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軍旅 | 九死一生!他在朝鮮戰場左腿中彈,鮮血直淌……

2020-12-18 澎湃新聞

憶軍旅 | 九死一生!他在朝鮮戰場左腿中彈,鮮血直淌……

2020-12-14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新民眼 ,作者江躍中

新民眼

時事最熱點、民生最關切

點擊退役軍人事務局關注我們

「突然之間,一發炮彈擊中了我們的掩體,搖機員李邁同志當場犧牲,我的左腿中了一塊彈片,鮮血直淌……」每當回憶起當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奮勇戰鬥、九死一生的場景,今年已89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虹口區第一幹休所離休幹部吳琦總是感慨萬分。在收看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實況後,吳琦激動地說:「在朝鮮經歷的生死考驗,淬鍊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堅定了自己的革命道路。我是一個倖存者,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為祖國犧牲的老戰友。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聽黨的話、跟著黨走。」

1951年3月到1954年9月,吳琦參加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當時做戰勤工作,任報務員。曾在朝鮮榮立兩次三等功,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功勳榮譽章。

俘虜土耳其士兵

1951年3月下旬,吳琦所在的12軍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所到之處,官兵們看見的都是敵人屠殺的罪行。敵機不分晝夜狂轟濫炸,到處都是廢墟。朝鮮的青壯年都拿起武器上了前線,留下的老人、婦女和兒童大多在山旁挖洞居住。看到這一切,廣大指戰員無不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狠狠地打擊侵略者,為朝鮮人民報仇。

4月22日,第五次戰役開始。吳琦在35師當報務員。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在東線作戰,主要任務是打擊土耳其旅。黃昏時,部隊出發了。由於東線周圍大多是山,在羊腸小道或沒有路的情況下,行軍異常艱難。而且白天要防空,只能晚上行軍。經過連續幾天的追擊,疲勞、寒冷、睏倦一起襲來,但我們一晚上的行軍路程依然保持在七八十裡以上。

一天清晨,部隊穿過封鎖線,進入了戰地前沿,衝鋒鎗、輕重機槍同時猛烈開火,向敵人發起了進攻。我們邊追、邊衝、邊打,一鼓作氣打退敵人多次反撲。土耳其旅大部被我軍消滅,敵人倒下一片,許多土耳其士兵被我軍俘虜。

撤出「三八」線以北

經過短暫休整,到了戰役的第二階段,我軍執行穿插任務。部隊要穿插到敵後去打,戰役難度大,戰情更複雜。

4月30日,我軍突破伽利山,切斷了洪揚公路,攻打美二師,縱深200餘公裡,跨越「三八」線,直插南朝鮮議政府(地名),與友軍合殲美二師一部、南朝鮮偽軍三師大部。這時,部隊的位置距離漢城較近,由於穿插追擊超前,攜帶的乾糧和彈藥已基本用完,後勤保障一時難以跟上,加上周圍都是敵人,戰鬥非常慘烈,部隊傷亡也很大。這時,志願軍總部發來特急電報,令部隊立即後撤。後撤時,三面環山,一面是水,只有一條公路,敵人就開著坦克堵住我軍後撤的退路。經過頑強激烈戰鬥,部隊邊打邊撤,幾經反覆,終於衝出重圍,撤出「三八」線以北,在谷山一線休整。至此,第五次戰役宣告結束。

默默地含淚目送

1952年下半年,韓戰進入相持階段。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吳琦所在的師轉入金城前線防禦作戰。戰鬥中,金城有個重要地段叫黑雲吐嶺,嶺上有個主峰750號高地,地位極為重要。誰佔據了主峰,誰就有戰場的主動權。

