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消暑利器丨不是夫人的竹夫人

2020-12-17 飲墨書心

晚清文學家徐珂在《清稗類鈔》中描寫了這樣一個趣談,大致內容如下:

說乾隆皇帝在南巡期間,有一次遊覽到了天寧寺,與住持交談期間,突然想起先前聽說,這個天寧寺的住持不守佛門清規,在寺外養有女眷,於是話題一轉問到:「你有幾個妻子?」住持聽了,未有驚容,十分從容的回答:「兩個。」乾隆一聽,好啊,你這個住持果然不守清規,正要發怒,卻聽住持接著說到:「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乾隆這才轉怒為喜,撫須大笑。

中國的文人喜好給事物進行擬人化的命名,如「歲寒三友」、「梅妻鶴子」等,既求生趣,又託情思。住持口中的「竹夫人」和「湯婆子」也是生活用品擬人化命名的產物。我們之前簡單講了宋朝的「熱水袋」——湯婆子的功效,今天,就來說一說與之成聯對的,也是住持「兩妻」之一的「竹夫人」。

竹夫人這個物件,早在唐朝就有記載,當時的名字還很生活化,叫「竹夾膝」,光聽名字就可以對它的用法略知一二。

截得篔簹冷似龍,翠光橫在暑天中。——唐·陸龜蒙《竹夾膝》

至於「竹夫人」這個雅號的由來,與大文豪蘇東坡有關。蘇軾在贈詩《送竹几與謝秀才》中,說了這樣一句:「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使得「竹夾膝」這樣的一件生活用品帶上了一些人情味。

因為是竹製的床上用品,再配合它供人摟抱,伴人入眠,相依相伴的功用,某種程度上確實與同床共枕的妻子無異,「竹夫人」之名也就慢慢的傳唱開來。後來又基於此衍生了出諸如「青奴」、「竹妃」、「竹奴」、「竹姬」這樣的稱呼。

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青奴一味涼。——《詠竹夫人》宋·黃庭堅涼與竹奴分半榻,夜將書嬭伴孤燈。——《雜興》宋·方夔山谷喜為物易名,鄭花則易為山礬,竹夫人則易為竹妃。——《履齋示兒編·雜記·易物名》宋·孫奕

傳統的樣式大都是圓柱形,偶爾也會有一些變形體,比如凹凸形,木舂形,但基本功用是不變的。竹夫人平時作為納涼物品來使用,到炎夏過去後,中空的內腹還可以用來裝置卷好的涼蓆,成為涼蓆的一個保護外殼。

至於竹夫人為什麼能給人帶來清涼,我查了一下,大致上基於兩點:

導熱快竹篾本身表面的空氣孔極小,不容易集熱,散熱能力相對較強,能夠輕易的把人傳導到竹篾上的熱量導走,而經過人們多次使用後的竹製品,保養的好的話,還能形成包漿,到那時候散熱效果就更好了。這個相信睡過竹製涼蓆的人會有所體會。

穿堂風原理穿堂風也叫過堂風,是氣象學中一種空氣流動的現象。大致就是當有風通過中空的竹夫人時,狹窄的過道會擠壓流動的空氣,加強了風壓,風通過各個網孔散溢出來,就會形成流風,從而達到類似風扇的效果。拿豎笛做一個演示的話,就好比我們吹奏豎笛,能從按孔上感受到氣流是一個道理。

中國人愛竹、親竹、敬竹,早在七千年前的上古時期就已萌芽,此後更是發展出了中華獨有的竹文化。

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上古歌謠《彈歌》

而竹夫人的出現,一方面表現了中國古代手工藝人高超的編織技藝和對自然法則的巧妙運用,一方面展現了古代知識分子的文人意趣。

細細挖掘一下,這樣的物件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下一次,我們又能在這浩浩湯湯的文化長河裡,淘到什麼呢?

