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米粉大擂臺」今起開鑼 本報推出系列報導,為你講述湖南米粉的故事
4月13日,市民正在楊裕興三興街店內用餐。記者 黃亞蘋 攝
「長沙人的一天,少不了一碗粉。」4月13日,長沙老口子曹爹端著一碗原湯肉絲粉,饒有興趣地說道。
長沙粉面店鋪勾欄瓦肆數千家,風味一脈相承,卻又各具微妙差別。招牌肉絲粉最能考驗粉店的功力,舀一勺用豬骨熬製的高湯倒入粉碗,就著從沸騰的煮鍋中撈出的溼米粉以及切成筷頭粗細肉絲煨碼,便能讓挑剔的「好呷鬼」吃到粉碗見底,打著飽嗝滿意地離去。
4月14日,「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正式開鑼。已經摩拳擦掌準備著「米粉大擂臺」的長沙粉店老闆們,為了這次比賽做了哪些準備? ■記者 黃亞蘋
講究
長沙米粉要「清澈」 不摻雜酸豆角、榨菜
米粉,絕對是長沙人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環。粉館後廚的方寸之地更像一個「T臺」,無論是用甘草、雞骨架提鮮熬製的湯底,還是用陳年秈稻磨漿製成的米粉,抑或是根據時令調整的炒碼,粉店老闆們總有幾項「只可意會」的竅門,迎合著食客們挑剔的味蕾。
「以前老闆都是挑著擔子賣餛飩和肉絲粉,年輕滿哥端著碗坐在路邊吃,2分錢一碗。」花甲之年的曹爹介紹,20世紀70年代,現做的新鮮米粉和雞架子、大骨熬製的湯底,被看作是湖南米粉的高貴氣質。
曹爹強調,老長沙人「嗦粉」講究「清澈」,餐桌上只提供幹辣椒粉和陳醋;更資深些的食客,往往要求「過橋」——碼子和粉分開,「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加酸豆角、榨菜和剁辣椒,破壞了米粉的本味,完全是暴殄天物。」
老闆
準備了20斤前腿肉 歡迎大家來品嘗
「有專門爐灶制素粉,用黃豆芽、香菇蒂、冬筍頭熬湯,在長沙算頭一家。」和記粉館店主劉建文介紹。為參加這次比賽,他準備了20斤優質前腿肉、70斤手工米粉,「一碗肉絲粉要用2兩土豬肉做蓋碼,我們一定會竭盡所能做好長沙米粉,歡迎廣大市民來九所賓館嗦粉。」
「這次參與米粉大擂臺的醬汁、肉絲、牛肉、酸辣、雜醬5款傳統油碼,已被列入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裕興總經理周光華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原材料選自豬肉的夾心肉和五花肉,文火煨制好的肉絲油碼成品如筷子頭粗細,呈金黃亮色,肉質鮮嫩,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種。
除了5款米粉,在4月18日-19日的擂臺賽中,楊裕興還將帶來下河街魚尾、南門口捆雞、北正街香乾、燒辣椒皮蛋4種老長沙特色小吃。「長沙人口味重,喜鮮、香、麻、辣,每一款特色小吃都經過了十幾次口味調整,一定會讓食客滿意。」周光華說。
[責編:尹舒藝]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