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庭堅臨終前寫的草書,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堪稱「人間絕筆」!
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他就是「宋四家」中的黃庭堅!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這件作品就是黃庭堅的「臨終絕筆」——《李白憶舊遊詩卷》,這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幅草書,出神入化、神鬼莫測,堪稱「人間絕筆」,也不虧他『草聖』的名號!
-
書法人物黃庭堅
不過也算是歪打正著,這倒促進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綿勁遲澀書風的形成。從客觀上看,黃庭堅與蘇東坡是中國書法史上早於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書風的籠罩而遠溯先唐碑版或者說進行碑帖結合的書家。對於蘇軾書風形成的淵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詩帖》與洛陽《龍門二十品》作比較,即可得出明確答案。黃庭堅則明確標榜師法《瘞鶴銘》。
-
宋四家之一黃庭堅,被蘇東坡戲稱「死蛇掛樹」的顫筆技法令人叫絕
導語:黃庭堅,「宋四家」之一。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書風極具個人特色,世人稱謂「長槍大戟,雄奇傲岸」。但這本史書是舊黨執政時修撰的,當然有批評新政的內容。於是, 黃庭堅再次外放。在西南、嶺南的深山裡,在奔赴貶所的顛沛中,度過了人生最後十年。
-
草書中的「九陽真經」,字字精妙,值得你終身臨摹!
朱大有草書《臨十七帖》長卷在書法史上也是如此,每一門書體都有其經典的代表作,只要學好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那麼在這一門書體當中,你就能具備了相當的「內功」根底,再去學其他「門派在楷書領域當中比如《九成宮醴泉銘》,後世的顏體、柳體其變化技巧和部分的用筆法則,皆從此帖中來。在行書領域當紅好比是《集王聖教序》,王羲之之後但凡有大成就的書法家,無不是從此帖當中汲取營養,然後卓然成家的。而在草書領域當中的「九陽神功」,要屬王羲之的《十七帖》了。
-
漫談古代著名書法家及其作品之六-黃庭堅
黃庭堅學習書法主經創新立意,提倡具有自己的個性和面貌。他對評書、臨摹和用筆都有自己獨到新穎的見解。他臨摹時不是一味埋頭寫,而更注意觀察和記住古人的書法神韻,得古人的筆法,融會貫通,便於創新。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借鑑。黃庭堅學習涉獵很廣,精心研究。
-
「二王」及其書脈對黃庭堅書法審美觀的啟示——篆隸筆意
黃庭堅推崇篆籀古法,對所見的金石器皿上的文字都作細緻的研究,他說:「三代之鼎彝,其字書皆妙,蓋勒之金石,垂傳後世,自必託於能者。」在《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中提出:「周秦古器銘,皆科斗文字,其文章爾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剝華偽自見至情,雖戲弄翰墨,不為無補。」黃庭堅指出金石之書,能者所書,故朝夕把玩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
明代的一位草書大師,字字驚豔,不愧為「一代神筆」!
王鐸草書《五言律詩四首卷》長卷到了唐代,逐漸確立了以「顛張醉素」為代表了的盛唐草書氣象,張旭的草書筆法多變,用筆極為豐富,處處體現著自然和諧、符合若節且不失變化的宏偉氣象,這除了是得自於家族傳承之外張旭的筆法通過自己的學生鄔彤傳給了大書法家懷素,從此懷素也卓然成家,懷素對於草書有著極為痴狂的迷戀,加之性格豪爽而放縱,體現在其書法當中的無限藝術創造力,一時間無能能與之比肩。
-
他被皇帝奉為「神筆」,在明代書法排第一,草書更是冠絕古今!
在大草領域,晉時有張芝,唐代有顛張醉素,宋代有黃庭堅,明代有王鐸、徐渭、祝允明、倪元璐、傅山…鐸《贈張抱草書詩卷》張芝是第一個對草書進行變革的人,將今草變為大草,草書的面目為之一變,而張旭和懷素則分別在草書的筆法和線質上做足了功夫,而宋朝的黃庭堅,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宋朝的草書大旗
-
這幅草書霸氣了900多年,有人看了頂禮膜拜,有人看了雲裡霧裡
草書發展到盛唐已至高峰,後人要超越張旭、懷素草書,難。宋人中黃庭堅草書另闢蹊徑,以自然率意的尚意手法自開一家面目,其代表作《諸上座帖》跌宕恣肆,滿紙菸雲,這幅草書霸氣了900多年,有人看了頂禮膜拜,有人看了雲裡霧裡。
-
黃庭堅這首代表作,誕生了一句寫景的絕唱,將剛與柔完美結合
治平四年,黃庭堅考中了進士,開始踏入仕途,後來蘇軾看到他的詩文,贊道:超軼絕塵 ,獨立萬物之表。可以說,黃庭堅能夠在文壇嶄露頭角,固然有自己的實力,但同時也少不了蘇軾的提攜之功。並且,黃庭堅的仕途生涯,和蘇軾也十分相似,他亦是因為不苟附進、批評時政,一直在貶謫之中。
-
黃庭堅最精彩的7幅書法作品
(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此時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 作者為了傳達自己對年齡、歲月、春天、生命創作許多複雜的經驗,寫了這首詩,也用最自然的方式來書寫,把黃庭堅平日嚴謹的中鋒線和草書中的宛轉結合起來,構成一幅完美的小品,是欣賞書法不可多得的佳作。
-
當代極品草書常用字臨習帖,筆走龍蛇行書流水,楷草對照的好作品
」以人求異之心而論,草書之章法最異,最能滿足人們求異心理的需要,最能吸引人的視線。草書章法之錯綜變化難以名狀,錯綜者指字之大小錯綜、疏密錯綜、用筆輕重錯綜,欹正錯綜等,懷素《自敘帖》、張旭《古詩四首》皆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其章法常以「雨夾雪」喻之。
-
縱橫有象,舒朗蕭散,黃庭堅的書法有什麼特點呢?
