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第三輪志書人物傳撰寫

2020-12-04 澎湃新聞

人物傳是指志書中記載有重大影響、有突出貢獻的已故人物主要經歷與典型事跡的一種體裁,是志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物傳的撰寫水平如何,直接關係整部志書質量。從首輪志書和已出版的第二輪志書看,有些人物傳的撰寫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結構模式單一,以時間為序,從傳主出生開始,寫到死亡為止,成為一篇介紹傳主生平的簡歷,缺乏一個貫穿全文的主題;二是忽視細節描寫,沒有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畫,缺少血肉,顯得蒼白無力,個性特徵不鮮明。由於這兩方面缺陷的存在,造成人物傳平鋪直敘,千人一面,枯燥無味,沒有感染力,難以實現人物傳的可讀性和育人作用。目前,第二輪修志(市縣兩級)基本結束,第三輪志書編修即將啟動。探討第三輪志書人物傳的撰寫,可以避免首輪志書和第二輪志書人物傳缺陷的重現,客觀真實地反映傳主的精神風貌,增強人物傳的可讀性和育人作用,這也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筆者認為,關於志書人物傳撰寫的指導原則,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先後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已有明確規定。如《新編地方志工作暫行規定》第十二條「立傳人物以原籍(出生地)為主。非本地出生,但長期定居本地並有重要業績者,也可在本地立傳,包括外籍、外籍華裔和華僑為本地做出重要貢獻者。在世人物不立傳,凡在世人物確有可記述的事跡,應在有關篇章節目之中予以記錄。人物傳記必須實事求是,資料務必真實可靠。一般不作評論」。《關於地方志編纂工作的規定》第十三條「人物誌要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在世人物的突出事跡以事系人入志」。《地方志書質量規定》第十一條「立傳人物為在本行政區域有重大影響者,以及本籍人物在外地有重大影響者」,第二十一條「人物傳記述傳主的生卒年月、籍貫(出生地)、主要經歷、典型事跡、個性特徵、社會評價等」。而關於人物傳撰寫的具體方法並未論及,有鑑於此,本文談點拙見,供第三輪志書編修參考。

一、撰寫第三輪志書人物傳的原則

撰寫第三輪志書人物傳,必須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生不立傳,是指志書不對生人進行立傳,也就是指在世人物的履歷及主要事跡不以人物傳收錄。它是我國編史修志的一個原則,一直被方志界所遵從。東漢經學家趙歧《三輔決錄》自敘:「其人既亡,行乃可述。」乾隆《鉛山縣誌》凡例中提出:「志乘無生人入傳者,此通例也。」清代方志學家章學誠在《修志十議·議傳例》中說:「立傳之作,例取蓋棺論定,不為生人立傳。」不為生人立傳,是因為生人尚在,其活動蹤跡未完,是善是惡、是功是過難以定論,如依據其前半生事跡立傳,一旦晚節不保,影響頗難挽回,只有蓋棺,才好定論。若為生人立傳,撰稿人往往礙於情面,難以做到秉筆直書,容易產生虛假失真的弊病,所記生人事跡經不住歷史檢驗,志書又怎能成為信史。所以,第三輪志書一定要堅持生不立傳的原則,記述已故人物的主要經歷和典型事跡。

第三輪志書堅持生不立傳,但不等於生人不能入志。對於那些有重大影響、有突出貢獻的在世人物,志書可以採取以事系人的方式,把在世人物的主要事跡放入各項事業發展之中記述,增強政治部類、經濟部類、文化部類、社會部類等內容的生動性與可讀性,還可以在人物篇(卷)設置人物簡介章節,記述在世人物的基本履歷和主要事跡,彰顯當代人物的時代風貌。

