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的三個醬油角色,正史一個比一個牛,一人官至丞相

2021-01-09 程涵侃歷史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大多源自真實的歷史,而故事的基本走向更是跟史實如出一轍。但既然是小說,情節上難免會有所刪改,敘述的人物也難免會跟歷史有所出入。由於演義整體上擁劉反曹的大方向,很多蜀國的將領都被過分拔高乃至神化,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趙雲和諸葛亮二人了。同樣的,許多曹魏、孫吳或是漢末的人物則往往被一筆帶過,淪為醬油,事實上,演義中的很多醬油角色在歷史上都是很有作為的,今天,小編就以其中三人為代表,跟大家聊一聊。

袁紹部將:鞠義

提起袁紹手下的將領,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當屬被後人稱作「河北四庭柱」的顏良、文丑、高覽、張郃四人, 特別是顏良和文丑,名氣甚至一度蓋過了名將張郃。但事實上,顏良文丑二人還真未必是袁紹的王牌,儘管孔融曾評價二人「勇冠三軍」,但就其戰績來看,二人不過是匹夫之勇,帶兵打仗卻算不上有真本事,反倒是名不見經傳的鞠義更勝一籌。

鞠義這個名字,在演義中也曾被提到,但出場僅一回,便被當成趙雲的升級包領了盒飯,但歷史上的鞠義可不是這樣,當年袁紹跟公孫瓚交戰,屢戰屢敗,丟了不少城池,還差點招致了勢力的覆滅,而率先擊敗公孫瓚的,正是鞠義和他手下的八百先登死士。後來,鞠義多次參與了反撲公孫的戰役,功勳卓著,他本人不僅作戰勇猛,而且指揮才能出眾,是袁紹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只可惜他恃功自傲,最終被袁紹處決。

曹魏大將:李通

演義裡的李通跟鞠義的人設差不多,都屬於在集團裡沒啥存在感,僅僅是給大將當升級包用的,鞠義做了趙雲的升級包,而李通則死在了馬超手上。但剛剛我們已經說過了,鞠義是被袁紹處決而非被趙雲陣斬,同樣的,李通並沒有死在馬超的槍下,他是病死的。

歷史上的李通是一個能徵善戰且十分忠義的人,他在徵張繡、戰袁紹、救曹仁等多場戰役中立有大功,表現了他出眾的軍事才能,同時,他曾在官渡之戰時拒絕接受袁紹和劉表等人高官厚祿的利誘,甚至斬使以表決心,表現了他忠肝義膽的一面。他公正無私,即便是自己的親人犯法仍與百姓同處,正是由於這些,李通深受曹操的重用,病逝後被追贈為「剛侯」。

東吳丞相:顧雍

東吳的謀士從來都不是演義青睞的對象,儘管人數不少,但每次到了真正需要人出主意的時候,靠的卻是周瑜、呂蒙、陸遜這些算不上謀士的「謀士」。特別是舌戰群儒,歷史上本沒有這一節,只是作者為了表現諸葛亮的才思敏捷才故意安排了這麼一出。不得不說,這一情節的效果還是很好的,諸葛亮是捧上去了,可代價卻是讓整個東吳謀士集團背了鍋。

儘管演義裡東吳謀士集團已經找不出什麼人物了,但顧雍還是不能成為其中的雞頭,相反,東吳二張,諸葛瑾乃至闞澤的戲份都比他多,顧雍在東吳的地位,似乎也僅僅是東吳有個謀士叫顧雍而已。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這個東吳的路人甲卻在東吳擔任了十九年宰相。他任宰相期間,選賢舉能,公正無私,為東吳的後方安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堪稱一代賢相。他去世時,年逾六十的孫權親自穿著素服弔唁他,東吳人民無不感念他的恩德。

