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女人花」——走進太宰治小說《女生徒》中女性的內心世界

2020-12-10 情感捕手小喵

導語: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

——歌曲《女人花》歌詞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梅豔芳的經典歌曲女人花,也許因為自己也是身為女人,便了解女人從出生到死亡能過好這一生有多麼不容易。也許有人說,什麼男人、女人,只要是人不是都一樣活嗎?

但是在現代中國和日本,男權社會統治下的女人從生理到心理都承受著不公的待遇,她們不能像男人一樣在社會上拋頭露面,有一席之地,她們未出嫁前要依附於父親,結婚以後要依附於丈夫、兒子。

在傳統社會裡,女性是不自由的,她們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即使有些大膽的女性衝破世俗的藩籬,大膽做自己命運的主人,最終的結果也不盡如人意。

我一直以來都對女性文學和描寫女性的經典文學作品很感興趣,我比較熟悉的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比較經典的女性形象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了。

但是我不是很喜歡這個人物形象,她作為封建社會的典型犧牲品,對封建思想的壓迫從來都是逆來順受,沒有一點反抗的思維,可以說她的一生幾乎沒有存在感,可以說她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而是無數封建社會女性形象的集合體,因此她是連生而為人的個性都沒有的。

我更喜歡那些從女性視角出發,深入剖析女性心靈世界的作品,而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女生徒》就是這樣一部小說。

《女生徒》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每篇都是用女主人公第一人稱「我」的口吻來寫的,這種敘事方式被文壇評論家們成為「女性獨白體」。

這部小說中承載了太宰治對女性生活和心理的全部了解和想像,其中包含女學生、未婚女性、新婚女性、妻子、母親等各種女性角色。在這些作品中,他對女性的心理、動作的描寫都十分精準,女性情緒特點被他刻畫得惟妙惟肖。

一、強烈的自我意識

在《女生徒》中,無論是青春少女,還是已婚人妻,每一位主人公都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

《燈籠》中的主人公是鞋店老闆的獨生女咲子,一個二十四歲的姑娘。要指導在那個時代,二十四歲還沒有結婚就算是個大齡剩女,就要承受人們的白眼和指指點點。

咲子愛上了比自己小5歲的孤兒大學生水野。水野和朋友約好了去海邊遊泳,卻沒有泳褲,為了他,咲子去百貨商店裡偷了一條泳褲,卻被抓住了。在派出所,咲子宛如瘋了一樣為自己辯解,最後被認定為精神病患者而被釋放。

咲子和家人因為這件事成為了街坊鄰居議論的對象,她家因此閉門歇業了兩三天,對於咲子來說,成為小偷是奇恥大辱,她每天都過得如坐針氈。

用原文中的話就是:「假如當時家裡藏有毒藥的話,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吞下去,或者屋後有竹林的話,我一定會毅然走入竹林自縊的」。

然而咲子為水野所做的一切並沒有換來水野的愛,她等來的是水野的一封批判她人格和教養的分手信。

《女生徒》中的主人公是一個青春爛漫的14歲少女,作者寫了她從起床到入睡的整整一天時間裡,為著很多瑣碎甚至是毫無意義的事情而悲喜。她想成為一個好女兒,言行上卻始終是個任性的孩子,甚至連像孩子一樣乾淨澄澈的地方都沒有,都是骯髒和羞恥。她痛苦、煩惱、寂寞、悲傷。

太宰治細膩地表現出了一個青春期少女的多愁善感和叛逆厭世心理。正是由於擁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她們才能衝破世俗的眼光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也才會關注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應該如何存在。

二、悲觀厭世的心理狀態

太宰治細膩而入骨地刻畫了生活在不同環境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女性,她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生活的並不順遂,每個人都有可悲、可憐的遭遇,也許在外人看來,她們只是普通的少女、妻子、母親,然而她們心中都有難以言說的傷痛,都是悲觀厭世的。

《皮膚與心》中主人公對自己的相貌非常自卑,再加上罹患了難看的皮膚病,她甚至覺得自己不應該結婚,不配擁有幸福。

「假如我活不到二十八歲就好了,十九歲那年的冬天我得了肺炎,要是那時候沒有治癒就那樣死去了多好啊……」

《女生徒》中失去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的主人公雖然很想讓母親回復快樂,但是她知道,父親的去世是母親永遠的傷痛,深深的無力感使她不知所措。

「我試著像個孩子般劃弄著洗澡水,發出『譁啦譁啦』的聲響,可心情依舊沉重,感覺今後似乎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不覺悲從中來」。

