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到底啥意思?

2020-12-07 騰訊網

民間流傳的俗語往往生動有趣,深受人們喜愛,因為其不僅涵蓋了老一輩人留下的智慧,還有各種生活經驗與告誡。告誡後輩千萬不要誤入歧途,謹記前任的教誨。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那麼到底如何理解呢?到底有沒有道理?

因為民間俗語廣為流傳,因此不同區域的人對俗語的解讀略有不同,這也是人們文化生活的差異性。我認為「五十親三人」中的「三人」不是三個人,而是三類人。整句話的意思是人到了五十歲的年齡,如果親近三種人,那麼宛如玩火自焚。那麼到底是哪三種人呢?不同人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認為這三種人對應的是「黃賭毒」這三類人,因此人到五十應當要遠離這三種人,否則會引火燒身。

1、遠離生活作風不檢點的人

人到五十知天命的年齡,許多事情應該已經看透,不要執迷於某一件事,否則只會影響自己的心情。

人到五十要抵擋住誘惑,否則將一步步踏入深淵,要遠離那些平時那些生活不檢點的人。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小心犯了錯,不僅自己的名聲掃地,還有可能造成家庭矛盾,最終造成家庭破碎的嚴重後果。

2、遠離那些嗜賭如命的人

人一定要遠離賭博,陷入賭博的人往往沒有好結果。特別是人到五十這樣的年齡,千萬要遠離那些賭徒,因為他們十分危險。他們會不斷誘惑你去賭博,讓你淪為他們之中的一員。

有些人賭上頭了,為了準備賭資,甚至不惜變賣家產,最終卻血本無歸慘澹收場。那些嗜賭如命的賭徒,結果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他們輕則傾家蕩產,重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千萬不要染上賭癮,它會將你拖入深淵,人到五十的年齡,你不能賭,因為已經輸不起了。

3、遠離那些危險的癮君子

如果迷上賭博可能會要了你的錢,那麼毒品就可能會要了你的命。一定要遠離毒品,

毒品是一條不歸路,不僅害了自己,而且還會讓周圍的人受到傷害。

任何年齡任何時候都不能沾染毒品,它的危害超乎你的想像。多少人為了它而家破人亡,不僅損害自己的身體,還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他們為了湊集毒資而鋌而走險,失去理智而去偷蒙拐騙搶,從而被人們所唾棄。

