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剛入手麵包機後,興致勃勃地準備好材料,就開始烘烤之旅了,滿懷期待,卻遭到沉重打擊。做出來的麵包總是達不到自己的期待,甚至有的做出來的麵包像饅頭,不鬆軟,口感差。下面我要告訴大家幾點用麵包機做出好麵包的方法。這是我自己經過慘痛教訓積累出來的一點點經驗,非專業麵包師,但也是踩著坑過來的,只希望大家能避免這些坑,一次就能做出滿意的麵包。
首先選擇製作麵包的材料方面:
1.麵粉必須是高筋麵粉,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最好在13%以上,這樣的麵粉吸水性好,做出來的麵包即使揉不出手套膜也柔軟易拉絲。
2.家庭吃的話可以選擇用純牛奶和面,這樣麵包有奶香味,更好吃,有奶粉的話也可以適量加些奶粉,這樣麵包香味更足。因為自己吃,不加奶香粉等添加劑,所以我們在材料選擇上就用好一點的。
3.冬天用溫牛奶和面,這樣能促進發酵,也能更快出膜,只要是溫溫不燙手的溫度就行,但千萬不能用燙的牛奶,那樣就把面和酵母燙死,永遠也發不起來了。夏天如果室內溫度高,則選擇用冰箱冷藏的牛奶揉面,這樣可以避免在揉面還沒結束的時候,面就先發酵了。揉面時麵團的最佳溫度是20度到28度之間,夏天若揉面時機器溫度過高,可以開著蓋子揉面。同理,雞蛋選擇的溫度也一樣。
4.酵母最好用耐高糖的酵母,因為做麵包的時候我們需要放糖,而有些普通的酵母不耐糖,在高糖的環境下會失去活性,這樣就會影響麵包的發酵。
5.黃油要提前軟化,但不要讓它化成液體。
其次是在操作方面,如果不人工幹預的話,麵包機自動程序下來烤出來的麵包口感也會差很多。
1.放材料的時候,先放液體類,再放粉類,這樣在攪拌過程中,比較容易把材料混合均勻,雞蛋可以留一點點最後刷面用。黃油和鹽要後放,不要一次性都放入,要在揉出粗膜後再放黃油和鹽,有些人也習慣酵母也後放,也是可以的。酵母不要和糖直接接觸,可以埋在麵粉中間也可以與糖對角放。
2.麵包機一般都有單獨的揉面程序,我們先自己設定一個揉面程序,時間控制在10分鐘-30分鐘之間,夏天不宜揉面時間過長,這樣容易在還沒揉面完成的時候,麵團就發酵了。在揉出粗膜後就可以放黃油和鹽了,放入後可以直接關閉揉面程序,啟動一個完整的製作麵包的程序,也可以在放入黃油後,等黃油完全揉進去之後再啟動新的麵包製作程序。要看好麵團的狀態,也不要揉面過度,導致麵筋都斷裂了。
3.揉面完成後,麵包機會自動進入第一次發酵過程,時間一般是1小時左右,麵團發酵到原來的1.5-2倍大小,重要的是在第一次發酵完成後,麵包機會有一個緩慢揉面的過程,那是在給麵團排氣,然後會很快進入第二次發酵,我們要在進行第二次發酵之前,先暫停麵包機程序,將麵團取出,藉助擀麵杖排氣,並進行整形,這個可以參照吐司的整形手法。在整形的時候將麵包機的蓋子蓋上,免得機內溫度降低。整形完成後,將麵包機桶內的攪拌葉取出來,再放入整形好的麵包胚,然後繼續發酵程序。
4.在烘烤開始時,刷上提前留出來的蛋液,這樣麵包表面顏色更好看,並且很光亮,也可以撒點芝麻裝飾一下。
最後就是在麵包烤熟後要注意的幾點:
1.麵包烤熟後要儘快將它從麵包機裡拿出來,因為如果不及時拿出來,麵包機會進入保溫狀態,餘溫會將麵包表面烤老,烤硬,甚至烤糊。
2.麵包取出來後不等它晾涼就裝進密封容器或密封袋中,這樣可以鎖住麵包內部的水分,這樣在吃的時候更柔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反映的麵包表皮很硬的原因,因為在晾涼的過程中,麵包表面的水分也揮發掉了,自然就會變硬了。
3.做好的麵包可以室溫保存,也可以冷凍保存,但不能冷藏保存,放冰箱冷藏,只會讓麵包加速老化,變得越來越幹。
以上就是我自己在使用麵包機製作麵包時通過學習和實踐自己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也希望大家都能用麵包機做出滿意的麵包,而不是把麵包機閒置起來。
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觀看我用麵包機製作麵包的視頻,也歡迎大家評論下方留言,如果我看到,會儘快的回覆大家,我只是一個業餘愛好者,所說的理論不一定專業,還請大家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