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中,觀世音菩薩都具有很高的地位。當人們遇到困難和痛苦時,都會想到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並且據記載,「觀世音」的歷史要比佛教的產生還要久遠。
在印度經典《梨俱吠陀》中,就記載了公元前七世紀,在今天的印度就已經有了「觀世音」,但是其形象卻與現在我們意識中的觀世音大相逕庭,其並不是一位端莊的菩薩形象,而是雙生馬駒形象,被稱為「雙馬童神」,其可變換成人型,不過也是一對孿生兄弟,經常在黎明時出現,這讓我們不免想起有些影視作品中的神獸形象,或許這裡就是源頭。這對雙生馬駒是印度教派的善神,與我們所熟識的菩薩一樣都是慈悲心腸,並且神通廣大,可以滿足眾生求子、病者康健等願望,更有使枯木逢春等本領,因此備受印度眾生的敬仰與信奉,也是因此,眾生在佛教創立之前就已經開始接受教化了。佛教成立後,對於這樣一位慈悲又能夠教化眾生的菩薩自然是需要的,所以,「觀世音」也便正式位列菩薩之中,形象上也由馬身化為人像,以男身示眾。自從位列菩薩之後,其身份也有了極大的改變。
其一就是慈航大士。佛說:這位菩薩名為觀自在,又名為「千光眼」,有著想像不到的神威之力,在過去的無量劫中,就已經成就了佛道,因為其慈悲之心,發願救眾生於苦海,所以就以菩薩之相現身。其他的菩薩都應該對觀音菩薩表示恭敬,不可以輕慢相待。其慈悲之心,眾生皆知,至於其為何現在以女菩薩的形象現身,倒是有個傳說:慈航大士與眾菩薩講經並且看向人間,看到眾生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救,慈航大士便向佛祖請示進入凡塵,度化眾生。佛祖便問其想要投個什麼肉身?慈航回答道,女子苦難多,願意投女身。而人間的妙莊國有個國王是個明君,其王后為其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其十分期盼有個兒子,但是王后的第三胎卻懷了十八個月,遲遲不生,就在此時,慈航大士託生,成為了妙莊國的三公主,取名妙善,因為其出生時天有異象,故遭人陷害。索性遇到貴人相助最終長大,並且成為了我們現在印象中慈眉善目的女菩薩。
其二是蓮花童子。若問觀音菩薩的坐騎是什麼,我們一時還真回答不出,但是想想菩薩出行時所乘之物,大家還是有印象的,那就是蓮花。菩薩在蓮花之上,或立或坐,而蓮花又是純潔無暇的象徵,與觀音菩薩的聖潔無染剛好匹配。據傳,觀音菩薩本就是從蓮花中生出的童子,故有蓮花常伴身側也就情有可原,本體不可棄也。
其三是聖王太子。觀世音菩薩還是王子出身,其父親是轉輪聖王,因為轉輪聖王對寶藏如來非常崇信,所以其一千個兒子都信奉了佛道,而觀世音菩薩就是這大王子,聖王太子。他在寶藏如來前發願,寶藏如來為他授記,最終聖王太子修成正果,成為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還有其他身份,在此不一一細說了,其實不管觀世音菩薩是什麼身份,只要誠心祈禱,欲求不危害他人,願望應該都是可以實現的。
佛陀故事:魔王勸請佛陀入滅,阿難尊者緘默不言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佛陀放下執著的決心,值得所有人學習
佛陀為什麼不允許女性出家呢?對阿難尊者的一番話,道出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