7月初的一天拂曉,敵人動用了大量兵力,向我陣地發起進攻,同時用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守衛主峰的我105團三營八連傷亡較大,750號陣地暫時丟失,師命令103團前往支援。當時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首長決定派出電臺隨團「前指」一起前往。師電臺隊領導決定由吳琦帶一部15瓦電臺、兩名報務員和6名搖機員一起前往。7月10日出發前,隊領導再三要求,到了前線必須全力以赴完成通信聯絡任務。天黑以後,吳琦他們隨「前指」一起出發了。行軍中,搖機員不僅身背電臺,手搖馬達、天線等器材,還要攜帶自己的東西。大家一路上發揚團結友愛精神,相互幫助、互相扶持。

到達陣地後,大家馬上構築工事、架設電臺,及時與上級電臺溝通聯絡。戰鬥開始後,來往的電報比較多,工作極其緊張。7月13日晚,103團向750號高地發起攻擊,一夜之間,敵人一個師的正面防線被我軍突破,我軍一舉奪回了750號高地。李承晚急忙調他的預備隊參戰,妄圖恢復已失去的陣地。雙方戰鬥打得很激烈。突然之間,一發炮彈擊中我電臺的掩體,搖機員李邁當場犧牲,吳琦的左腿也中了一塊彈片,但他咬牙堅持工作。報務員汪明看見吳琦的腿在流血,擔心地對他說:「臺長,你負傷了。」吳琦說:「沒事,是輕傷。」報務員馬上拿了個急救包幫吳琦包紮傷口。吳琦直到發完電報後,才讓汪明上機替換了他。

戰鬥結束,衛生員將搖機員的遺體抬上擔架,離開了陣地。吳琦的心情非常沉重,他默默地含淚目送……

在這次戰鬥中,電臺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通信聯絡任務。戰後,師司令部為電臺榮記了一次三等功。

