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啟示錄:心量廣大,才能普潤群生

2020-12-12 梅山易學

在從古至今的中國,從佛法傳入我國開始,有許多人都弄不明白的一個問題,就是佛教為什麼慢慢的在我國逐漸壯大了起來,其間雖然歷經無數打擊,但也還是逐步的經受住了考驗。

雖然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但是也不至於念著念著就念成了中國的三大傳統門派吧,而在中國本土土生土長的諸子百家中,有許多曾經輝煌過的卻沒落了下去,在此消彼長之中,反而更加凸顯出了佛教壯大的不可思議,這是為什麼呢?

網圖

沒落有沒落的藉口,壯大有壯大的理由,佛教的壯大是有許多的條件所構成的,但我認為他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因為他的宗旨與中國文化的主線形成了一個暗合,在從古至今的中國文化人心目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中國人不懈的理想抱負和精神追求,經世濟民,經綸天下,是中國士民階層不竭的動力源泉。

佛教的思想如果沒有與中國的人文精神相契合,恐怕不可能發展得來如此之好,設想一下,一種外文化能在中國的土壤中生存了千年以上,如果他的精神內核是與本土傳統文化相牴觸的,那怎麼會成為可能呢?外來傳入的文化不計其數,但能夠象佛教這樣傳承二千年之久的,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網圖

中國人的理想是經世濟民、兼善天下,而佛祖呢,是發廣大之心,度一切眾生,這就是文化的異曲同工之處,所以中國人崇尚君子,佛祖嘉許發菩提心的修行者,因為只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才能如天雨般普潤群生,只有發菩提心、無人無我的菩薩行者才能心量廣大,以大慈大悲,大行大願之力去度盡一切眾生,非如此之人,不能德澤天下萬物。

在佛教中,有小乘與大乘之分,小乘之人尚自利,所以自覺是終極之處,而大乘之人不僅自利,更要求覺他,所以他的終極目標是讓一切眾生都成就佛果,因為目標的不同,現在佛教的發展也說明了問題——小乘佛法已經很少見,而崇尚利樂眾生的大乘佛法是主流,雖然魚龍混雜,但是不妨礙主流走向。

網圖

從佛教的哲學基礎緣起論而言,凡是因為因緣假合而成的事物,都不存在絕對不變的實體自性,所以佛祖要求修行菩薩行的眾生,都要以空觀的智慧,去破除我人生佛之間的人為分別,和各種妄心妄相,從而可以盡己所能地去廣度眾生,按照現在人們時髦的一句說法,叫做把有限的我,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雖然幫助了別人,但是千萬不能執著於我幫助別人的功德,按佛祖的說法就叫做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只有做到了三輪體空的行持,才能算是真正的契入了佛祖所說的菩薩行,才能契入如來智慧之海,通達清淨的涅槃彼岸,所獲得的功德才是無量無邊無窮的,但凡有一絲毫的雜念,便是著相,不能證道得果。

網圖

在《金剛經》中,佛祖反覆地強調要修行者離相無住,做一個無我人四相的,發度盡一切眾生之大心的人,因為唯有心量大者,才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事業,如果是真的是整天斤斤計較於小肚雞腸等事情、自私自利的人,又怎麼可能去奢望於他們這種人來普潤群生呢?

任何一種文化的壯大都有賴於他所生長的土壤,佛教能在中國這邊土地上成長壯大,便說明了他的文化思想是與中國人的文化有相融合之處的,異曲同工,只不過是世出世間法的分別罷了,不知道讀者諸君對此認同嗎?有什麼看法?以為如何呢?

