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與導讀——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2020-12-17 彩雲說書

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話「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我更相信看過威廉·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的人少之又少。

今天我就來聊聊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作者介紹

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生於英國愛汶河畔斯特拉斯福鎮的一個小商人家庭。1587 年間,莎士比亞離開家鄉到了倫敦,最初曾為戲院看守馬匹和做些別院的雜務 ,後來成為演員。開始時只扮演。些次要角色,同時為劇院修改和改編戲劇回本,1593 年,莎士比亞的第一部作品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出版。

新大比生共創作37個劇本,2部長詩和154首14行詩,其中戲劇方面的成就最高。他的戲劇創作活動從1590年開始,至1012年結束,大藥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個創作時期( 1590 600棟歷史期、喜劇時期。歷史剛有《理查二世》.《字利四世》(上下篇)、《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和(理查三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管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此外還寫了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第二個創作時期( 1601-1608)亦稱悲期時期,也是莎士比亞創作的高峰期。最著名的是「四大悲劇」 .即(哈姆萊待)(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第三個時期( 1609 -1612)是他的傳奇劇時期。 共包括3部,即《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風雨》。

內容介紹

《哈姆萊特》是一部五幕悲劇,主要內容是正在德國威登堡大學讀書的丹麥F子哈姆萊特回因為父奔喪,卻趕上叔父克勞狄斯登基成為新王,並與母親結婚。父親的鬼魂出現,告訴哈姆萊特自己是被克勞狄斯毒死,並要求他為自己復仇。哈姆萊特震驚悲痛,發誓復仇,同時決定在採取行動前裝瘋迷感對手,保護自己。克勞狄斯不斷派人試探,都被哈姆萊特識破。

哈姆菜特用戲中戲證實了鬼魂的話,但在克勞狄斯析禱時卻沒有動手;與母親談話時,將偷聽的大臣波洛涅斯當成克勞狄斯誤殺。克勞狄斯派哈姆萊特出使英國,準備假英國國王之手除掉他,被哈姆萊特識破。此時,哈姆萊特的情人奧菲利婭因種種變故,精神失常,溺水身亡。克勞狄斯一計不成,又挑起波洛涅斯的兒子、奧菲利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對哈姆萊特的仇恨,慫恿他們決鬥,並在劍上塗毒,酒裡下藥,要置哈姆萊特於死地。最後哈姆萊特被雷歐提斯的毒劍刺中面死,雷歐提斯也被毒箭所傷致死,王后則誤喝毒酒而死。哈姆萊特在臨死前,將奸王克勞狄斯刺死,為父親報了仇。

導讀

為什麼說「行動」是哈姆萊特一生最光輝的一筆?

其實,這一場景也體現了哈姆萊特行動的特性。「生存還是毀滅"表面看似乎有兩項選擇,其實哈姆萊特並沒有打算接受現實,放棄復仇大任,苟活於世,他只是對未知的來世感到不安。隨即哈姆萊特意識到,過於「審慎的思維」會阻礙他採取果斷行動,於是又為自己的延宕感到不安了。於是他才有了後面出擊的行為。第五幕的第二場就集中地展示了他在矛盾中的行動力量。

這是整個悲劇的高潮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先寫哈姆菜特向朋友霍拉旭講述自己識破克勞狄斯奸計、返回丹麥的經過。隨後寫他與雷歐提斯比劍及後事的安排。哈姆菜特性格的最大特點是延宕,比劍卻是哈姆萊特在行動。看似矛盾,實則合乎哈姆萊特的性格邏輯。因為比劍並不是他主動採取的策略,他在接受挑戰時,完全抱著聽憑命運安排的心理。

莎士比亞如此描寫,把哈姆萊特的延宕性格更加淋漓盡致地反襯出來。但無論怎麼說,哈姆萊特最後與敵手同歸於盡,終於完成了復仇。這最後一場的景象充滿了恐怖和慘烈:哈姆萊特、克勞狄斯、王后以及雷歐提斯一個個都死去了,還有之前的波洛涅斯、奧菲利婭、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再加上老國王,共有9人死於非命。可以說,在悲劇的最後,哈姆萊特終於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對邪惡勇敢地發出了最後一擊,他最後被惡毀滅了,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動昭告了世人,人文主義的精神和理想散發出燦爛的光輝,也使這部作品具有鮮明的批判意義。

哈姆萊特悲劇有什麼樣的啟迪意義?