而《千代女》中江郎才盡的悲劇,《髮妻》中愛的求而不得,《葉櫻與魔笛》中獨自面對病痛的孤獨,小說中種種的悲觀厭世心理,不僅是那個特定時期女性的經歷和心境,而且還是如今大多數人都有過的。

結語

從小說《女生徒》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太宰治對女性複雜的情感,他的這些短篇小說中男性形象是缺失的,即使有也多是些負面形象,而他筆下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卻無比生動和現實。

她們在當時動蕩不安、黑暗沉悶的社會現實中,承受著作為女兒、妻子、母親的生活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認真審視自己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努力追尋著生活的意義,雖然她們的生活被一種深深的絕望感所籠罩,但絕望之中又孕育著希望的力量。

雖然太宰治認為:「生而為人,我很遺憾。」但是正是有了《女生徒》這樣經典的文學作品,他的悲劇人生才有意義,才被救贖。

相關焦點

  • 太宰治《女生徒》:她的一天,是很多人的少女時代
    這就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帶給我們的短篇小說作品集——《女生徒》。1939年4月,《女生徒》首次發表於《文學界》。1940年,《女生徒》單行本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同時還受到了川端康成等文學巨匠的強烈讚賞。01這是一部關於女性視角的作品這篇《女生徒》,是根據一位十九歲女讀者有明淑寄給太宰的日記所寫成的短篇小說,太宰治將女生的日記壓縮為一位十四歲女生一天中發生的故事
  • 如果你覺得太宰治喪,那你在《女生徒》中會看到他至善至美的嚮往
    我以為這些只是我少女時代才有的神經質行為,果麥出品《女生徒》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那個敏感多疑、不合群、不被理解的女生,就像是曾經那個年輕的我。《女生徒》的作者太宰治是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1937年開始,正式投入寫小說。
  • 《女生徒》:從19歲少女獨白,看太宰治「喪」之根本
    文|椰子也愛笑事實上,《女生徒》並不是太宰治的第一本女性獨白作品。此前,他已經創作過16篇同類型小說,且日本「女性獨白體」一詞,最初就源於人們對太宰治作品的評價。《女生徒》這本書,共包含十篇短篇小說,皆以女性為第一視角。據說,是以匿名女性讀者的來信為藍本,藉此哀嘆世事的不公。在當時那個年代,跨性別的寫作方式並不常見。但在太宰治的創作中期,卻大量書寫了女性題材。因此在人們心中,他一直是個大膽且獨特的存在,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 書訊| 從青春小說認識年少太宰治:是你嗎,「人間不失格」的陽光...
    如果翻閱太宰治的中前期作品,會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那是「有一種從容、一種健康和一種微笑而引人注目」。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女生徒》和《正義與微笑》。近日,這兩部被認為是太宰治反「失格」的青春小說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 太宰文學的本質不是「喪」是「真誠」,浙江文藝社新出太宰治文學二種
    但是如果翻閱太宰治的中前期作品,則會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這些作品一改「太宰式頹喪」,反而能「有一種從容、一種健康和一種微笑而引人注目」。這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女生徒》和《正義與微笑》。因此,這兩部作品也被認為是太宰治反「失格」的青春小說。《女生徒》是太宰治創作的女性獨白體短篇代表作。
  • 一生抱歉的太宰治,也曾在這兩部作品裡寄託燈籠般溫樂的內心
    原創 傅小平 文學報文學報 近期作家太宰治的少年青春小說《正義與微笑》與女性獨白體短篇小說集《女生徒》推出新版,其中《正義與微笑》是首次引進出版。這兩部作品為讀者呈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太宰治,呈現出宛如燈籠般明亮的積極面貌。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膽小鬼連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悲觀而敏感,《斜陽》寫得太悽美,一定要讀一讀。
  • 太宰治:小說就是哄女人孩子的,手段各不相同,哄住就算成功
    不過,《正義與微笑》中收錄的兩部小說,長篇《正義與微笑》和中篇《潘多拉之盒》應該說是太宰治作品中少有的例外:主人公雖然也經常想到「死」,但仍不失希望的積極面貌。《正義與微笑》的主人公是一個叫芹川進的17歲男孩。他馬上要中學畢業了。考哪所大學?如果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該怎麼辦?
  • ——太宰治 《女生徒》