相關焦點

  • 鼎勝新材(603876.SH):普潤平方及普潤平方壹號擬減持不超6%股份
    格隆匯1月11日丨鼎勝新材(603876.SH)公布,北京普潤平方股權投資中心(以下簡稱「普潤平方」)和北京普潤平方壹號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普潤平方壹號」)為一致行動人。本次減持計劃實施前,普潤平方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6430.71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4.83%,普潤平方壹號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2515.60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5.80%。上述股份全部來源於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持有的股份,該部分股份已於2019年4月18日解除限售並上市流通。
  • 金剛經~一部生活啟示錄
    今天有重讀《金剛經》的想法和行為,著實因為昨天聽了一節課。第一次接觸蔣勳老師是因為聽他解讀紅樓夢,後來知道他的《美的沉思》,再後來就是聽了聽他的自然療愈——他在池上親近自然的生活,再就是這節捨得與不捨得,人生兩難的這堂直播課,這堂課中他提到了《金剛經》在他失去母親後的療愈作用,給了他應對無常的點撥,所以我就起了重讀這部經典的想法……第一次讀金剛經應該是在兩年前,《了凡四訓》這本書後邊的附錄
  • 《金剛經》啟示錄:勘破欲望的執著而讓自己快樂
    那麼怎樣才能勘破欲望的執著而讓自己快樂呢?首先要明了欲望本是來源於貪婪,是在追求超出自己需求的過度量,只有靜下心來反省自己,才能明白這個世界上的欲望都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拘泥於欲望而陷入了其中,那便成為痛苦的根源。
  • 不從正等正覺的角度來解讀金剛經 就有可能錯失整部金剛經
    金剛經在說什麼?如果我們不把它弄清楚,就很難讀懂金剛經,就很難理解金剛經。金剛經,雖然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部經文,但真正能夠理解金剛經的人非常稀少。這是因為,要真正地理解金剛經,必須要有很高的禪修功力,才能夠真正地做到透徹、全面地理解。
  • 怎樣才能做到放下?答案就在《金剛經》裡!
    有困難,我們不妨問問萬能的《金剛經》,看看《金剛經》上又沒有告訴我們,怎麼才能「放下」。問《金剛經》,您算問對了,那可是大乘佛教的一部大經典,裡面蘊含著大智慧。好,我們就認真地,虔誠地,懷著無比敬仰和期盼之心,讀一讀這蘊含著大智慧的《金剛經》。
  • 《金剛經》:「無住生心」
    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原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要空有兩邊都不著,「無住」是不著有,「生心」是不 著空,這樣才符合《金剛經》上的「原理」。《金剛經》是實相般若,總的來說就是破相顯體,用現有的話來說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無住依般若智起妙用就生心,生個什麼心?我們學佛,當然是生個佛心了,是真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總之都是個名稱而已。
  •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清淨心,是通向幸福快樂生活的源泉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無住生心」四個字,相傳六祖慧能就是聽五祖宏忍法師講解這四個字而頓悟的。在《金剛經》的第十品(莊嚴淨土分)裡說「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忌諱有什麼
    讀金剛經是需要注意其中禁忌的,而且在誦讀金剛經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虔誠的去誦讀,這樣才能讓自己從金剛經中得到很多的感受,自己堅持的去誦讀的時候,從中感受到的好處也會更多。讀金剛經時是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了解的,這樣才能從金剛經中了解到更多。
  • 《金剛經》:不可思議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讀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是《金剛經》的精華所在,相傳六祖惠能就是聽到五祖宏忍法師講解這一句而頓悟的,扼要起來就「無住生心」四個字,這個觀點貫穿全經。佛家用四相(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來涵蓋人間的一切現象乃至整個宇宙虛空,「凡所有相」都是生滅相,存在著成住壞空四種現象,它們剎那生滅,「剎那」是個非常短促的時間觀念,《仁王經》裡提到「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算起來一次生滅大約相當於4.6微秒,可以說短暫非常。