哈姆萊特形象悲劇的意義在於:從積極方面來看,他的鬥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家同封建沒落勢力進行毫不妥協鬥爭的歷史進步性,是歷史發展必然要求的產物。

從總結經驗教訓的角度看,他的悲劇源於兩個方面:首先他所生活的時代是封建勢力還很強大的時代,他與之鬥爭的對象又是以克勞狄斯為代表的整個官廷。哈姆萊特以個人力量同這種強大的邪惡力量進行較量,悲劇命運是必然的。加之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不相信人民群眾,認為只有「可憐的我」才能「重整乾坤",一直孤軍奮戰,最終也只能抱恨死去。其次,哈姆萊特的悲劇也是當時人文主義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人的認識局限性的結果。他固守著文藝復興早期關於「人」的理想,不能適應新的歷史環境中人已經變化的現實,用抽象的人學理論解決現實問題,悲劇也是必然的。所以,哈姆萊特的悲劇,是後期人文主義者的悲劇,也是文藝復興晚期特定時代的人學理論的悲劇。

點評

哈姆雷特的自我矛盾的狀態,想到精神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一個複雜的過程。哈姆雷特是一個利己主義者,自我既是哈姆雷特的出發點,也是他懷疑和審視的對象,他始終進行了內省,進行著自我觀察。他深諳自己的弱點,兼同鄙視他們和鄙視自己的冷嘲態度,成為拷問靈魂一環扣著一環的鏈條。與此同時,他也靠這種弱點和鄙視的鏈條而生存,並從中吸取力量,利用手中分析的雙刃劍進行自我傷害、自我折磨。但誠如法國思想家布朗小說「所謂寫作,就是要發現異己……」,其實在哈姆雷特的掙扎過程,也是我們發現異己的寫照。(「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種對人類的激情澎湃的讚美,真是熱愛寫人類的痛苦和幸福,自身更是詮釋著「忍受與歌唱」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別樣視角解讀莎士比亞經典劇作,講述不一樣的哈姆雷特|《帶...
    在戲劇,乃至文娛活動熱情難以釋放的2020,一本《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的環球之旅》為我們帶來了一抹亮色與慰藉,該書不僅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艾瑪湯普森的鼎力推薦,還入選《紐約時報》圖書推薦榜單。
  • 親子閱讀:《誰是威廉·莎士比亞》
    作者:粒粒我想女兒不知道莎士比亞,不料她說知道《羅密歐與朱麗葉》。 我只好問:「 還有呢?」女兒搖頭說不知道了,既然如此, 就請好好閱讀。讀完幾天,我也不知道該聊些什麼。 就從他的出生地、家庭開始提問,也問及他的時代誰是英國女王或國王。
  • 英語詩歌賞析——威廉·莎士比亞的《Sonnet 18》
    作為英國舉世聞名的詩人和戲劇家的威廉·莎士比亞,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著作,如眾所周知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hello)、《李爾王》(King Lear)、《麥克白》(Macbeth)以及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 帶莎士比亞走遍世界:《哈姆雷特》從誕生起就不獨屬於英國
    在這些演員裡有一些響亮的名字,包括本·瓊森以及(來自莎士比亞劇團的)威廉·肯普、喬治·布賴恩、託馬斯·波普。後兩位都在厄耳錫諾的卡隆堡宮工作過,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莎士比亞會如此了解城堡外被潮水衝刷的礁石和城堡內寒冷陰森的氛圍。很多人不明白莎士比亞是如何了解他作品中描寫的這些地方的細節的,然而他們都忘記了有史以來最有力的信息傳遞方式就是交談。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亞四大封神之作,為何它能排名第一?
    究其原因,還得從《哈姆雷特》這部經典說起。01、從環球到全球:為什麼會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不僅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同時也被奉為世界悲劇的神作。它取材於丹麥傳說,講述了一個丹麥王子為父報仇的故事。
  • 勞米·拉佩斯出演女版《哈姆雷特》 明年秋季開機
    勞米·拉佩斯出演女版《哈姆雷特》 明年秋季開機 時間:2020.12.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莎士比亞戲劇頂峰之作,「李爾王」與「哈姆雷特」同日上映!
    羅曼羅蘭說「藝術是一顆向無垠太空飛射出去的彗星」那麼在你的心中藝術也許更像是一個秘密花園《哈姆雷特》《李爾王》《阿修羅城之瞳》《蒼之亂》《蠻幽鬼》……十二月不用去英國,就能感受英國戲劇忘掉煩惱,傾聽內心在精彩絕倫的演出中邂逅藝術 尋找自我NT Live《哈姆雷特》福爾摩斯與哈姆雷特的「正面交鋒」中國粉絲對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的熱情始於英國迷你劇《神探夏洛克》,「卷福」與「花生」的基情四射簡直太奪目了。當年英國首相卡梅倫訪問中國,就被網友神提問:《神探夏洛克》什麼時候出新劇集?
  • 勞米·拉佩斯新片計劃 性別反轉版《哈姆雷特》
    據悉,她將會在新版本的《哈姆雷特》中,出演主角丹麥王子哈姆雷特。而從媒體的描述來看,這將會是一部主角性別反轉的《哈姆雷特》。伊朗導演阿里·阿巴西,將會執導本片。他在2018年拍攝的《邊境》,在坎城大放異彩。本片計劃於2021年秋季開機。這並不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女演員來扮演哈姆雷特,前不久,《星際探索》的女主角魯絲·內伽,就在都柏林的門劇院出演了該角色。
  • 莎士比亞如何漸漸被中國人所熟知?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詩人,世界四大悲劇家之一,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林爺編寫《四洲志》是在1839年左右,後來幾十年,在中國除了幾個高鼻子藍眼睛的傳教士的文獻裡面有提及莎士比亞外,其他地方都沒有莎士比亞的影子。莎翁在中國仍然被忽視著。又過了快六十年,才有了上海著義堂書局印刷的《西學啟蒙十六種》對莎士比亞做了簡要的介紹。
