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草書,在書法史上有幾個人是值得銘記的,他們書法一直影響到了今天,漢末的張芝、三國時期的皇象、西晉的陸機、以及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孫過庭、賀知章、楊凝式等人。
這些人基本上奠定了宋朝之前中國的草書筆法體系,而宋朝則出現了一位具有極高地位且極具創造力的草書大師,他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宋朝的草書大旗。
他就是「宋四家」中的黃庭堅!
「宋四家」是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北宋的四位頂級書法家,蘇東坡以書卷氣取勝,蔡襄以地位名世,米芾以繼承而卓然立於眾人之上,而在草書領域則無人能夠比肩於黃庭堅!
公元1104年,也就是北宋的崇寧三年,距離黃庭堅暴斃僅有幾個月的時候,這一年也是他書法最具神明境界的時候。這一年他因為得罪權臣而被貶黔中,也就是今天的貴州省地區,在滿腹惆悵的心境當中,他寫下了一幅「曠世傑作」,此作代表了黃庭堅畢生最高的草書成就,甚至可以媲美與張旭與懷素。
這件作品就是黃庭堅的「臨終絕筆」——《李白憶舊遊詩卷》,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幅草書,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堪稱「人間絕筆」,也不虧他『草聖』的名號!
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沈周見到此卷之後,驚為天人,隨即題跋道:
「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 '草聖'宜焉!」
意思是黃庭堅這件作品,已經得到了懷素草書的真諦,甚至猶有過之,在用筆上能夠恍恍惚惚而鬼神莫測,稱他為「草聖」一點也不過分!
《李白憶舊遊詩卷》從技術上看有極高的控筆能力,這種提腕法的控筆技巧,在後世的草書作品當中也比較罕見,出了宋徽宗與王鐸、傅山幾人,少見如此精穩的功力!
從用筆上看《李白憶舊遊詩卷》有張旭跟懷素的遺韻,但更多的是黃庭堅自己從「二王」體系中生發出來的境界,那就是「唯筆軟則奇怪生焉」,如果說張旭與懷素靠的是利用飲酒來使自己達到「忘我之境」而去創作的話,那麼黃庭堅則是以極深厚的傳統功力,一些皆由「心悟」而得,字字從胸中流淌出來,從而書卷氣時期,瘦勁奇崛,氣勢雄健,而變化多端!
寫好草書有兩重關隘,第一是精神氣格,第二是控筆功力,二者缺一不可。黃庭堅乃是江西詩派的創始人,寫詩的才華比蘇東坡還高,他自幼聰慧,讀書過目成誦,且精通儒、釋、道以及諸子之學,具有極高的精神氣格。
此外,黃庭堅練字尤勤,他飛動而灑脫的狂草技法乃是根柢與極深的傳統功力,這也是後人沒有足夠的傳統功夫,學黃庭堅很難成功的一個原因。
黃庭堅這件《李白憶舊遊詩卷》純以中鋒行之,且十分注重線條的律動感與結構,這種節奏從謀篇布局,到一個單字,甚至到一根線條都是完整的,所以學習黃庭堅的狂草在於學習這種獨特的節奏,沒有節奏感的草書便如沒有靈性的殭屍一般。
《李白憶舊遊詩卷》乃是黃庭堅生平最為浪漫且節奏感超強的「神作」之一,這種超絕的靈性氣質和雄健的豪邁用筆,足以堪稱後無來者,令世人驚嘆而自失!
可惜的是,這件《李白憶舊遊詩卷》在近代流入日本,如今藏於日本的一家博物館。
今天,我們通過多方努力,將這件作品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超高清複製,還原出跟原作一模一樣的宣紙作品。
欲購此黃庭堅此《李白憶舊遊詩卷》,請點擊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