  • 《金剛經》裡的「無住生心」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四句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為法,依因緣和合而生,依因緣分散而滅,有生有滅,存在著成住壞空四種現象,是個由生到滅和過程,是假生假滅,不是實生實滅,若是實生實滅,便是無生無滅。
  • 金剛經作用:聽金剛經王菲唱誦的好處
    金剛經是可以幫助我們自身看清事物本身,也能讓自身的內心更加清澈,明朗的一部經文。因為金剛經的作用非常大,為此,不少人選擇去聽。在聽時大部分師兄都會選擇聽王菲唱誦的,其實無論是選擇聽誰唱誦的,只要用心去聽,那麼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好處,也能更好的去修行。
  • 什麼樣的人不能念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好處及作用是什麼?
    又在三教合流環境下,明清以來,三教九流都來註解《金剛經》,雜合濃厚的真常理論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響,《金剛經》被附加密咒形成讀誦儀軌。此外,民間還出現各種離奇的靈驗感應錄。般若經典《金剛經》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國特別的盛行起來。什麼樣的人不能念金剛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
  • 《金剛經》最富含哲理的幾句話,讀通此經,即可開悟
    一說起《金剛經》,出家、在家的人,怕都是非常的熟悉。出家的人,每日早晚課,都念得會背了。在家的人,只要稍有文化,也是沒有不知的。甚至有人認為佛教念經,念的就是《金剛經》。難道還有其他的經?不是他們孤陋寡聞,而是《金剛經》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
  • 金剛經常識:念金剛經能生淨土嗎
    念誦金剛經是可以幫助我們往生淨土的,因為在誦讀金剛經的同時,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是會得到淨化,也會通過經文中的指引找到去往彼岸的方法,這樣我們就是可以去往淨土。1、 延壽:凡是希望長生延壽者,此經具足無量功德無量福德,能增福延壽。
  • 《金剛經》文字言外的話
    《金剛經》是除《心經》之外最受國人所喜愛和受持的一部佛教經典。他是大般若經的精華所在,是佛對於發了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大菩薩的囑咐。菩薩應該如何表現——如何思,如何觀,如何想,如何行。破一切相且又不離一切相,把佛知見中非有非空,即空即有的觀點通過對菩薩的闡釋而告訴了我們。
  • 《金剛經》:福慧雙修
    在《金剛經》裡,須菩提問佛:「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回答說:「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又答:「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鑑於大家都很想知道如何得福,本文就來談一談這個問題。眾所周知,《金剛經》的「原理」是「無住生心」四個字,不管我們做什麼,都要空有兩連都不著,才符合《金剛經》的「原理」,才叫學佛,否則就是不得要領。我們平常都講福慧雙修,很少聽到過只講修福不修慧的,原因在哪裡?
  • 《金剛經》講什麼?
    話說在《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就向佛請教起問題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由此展開,到了最後佛陀用一首偈作高度概括總結,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讀不懂金剛經 牢記這一點就足夠了
    不管你只讀了幾遍,或是已經讀了幾年,如果覺得自己讀不懂金剛經,心裡不要著急。更不要認為自己佛緣淺,根器鈍,智慧薄,你只需要記住以下這一點,就足夠了。金剛經是關於如何實現正等正覺的。你只要記住這點就夠了。
  • 佛學:金剛經開篇,說明了佛陀是人不是神
    這個也是五祖弘忍將禪宗六祖的衣缽傳授給慧能大師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這首偈言它很好的表述了《金剛經》的空性思維。在《金剛經》中有兩句非常重要的經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文的意思是,世人都具備如來至高無上的智慧德相,只不過世人的如來智慧德相被妄想執著所蒙蔽,所以不能證得這無上的正等正覺。想要證得這無上的正等正覺,就必須破除對世俗物質的妄想執著。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釋迦牟尼佛
    本文系我看(聽)了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經整理而成,純屬個人心得體悟。讀者自明。諸位,我們時常聽到一個佛字,但你知道這個佛字的真正含義嗎?法師說:「《金剛經》上所講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綱領,《金剛經》上的內容是細講。那麼我們要怎樣修行才算圓滿、才能解脫痛苦煩惱呢?法師說:「『應無所住』就是牟尼的意思,『而生其心』就是釋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