  • 第五人格:已有麥克白和哈姆雷特,這是要湊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隨著求生者入殮師卡爾的演繹之星紫皮「哈姆雷特」海報的公布,細心的玩家們赫然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官方似乎打算湊齊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到底是怎麼回事?「哈姆雷特」,同樣是出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人物,這也引發玩家們的好奇心,莫非官方有意湊齊他們?
  • 王子復仇記‖「說不完的莎士比亞」中最說不完的《哈姆雷特》
    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其「戲劇化」色彩就特別濃重,尤其是結尾處丹麥王室的流血慘劇,可謂離奇非常,很難讓人將其與周圍的生活聯繫一塊。我想,這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戲劇」。正所謂「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只要人們能通過它建立對生活更深刻的認識,它也便實現了存在的價值。
  • 朱生豪病中翻譯莎士比亞
    本文來源:譯博翻譯 轉自:安徽譯博翻譯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威廉·莎士比亞是公認的最重要的英語作家之一,他的各類戲劇作品共有37部。在中國,莎士比亞是最為人們熟知的外國作家之一,並被人們親切地喚作「莎翁」。
  • 【為你讀詩】莎士比亞到底給你留下了什麼?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被譽為世界級文學大師,是傑出的戲劇家。家喻戶曉的《哈姆雷特》,《李爾王》等便是他的作品。在國際上甚至有人專門研究莎士比亞並形成了一門學問即「莎學」。這樣一位偉大的大師,他給人們留下了什麼樣的財富?
  • 卡爾首款常駐紫皮「哈姆雷特」帥氣登場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沒錯,《第五人格》官博此次發布的奇珍時裝靈感來源,便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所創作的悲劇作品《哈姆雷特(Hamlet)》。
  • 莎士比亞生日,21位華語戲劇人線上創作
    ·莎士比亞的紀念日,他在這一天出生,也是在這一天去世。作品簡介:為致敬莎士比亞,我們改編了著名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與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
  • 21句出自莎士比亞作品的英語日常用語
    威廉·莎士比亞因其戲劇出名。同時,他發明的許多單詞和短語至今仍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以下是21句出自莎士比亞作品的英語日常用語。1. "Puking"(朱生豪譯)莎士比亞的用法:這一句是《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的臺詞,暗指表面的混亂之下還另藏原因。現代用法:現代用法延續了這一含義,不過表述上更為現代化。比吉斯(Bee Gees)樂隊有一首歌曲名為《Method to My Madness》。
  • 40幅畫作帶你重溫莎士比亞經典戲劇
    莎士比亞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戲劇作品,又以「四大悲劇」和「四大喜劇」最為突出。他的作品常常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之源,文藝復興以後大量的繪畫作品取材於他的創作。下面小編就通過40幅繪畫作品帶大家重溫莎翁的經典戲劇。
  • 周末閱讀——《哈姆雷特》
    楊春時《哈姆雷特(Hamlet)》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最為重要的一部悲劇作品。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於英格蘭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鎮的一個富裕市民家庭。從7歲起,莎士比亞在當地的文法學校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
  • 真正的莎士比亞到底是誰
    威廉·莎士比亞,英語文學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豪,莎士比亞是誰還是一個問題嗎?別誤解,這不是說莎士比亞的成就超過李白、杜甫、曹雪芹、羅貫中加起來,而是在各自文學史上的相對地位。但莎士比亞到底是誰,人們並不清楚。 威廉·莎士比亞出生在Stratford-Upon-Avon。不知道英國有多少個Stratford,但加一個Upon-Avon就是「埃汶河上」的意思,以示區別。
  • 【書香法院】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
    Book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知行學社」成員戴小紅關於《哈姆雷特》一書的讀後感。屬於我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至1603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它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纂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向叔叔復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