如西周青銅器代表作之一《虢季子白盤》的章法縱橫有象,舒朗蕭散,《散氏盤》則具有「群星在天」的美感,一派天機。韓玉濤先生提出了「篆隸美學」的概念:「這皇家的草書美學和蔡邕的篆隸美學,即中庸美學,是對立的。」「蔡邕的篆隸美學,一句話,就是中庸。」黃庭堅書法以篆意行筆,處處有「篆隸古意」,顯得渾穆古茂,於雄強的力度之外還具有一種含蓄雍容的「中庸」韻美。
-
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只有28個字,放大後神採飛揚
黃庭堅《花氣燻人帖》《花氣燻人帖》是中國北宋書法名家黃庭堅的書法之作,以隨意自在的筆法,結合嚴謹的中鋒線和草書中的婉轉,組成了一幅堪稱完美的書法小品,是欣賞書法的難得佳作,尤其適合在春天裡欣賞這幅書法「變態縱橫,勁若飛動」,用筆剛強挺健,筆勢蒼勁,肥筆有骨,瘦筆有肉。墨色有濃潤枯澀的變化,字裡行間美韻流轉。沈周曾在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的題跋中寫道:「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
-
沈鵬的草書,帶偏了書法的創作方向,江湖書法並非主流
那麼沈鵬老先生能不能寫一手法度嚴謹,灑脫自如的草書書法呢?這要從作品的分析角度入手,去看他的書法品質,看到沈鵬先生的草書作品之後,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草書就沒有懷素草書的鐵點銀鉤,也不是張旭草書的妙於肥,對於傳統的這些草書的正宗寫法,並沒有太多的太深入的研究和復成,在很多情況下就是自由的發揮。
-
黃庭堅小行楷《徐純中墓誌》:欹側遒勁,清秀瘦健,跌宕多姿
草書有《李白憶舊遊詩卷》、《諸上座帖》 等,結字雄放瑰奇, 筆勢飄動雋逸, 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 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 黃庭堅書法長卷《諸上座草書卷》,約書於元符三年(1100年),紙本,草書。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X729.5釐米。
-
美術研究|臺北故宮上新: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吳鎮《墨竹譜》
第二期於4月25日正式對外展出,展出的分別是宋代黃庭堅的行書七言詩《花氣薰人帖》與元代吳鎮的《墨竹譜》。宋 黃庭堅 花氣薰人帖 紙本 草書 30.7×43.2cm釋文: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
草書實用與審美的衝突——《非草書》與《草書勢》
趙壹的《非草書》和崔瑗的《草書勢》就是形成於這一時期。趙壹恃才倨傲,而又性格耿直,對社會上的邪惡醜陋現象往往直言不諱,如其《刺世疾邪賦》云:「於茲迄今,情偽萬方,俊餡日識,剛克消亡。欲痔結馴,正色徒行……邪夫顯進,直士幽藏……」(《後漢書趙壹傳》)在經學為上的漢代,面對後學之徒對書藝小道的狂熱追求,趙壹站在士大夫的立場,提出了責難。
-
七夕夜晚,黃庭堅悲傷摯愛,寫一首代表作詞語美豔卻讓人想要大哭
而在這首代表作中的,堪稱有那麼兩句,淪為了戀人心裡對真愛的世俗嚮往的美豔心願。其中一句是:金風玉露一相見,便勝卻人世間無數。反過來也正是這種希望,才招撫了無數恨人們飄忽的情。《神仙》這首詞,智就智在,它的每一個字句,都寫出入了人的心窩裡面。直到現在,我們都仍然常常用於這兩句詞來傳達自己的現實心路歷程,也傳達著對真愛的美好願望。這樣的一首詞語,寫透民心,大自然堪稱家喻戶曉。
-
中書協胡秋萍人美書法更美,草書蒼勁婉約,卻被網友批評筆法胡亂
胡秋萍書法縱觀胡秋萍的書法作品,深厚的碑帖基礎在她的筆畫裡深刻明顯。胡秋萍書法眯眯眼的花花世界今天只和大家談談胡秋萍的草書。胡秋萍草書受何人書法的影響我們上面提到過。下面說說胡秋萍草書的風格,胡秋萍的草書出於陰而發於陽。雖是女子,但是她的草書不乏男子之盛勢氣概,筆墨之間蒼勁而灑脫有力,豪放之外不失女性固有的婉約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