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戰列艦,《戰艦世界》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巡洋艦重新上架

2020-12-22 動漫遊戲咖

一戰之後,《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海軍進行了嚴格的限制,除人數規模受限制外,軍艦的性能也有嚴格規定,如軍艦排水量不得超過10000噸、主炮口徑不得大於280毫米。但德國海軍或明或暗地進行了海軍重建,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於1932年10月在威廉港德國海軍船廠動工,名義上受限制排水量小於10,000噸,但1936年1月完工時,該艦實際滿載排水量達到16,280噸,裝備2座283毫米三聯炮塔,最高航速達29.5節。

1936年至1938年西班牙內戰期間,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指揮了五次不幹涉巡邏。1937年5月,該艦參加了喬治六世的海上閱兵。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數周,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被部署到南大西洋,等待宣戰後立即佔領海上商業航線。1939年9月至12月,該艦共擊沉9艘商船,總註冊噸位達50,089噸。12月13日,該艦遭遇3艘英國巡洋艦,拉普拉塔河戰役爆發,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重創英國軍艦,但自己也受損嚴重,被迫回到蒙得維的亞港口。12月17日,受英國假情報影響,司令漢斯·朗斯多夫下令自沉。

在《戰艦世界》中,施佩伯爵號作為一艘6級的金幣巡洋艦,實力十分強勁,值得各位玩家收入麾下。施佩伯爵號最大的優勢就是火力強勁的三聯裝283毫米主炮。無論是基礎射程還是AP彈傷害,對於同級巡洋艦都是碾壓性的,極限射程就可擊穿布瓊尼一眾巡洋艦的裝甲帶,絲毫不負"巡洋艦殺手"的稱號。

除了恐怖的主炮之外,施佩伯爵號的魚雷同樣頗具威力。兩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安裝在艦尾的小平臺上,攻擊範圍堪稱全場最大,可以輕鬆用魚雷對敵艦進行致命襲擊而並不需要冒著危險轉動船體。

除打擊能力外,施佩伯爵號的防護能力同樣出色。施佩伯爵號的裝甲厚度接近戰列艦水平,絕非同級巡洋艦和驅逐艦可以輕易撼動的的級別。而且施佩伯爵號的補給品中還配備有維修小組和防空射擊,自保能力更上一層樓。0.9.10版本更新,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巡洋艦也重新上架,喜歡的玩家不要錯過。