二、撰寫第三輪志書人物傳的方法

撰寫第三輪志書人物傳,記述已故人物的主要經歷與典型事跡,不僅僅是為已故人物樹碑立傳,還要讓已故人物的典型事跡流傳於後世,教育後人。因此,撰稿人一定要從傳主的自身實際出發,找出其個性特徵,確定傳主的事跡主題,圍繞主題選擇最能代表傳主個性、最能反映傳主特徵的典型事跡,並抓住典型事跡的細節描寫,刻畫傳主的精神風貌,使傳主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首先,要確立傳主的事跡主題。人物傳收錄的傳主,是以文章的形式記述其生卒年月、籍貫(出生地)、主要經歷、典型事跡、個性特徵、社會評價等內容。凡文章都要有一個貫穿全文的中心,使文章首尾貫通,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這個貫穿全文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題。人物傳如要反映傳主的精神風貌、突出個性特徵,就應確立其事跡主題。確立傳主的事跡主題,是撰寫人物傳的首要環節。有些撰稿人不重視傳主的立題問題,認為有什麼事跡就寫什麼,根本不存在立題不立題的問題。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違背文章寫作的基本規律。有些人物傳通篇都是傳主的生平簡歷或一些瑣碎事跡,沒有一個貫穿全文中心的主題,讀者看後不得要領,更談不上受到什麼啟迪、教益。如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確立傳主的事跡主題,並讓主題體現在傳主的事跡之中。但是,傳主的主題不是憑空確立,況且每個傳主都有不同的主題,需要從傳主的大量事跡材料中提煉出來。這就要求撰稿人搜集傳主的事跡材料要全,包括傳主的基本經歷和各種事跡。搜集傳主方方面面的事跡材料,並不是全部用上,而是全面了解傳主的面貌,在考證、核實傳主事跡材料真實可靠的基礎上,針對其影響最大的事跡加以思考,反映傳主什麼樣的精神品質,由此確立傳主的事跡主題。每一個傳主,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品質,傳主獨特的精神品質就可作為其事跡主題。如新餘市分宜縣鈐山鎮礱裡村羅香梅,十幾年來,堅決服從祖國的需要,以對黨、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對人民軍隊的熾熱之情,先後將身邊的8個兒孫送到部隊,被人們譽為一心為國、擁軍楷模。撰稿人從中提煉出「愛國擁軍,送子孫參軍」這一最大亮點,作為江西省《新餘市志(1987—2007)》第四十篇人物第一章人物傳羅香梅的事跡主題。傳主的事跡主題一經確立,文章就好寫,什麼可以寫,什麼不可以寫,詳寫什麼,略寫什麼,都要依據主題來確定。只有確立傳主的事跡主題,寫出來的人物傳就有中心,就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的現象。

其次,要搜取傳主的典型材料。傳主的事跡主題確立後,就須圍繞主題搜取典型材料。所謂典型材料,就是指那些具有代表性和體現個性特徵的事跡材料。搜取傳主的典型材料,是撰寫人物傳的一個重要環節。有些人物傳只對傳主的事跡材料進行概括性介紹,缺乏反映個性特徵的典型材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因為撰稿人思想重視不夠,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搜尋和挖掘典型材料。有些人物傳之所以寫得好,其成功秘訣就在於挖掘和運用了傳主的典型材料。如何搜取傳主的典型材料呢?筆者認為,傳主的典型材料在檔案裡也不一定找得到,需要從報刊、文件、書籍和群眾口碑中獲取,特別是傳主家屬、親戚朋友及同事的口述材料,因為他們是傳主最親近的人,耳聞目睹了傳主的許多言行,提供的事跡材料比較詳盡、比較感人,能夠揭示傳主的個性特徵,展示傳主的精神風貌。撰稿人必須沉到生活中去,對傳主家屬、親戚朋友及同事進行深入細緻的採訪、調查,捕捉傳主的典型材料。如建行新餘市中心支行電工廠儲蓄所代辦員阮建紅,為保護國家財產,勇鬥歹徒、以身殉職的英雄事跡,就是通過採訪她的同事,搜集到「1992年6月20日下午,兩名預謀已久的兇犯實施搶劫儲蓄所。在國家財產受到威脅的緊要關頭,面對歹徒刺來的三角刮刀毫不畏懼,用盡平生力氣,緊緊抓住鋒利的刀刃,以驚人的毅力,與歹徒進行搶奪,致使刀把與刀刃脫節落地。終因力量懸殊,致左頸動脈及喉管均被罪犯利刃殘忍割斷,還被刺穿左胸直至肺部。如花的生命英勇地倒在了現場的血泊中,其短暫而又輝煌的人生就這樣永遠定格在20歲零205天。」的材料,並收錄《新餘市志(1987—2007)》第四十篇人物第一章人物傳。對於搜集到的典型材料,撰稿人還要精心篩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擠幹水分,確保材料真實可信。尤其是傳主家屬、親戚朋友提供的典型材料,往往存在拔高和誇張之處,撰稿人一定要認真考證、核實,確認材料真實可靠後再使用。