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其實就是老一輩人留給後輩的告誡,警告後輩要潔身自愛,千萬不要誤入歧途,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一些民間俗語還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謝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點讚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古人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
    人到了五十歲也就到了知天命的階段,古人覺得人一旦到了五十歲,可以改變的事情已經很少了,五十歲對於古人來說可以稱得上是老人。而且古人覺得五十歲的時候一定不要親近三種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甚至流傳出一句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仔細一想,其實不無道理。那麼到底是哪幾種人呢?一、勢利之人人一旦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在為人處事方面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原則。
  •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什麼意思?看了懂了,這三人現在也不親
    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句話可以說是古人前輩們流傳下來的經驗諺語,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簡單又精確的來看就是說,到五十歲了,這三類人一定要遠離。如果還走得較親較近,就和引火燒身一樣,基本是沒好了。眾說周知,我們還有一句諺語「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了,就被認為是天命之年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過了五十歲的年紀,生活基本可以說是穩定定型。甭管是從事業還是身體上來說,已經基本不適合銳意進取努力拼搏了。拖家帶口,有老有小的擔不起任何風險不說,身體也走下坡路,已經不允許太過勞累了。
  • 農村俗語:「50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看後大吃一驚!
    俗話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幾十年一晃而過,何不瀟灑過一生」老人也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之年,七老八十了。」人們在各年齡段有不同的說法和活法,時間流逝,年齡越大,我們要學會一些事兒。首先,這裡的五十,是指人到五十歲時,如果直接解釋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人到五十歲時,不要親近三類人,如果親近的話,有可能玩火自焚。
  • 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啥意思,有啥講究?
    農村俗語流傳千年而不衰,自然有它真正存在的道理,有些俗語是關於農業生產,有的關於做人處事,有的卻是關于禁忌及忌諱,農村看似自由隨意,但實際有好多講究的事情,比如閏月給父母買紅衣服、出嫁回娘家夫妻不同床、大年初一不打掃垃圾等等,農村俗語『五十拜一,六十拜九,一百藏零』,又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是啥意思?
    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人窮莫與親來往,馬瘦別在軍中行」,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說:咱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如果你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就給你絮叨絮叨。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說的是啥意思呢?
    提起農村俗語,現代人又給予了新的的定義叫做個性教育,而在以前俗語多半也是作為一種知識教育傳播,古時候老百姓很難接觸到古詩詞這些知識,但是人們也渴望學到很多知識,而只能通過長輩們教導來懂得萬物,俗語通俗點說就是一種特殊的教育語言,它不但教育後代子孫做人的道理,還有識別萬物的本能,所以說俗語包羅萬象一點不為過
  • 農村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啥意思?
    文/豬友巴巴農村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啥意思?俗語在農村,被廣為流傳,上到七旬老漢,下到孩提,都能說上幾句!對於這些流傳在農村的俗語來說,大多數與農事有關,講述的是「不違農時」,比如說「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比如說,「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滿大集」。當然,對於俗語來說,反映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也比較拗口,沒有老人的點撥還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比如說,今天我們談論的這句俗語「男對凸,女對凹;寧過窮,不娶生妻」,到底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撿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查閱資料時看到了這麼一句俗語:「五十不交友,六十不撿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對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仔細揣摩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能夠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啥意思?
    有一種文化,它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書本記載,但是它卻在農村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就稱為農村俗語或農村老話,從這些俗語裡我們可以看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俗語雖短,但道理深刻,發人深省,比如這句農村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從小夫妻軟如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啥意思,什麼是五服?
    由於農村的居住比較集中,所以農村人的親戚體系特別的強大,在每個村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家人,往上面數兩三代卻是很親近的親戚關係,也正是如此,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關於親戚關係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姑舅親不是親,出了五服成路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男無性,爛如鐵;女無性,碎如麻」,啥意思?答案來了
    農村從來都不缺少俗語老話,這也是民間的一種文化沉澱,這些俗語老話都是多年的經驗積累,有的確實值得我們借鑑和參考,這些俗話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我們身邊的各種事物均有描述,可以說是上知天文、下至地理,還有天氣變化情況,俗語老話之中均有很多的描述。
  • 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老話很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啥意思呢?農村有句俗語叫做:「牛食如澆,羊食如燒」,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所說的是村民放牧得出的經驗,放養牛羊的時候出現的情況,那就是放牛的地方,只要有牛啃食過的地方,這些地方就像被油澆過了一樣,土壤黑黝黝的很有勁,青草也生長的愈來愈茂盛,被叫做牛食如澆,而不同的是同樣是放牧,但羊吃過草的地方,經常出現猶如火燒了一般,青草越來越稀疏,被稱之為羊食如燒。這句俗語所描述的是真的嗎?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在古時候各種科技能力低下的農村人,經過長年累月地積累,積累下了很多的經驗。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
  • 農村俗語「冬至雪,九九熱」啥意思?
    導語摘要:農村俗語「冬至寫雪,九九雪」啥意思?這是一句關於冬至和九九天氣變化的農村俗語,也是一種農村諺語。今天是12月21號。農曆 冬月初七日。今天是數九寒天的第1天,是一九的第一天,真正意義的數九寒天已經到來。
  • 俗語: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啥意思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會知道,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對一些自然現象或人情事物做出總結,這也就是咱們平常所說的農村俗語,很多俗語在今天依然流傳在民間,就好比今天這句「一人不登高,兩人不觀井,三人不喝酒,四人不趕集」,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
  • 農村俗語「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
    農村俗語是農村代代相傳的智慧,就比如我們家,從我曾爺爺那一輩傳到我爺爺,到我爸爸和我這一輩,基本上就失傳了,有時候聽他們講這些,就當聽個稀奇。「明堂如播米,子孫窮到底」這句話是我過年的時候到親戚家拜年,聽一位長者提起的,主要說的是,擺設風水等等對子孫後代的影響。下面就來給大家簡單說說。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
    導讀: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 迎門半月妻」,啥意思?三六不能婚娶?婚喪嫁娶都是人生之中的大事。尤其是結婚更是說法頗多,因為地域的不同,各地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講究,像這幾天成為熱點的貴州不發親事情的發生,就是因為當地的習俗所致,當地要求男方給女方全身上下都買一套新的,殊不料就是因為內衣買的小了,導致第二天女方不發親,男方宴席已擺好,親朋好友也都到場,沒有接來新娘子,這樣的婚禮無論如何都是讓人覺得雙方都會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