資料來源:新民晚報

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

原標題:《憶軍旅 | 九死一生!他在朝鮮戰場左腿中彈,鮮血直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唱響英雄讚歌⑨|左腿中了一塊彈片,鮮血直淌……抗美援朝老戰士...
    「突然之間,一發炮彈擊中了我們的掩體,搖機員李邁同志當場犧牲,我的左腿中了一塊彈片,鮮血直淌……」每當回憶起當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奮勇戰鬥、九死一生的場景,今年已89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虹口區第一幹休所離休幹部吳琦總是感慨萬分。
  • 憶軍旅 | 抗美援朝老戰士徐祥興:生死線上運輸物資的「鋼鐵戰士」
    他記憶猶新地告訴我,當時他們是乘坐悶罐車前往東北瀋陽集結,途中還不時有美蔣特務向他們乘坐的火車襲擊。為了安全起見,上級要求全體戰士基本上都是躺在密不透風的車廂裡。當他們經過一天一夜的行程後到達瀋陽車站下車時,很多戰士都累得直不起腰來,他們顧不上休息,就立即投入了為期兩個月的新兵入伍集訓,主要是針對入朝作戰所需要的各種技戰術。
  • 憶軍旅 | 致敬抗美援朝老戰士:一位領航員的崢嶸歲月
    憶軍旅 | 致敬抗美援朝老戰士:一位領航員的崢嶸歲月 2020-12-15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憶軍旅|50人的加強排,就剩下我們兩個人
    軍休幹部季鳳山今年87歲了,回眸當年的軍旅生涯,有兩件事,令他刻骨銘心!1953年剛入伍,在朝鮮上甘嶺參加的第一次戰鬥,讓他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考驗;1957年到1959年間,連續三次前往北京參加國慶大閱兵,又成為了他一生的自豪和榮耀!老人說,那年自己一紙血書立志從軍,一路走來,他再無遺憾!
  • 二戰時期死在中國戰場上的6名日本大將,實在是罪有應得!
    日本的崛起,完全是奠定在不斷剝削朝鮮和中國的基礎上;在日本民治維新後,日本迅速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路線,不斷通過各種戰爭來掠奪資金和資源來發展自己,第一桶金就是通過「馬關條約」獲取的三億兩白銀。在二戰時期,日本總共有6名大將死在了中國戰場上,其中有2名是被中國軍隊殺的,來看看都是誰吧:TOP、6 岡部直三郎在二戰前,岡部直三郎就曾在關東軍服役過,1930年的時候擔任關東軍第一師團野戰炮兵第一聯隊聯隊長,奉命入侵我國東北,在「七七事變」後,岡部直三郎任華北方面軍參謀長。
  • 麥克阿瑟,一生戎馬,折戟朝鮮戰場,晚年承認中國是強大對手
    圖|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八天後,在朝鮮戰場被志願軍打的意志消沉的麥克阿瑟,在告別演講中,不得不承認:中國,50年前是完全沒有團結意識,分裂成很多團體互相爭鬥。一代老兵,最終折戟朝鮮戰場,而讓他鎩羽而歸的正是他曾經瞧不起的中國人。《桀驁不遜:麥克阿瑟》的作者傅雁南曾評價麥克阿瑟:「他有著狂妄自大、唯我獨尊、好出風頭、愛慕虛榮、喜歡頌揚的毛病。正是他的高傲自負成就了他的軍事成就,也正是他的高傲自負斷送了他的軍事生涯。」
  • 「鮮血染紅了未完成的稿件!」抗美援朝戰場上,7位新華人為國捐軀
    7位新華社新聞工作者永遠留在異國的土地上70年彈指一揮間,追思從未遠去,讓我們走近朝鮮戰場上這群塑造「最可愛的人」的新聞工作者,走近這支以筆為槍保家衛國的「筆墨勁旅」首發:10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張博令在90歲老人朱承修的回憶中,1951年8月,剛剛進入朝鮮戰場的經歷刻骨銘心。
  • 憶軍旅 | 出院時,小男孩小聲地喊了我一聲「媽」
    憶軍旅 | 出院時,小男孩小聲地喊了我一聲「媽」 2020-12-09 23: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真實的戰場上,中彈之後有何後果?被槍擊中後還能繼續戰鬥嗎?
    其中最深刻的就是在劇中中彈之後繼續站起來戰鬥,許多的國產電視都是這樣,即便是身中數彈,仍能夠與日軍正面對抗,甚至有些人都不受中彈影響。那麼,真正的戰場上,中彈之後有何後果?還能站起來繼續作戰嗎?視作品具有一定的誇大和藝術加工的特性,主角即便是中彈,也絲毫不影響他繼續戰鬥,其實這在現實中完全是不可能的。在真實的戰場上,士兵一旦被子彈擊中之後,基本上就失去了行動能力,可能還會立馬斃命。
  • 男子右下肢撕裂,鮮血淌了一地
    在前幾天中午的11:38,在長沙三汊磯大橋橋下的濱江景觀道附近,53歲的王先生駕駛電動車在拐彎處與一輛貨車相撞,右下肢肌肉撕裂肌腱外漏 ,鮮血淌了一地。貨車司機立即撥打了120。隨後120來到了現場。立即進行搶救。
  • 92歲老兵親述:朝鮮戰場上,一個汽車兵的生死時速
