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是明朝國姓,那麼明朝的人管豬叫什麼?逗趣的名字讓你猜不到

2020-12-21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比較避諱自己的姓氏,普通老百姓通常也不敢直呼皇帝姓氏,甚至一切與皇帝姓氏有關的名字都要格外注意。更有甚者,皇帝還會下令,除了皇族之外,任何和他同姓的人全部更改自己的姓氏,這更能凸顯古時統治者對自己姓氏的看重。但是問題來了,明朝皇帝都姓朱,但是「朱」與「豬」諧音相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免不了和豬打交道,萬一犯了「朱」的忌諱怎麼辦。

雖然說朱元璋是草根出身,但是人家經過改朝換代之後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原大地的主宰,自然不能與尋民百姓相提並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又攤上沉重的徭役,可惜天公不作美,當年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都先後離他而去了。可是朱元璋甚至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更別說埋葬親人的土地了。

但是朱元璋為了活命,只好簡簡單單把他們安葬,待日後發達再遷到別處。但是朱元璋很餓,他兩三年都沒有吃過飽飯了,更別提最愛的豬肉了,朱元璋連做夢都在大快朵頤的吃著肉喝著酒。後來進過南徵北戰坐上龍椅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吃上一頓飽飯,嘗嘗闊別已久的豬肉。可是他在無意中聽到了手下在探討「殺朱」的事,朱元璋大驚失色,馬上把那幾個「叛亂分子」抓了起來。

那幾個人嚇得屎尿齊流,馬上跪地求饒說冤枉,稱自己只是在商量殺豬吃肉的事,此豬非彼「豬」啊。朱元璋一聽恍然大悟,原來真是自己錯怪了他們,但是這麼下去也不妥,萬一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怎麼辦?於是朱元璋下令,全國上下所有臣民,一律不許說殺豬的事,口頭上禁止這個詞彙,聽到這句話就抓起來,以後統一把「豬」稱作「豕」,念shǐ,這樣就不會混淆了。

但是這個稱呼有點不太好聽,聽起來總是怪怪的,因此朱元璋根據豬的形象,就把豬稱為「肥肥」,一來比較符合豬的特點,二來也比較可愛。雖然「肥肥」這個詞比較幼稚,不能登上史書,但是只有他這麼叫,就沒人敢說什麼了。後來朱元璋的這個叫法直到滿清入關才被廢除,他們就願意聽別人說「殺豬」,這會讓他們很心安。

