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據史料記載,佛教由古印度傳來中國的時期大約是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漢明帝時期,當時的漢明帝夜宿南宮做了一個散發著金光的大金人自西方飛過來,於是就此知道西方諸佛。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4年),「白馬寺」建立,這是中國的第一個佛寺,如今被稱作為我國的「祖庭」或者「釋源」。
到了魏晉時期,眾士大夫之間流行「清談」之風,但是當時的年代時局不穩,儒家學說較為敏感。於是當時佛教的「般若性空」便紛紛成為當時士大夫階層的清談話題。也就是自這時候起,佛教在中國開始發揚,漸漸擁有了許多信徒。
到了現如今的社會,三歲小兒都知道佛祖釋迦牟尼或者是觀世音菩薩,再不濟萬曆二十年(公元1956年)吳承恩《西遊記》裡的鬥戰勝佛孫悟空也是大多人都所知曉的。如今的中國漢地已經是一個大乘佛教文化十分濃厚的地區了。
現在許多就算是不信佛之人有時開玩笑也會雙手合十,笑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大乘佛教中這句話也是最為普及的。但是其實不說不信仰任何宗教之人,就算是一些許多虔誠念佛一輩子的老修行,也不一知道這句佛號的真正釋義。
南無阿彌陀佛,梵語नमोऽमिताभा,這種念佛修行方法來自於漢傳大乘佛教得淨土宗,以念誦此語的方法來達到可以轉世入西方極樂的目的。南無與阿彌陀佛中其實是兩個詞,南無是一個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個意思。
我們先說讀音,南無的讀音其實為「nā mó」,不是「nan wu」。而阿彌陀佛的讀音則為」 ā mí tuó fó「,連起來就是」nā mó ā mí tuó fó「。這都是梵音,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我們來解釋一下。其中」南無「為頂禮,就是最尊貴的禮節。引申的意義就是」皈依「,意味致敬,歸命等等。
是佛教中的信徒們表示自己一心向佛的用語,不僅僅是夾在阿彌陀佛前面,在其他的菩薩,金剛,佛等的稱呼或者提名前面也會加上。表示信徒對於佛的尊敬,與虔誠等,比如我們常常聽到」南無觀世音菩薩「。相當於我們俗語中」尊敬的XX「等意義。
阿彌陀佛則是梵文अमिताभ的音譯,翻譯成漢語就意思是「阿」為無的意思,而「彌」為量字,佛翻譯則為覺,翻譯起來就是」無量覺「的意思,白話文」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象徵的是《無量壽經》中的四十八大願,念一句佛號,整部《無量壽經》的功德都藏在其中。
而後的《無量壽經》又衍生出《大方廣佛華嚴經》這部釋經。是釋迦牟尼佛於四十九年所解。自這一方面來說,念上一句」阿彌陀佛「相當於是在念飽含四萬八千法門得三藏十二部經書。這就是佛法德總持,我們所說得一切得總綱。
阿彌陀佛又有一解為」甘露王「,就是接引其去極樂世界得接引佛或又稱無量壽佛。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皈依於接引佛,皈依於西方極樂。一句短短得佛語中就代表了這無邊無量得高深佛法,擁有著如此之多得道理。自西方來到中國後得佛教在中國本土文明得薰陶下也是愈發得博大精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