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竹夫人」是什麼?

2020-12-17 炒米視角

7月份沒有颱風,到了7月底8月初,江南氣溫就噌噌地上來了。天氣熱,總是吹空調,對身體真的不太好,不是空調病,就是中暑。

古人在防暑降溫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智慧,其中就有一個降暑神器,名曰「竹夫人」。

在《紅樓夢》22回中,有個字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落葉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 」

這個字謎把「竹夫人」的形狀、使用時間描繪得淋漓精緻。所謂「竹夫人」其實就是用竹篾編起來一個鏤空的圓柱體。到了荷花出水的夏季開始出現在主人的床上,一直到梧桐落葉的秋天,才收起來。平時主人為了消暑納涼,可以抱著睡,主人和「竹夫人」的關係就像夫妻一樣,琴瑟和諧,恩愛有加。但是夏天如此恩愛的「夫妻」,到了冬天就一拍兩散了,再相聚又要等到第二年的荷花出水的夏天了。

古人多才情,在有限的生產力水平之下,造就了如此科學合理的納涼物件。

抱著「竹夫人」睡覺,夾在兩腿之間,避免了皮膚之間的長時間靠在一起,而出汗,甚至捂出痱子,並且竹篾的涼意可以隨時調節皮膚的溫度。關鍵鏤空的竹篾圓柱體,風可以輕鬆從中通過,帶給身體一絲絲涼意。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納涼神器」,還蘊含了某些文化的深意。

有「竹夫人」來寓意那種彼此需要的愛情,終究無法永恆,「恩愛夫妻不到冬」,把那種悽涼感刻畫得淋漓精緻。

所以古人又將「竹夫人」稱之為「竹奴」或者「青奴」,更可見其本質。對於主人而言,什麼恩愛,到最終不過是需要之物也。唉,透著一絲絲涼意,在大夏天,真是透心涼、心飛揚。