看來生活在古代,真的是很危險的一件事,統治者往往因為一句話就可以把人置於死地。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法治社會,更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時代,我們只要老實做人,就會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不是嗎?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將豬改了個稱呼!明朝國姓是「朱」,老百姓吃豬肉怎麼說?
    明朝時期的文字獄和避諱也是比較厲害,有一件事就是朱元璋為了避諱,還特意把豬改了一個新的名字。因為朱元璋姓朱,如果隨隨便便提起朱或者和朱同一個讀音的字都不可以,但是百姓們是要吃肉的,吃的最多的就是豬肉, 但是為了避諱,又不能夠直接說是吃豬肉, 一旦被人發現就是死罪,因為觸犯了皇帝的忌諱。
  • 朱元璋姓朱,明朝百姓管豬叫啥?皇帝給豬改了名,很多人都讀不出
    不過,這個姓氏在取名字的時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也只能配合著名一起,使得整個的名字讀起來更加的好聽。在歷史上,老朱家的人便是因為自己家的姓氏鬧了不少的糟心事,他們家是「朱」姓,但是偏偏就和老百姓餐桌上的「豬」是個諧音字,這是最為尷尬的。
  • 古代皇帝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諱,朱元璋稱帝後,明朝的豬叫什麼?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4000萬年前。有跡象表明,家豬可能來自亞洲和歐洲。中國的古人首先馴化了野豬,我國的養豬歷史,大約是從新石器時代早、中期開始。根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期已經出現了豬的舍飼,並發明了閹豬技術。
  •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大明的國姓是「朱」,民間百姓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在我們華夏5000年的文明史上,對於名字的使用權自小就非常的慎重 ,作為擁有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皇上對於自己的名字更有著別樣的歷史是意義。名字有著別樣的輩分意義。時至今日,我們在給晚輩取名的時候都會儘量避開族裡長輩的名字 ,日記是為了彰顯尊重又是為讓孩子有老幼尊卑的理念。很多祖上傳承下來的習俗都是以字作為傳承點,儘量避開老幼之間名字相同的可能。由此可見名字在我們傳統文化當中既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意義,又彰顯老幼尊卑的傳統 。
  • 明朝皇帝朱元璋姓朱,那麼殺豬行業是怎麼規避皇家忌諱的?
    在古代豬有很多名字,又叫「豚」,「彘」,「豕」,有些地方也叫「豨」,文人雅士也將豬稱為「黑面郎」。豬與馬、牛、羊、雞、狗合稱「六畜」,是百姓生活中重要的生活資源。工業革命以後,生產力水平極大提升,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肉類食物走進千家萬戶,大家都能吃得起了。
  • 明朝宗室起名規則:明朝皇子名字為什麼與元素中期表高度重合?
    由於明朝皇子的名字與元素周期表重合度極高,所以有人說,明朝皇子的名字是按照元素周期表起的。這種說法根本不值一駁——明朝1644年就滅亡了,元素周期表1869年才問世。那麼,明朝宗室起名到底遵循什麼規則?為什麼會與元素周期表高度重合呢?
  • 大明的國姓是「朱」,那民眾要吃豬肉怎麼辦?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在說話的時候,連皇帝的名字都是不能直叫的,即便是在要寫到皇帝的名字的時候,就要換個字來表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就遇到了這麼一件尷尬的事情,當時,朱元璋的「朱」姓和「豬」字是諧音的,而且,這「豬」在老百姓的口中是經常要出現的,像「殺豬」、「吃豬肉」等等,都會有所涉及,當時的朱元璋還是有些在乎的,畢竟,這聽起來,就像是要殺他們老朱家,吃他們老朱家的肉一樣。作為一個皇帝,本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怎麼能忍?
  • 民俗趣談:中國三大尷尬姓氏,取什麼名都像在罵人
    古人職業比較固定,可能祖祖輩輩都從事一種職業,因此以職業為姓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學者猜測,豬姓的來源可能是養豬戶或者屠夫。現在姓豬的人不是很多了,集中在貴州一些農村地區,大都是老人,年輕人都把「豬」改成了「朱」,或者「諸」。
  • 明朝一線城市,除了北京,你很難猜到!
    如果同意所謂的一線城市,人口比較多,人口密度大,產業基礎豐富,經濟活力雄厚,對周邊地區有一定的放射性,明朝自然也有一線城市。這些城市在明朝竟然是一線?為什麼?一方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城市光榮地登上排行榜。另一方面,19個一線城市,我們的一線城市真的有那麼多嗎?這又是一個令人疑惑的問題。
  • 明朝最慘王爺朱常洵,被人直接做成了湯?八十年代一石碑揭開謎底
