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在彭水生活四年時間,教彭水學生讀書寫字是他的重要活動之一。黃庭堅認為學習寫字,一開始就要掌握正確的握筆方法,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黃庭堅說用筆的方法,要採用雙鉤回腕執筆法,掌要虛,指要實,用無名指抵住筆管,這樣才能有力,寫字才能得心應手,在書法上才會有成就。他在《自評元佑間字》中說「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己意左右,然後觀人字格,則不患其難矣,異日當成一家之法焉。」
黃庭堅曾說「……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惟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黃庭堅說出了臨摹書法的重要性,經常下筆臨摹最起碼可以得到形態上的相似。形似還不夠,要觀察細微處,要用心專一,才能得其神韻。
書法在於經常練習,黃庭堅的兄弟幼安向他請教書法時,說書法沒有訣竅,在於經常練習。並在《書家弟幼安作草後》中說「……老夫之書,本無法也,但觀世間無萬緣,如蚊蚋聚散,未嘗一事橫於胸中,故不擇筆墨,遇紙則書,紙盡則已,亦不較工拙與人品藻譏彈,譬如木人舞中節拍,人嘆其工,舞罷則又蕭然矣。」
黃庭堅教彭水學生練習書法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練習書法用紙問題,練習書法需要大量的紙供練習,彭水當時的造紙技術水平不是很高,生產的紙多是草紙,草紙主要用於祭祀。生產用於書寫的紙是臭米紙,是黔中地區最好的書寫紙,產量不是很高,供不應求。黃庭堅在《與逢興文判官帖》中說「……冷金二軸極不堪,是公庫買者,差勝黔中臭米紙耳,小兒學書或需也。」特別是對於初學書法者則需要大量用紙,用紙的開支多數學生家庭也是很難承受的。
為解決學生練習書法用紙問題,黃庭堅就叫學生們回家,請木工師傅將寬木板用推刨刨光滑平整後,在四周邊緣嵌上小木條,再將磨細的胡椒粉均勻撒在木板上,就可練習寫字,寫完了用小木條推平可反覆練習書寫。黃庭堅在《與味道明府書》中說「往嘗授大字法於許覺之,用退光木板,面以胡粉,書不可意輒去,然既可改,則意態有餘,往往下筆即可耳。」
這一練字方法在彭水的學生中很快得到普及,有的學生還到烏江邊選取很細的河沙替代胡椒粉進行練習,雖然撒細河沙不能用毛筆進行練習寫字,可用竹木條削細後當筆寫字,練習運筆方法。這種練習書法用的木盤,老百姓又用於盛茶或食物,人們稱為茶盤,武陵山地區普遍使用到今天,凡婚喪嫁娶宴請客人時,就用茶盤盛上食物分送到各席桌供客人食用。
黃庭堅的練字方法,解決了學生練習書法的用紙問題,學生可以經常練習寫字。為了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黃庭堅臨寫《蘭亭》中的「永」字讓學生當字帖臨摹。黃庭堅說《蘭亭》是真行書之宗,「永」字是初學者最好的臨摹字,臨摹一個「永」字可以達到練習漢字的基本筆畫。
黃庭堅的練字方法在彭水讀書人中普遍運用,特別是初學者,都向黃庭堅索要「永」字字帖學習臨摹,黃庭堅很熱心書寫贈送。在黃庭堅的大力推動下,彭水的書法活動進入一個新階段,書法水平也達到一個新水平。
—END—
作者:王業培
編輯:吳炳霖︱編審:黃智宇
審核:周青松 | 策劃:溫江華
彭水自治縣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