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到底有多少種身份?她的原型比佛教歷史還久遠

2020-12-05 如釋我聞

不管是在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中,觀世音菩薩都具有很高的地位。當人們遇到困難和痛苦時,都會想到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並且據記載,「觀世音」的歷史要比佛教的產生還要久遠。

在印度經典《梨俱吠陀》中,就記載了公元前七世紀,在今天的印度就已經有了「觀世音」,但是其形象卻與現在我們意識中的觀世音大相逕庭,其並不是一位端莊的菩薩形象,而是雙生馬駒形象,被稱為「雙馬童神」,其可變換成人型,不過也是一對孿生兄弟,經常在黎明時出現,這讓我們不免想起有些影視作品中的神獸形象,或許這裡就是源頭。這對雙生馬駒是印度教派的善神,與我們所熟識的菩薩一樣都是慈悲心腸,並且神通廣大,可以滿足眾生求子、病者康健等願望,更有使枯木逢春等本領,因此備受印度眾生的敬仰與信奉,也是因此,眾生在佛教創立之前就已經開始接受教化了。佛教成立後,對於這樣一位慈悲又能夠教化眾生的菩薩自然是需要的,所以,「觀世音」也便正式位列菩薩之中,形象上也由馬身化為人像,以男身示眾。自從位列菩薩之後,其身份也有了極大的改變。

其一就是慈航大士。佛說:這位菩薩名為觀自在,又名為「千光眼」,有著想像不到的神威之力,在過去的無量劫中,就已經成就了佛道,因為其慈悲之心,發願救眾生於苦海,所以就以菩薩之相現身。其他的菩薩都應該對觀音菩薩表示恭敬,不可以輕慢相待。其慈悲之心,眾生皆知,至於其為何現在以女菩薩的形象現身,倒是有個傳說:慈航大士與眾菩薩講經並且看向人間,看到眾生深陷苦海而不能自救,慈航大士便向佛祖請示進入凡塵,度化眾生。佛祖便問其想要投個什麼肉身?慈航回答道,女子苦難多,願意投女身。而人間的妙莊國有個國王是個明君,其王后為其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其十分期盼有個兒子,但是王后的第三胎卻懷了十八個月,遲遲不生,就在此時,慈航大士託生,成為了妙莊國的三公主,取名妙善,因為其出生時天有異象,故遭人陷害。索性遇到貴人相助最終長大,並且成為了我們現在印象中慈眉善目的女菩薩。

其二是蓮花童子。若問觀音菩薩的坐騎是什麼,我們一時還真回答不出,但是想想菩薩出行時所乘之物,大家還是有印象的,那就是蓮花。菩薩在蓮花之上,或立或坐,而蓮花又是純潔無暇的象徵,與觀音菩薩的聖潔無染剛好匹配。據傳,觀音菩薩本就是從蓮花中生出的童子,故有蓮花常伴身側也就情有可原,本體不可棄也。

其三是聖王太子。觀世音菩薩還是王子出身,其父親是轉輪聖王,因為轉輪聖王對寶藏如來非常崇信,所以其一千個兒子都信奉了佛道,而觀世音菩薩就是這大王子,聖王太子。他在寶藏如來前發願,寶藏如來為他授記,最終聖王太子修成正果,成為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還有其他身份,在此不一一細說了,其實不管觀世音菩薩是什麼身份,只要誠心祈禱,欲求不危害他人,願望應該都是可以實現的。

佛陀故事:魔王勸請佛陀入滅,阿難尊者緘默不言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佛陀放下執著的決心,值得所有人學習