    在關於李自成的各種記載中,不少將之塑造成一個殺人狂魔,更誇張的是李自成不但殺人,他還吃人,他吃了誰呢?據說福王朱常洵便是被他給煮來吃了。朱常洵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鄭貴妃所生,也是他最寵愛的皇子,因為萬曆皇帝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還引發了一場皇帝和大臣之間的國本之爭。
  • 明朝皇帝起名字,不知不覺起了半個元素周期表
    首先,有許多規則中的一條,規定你不能重複你的長輩的名字,尤其是父親、祖父和一些更有名的能叫他們名字的長輩。如果你重複一遍,這意味著你不太尊重長輩。 仔細研究明朝皇帝的名字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朱元璋後代的名字基本上是帶有「金木火、水和土壤」激進分子的字符。由於黃金字符的字符非常有限,明太祖不想和他的祖先同名,所以他創造了許多不尋常的字符,就這樣不知不覺他創造了元素周期表的一半。
  • 明朝那些事-近些年明朝電視劇的興起
    一、原有的以明朝為背景的的電視劇存在感低明朝電視劇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播出,像豬哥哥「徐崢」主演的《穿越時空的愛戀》、芒果臺曾播出的傳奇大劇《大明王朝1566》、央視曾播出的明末清初的《長河東流》、何炅主演的《正德演義》等都曾播出過,但都沒有引起人們的熱議。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第一:明朝皇帝和親王的名字都是有講究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這個人比較迷信,特別對於五行之說非常感興趣。首先取名字要按照輩分來,朱元璋三個字,第二代兩個字(朱棣),第三代三個字(朱允炆)第四代又兩個字……這樣類推下去。
  • 明朝王爺的名字放一起,竟然是一張元素周期表
    可是,再一看明代宗室的名字,我好像明白了什麼!且看明代宗室子孫的名字。朱慎鐳 朱同鉻 朱同鈮朱公錫 朱在鈉 朱成鈷朱成鈀 朱恩鈰>那麼朱元璋為什麼這麼執著呢?父親叫朱五四,朱元璋的祖父叫朱初一,、曾祖叫朱四九,高祖叫朱百六,五世祖叫朱仲八。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他的父親和兄弟都重新取了「好」名字。為了讓子孫後代也有個好名字。
  • 明朝是朱姓當皇帝,因此喊殺豬和吃豬肉都是忌諱!這是真的嗎?
    如果有皇帝的名字和動物同一個音,那就更得注意,需要避諱的。那我們知道,大明王朝的朱姓和豬同音,那應該怎麼避諱呢?這裡就主要談一下明朝如何避開「朱」和「豬」這兩個詞的。據資料記載,在明朝,豬一般用「彘(zhi)」或者「豕(shi)」,這樣就把事情解決了。在明朝,最忌諱這事的就要算明武宗朱厚照了。
  • 朱元璋測問明朝氣數,劉伯溫說「吾主萬子萬孫」,是什麼意思?
    但這可沒地兒問去,皇帝雖說是「天子」,抬頭向天叫一聲爹,也不會有個神靈出來應答。不過,傳說中朱元璋找劉伯溫問了這個問題,劉伯溫竟然也回答出來了。真是一個敢問一個敢答。朱元璋不用多介紹,大家都知道他,草根出身,逆襲成為明朝開國皇帝,非常的厲害。
  • 明朝藩王那些事兒
    關於明朝的藩王們有很多故事,我就為大家說道說道。明朝有八個藩王做了皇帝在歷代王朝中,皇帝因為多種原因沒了繼承人,就會找他們血緣親近的人即位。明朝也不例外,明朝前後有九個藩王做了皇帝。明朝藩王陵墓最高規格的藩王——潞王朱翊鏐朱翊鏐是萬曆皇帝朱翊鈞同父同母的弟弟,太后和萬曆皇帝都對朱翊鏐寵愛有加。這個朱翊鏐從小就奢侈無度,他還自己選擇自己的封地,萬曆皇帝還買了很多珠寶送給他。
  • 明朝言官偶像:硬懟朱元璋三十年,善終後明朝建廟供奉!
    他的名字是韓科。對名師知之甚少,都要知道何有用,在他去世之前,其實老周是受寵若驚的。也就是說,有一天心血來潮,胡玉勇的御史大夫陳寧和鍾城道託節,正好是君主四個有趣的時候,有個姐姐美麗的故事,當他監視韓義的御史時,他可以站起來,開始向胡衛永噴灑:老朱,胡衛永這個人是個十足的惡棍。
  • 明朝的兩個王爺,卻是當時世界級的科學家
    明朝的藩王,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都是蛀蟲一般的角色,因為明帝國後期為了供養宗室,實在是靡費甚巨,苦不堪言,甚至在很多學者眼裡,明朝的宗室是明朝後期財政破產,導致帝國滅亡的一大因素。但是,導致明朝宗室種種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帝國初期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尤其是有進無退的政策,導致兩百年後,宗室龐大到至少十幾萬人,其中有大量的級別很高的藩王,一方面帝國財政根本供不上這麼多的宗室,另一方面家財再多也經不起這麼多人分,宗室後代又受到了太多的限制,等於被圈禁,以至於明後期出現宗室被活活餓死的現象。
  • 為什麼明朝的戲那麼少
    對明朝研究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如果能夠拍出電視劇,一定是精品。事實上,曾經有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7分。玩豆瓣的,都知道這個分數意味著什麼。然而,除此之外,明朝戲再難尋精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