除此之外,演義裡是龍套而正史卻功勳卓著的人還有很多,你還知道有哪些呢?快來下方的評論區裡留言吧。

相關焦點

  • 在《三國演義》中,被貶低的三個人物,而在正史裡卻是很厲害的人
    由於《三國演義》尊劉曹的正統觀念非常明顯,羅貫中老先生在把劉備、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等五虎將抬得高高的同時,對曹魏、孫吳陣營的許多人物都進行了貶低,這兩個陣營許多人物一出場就成了配角。今天要說說這三個人物,在演義中表現不怎麼樣,但在正史中是完全是很厲害的人。
  • 正史中的關羽跟《三國演義》裡的區別
    關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罕有與其相提並論者,關羽能有這麼大的名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功不可沒。 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正史看,裡面關羽的故事雖然精彩,但是很多都是作者杜撰的,正史中的關羽跟小說裡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三個未解之謎,其答案就藏在正史之中
    《三國演義》十分精彩,《三國志》比較枯燥,但是只看小說不看正史還真不行。如果我們只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有些問題根本無法解釋,但是對照一下《三國志》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演義小說中這些個謎題,在正史裡都有答案,至於這答案是否準確可信,那就有勞讀者諸君用心品鑑了。
  • 長坂橋上,正史裡張飛何其猛,被《三國演義》嚴重削弱,且聽道來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該書歷史地位很高,比方說它的三個「一」,哪三個「一」呢?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第一),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並列我國古典四大名著。
  • 老版《三國演義》裡一人飾演多個角色的神操作!
    近來小編因為讀《三國志》,重新勾起了對老版《三國演義》的熱情,目前正在刷劇,刷劇過程中發現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劇中很多角色都是由同一個人飾演的!而且有的角色是由不同的人飾演的,而且表演都非常到位。一、袁紹和周瑜不論是正史還是演繹,袁紹都是出場較早的一個重要角色。
  • 三國演義武力明顯被高估的三大猛將,其中一人正史中活不過第一集
    和正史相比,《三國演義》不僅虛構了不少情節和不少人物,比如三英戰呂布,比如冀州上將潘鳳和零陵上將邢道榮等等,也低估了不少人的武力,比如關羽是正史中當之無愧的三國武力第一人,演義中卻只能位居第四,甚至斬殺個顏良還要特意強調「赤兔馬快」;再比如曹操麾下最為勇猛的先鋒悍將樂進在演義中的武力連第一流甚至第二流都算不上等等
  • 為何正史裡面,很少有大將陣前PK記錄?三國演義裡的橋段信不得
    一人決定一場戰爭,讓人不禁感慨,名將往往就是這樣煉成的吧。那麼鬥將這種打法在古代真的存在嗎?有,但沒這麼誇張。不管是關羽溫酒斬華雄、呂布虎牢關單挑十八路諸侯、還是許諸裸衣鬥馬超,整個《三國演義》給我們灌輸的一個概念就是,古代的仗就是這麼打的,陣前單挑,誰的將牛,誰就能打勝仗。但《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呀,小說首先要求就是看著爽,突出個人,強調英雄主義。
  • 三國演義在正史三國的基礎之上,虛構杜撰一些內容,用其藝術的手法...
    三國演義在正史三國的基礎之上,虛構杜撰一些內容,用其藝術的手法來完成這部偉大的著作。演義中,常有「五虎將」的說法,乃關羽、張飛、馬超、趙雲與黃忠。 然而在正史中,卻並無此說法。筆者今天來談談正史中的「虎將」,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虎將」只有這三個,不對……三個半。三個理解,那半個從何而來?別急,慢慢看文章,讀下去。 第一個成虎:許褚 虎候許褚乃曹操手下一大能人將士,是曹操的保鏢。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毫無疑問,《三國志》作為正史,當然更接近真實歷史;而《三國演義》作為歷史小說,具有小說的濃鬱特點,是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虛構、演繹,與真實歷史自然有較大出入。
  • 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看看正史與《三國演義》的差距
    今天小編將繼續為大家系列講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國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書裡的智慧。讀史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諸君共勉。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
  •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