再次,要抓住傳主的細節描寫。在擁有傳主典型材料的基礎上,還要抓住細節描寫,刻畫個性特徵。所謂細節描寫,就是記述傳主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及事件的發展,以展示傳主的思想性格及其特點。抓住傳主個性化的細節描寫,是撰寫人物傳的關鍵環節,也是寫好人物傳的重要手段。有些人物傳寫得像履歷,只寫傳主的經歷,缺少典型事跡;有些人物傳寫得像鑑定,對傳主只作概括性介紹,不寫具體情況,而更多的是空洞評語。造成這兩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沒有抓住細節的描寫。一個好的細節描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傳如要寫出傳主的精神風貌,就要寫出傳主的個性特徵,而要寫出傳主的個性特徵,就要抓住典型細節的描寫,記述傳主在關鍵時刻的言行。如《新餘市志(1987—2007)》第四十篇人物第一章人物傳記述龔細保有這麼一段:「1989年6月,袁河大堤遭到特大洪水的襲擊,大堤險情不斷發生,隨時都有決堤的危險。當時龔細保家已進了水,家裡還有妻子和兩個月的孩子。他顧不上轉移妻子和自家財產,與村裡的民兵搶險隊奮戰在大堤上,堅持3天3夜,先後4次戰勝洪水的襲擊。7月2日深夜……當他看到後邊的人往前邊挪時,他一邊丟沙包一邊喊:『你們不要下來,這裡危險,把沙包傳給我們。』沙包每袋有50多公斤重,從4點幹到8點左右,龔海信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龔細保對其說:

『你累了去挑土歇歇,這裡我一個人來。』他憑著自己身高力大,一個人幹開了,半小時後,突然『轟』的一聲巨響,龔細保腳下的大堤下沉,出現一個一米見方的大洞,他也隨之深深地陷在泥沙之中。在短短的二三秒鐘之內,就和大家永別了。」就是通過龔細保在抗洪搶險時的語言和行動,把他舍小家、顧大家和不怕苦、不怕累,直至獻出生命的個性刻畫出來。只有抓住典型細節的描寫,把傳主的形象刻畫出來,使傳主有血有肉,個性鮮明,富有立體感,才能讓讀者感到有看頭和從中受益。傳主形象的刻畫,不是靠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用典型的事跡材料,通過巧妙的布局謀篇來實現,絕不允許通過邏輯推理虛構情節或運用聯想、誇張等修辭手法來豐富人物形象。

三、撰寫第三輪志書人物傳應注意的問題

撰寫第三輪志書人物傳,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名稱運用要規範。志書人物傳通常分為傳記和傳略,也有分為大傳和小傳。從已出版的第二輪志書看,人物篇(卷)採用人物傳、人物傳記、人物傳略三種形式,記述已故人物事跡,其名稱不夠規範統一。如江西省《吉安縣誌》(1986—2005)第二十九編人物設第一章人物傳,《上饒地區志(1991—2000)》卷三十七人物先進集體第一章人物設第一節人物傳記,《餘干縣誌》(1986—2000)卷二十三人物先進集體設第一章人物傳略。由於人物傳已包含人物傳記和人物傳略兩種形式,而傳記和傳略的主要區分是篇幅的大小,傳記篇幅稍大,傳略篇幅短小,人物篇(卷)記述已故人物事跡,應統一用人物傳作為章節名稱,不宜使用人物傳記、人物傳略之類名稱。