相關焦點

  • 古人常說的「竹夫人」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竹夫人」?
    古人有兩大神器,一曰「竹夫人」,一曰「湯婆子」。兩者也是各有用途,前者夏天用,後者冬天用。嗯?難道是夏天娶了個夫人,到冬天就變成太婆了?這也太可怕了吧。根據科學理論,通常情況下人是不會老那麼快的。既然「湯婆子」是用來取暖的,「竹夫人」自然就是用來降溫解暑的用品了。「竹夫人」最初並不叫竹夫人,而是叫做「竹夾膝」,後來才有了青奴、竹奴、竹姬、竹妃之類的稱呼。竹夫人一般情況下是使用打磨的非常光滑的翠竹竹條編織而成。普通的竹夫人是一個長約1米左右,直徑10到20釐米的鏤空長圓筒。
  • 古人睡覺時喜歡抱著「竹夫人」,它究竟是什麼?有何作用
    文·段宏剛炎炎夏日,人們需要消暑降溫,現代人有空調和風扇,而古人沒有那麼幸運,古人只能就地取材,依靠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明一些簡單實用的取涼工具,比如,團扇、涼蓆、竹子躺椅,等等,都是古人的取涼神器,這些神器到現在仍然在民間廣泛使用。
  • 古人說的「竹夫人」是什麼?
    天氣熱,總是吹空調,對身體真的不太好,不是空調病,就是中暑。古人在防暑降溫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智慧,其中就有一個降暑神器,名曰「竹夫人」。在《紅樓夢》22回中,有個字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葉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
  • 炎炎盛夏,納涼的「竹夫人」究竟是什麼夫人?
    那麼在這樣的炎炎夏日,古人是如何安睡的呢?其實古人夏季睡覺離不開三大寶,涼蓆、涼枕、竹夫人。前兩者還能理解,可是竹夫人究竟是什麼夫人?所謂「竹夫人」,其實就是用竹篾編成的竹簍子,中間鏤空,竹編如枕,圓長而疏漏者,俗謂之「竹几」、「竹夫人」,夏天的時候,摟著它睡覺,可以很好的散發熱量。東坡詩有云:「聞道床頭惟『竹几』,『夫人』應不解卿卿。」
  • 古人在夏天怎麼納涼?「竹夫人」必不可少,你知道是什麼嗎?
    古人常說的「竹夫人」是什麼?先說答案,竹夫人是一種夏天用的、用竹條編制的、圓柱形的取涼用具,又叫青奴、竹奴,每當炎炎夏日,人們躺在竹蓆上,抱著竹夫人,真是消熱避暑的必備用具。青奴竹夫人又叫青奴,這個外號則是來自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小黃認為,竹夫人只是個取涼的用具,它的職責跟夫人不太一樣,叫夫人就不太合適了,因此更名叫青奴。並作詩兩首,其中一首云:穠李四弦風掃席,昭華三弄月侵床。
  • 起於北宋的「竹夫人」,為何到今天看不見了?
    本來中國的傳統思想裡的道家就講究天人合一,四季有序,天熱使人煩躁,所以他們作為修煉自己的一種考驗,通過調節內心的情緒達到所謂的心靜自然涼,但是實際上有些事情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假如沒有那種境界還刻意去強求,只能適得其反,所以不管在有沒有道家思想出現,中國人自來就有自己避暑的方法。對於帝王將相和名流鄉紳他們因為掌握著極好的資源,所以夏季雖然在沒有空調電扇的年代,也會發明創造很多避暑的方法。
  • 細數古人的降暑策略
    其實不然,古人的智慧超乎我們的想像,古人的精緻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時光隧道,回到古代,看看古人到底是怎麼消暑的。那麼古人沒有空調房,又無法像少數的王公貴族一樣前往避暑山莊,他們又是如何應對的呢?難道只憑「熬」嗎?自然不是,他們有自己的「空調房」——「涼屋」。
  • 古人睡覺時,靠的是石枕,他們的脖子不疼嗎?我們被電視劇誤導了
    你會看到它們後面有一套瓷枕,以至於現在的人們認為古人一直用的都是這樣硬的枕頭。估計很多人還會疑惑,古人是不是沒有想到隔膜人?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在真實歷史中,瓷枕雖然是用來睡覺的,但並不總是枕頭。畢竟古人也不傻。如果有軟枕頭,誰還會用硬枕頭來玩呢?。據說,古人之所以使用瓷枕,是因為先民使用的是石枕。
