇烈,處理不好容易引發社會穩定問題,一定要想法設法辦好!」為順利辦好這個案子,潘嘉芳組織庭會議多次討論辦案思路,集思廣益。同時,他個人一邊見縫插針地利用時間深入現場走訪,一邊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與9名原告、代理人以及被告負責人、律師聯繫接觸,集中雙方當事人的想法與訴求,以此尋求雙方利益的平衡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覆溝通、釋法明理,雙方當事人最終選擇了潘嘉芳提出的賠償方案,大家依約來到法庭籤字確認,握手言和。
「是很累,但是我心裡舒服!」他說。為了能辦成「和諧案」,即使跑再多的路,潘嘉芳也不厭其煩。
辦案有方法,帶隊有高招
「印象中有個案子比較難辦,左右為難,後來潘嘉芳同志主動調解,並且順利化解了糾紛。我覺得他對調解的案件很有自己的方法,能夠準確地把握他們爭議的內容、抓住爭議的核心實質,然後又能夠主動與當事人溝通交流,讓當事人做到合情合理的讓步。」曾與潘嘉芳共事多年的河池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長韋禮奎說。
在辦好案、快辦案的過程中,潘嘉芳敢於創新,善於總結。他獨創的「練好功夫、定好策略、抓好時機、用好方法」調解模式,以及「案例展示法」、「借力調解法」、「突擊調查法」、「刨根問底法」、「集合調解法」、「現場勘查法」、「專家幫助法」七大工作法,多次在有關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作為庭裡的負責人、法院的老前輩,潘嘉芳從不留私地給新手傳授經驗。去年,快審庭來了幾個年輕人。為了讓他們儘快熟悉工作,潘嘉芳在忙碌的工作之餘親自指導,做好傳幫帶。
「在工作上有困惑,潘庭長那裡一定有答案。」案子遇到困難,大家都會敲敲潘庭長的門,這時,他總會放下手中的案卷,耐心聆聽,指出問題的關鍵,提供解決的思路。
「我在法院工作幾十年,也準備退休了,在崗位上就想多幫幫這幫年輕人,希望他們能儘快立起來,這樣我們法院也有新的希望。」潘嘉芳說:「培養後輩也是我們的責任嘛。」
心繫家鄉,幫扶困難群眾
潘嘉芳不但兢兢業業做好審判業務工作,而且還積極投身於到脫貧攻堅工作,主動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2015年以來,他心繫家鄉困難群眾,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為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菁盛家鄉三並村和內曹村、地洲村等扶貧點家鄉的少數民族群眾排憂解難,與發改委、移民局、扶貧辦等部門溝通聯繫,共爭取資金60多萬元,為扶貧點的少數民族群眾修建村、屯公路及碼頭,解決了偏遠山區少數民族群眾行路難等問題。同時按照院黨組的部署,認真做好對接聯繫的三戶貧困戶幫扶工作,多次深入 南丹縣月裡鎮牙林村入戶走訪,真心用心解決貧困戶的實際困難,獲得群眾一致好評。
「面對手裡頭捧著的這一份沉甸甸的榮譽,我更多的是感謝!我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組織和同事們給予極大的幫助和鼓勵的結果。作為人民法官,我將繼續牢記初心使命,帶領部門同志共同奮鬥,再創佳績!」對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這一榮譽稱號,潘嘉芳如是說道。
原標題:《點讚 | 既解法結又解心結,這個調解能手不一般》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