相關焦點

  • 古人常說的「竹夫人」是什麼?他們為什麼需要「竹夫人」?
    古人有兩大神器,一曰「竹夫人」,一曰「湯婆子」。兩者也是各有用途,前者夏天用,後者冬天用。嗯?難道是夏天娶了個夫人,到冬天就變成太婆了?這也太可怕了吧。根據科學理論,通常情況下人是不會老那麼快的。我們先來說一下「湯婆子」是什麼。這件物品其實就是一個扁扁的圓形金屬壺,帶蓋,可以裝熱水。然後裹上一個厚厚的布套,既可以防燙,還可以減緩熱量散失的速度。北方的冬天,多用來取暖用。個頭小的可以抱著當手爐,大的則可以用來暖被窩,在冬天也不會覺得冷。既然「湯婆子」是用來取暖的,「竹夫人」自然就是用來降溫解暑的用品了。
  • 古人在夏天怎麼納涼?「竹夫人」必不可少,你知道是什麼嗎?
    古人常說的「竹夫人」是什麼?先說答案,竹夫人是一種夏天用的、用竹條編制的、圓柱形的取涼用具,又叫青奴、竹奴,每當炎炎夏日,人們躺在竹蓆上,抱著竹夫人,真是消熱避暑的必備用具。……木上座就是手杖,這首詩是說,蘇東坡要歸田(回老家),相識的謝秀才送給他一隻手杖,而蘇軾回贈了他一個竹夫人。在這首詩後,蘇軾寫了一段注,解釋道:世以竹几為竹夫人也。可見,在蘇軾的時代,人們就已經習慣把這種用具叫做「竹夫人」了。
  • 古人睡覺時喜歡抱著「竹夫人」,它究竟是什麼?有何作用
    文·段宏剛炎炎夏日,人們需要消暑降溫,現代人有空調和風扇,而古人沒有那麼幸運,古人只能就地取材,依靠他們的聰明才智發明一些簡單實用的取涼工具,比如,團扇、涼蓆、竹子躺椅,等等,都是古人的取涼神器,這些神器到現在仍然在民間廣泛使用。
  • 炎炎盛夏,納涼的「竹夫人」究竟是什麼夫人?
    《北齊校書圖》局部:你脫我腰帶,我扯你吊帶……古人消夏,其實是沒有什麼好法子的,富貴和官宦人家還能有冰塊可以使用,而普通人家,對於夏天的炎熱,基本上就是在硬抗,或者哪裡涼快哪裡呆著,或者少穿一些。《北齊校書圖》中,一幫老爺們已經穿的少的不能再少,不過這樣子看上去確實清涼的很。
  • 古人的消暑利器丨不是夫人的竹夫人
    乾隆一聽,好啊,你這個住持果然不守清規,正要發怒,卻聽住持接著說到:「夏擁竹夫人,冬懷湯婆子,寧非兩妻乎?」乾隆這才轉怒為喜,撫須大笑。中國的文人喜好給事物進行擬人化的命名,如「歲寒三友」、「梅妻鶴子」等,既求生趣,又託情思。住持口中的「竹夫人」和「湯婆子」也是生活用品擬人化命名的產物。
  • 起於北宋的「竹夫人」,為何到今天看不見了?
    在古代炎炎夏日是一件很難過的事情,雖然清朝雍正皇帝追錄康熙皇帝的訓話而編輯成《庭訓格言》,內中有一則訓文叫《心靜自然涼》,大意是說只要能做到內心平靜,身上才不熱。「盛暑不開窗、不納涼者,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還提出,「且夏月不貪風涼,於身亦大有益。
  • 古人睡覺時,靠的是石枕,他們的脖子不疼嗎?我們被電視劇誤導了
    你會看到它們後面有一套瓷枕,以至於現在的人們認為古人一直用的都是這樣硬的枕頭。估計很多人還會疑惑,古人是不是沒有想到隔膜人?其實,這是對歷史的誤讀。在真實歷史中,瓷枕雖然是用來睡覺的,但並不總是枕頭。畢竟古人也不傻。如果有軟枕頭,誰還會用硬枕頭來玩呢?。據說,古人之所以使用瓷枕,是因為先民使用的是石枕。
  • 細數古人的降暑策略
    其實不然,古人的智慧超乎我們的想像,古人的精緻也出乎我們的意料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時光隧道,回到古代,看看古人到底是怎麼消暑的。,可是如果你認為他們只有一把竹扇子搖啊搖,那就實在是低估了古人的創造力了。夏天時,我們時常揣一個冰袋,而古人也有他們的取涼的器具——「竹夫人」。這是一種用竹蔑編成的夏季抱著取涼的器具,它的整體都是鏤空編制的,天氣熱時抱著入眠非常愜意,這也難怪《紅樓夢》打趣說它造成了「恩愛夫妻不到冬」的景象。確實,炎炎盛夏,竹篾生出的沁涼能將汗意一點點褪去,抱著「竹夫人」入睡才是首選。
  • 古人說的忠臣是什麼?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賢者作為臣子,不以奉承和花言巧語使君主的聖德受到損害,不為討人高興而曲意迎合大眾,不損壞公義來順從私慾,不擾亂法紀而畏懼強暴。他的明智能夠辨別奸邪,他的行為符合道義,從不結黨營私。 像這樣的例子在《群書治要》上有很多。
  • 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
    古人有很多俗語,尤其是智慧,可以供的人們參考。那麼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看看三個不同井的含義。所謂「三不井」,是指三個人不能同時到井口或其他水深的邊緣玩耍或工作。為什麼?所以古人說三個人是不同的,好吧,這就是古人關於哲學的說法深奧。古人說,兩個人不站在懸崖上的意思和三個人的意思是一樣的,井的意思是一樣的,他告訴人們不要在一塊去山崖一邊玩耍或工作,為什麼?兩個人在山崖一邊玩耍或一起工作,一旦有人不慎摔倒山崖,其家人一定懷疑是對方推倒了他,因此該人必須承擔責任。