佛陀為什麼不允許女性出家呢?對阿難尊者的一番話,道出了原因

相關焦點

  • 農曆二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漢傳佛教男相觀世音菩薩《佛教文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做過一次全國範圍的問卷調查。內容是「你所知道的佛教人物」。在這次調查中,觀世音菩薩居第二位。居第一位的是佛陀釋迦牟尼。主辦方有個說明,在調查過程中,回答「如來佛」的問卷是和佛陀釋迦牟尼合併在一起計算。如果兩者分開,觀世音菩薩是名列第一的佛教人物。由此可見在我國觀世音菩薩信仰程度之深。
  • 佛教四大菩薩保佑眾生
    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及道場都有哪些?
    佛教的歷史源遠流長,給我國歷史留下了諸多傳奇與典故。據史料記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67年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許多經書和佛像,並且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就是現存的《四十二章經》,也就是《阿含經》的節要譯本。
  • 佛教:大悲咒的來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利益
    佛教:大悲咒的來歷,竟和觀世音菩薩有關,對我們有什麼功德利益。《大悲咒》的來歷,據經典記載: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於千光王靜住如來處首次聽聞大悲咒。並受命以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的觀世音菩薩位居初地,一聞此咒則超越八地。
  • 「千手千眼」造型,不一定就是觀世音菩薩
    具足一千隻手臂的觀世音菩薩造像提到「千手千眼」,大家自然會想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誠然,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示現化身最多的菩薩之一,在顯密二宗裡,都有千手千眼的造型。尤以藏傳佛教密宗中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為殊勝代表。然而,除了觀世音菩薩之外,還有兩位菩薩也有千手千眼的示現化身,分別是準提菩薩(佛母)和大白傘蓋佛母。
  • 佛教:觀世音菩薩,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
    觀世音菩薩在佛教是以慈悲救濟眾生為本願之菩薩。觀世音菩薩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眾生的聲音」的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他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楊柳淨瓶,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世間疾苦。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便前往救度,所以稱「觀世音」。
  • 觀世音菩薩顯靈了!史書上記載的真實事件,誦《普門品》得解脫
    觀音信仰深入人心觀音信仰歷史已經很久了,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深入人心,同時在民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史書上記載了一個真實的「觀世音菩薩顯靈」,救苦救難的故事,應該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我們在懷疑佛菩薩顯靈真實性的時候,應該先質疑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至誠、至真心,是不是有能夠感應佛菩薩的感召力。下面看看歷史記錄的這個故事,能不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 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聖誕!對這尊佛教大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我國,觀音菩薩大概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佛教菩薩了。自古以來,民間就把祂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萬能之神。不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很多老百姓家中都供有觀音像,希望得到他的加持和護佑。不過,對佛教的這尊大菩薩,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你對祂的認識是不是主要來源於小說和影視劇呢?
  • 觀世音菩薩可以變現多少身份,位階菩薩,為何要現佛身說法呢?
    佛陀以觀世音菩薩隨緣變現三十三身,說明觀世音菩薩的方便遊化。智者大師將這三十三身分為八類:佛陀回答:「善男子!(一、聖身:3 身)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 佛教中四大菩薩,你知道是哪幾位?別再弄錯了!
    眾所周知,佛教中有四大菩薩。一般說來,人們會習慣地以為在大雄寶殿中的四位菩薩,也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大菩薩,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佛教中的四大菩薩,真正指的就是這幾位。同時,她們是人世間四種寓意的代表。
  • 淺談觀世音菩薩(附:三十三觀音聖像)
    妙善在普陀修行九年得到大成,後來又「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壺甘露以生萬民」,「有左善才為之普照,右龍女為之廣德」,即使左右童子。後來太上老君又上表玉帝,封妙善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觀世音菩薩」,蓮花寶座,加封妙善父親妙莊王為善勝仙官,母親伯牙氏為勸善菩薩,姐姐妙清為大善廣殊菩薩,坐騎是青獅,二姐妙音為大善普賢菩薩,坐騎是白象。
  • 觀世音菩薩故事:六字大明咒的來歷
    六字大明咒(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是大乘佛教的根本。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早在無量劫前就已經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以無盡悲心憐憫眾生,故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也是一生補處法身大士,輔助阿彌陀佛專門接引專修淨土法門的人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大劫之後,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將入涅槃,觀世音菩薩繼承其佛位,佛號「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 為何「太乙救苦天尊」在民間的名氣比「觀世音菩薩」小那麼多?
    「太乙救苦天尊」另有稱「尋聲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東極青華大帝」等稱號,如果大家還沒有印象,想想西遊記,有著「西遊第一妖」實力的九頭獅子——九靈元聖,它的主人就是了。「觀世音菩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觀音」,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但是同為「救苦救難」的尊神,民間知道「觀世音菩薩」的人那麼多,知道「太乙救苦天尊」的那麼少呢?
  • 你把觀世音菩薩趕跑了嗎?
    一向只做素食的她,牆上卻掛了一幅水墨畫——一位漁夫,擔著魚簍,幾隻小魚兒活靈活現,但是困在簍中,怪不可憐的。我十分不解,為何會有這樣這幅畫呢?她卻說:「那畫的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為什麼是漁夫的樣子?」「你只看到了漁夫把魚放在魚簍裡,其實他正是去放生的!」再回頭看看這幅畫,竟覺得此畫妙極。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增福無量!
    提起「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著名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又稱「妙吉祥」、「慈航大士」等。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象徵,他早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時就已經修成佛果,但又念眾生還身在苦海當中,不忍眾生受苦,故而倒駕慈航,降格為「菩薩」,普渡眾生。
  • 佛教人物系列之四:四大菩薩
    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以智慧著稱。他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稱為七佛之師。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西的五臺山。文殊菩薩聖像,多是腳跨青獅,手持如意(或寶劍、蓮華等),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衣著,飄逸且雍容華貴,柔和中帶若雅靜的天人像。文殊菩薩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
  • 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 有求必應 轉載增福見者得福 二月十九
    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聖誕觀音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大慈大悲的化身,為了度化眾生,倒駕慈航,聞聲救苦,隨緣應世,以三十二應身隨處救度受苦眾生,聞聲救苦 所求皆應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視為大乘佛教的根本,她是宇宙中最具救護的力量,她與我們恩深緣重,是人們心中永遠的希冀和信仰。
  • 藏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造型
    正觀世音也叫聖觀音、聖觀自在,為觀世音菩薩的本身相,是觀世音菩薩各種法相的總體代表。聖觀世音六觀音指觀世音菩薩針對六道眾生,為方便度化而顯現。在不同佛教宗派的解釋略有不同。而在佛教密宗(包括藏傳佛教和東密)中,六觀音為分別度化六道眾生的示現,從下往上依次為:度化地獄道——聖觀世音;度化餓鬼道——千手千眼觀世音;度化畜生道——馬頭明王;度化阿修羅道——十一面觀世音;度化人道——不空罥索觀世音;度化天道——如意輪觀世音。藏傳佛教在六觀音的基礎上衍生的觀世音菩薩變身數量極多。
  • 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日!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不管在道教,還是佛教,都是慈悲普度的天尊菩薩。供養慈航真人觀音大士,可得不可思議功德,消除無量惡果。 觀世音菩薩是古佛正法明如來化現,常念恭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悲咒、六字大明咒,同時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必定增益福慧,平安吉祥! 大唐玄奘法師的《心經》把觀世音菩薩翻譯為「觀自在菩薩」。
  • 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
    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道心眾生」,還有譯為開士、始士、聖士、超士、無雙、法臣、大聖、大士的。所以一般人常稱菩薩為「大士」。菩薩,在佛教中的等級僅次於佛。據說釋迦牟尼未成佛時,就曾自稱菩薩。菩薩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大慈大悲的,然而許多人卻對其了解有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菩薩行四十二賢聖階位、脅侍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