2.分類排序要合理。第二輪修志基本結束,按照《地方志工作條例》第十條「地方志書每20年左右編修一次。每一輪地方志書編修工作完成後,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在編纂地方綜合年鑑、搜集資料以及向社會提供諮詢服務的同時,啟動新一輪地方志書的續修工作」的規定,緊接著就是開展第三輪志書編修工作。兩輪志書前後相隔的時間較短,只有20年左右。在這一段時間內,蓋棺定論的人很少,立過傳的人又不能再寫,因而感到沒有多少人可以立傳,且時限內已無古代人物和近代人物,第三輪志書人物傳不能按歷史時期和類別分類,直接按卒年或生年先後排序。

3.收錄範圍要廣泛。人物傳主要收錄在本地和在外地的本籍人物,這是志書區域性特徵所決定的。但是,不能忽視客籍人物的收錄,只要在本地作出重要貢獻或產生重大影響的客籍人物,也應列入收錄範圍。收錄有重要貢獻的大人物無可非議,但 作 出 重 要 貢 獻 的 小 人 物 也 要 收 錄 ,如 勞 動 模 範 、見 義 勇 為 者 、能 工 巧 匠、科 學 家、文 學 藝 術 家、醫 學 家、實 業 家 和 各 種 社 會 活 動 家。志 書 要 堅 持 以 人 為 本 ,體 現 人 民 性。

4.客 籍 寫 法 要 準 確。對 於 在 本 地 作 出 重 要貢 獻 的 客 籍 人 物 , 在 寫 法 上 與 本 籍 人 物 不 同。寫客籍人物事跡,應寫其在本地發生的典型事跡,至於在他地的事跡則不寫。客籍人物在他地發生的典型事跡,由他地去寫。至於本籍人物,應寫其一生經歷的典型事跡。

5.細節選取要典型。反映傳主事跡的細節,必須是傳主經歷的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細節,不是一般化的事件,也不是一般化的細節。選取典型事件中的典型細節,最能反映傳主的個性特徵。也不是細節越多越好,不典型的細節多了,效果適得其反,會給人一種繁雜的感覺。只要抓住傳主典型事件的一兩個典型細節,就可以將其寫活,寫得傳神。

6.詳略處理要得當。撰寫志書人物傳,要處理好詳與略的問題。詳與略的關係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主與傳主之間,著墨要有分寸,重要的傳主詳寫,一般的傳主略寫;二是同一個人物傳主,著墨也要有分寸,能夠揭示個性特徵和體現精神風貌的情節詳寫,細枝末節略寫。人物傳的詳略處理得當,重點才會突出,傳主的形象才會豐滿。

7.敘述方式要多樣。有些人物傳的敘述,可以突破「以時間為序」的傳統模式,實行多樣化。也就是說人物傳不一定全部使用順序的敘述方式,可以根據傳主的特點適當運用倒敘、插敘等敘述方式。如抗洪搶險英勇犧牲的英雄、勇鬥歹徒光榮獻身的烈士,以及在各種突發事件中獻出生命的先進人物,他們的崇高,如勞動模範、見義勇為者、能工巧匠、科學家、文學藝術家、醫學家、實業家和各種社會活動家。志書要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民性。

8.客籍寫法要準確。對於在本地作出重要精神,往往是在短暫的剎那間突現出來的。這樣的傳主如果採用「以時間為序」的結構方式,把最重要的情節放到不顯眼的位置,甚至是文章的末尾,引不起讀者的重視。這裡所說的突破傳統模式,並不是否定「以時間為序」的結構方式。一般而言,傳主的事跡是在平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多數人物傳的敘述,還是採用「以時間為序」的結構方式為宜。

(本文作者單位系江西省地方志辦公室)

(原文載於《黑龍江史志》)

(原文請至中國知網)

(圖:網絡)