  • 古人所說的「束脩」指什麼?
    ( )A.渴望隱居B.懷念故國C.思念家鄉D.牽掛戀人7、「摽梅之年」是說女子已到什麼年齡?( )A.可獨自玩耍B.出嫁C.生子D.人老珠黃8、下列與年齡相關的稱謂中哪一個表示的年歲最大?( )A.兄弟B.家鄉C.教育D.田園17、古人所說的「束脩」指什麼?( )A.潤筆B.借款C.利潤D.學費18、「杏林」一詞和下列哪個職業有關?
  • 古人說:「飢不擇食,貧不擇妻」是什麼道理,貧不擇妻會幸福麼
    古人在婚姻方面,也有不少格言,比如《增廣賢文》裡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婚不嫁惹人笑話」,其實這樣的金玉良言,也實用於當下。不過也有一些古人說的俗語,就更加赤裸裸了,比如在《水滸傳》裡出現過這樣的說法:「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魯達心慌搶路,正不知投那裡去的是。」
  • 古人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如今仍然適用
    我們經常有聽說「牆上加牆,家破人亡」這句俗語,其實這就是古代百姓教育自己孩子時經常說的話,雖然說現在看來屬於迷信的說法,但是窺見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有著很好的警醒意義的,那麼這句俗語有什麼含義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總結吧。
  • 古人說:「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想告誡我們什麼?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人心是很難看透的,古人市場說人心險惡,其實經歷過之後就知道古人此番話的含義。社會閱歷比較豐富的人都知道,人性是很難捉摸的,有時候根本沒有得罪人的意思,最後卻把人給得罪了,所以說人心難測。古人有很多俗語都是關於人性的,這些俗語雖然看似普通,背後卻包含深意,甚至在當今時代依舊受用,畢竟人性是很難改變的。
  • 古人常說的:「萬惡淫為首」中的「淫」,有什麼含義呢?
    文/玉濁清古人常說的:「萬惡淫為首」中的「淫」,有什麼含義呢?其實在中國的古代,有很多的文化被傳承了下來,我們中國也是一個擁有文化底蘊的古國,並且還是一個禮儀之邦,當然古人也留下了一些比較有趣的話語和經典文化。
  • 古人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是什麼意思?
    官方的說法是「善淤、善決、善徙」,民間的說法則是「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據記載,從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540年中,黃河共計決口1590多次,約兩年發生一次。光是從191——1938年的20年間,黃河一共決口14次,產生的直接經濟損失約1000億元銀洋。成千上萬的災民喪生於洪水之中。
  • 古人說:「屋大人少切莫住,就算皇帝不特殊」是什麼意思?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古人說「福祿常在醜人邊」?女兒從小就漂亮,該怎麼辦?「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古人說得有道理嗎?古人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弱水」又是什麼?
  • 古人說:「男怕屬雞,女怕屬羊」是什麼意思?有什麼根據嗎?
    最早聽到這句話時,我自己非常不理解,因為這句話放在現代似乎沒有什麼意義,真的不知道古人怎麼想的。後來,我在村裡詢問了幾位老人,打聽到了一些說法。古代,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非常有限,知道十裡八村事情的人已經算是了不起了,不像現代人一樣,隨便打開手機就知道其他國家的一些事情。
  • 古人所說的「萬惡淫為首」是什麼意思?為何「淫」是萬惡之首呢?
    ——《孟子·告子上》古人覺得食色性也,對於美色的喜好是人的天性。但是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度,如果超出這個度就不好了。比如胡吃海塞的人更容易生病,而喜好美色過度,內心有淫邪之心,也會引火自焚,甚至古人還說了「萬惡淫為首」。在明朝時期,有位叫做袾宏的高僧寫了一本書,叫做《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在這本書中就寫了「萬惡淫為首」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