    正史中三國武將大排名,最後一人實力很恐怖!在《三國演義》中,有著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但是這種終歸是演義,今天我們從正史中看看三國武將的排名。第一位,關羽。很多人可能覺得是呂布,到那時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故事,並非正史,所以這個不算。在《三國志》中並沒有呂布斬將的記錄,只提到了「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多的記載了。而卻提到了關羽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白馬之戰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袁紹部將沒有一個能當的住關羽的。《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虎臣。
  • 《三國演義》最牛演員群體,一人演五個角色的都有,至今無人超越
    我們常常看到同樣一個人飾演了兩個甚至多個角色,而一個角色又由多人來扮演的情況。在當時惹得議論紛紛,而現在卻成為了老三國的一個特色,被人拿來善意的討論。 這其中變化最大的要數曹操的五子良將,張遼于禁有三個版本,而張頜徐晃竟然有五個版本。接下來小編就帶各位來看看,老版三國裡的龍套王們。
  • 《三國演義》中誰的箭法是真的?誰是正史中三國第一神射手?
    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人箭法在呂布之上,此人就是甚稱三國第一神箭手的黃忠。為什麼這麼講?第一點,黃忠在戰長沙時箭射在關羽的盔纓根上。呂布轅門射戟是射戟上的小枝,二者目標物都很小。第二點,《三國演義》中,呂布與方天畫戟相距一百五十步。戰長沙時,關羽被射,方知黃忠有百步穿楊之能,二者在距離上具有相似性。
  •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徵,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但其實這些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正史上的他並沒有這麼強大的本事,我們今天一起看看正史上的臥龍先生到底如何。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他身高八尺,猶如松柏。漢代的八尺折合成現代的尺寸大概是1米84左右的身高。而諸葛亮是琅琊人,黃巾之亂時跟隨家人一起搬遷到南陽定居。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沂,符合山東大漢的身高標準。
  • 《三國演義》最牛演員群體,分飾兩角不算啥,一人演五個的都有
    即使是相對吐槽較少的《三國演義》和《西遊記》也一樣有各種各樣的毛病,其中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演員頻繁換人,《西遊記》的三位唐僧在當年可是焦點話題。 《三國演義》比《西遊記》的換人更為猛烈而頻繁,由於當年是分五個攝製組一起拍,因此很多角色無法分身,只能是一個組一個。其中的重災區無疑是曹操的「五子良將」。
  • 《三國演義》中被嚴重貶低的人物——曹真
    曹真在《三國演義》裡是個白痴。既不會打仗,屢敗於諸葛亮,受挫於司馬懿;為人又小氣,最後給司馬懿氣病,諸葛亮再寫封信給他,把他氣死了。而正史中的曹真:字子丹,漢末三國時代曹魏名將,曹操的族子,也是曹丕的託孤對象。
  • 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這三位三國梟雄有兩位威震鮮卑烏桓
    但是細看三國正史就會發現,那些演義中不堪一擊的菜鳥,卻是正史中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老炮,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三位梟雄名將,其中有兩位就曾是長城以北很多部族的噩夢。 說完袁紹曹操,咱們該來說說演義中的菜鳥、正史中的老炮是如何武功高強、揚威異域的了——要說的第一個人,可能會引起一部分讀者的反感。 這個令人反感的傢伙叫董卓,他的惡行簡直是罄竹難書,所以在《三國演義》中是以一個敗軍之將的狼狽形象出現的,被劉備關羽張飛救命之後,不但不感恩,反而很囂張地白眼朝天,差點被張飛一刀宰掉。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三國演義中過於神話的人物
    老話說:「不是英雄,不讀三國」,三國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作為東漢末到晉初的這一段時間內的三國時期,除了正史記載,無數文人墨客加以渲染。作為文學作品。其中便屬明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最為著名了。作為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多人從小就看,《三國演義》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但是作品歸作品,它與正史還有不少偏差的地方。那今天咱就聊聊,《三國演義》中被神話的人物。可能是羅貫中尊劉貶曹的思想吧,蜀國這邊被神話的估計比較多(誰讓皇叔大漢後裔呢),第一個,徐庶,字元直。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可稱神,還原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有人要問啦,你是不是胡說八道,諸葛亮都被三國演義吹上天了。其實三國演義並不是把諸葛亮吹過頭了,而是把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於魯迅批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可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種神棍形象。正史的諸葛亮除了不如演義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壓演義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