  • 海賊王:鬼夫人刀法是空間系?無敵破防利器,實力穩進七武海
    鬼夫人阿曼達的刀法是在是太過詭異!除了速度緩慢至極!甚至還是破防利器!刀法詭異程度,即便最堅固的海樓石!在其面前也要遜色不少!為什麼鬼夫人阿曼達的刀法如此厲害?只因為她的刀法,和其他人修煉的不一樣!她的刀是修煉的空間系刀法!這種刀法在海賊王世界中僅她一人才會使用!
  • 中國航海火器丨後裝海戰利器——艦載「佛郎機炮」
    中國航海火器丨後裝海戰利器——艦載「佛郎機炮」 2020-08-21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垃圾治理突泉在行動(10)丨廣場舞「神曲」變身垃圾分類「利器」
    垃圾治理突泉在行動(10)丨廣場舞「神曲」變身垃圾分類「利器」 2020-05-12 0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康熙口中的國之利器,這精華的三句,凝聚古人的大智慧
    而這部作品就是《智囊全集》,這本書也的確經得起這樣的評價,康熙皇帝認為它是「國之利器」,曾國藩將它放置在案頭,紀曉嵐對它愛不釋手,毛主席對它多次點評。能受到這麼多名人追捧的書,定有它不同尋常之處。而這三句,更是其中精華,凝聚了古人的大智慧。一、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則簡,冰消日皎。
  • 酷暑來襲,到博物館裡看古人如何消暑納涼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農作物生長最快,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中華民族是世界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自古重視觀察天象,以便把握氣候變化和節氣轉換,盼望獲得好的收成。
  • 古代人的消暑妙招:戴帽子遮陽 夏日舉辦「避暑會」
    過去,古人們也一樣面臨著類似問題。那個時候的防曬神器和避暑納涼的方法,都有哪些?資料圖:江陽分水油紙傘。 曾森 攝  帽子、遮陽傘……古代那些防曬神器  對古人而言,比較常用的防曬裝備之一是帽子。《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婦人施冪離以蔽身,到唐永徽始用帷帽,用薄紗掩至頸,謂之淺露。」
  • 古代人的消暑妙招:戴帽子遮陽 夏日舉辦"避暑會"
    過去,古人們也一樣面臨著類似問題。那個時候的防曬神器和避暑納涼的方法,都有哪些?資料圖:江陽分水油紙傘。 曾森 攝  帽子、遮陽傘……古代那些防曬神器  對古人而言,比較常用的防曬裝備之一是帽子。《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婦人施冪離以蔽身,到唐永徽始用帷帽,用薄紗掩至頸,謂之淺露。」
  • COS水槍大戰「森寵」樂園消暑大作戰,快樂嗨起來
    COS水槍大戰「森寵」樂園消暑大作戰,快樂嗨起來 JULY I LOVE YOU 在七月,期待一個美好夏天 七月是火熱的 總能營造出絢麗多姿的色彩 總能揮灑出怦然心動的激情 一個完美的夏天 不是吹空調
  • 上遊•文薈丨清涼一夏 · 消暑神器丨降溫神器上線!遇水變冰毛巾...
    光靠空調和風扇,經不能讓大家保持冷靜了,是時候亮出我的民間奇葩消暑神器,保你整個夏天透心涼,心飛揚!消暑達人們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來一場沙子浴秒殺眾人。清涼指數
  • 從畫中看古人夏天納涼,這種空調房你絕對想不到!
    那麼,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的古人,他們一般怎樣消暑呢? 古人也有奇思妙想,有的還用水車把水直接送到屋頂,順著屋簷譁譁的流下來,相當於人造瀑布。一般而言,水閣四周茂林修竹,蓮葉田田,閣內鋪上清涼的竹蓆,冰盤裡盛著冰爽的水果……風光迤邐,悠閒恬適,更無空調病之憂,真是納涼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