原標題:《談第三輪志書人物傳撰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論文】談談志書人物的「人事安排」
    在二輪修志中,由於時間跨度較小,出現了人物誌撰寫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怎樣妥善解決,本文立足工作實際,從資料收集、志稿編纂、內容審核等方面總結經驗,逐一提出解決方法,從而讓人物誌更好服務於志書,為三輪志書編纂提供有效借鑑。 [關鍵詞] 人物誌  撰寫技巧  探索 古來方志半人物。
  • 歷時15年 我省完成第二輪修志重大文化工程
    ●本輪省市縣三級志書201部,3.5億餘字●本輪省市縣三級綜合年鑑205部,1.2億餘字隨著《四川省志·川茶志》《內江市志(1935—2006)》《蘆山縣誌(1986—2005)》等各級各類志書,《四川年鑑
  • 《昭烈忠武陵廟志》 武侯祠歷史上唯一一部志書
    《昭烈忠武陵廟志》 武侯祠歷史上唯一一部志書 他留下了許多有關三國及武侯祠的詩詞歌賦,如《讀劉先主傳》《題張介侯澎明府增輯諸葛忠武侯集》《忠武侯祠》《武侯祠唐隸殘碑》《惠陵賦》等,表達了他對武侯祠一草一木由衷的熱愛。潘時彤還結識了祠中道士黃合初,黃合初「遇風雅之士恆相得無間」,與潘時彤等人十分相投,遂過從甚密,常在武侯祠相聚吟嘯唱和。
  • 2020年電子書市場觀察:人物傳記類電子書大火
    傳主本身的影響力是圖書熱賣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若這些圖書不是自傳,而是由其他人執筆,恐怕銷量會大打折扣。2、傳/本傳/大傳/全傳不是由歷史人物自己寫的,而別人撰寫的,叫做「傳」。本傳是傳記文的一種,也叫正傳,與「別傳」相對,記載一人的生平事跡及其著作等,包括列於家譜的「家傳」和列於史書的「史傳」。如我們熟悉的由魯迅先生撰寫的《阿Q正傳》別傳,現代指與正傳(本傳)相對的傳記,往往是對正傳的補充。
  • 優選|劍橋教授撰寫的科普動物志,震撼!精緻!靠譜!
    今天小編要推薦一套很有意思的科普書《弗朗西斯手繪動物志》。市面上的科普書,尤其是動物科普書不下千種,但打開這套書,依然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跟我以往看到的科普類書籍都不一樣。全方位、多視角,由整體到細節,介紹近百種動物的生存智慧,展現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
  • 秒殺|劍橋教授撰寫的科普動物志,震撼!精緻!靠譜!
    市面上的科普書,尤其是動物科普書不下千種,但打開這套書,依然會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跟我以往看到的科普類書籍都不一樣。全方位、多視角,由整體到細節,介紹近百種動物的生存智慧,展現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這套書是由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撰寫,中科院專家審訂科普知識,極具專業性、準確性!
  • 抗疫是先鋒 修志進頭陣 ——上海市級專志醫院部類志書編纂率先...
    可以說,醫院的黨政領導都把志書編纂放到重要地位,為新編二輪志書的編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除了指定牽頭部門全面發動部署修志工作外,各家醫院還相繼派出多人參加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組織的地方志編纂培訓班,根據「專兼職相結合」「老中青相結合」原則成立院志編纂核心團隊,確保經費到位。統一培訓修志人員,明確人員分工,科室主任、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承編志書的第一責任人,將志書編纂納入年度工作考核。
  • 全國第一本省級武術志書《河南省武術志》出版
    日前,全國第一本省級武術志書《河南省武術志》出版。2021年1月7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武術志》出版新聞發布會,省體育局局長萬旭出席會議,省政府新聞辦常軼暘主持會議。發布會上,萬旭介紹了《河南省武術志》的編纂情況。
  • 聯賽杯第二和第三輪抽籤對陣:第三輪萊斯特城對陣阿森納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聯賽杯第二和第三輪抽籤對陣:第三輪萊斯特城對陣阿森納 聯賽杯第二和第三輪抽籤對陣:第三輪萊斯特城對陣阿森納 Diavel_aDRy 09-06 23:15 2020-21賽季聯賽杯第二輪以及第三輪的抽籤對陣結果已經出爐
  • 《山東省老字號誌》編纂工作研討會在魯味齋召開