    (太宰治 《人間失格》) 1 女人若是突然哭泣,只要給她一點甜食,她吃後便會恢復平靜——孩提時的我,早已總結出此規律。
  • 太宰治名作新譯本出版上市
    《富嶽百景》太宰治入選日本高中語文教科書的作品「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名句的出處本書以日本築摩書房1985年出版的《太宰治全集》為底本, 收入太宰治的《富嶽百景》《女生徒》《二十世紀旗手》《姥舍》《燈籠》等9部中短篇小說及隨筆。
  • 太宰治遺作《人間失格》電影化 小慄旬、宮澤理惠、二階堂富美等出演
    人民網東京1月29日電 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由小慄旬擔任主演、蜷川實花執導的電影《人間失格》將於9月13日公映。1月22日,電影製作方公布了宮澤理惠、澤尻繪理香、二階堂富美將出演該片的消息。 該片將太宰治的遺作《人間失格》電影化。
  • 這部電影不是《人間失格》,而是太宰治和他生命中三個女人的故事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這幾年很紅。近三年連續高居噹噹圖書暢銷榜前五,其中2017、2019年更是高居榜首。但這部日本女導演蜷川實花拍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卻不是根據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而直接講述了太宰治和他生命中三個最重要女人的故事。
  • 妻子正懷著孕卻跑去和情婦廝混,蜷川實花鏡頭下的太宰治
    —太宰治《斜陽》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是由日本女導演蜷川實花拍攝而成的一部電影,影片不是改編小說《人間失格》,而是聚焦該小說誕生背後的秘辛、以及太宰治與他愛過的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創造出如同糖果般甜美的女性世界,甜美、性感卻不矯揉造作。
  • 《人間失格》與一生都在求死的太宰治
    《女生徒》,1個日文版未完之作《GOOD BYE》。該版為日本文學翻譯家竺家榮翻譯,代序《我要向山舉目》對太宰治進行了解讀,旅日作家毛丹青也加入寫新版序。在編排方面,新版《人間失格》梳理了太宰治的生平和創作分期,通過時間軸的形式在內頁中表現,以倒敘的形式,從1948年創作的《人間失格》追溯到1939年獲得川端康成等人高度評價的《女生徒》。
  • 梅勒斯》丨從創作背景、寫作風格新解「喪青年」太宰治
    梅勒斯》創作於太宰治結婚後,此時的幸福生活激發他筆下出現了一些積極樂觀、格調明朗的文章,這些作品既有生活的喜悅,也有生活的煩惱,譬如代表作品《奔跑吧!梅勒斯》短篇集中的《女生徒》、《御伽草紙》、《潘多拉的盒子》等,這些故事簡單、正能量滿滿、語言輕快的小說讓我們認識了不一樣的太宰治。1. 《奔跑吧!
  • 追隨文豪去旅行丨櫻桃忌與太宰治,實地探訪文豪的生活之地
    作家太宰治以投河的方式來遠離人間,1948年6月19日為發現其遺體的日子,當天正恰逢他的生日。在日本人的傳統中,他們習慣將生日忌日同天稱為「櫻桃忌」,而且正巧的是,太宰治最後寫的小說就是叫做《櫻桃》,因此日本就把6月19日作為祭悼他的日子。2009年適逢太宰治九十周年冥誕,遂將此日改稱為「太宰治生誕祭」。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到底窺探了多少人的內心世界?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分為三部分,序言,手記,後記。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相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期的經歷,描述了葉藏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
  • 以《逆行》為例:從四個角度深度解讀鼻祖太宰治的「喪文化」
    晚餐有生魚片、烤魚、幹燒等等,必定有五六個菜品……雖然他們一家過著當時令人豔羨的生活,但太宰治卻並不這樣認為。作為家庭排行第十的他,從小便由姑母及保姆照顧。母愛的缺失,嚴厲苛刻的父親,尤其家庭中女性居多,這樣的成長環境使太宰治從小就比其他孩子更心思敏感細膩。
  • 「我想要美麗地活下去」―――向死而生的太宰治
    太宰治出身於富貴人家,衣食無憂,但家族的富足卻讓這個天性敏感的少年感到愧疚與不安,在《斜陽》中,他曾寫道:「生為貴族,這是我們的罪嗎?」作為家中的第六個孩子,他無權繼承家業,經常被家人忽視,小時候甚至一直以為保姆是自己的母親,而自己親生母親是個從來不關心他的陌生人。
  • 沒有人間失格的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電影畫面精美,製作精良,講述了太宰治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和人間失格無太大的關係。影片中看的出太宰治對生活抱有失望,但全片沒有看出太宰治去死的意願,最後選擇去死,更像是對情人的順從,一時的衝動。歷史上太宰治選擇死亡的原因是令人費解的。影片最後一幕,太宰治在水下猛睜開眼,是影片給出的解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