    崎嶇的道路上布滿彈坑,漆黑的夜間不能開燈,敵機在頭頂盤旋,炸彈在身邊燃燒,在打不垮、炸不斷的朝鮮半島鋼鐵運輸線上,92歲的志願軍汽車老兵,留下了九死一生的故事。一個汽車兵的生死時速他不像有些文章描述的那麼傳奇,也不像記者想像的那麼威武。相反,在北京市豐臺第12幹休所一群老人中間,身高不足1.6米的他,絲毫不起眼。92歲高齡,背不駝,耳不聾,口齒清晰,思路敏捷……走近抗美援朝老兵王仁山,驚嘆於他的健康體魄,更驚嘆於他在經歷了九死一生之後的雲淡風輕。
  • 憶軍旅 | 戰友回憶邱少雲:保全計劃犧牲自己 烈火焚燒中紋絲不動
    憶軍旅 | 戰友回憶邱少云:保全計劃犧牲自己 烈火焚燒中紋絲不動 2020-12-23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緬懷英雄不朽忠魂,戰場中2個蘋果在傷員裡傳了一圈,沒人捨得吃
    在戰場上保持電話通訊的暢通非常重要,然而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役當中,面對敵人強大的火力,保持通訊也變得非常非常困難,它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上甘嶺通信處牛保才是志願軍15軍的一個通信班副班長,當時我們在朝鮮戰場上的通信設備是非常落後的,當時的話報機通信範圍也是十分有限
  • 關注|他一來,火箭軍新兵營沸騰了!
    文、圖 | 郭根洋、於迪超、陳瀟、蘇棟 70年前,他奔赴正義的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70年後,他來到部隊與全體官兵一道,同憶往昔崢嶸歲月。
  • 朝鮮戰場,彭老總的機智決定,讓部隊化險為夷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韓戰起初只是金日成軍事集團和李承晚軍事集團之間的內戰,都想要通過武力的手段使得朝鮮半島能夠統一,當時的北朝鮮軍中有一部分軍官是參加了我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帶兵經驗豐富,因此雙方交戰中,北朝鮮一路南下。
  • 在戰場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嘲笑:要不你中一顆試試?
    在戰場中彈後還能活多久?特種兵嘲笑:要不你中一顆試試?在很多的戰爭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中彈後還是可以行走,那麼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可以這樣的麼?雖然觀眾並沒有真正的置身於戰場,但是影視劇中激烈的戰鬥場面還是會讓我們熱血沸騰。雖然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很多時候藝術作品的情節都是虛假的,真假難辨。比如在戰爭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士兵中彈後仍然英勇衝殺,忍著疼痛堅持前進,最後消滅了敵人。看了這樣的情節,人們當然會心潮澎湃,不由自主地為正義的一方鼓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鴨綠江的記憶——鐵一師文工團在朝鮮戰場
    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鐵道兵團出師朝鮮的大軍中始終有文工隊員的矯健身影,從鴨綠江直到漢江邊……老照片忠實記錄了鐵一師文工隊員在朝鮮三千裡江山的颯爽英姿。▲鐵一師文工隊員範桂英在朝鮮戰場▲鐵一師文工隊員相成國在朝鮮戰場《軍歌嘹亮》
  • 這位少將在戰場上被埋30個小時,最後靠兩隻蒼蠅獲救
    自古以來,上戰場便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就算部隊打了勝仗,但依然無法避免人員的傷亡。因此,每一個上戰場的士兵,都必須做好九死一生的準備。通常來說,在戰場上最讓人害怕的武器並非槍械,而是能夠遠距離造成大範圍傷害的炮彈。但凡被炮彈擊中,那麼基本就是必死的結局。
  • 彭德懷PK麥克阿瑟:朝鮮戰場上的名將大對決
    他就是在美國十大五星上將中,排名第三,號稱「陸軍軍神」的——道格拉斯 麥克阿瑟。他在一戰、二戰及朝鮮戰場上都有傑出表現,收穫過美國海陸空三軍,最多榮譽勳章的傳奇將軍。此時的麥克阿瑟,已經在一戰的戰場上嶄露頭角,他率領著名的「彩虹師」奔赴歐洲戰場正面和德軍對抗。由於戰績突出,幾年時間他就從參謀長晉升為了師長,從上校升為了少將,成為了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少將。
  • 真正的戰場上,普通人中彈後還能活多久?老兵:電視劇誤導觀眾!
    曾有老兵對戰爭劇做過評價,影視劇中的與真實戰場的差距實在是太大。那麼,真正的戰場上,普通人中彈後能否存活,又能夠活多久呢?老兵說出實情,並認為電視劇誤導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