    16日下午,《山東省老字號誌》編纂工作研討會在濟南魯味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召開。會議通報老字號企業志稿撰寫情況,分析志稿存在的共性問題,協商志書整體框架結構,進一步明確了志書撰寫內容和入志企業範圍。同時,對目前志書編纂工作取得的成效進行了總結,部署了下步工作。
  • 張忱石:我是怎樣撰寫《唐尚書省右司郎官考》的?
    例如:編撰《全唐詩作者索引》,撰寫了《全唐詩無世次作者事跡考索》;編撰《唐兩京城坊考》地名索引,撰寫了《唐兩京坊宅補遺》;編撰《登科記考》索引,撰寫了《徐松登科記考續補》、《唐代登科人名錄拾遺》等等。七十年代末,我擔任了王仲犖先生《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的責任編輯。王先生在書局點校二十四史多年,早夕相見,敘談請益,親如家人。
  • 留下精神食糧勵志後人——讀《再談(敵後武工隊)和作家馮志》
    留下精神食糧勵志後人 ——讀《再談(敵後武工隊)和作家馮志》 郭貴武 讀著名作家張孟良張老的文章《再談和作家馮志》(天津文學載),深有感觸。
  • 志超兄栩栩如生在書中
    冒著夏至的酷暑,郭航急匆匆把紀念他父親郭志超的兩卷大書送到我家裡,因為校園不能停車,他隨即轉身就走。望著小郭汗淋淋的背影,我由衷地讚嘆了一句:「郭航,好樣的!」我覺得我這話其實是說給志超聽的,志超那一對粗黑的眉毛微微一抖,心領神會!
  • 薦書 |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五十七卷》
    後友圈朱巨鷗也提薦書一事,我又認真考慮了下,我既不巨也不賤(額,錯別字),還真不合適寫。今日,朱巨鷗又說今冬耳朵的第二茬凍瘡跟我不寫薦書有關,為了排除他今冬必然再生的第三茬凍瘡與我不寫薦書的必然聯繫,我妥協了。
  • 程蘇東丨《漢書·五行志》體例覆核
    究其原因,主要是學者對於《漢書·五行志》體例的研究大多立足於該志文本內部展開,而作為一篇典型的「衍生型文本」[⑧],這部志書並非班固自出機杼之作,其體例設計之核心,乃在於如何兼存董仲舒、夏侯勝、京房、劉向、劉歆諸人之異說,從而構成一集大成的系統。
  • 圖書館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第2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
    」第2講,邀請知名古籍研究專家、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主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演變」。以此為衡量尺度,他引用《隋書·經籍志》《尚書》《史記•孔子世家》《漢書》等傳世文獻中的記載,將中國典籍產生的時代鎖定在距今2500至4000年前這段時期。李致忠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書寫載體的發展過程:春秋之前,竹簡、木牘以及帛書皆有使用。進入春秋戰國時代,簡冊的使用更加普及。經過三國、兩晉,紙被廣泛用作書寫材料之後,簡的使用逐漸減少。
  • 詩詠戰疫志,歌回九州春 | 第37屆全國大學生櫻花詩賽落幕
    詩詠戰疫志,歌回九州春 | 第37屆全國大學生櫻花詩賽落幕 2020-05-27 0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鳥傳書」與「鴻雁傳書」
    鳥兒傳書的典故出處,分別是「青鳥傳書」和「鴻雁傳書」,其傳說都出現在漢代,「青鳥」和「鴻雁」都很古老,而且還神奇而玄乎。「青鳥傳書」中的「青鳥」,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這青鳥共有三隻,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是天地之間的使者。傳說漢武帝在承華殿齋戒時,一隻青色的鳥從西方飛來,停在宮殿前面。
  •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鄂爾多斯市志(1990—2010年...
    《鄂爾多斯市志》設序、凡例、綜述、大事記、正文、人物、附錄(其中,確定忽略篇目特記及專記)。篇目設置主要採用篇章大體式,按卷、章、節、目、子目等五個層次。《鄂爾多斯市志》總字數控制在300萬字左右。志書一律採用規範的現代漢語語體文,記述時據事直書,述而不論,寓觀點於敘事之中,文風樸實,文字簡練。
  • 宋真宗說「書中自有顏如玉」,顏如玉是什麼人物?
    為此,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一千多年來,這首詩流傳得很廣,其中「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更是傳得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