相關焦點

  • 圍攻德國「施佩伯爵」號的英國戰艦,為何成為印度人的驕傲?
    「德裡」號巡洋艦被譽為印度的驕傲,不僅是海軍司令的旗艦,連總理尼赫魯也多次乘座外出進行國事訪問,如1950年6月,尼赫魯出訪印度尼西亞,乘坐的就是「德裡」號。」號袖珍戰列艦。「德裡」號是英國於二戰之前建造的利安德級輕巡洋艦的二號艦,1933年進入英國海軍服役,標準排水量7270噸,被命名為「阿基裡斯」號,編號C-70。1939年9月,二戰爆發,德國海軍的「施佩伯爵」號袖珍戰列艦被派往南大西洋進行巡洋作戰,伺機攻擊英國艦隻。
  • 詭異的命運、無奈的結局,二戰德國施佩伯爵號戰艦為何香消玉殞?
    波詭雲譎的二戰中,納粹德國的水面艦艇雖然戰果寥寥,但卻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戰艦,如俾施麥、提爾皮茨、沙恩霍斯特、舍爾海軍上將等。她們的名字如夜空群星,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至今讓人津津樂道。這其中,有一艘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其高貴的名字、詭異的命運和無奈的結局都讓人唏噓。
  • 戰艦世界 漢堡造船廠
    0.9.5版本更新的最主要內容是漢堡港造船廠,玩家可在此同時建造兩艘德國戰艦: VI 海軍上將施佩伯爵號——著名的「袖珍戰列艦」,配備了魚雷發射管和283mm火炮的強大戰艦。
  • 戰艦世界D系6級金幣巡洋艦施佩伯爵評測
    戰艦世界D系6級金幣巡洋艦施佩伯爵評測 玩過《戰艦世界》的艦長們都知道,大多數低級別的巡洋艦是沒有裝備維修小組消耗品的。不過,在遊戲當中卻有一艘巡洋艦在6級就裝備了維修小組,這也使得它的容錯率比起其巡洋艦要高出了不止一個檔次。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傳說中的屠幼神器——D系6級金幣巡洋艦海軍上將施佩伯爵。
  • 火力狂魔:280毫米艦炮重巡洋艦,「我要打三個」
    火力狂魔:280毫米艦炮重巡洋艦 早在1931年時,德國海軍德意志號戰艦就服役了,加上後來的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斯佩海軍上將號,這種重巡洋艦當時還叫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同級艦共有3艘,頂著2座三聯裝280毫米艦炮,還有8門150毫米副炮,艦長187.98米,滿載排水量為1萬6290噸,最大航速28節,主舷側裝甲最厚處為140毫米,裝甲甲板最厚處為70毫米,就這個戰艦的數據來說,確實只能說袖珍戰列艦,即便是「勉強」成為戰列艦的法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330毫米主炮和250毫米舷側裝甲帶,也要比德意志級風符合「規範」。
  • 北角狂鯊,《戰艦世界》沙恩霍斯特號戰列艦重新上架
    德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其海軍主力戰艦的建造受到《凡爾賽和約》的嚴格限制。但為對抗法國正在進行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的造艦計劃,德國於1935年在英國的默許下開工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沙恩霍斯特級最終採用3座三聯裝280毫米口徑主炮,該級艦的防禦性能較德意志級大幅度增強,排水量也增加到32000噸,一般將這種高速、主炮口徑較小的戰艦稱為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在戰爭中的表現還是很耀眼的,其出彩程度絲毫不亞於俾斯麥級戰列艦,可以說是"破交戰"理論的完美執行者,給英國帶來非常大的困擾。
  • 德意志級裝甲艦悲歌,拉普拉特河口海戰,斯佩海軍上將號的隕落
    德意志級裝甲艦,也被稱為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一度是德國海軍復興的象徵,也是德國海軍的驕傲所在。但這級被德國給予厚望,被冠以「德意志級」的裝甲艦,卻像是遭到了厄運一樣,在戰爭中陷入了孤軍奮戰的死鬥。斯佩海軍上將號,則是最先沉沒的,也象徵著德意志級裝甲艦和德國海軍水面艦隊的悲劇開始。
  • 戰艦世界|無敵艦隊:斯特拉斯堡
    在德國建造了其德意志級突擊艦,以及其後更強大的沙恩霍斯特級「袖珍戰列艦」之後,法國建造了自己的敦刻爾克級「高速戰列艦」作為回應。在1934年11月25日,這個系列的第二艘戰艦,也就是斯特拉斯堡號,在聖納澤爾市開始建造。
  • 奠定德國戰艦設計布局的戰艦——「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
    「德弗林格」號戰列巡洋艦與她的姊妹艦「興登堡」號及「呂佐夫」號一道成為了同時代最優秀的主力艦,縱使這一點仍存在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該級艦的布局可謂奠定了日後德國戰艦的設計基礎。「德弗林格」號的艦名來自於17世紀布蘭登堡公國陸軍元帥喬治·馮·德弗林格男爵。
  • 俄海軍「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升級...
    升級改造前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 近日,在俄羅斯北方機械製造廠進行升級改造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以下簡稱「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完成第一階段工程下水,接下來將進行各類武器裝備與雷達電子設備的舾裝作業。
  • 《福布斯》:升級後的「納希莫夫上將」號巡洋艦為全球最強戰艦
    日前,據著名美刊《福布斯》一篇文章指出,經過全新升級和改裝的「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變得更為強大!《福布斯》特約軍事專家作者H.I.薩頓確信「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重型核動力飛彈巡洋艦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水面作戰艦艇。
  • 英國袖珍潛艇偷襲德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媒體:蚊子咬傷大象
    文/滅霸他爸「提爾皮茨」號是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的第二艘,從下水之初,就被英國人視若仇讎,欲除之而後快。英國首相邱吉爾公然宣稱:「擊沉或者哪怕擊傷「提爾皮茨」號,是當前皇家海軍最大的戰事,沒有任何其他目標能與它相比!」
  • 這艘堪比大和號的超級戰艦,一炮未發就被「自己人」炸了|局器
    1930年,德國開始建造著名的德意志級巡洋艦。這種戰艦噸位僅有一萬多噸,但卻搭載了戰列艦水平的大口徑主炮,因此被稱為「袖珍戰列艦」。但經過了評估,義大利海軍沒有採用建造小型主力艦的計劃。 (圖源:Wikimedia Commons)德意志級巡洋艦「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
  • 二戰德國海軍軍艦命名來源,帶你一次認全二戰德國海軍
    公海艦隊之父提爾皮茨首先就是二戰德國海軍僅有的一級戰列艦,排水量高達5萬噸的俾斯麥級戰列艦,兩艘戰艦首艦是以著名的鐵血宰相奧託·馮·俾斯麥命名,他長期擔任德國宰相,是德國統一的關鍵人物。次艦是以公海艦隊之父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命名,他出身於平民家庭,16歲參加海軍,一生致力於德國海軍事業的發展,在他的主導下德國海軍從歐洲第五的弱小海軍在短短20年之內一躍成為能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世界第二海上力量,如果沒有他的堅持德國海軍很可能只是一隻近岸防禦力量。兩艦的命名也體現了德國期望兩座作為德國海軍復興的開始。
  • 德國的袖珍戰列艦:英法反應不一
    儘管得到了海軍的一致擁護,但是更替舊式主力艦的希望在議會裡遭到了一定的阻礙。當時正值1929年~1931年期間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議會裡充滿了「要袖珍戰列艦,還是要孩子的奶粉」之類的質問聲,然而魏瑪國會最後還是以255票對203票的優勢通過了建造議案。對於這個結果,德國海軍感到歡欣鼓舞,他們認為這是一次重要的勝利。
  • 「老爺爺」戰艦重新服役,俄巡洋艦數量達到8艘,僅次於美國海軍
    甚至在2016年,一艘「百歲祥瑞」老艦也重新加入俄羅斯海軍序列,它就是承載著「十月革命」歷史記憶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1903年就服役的「阿芙樂爾」號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成為了海上軍事博物館。不過,自2014年起,俄羅斯海軍就耗費8億盧布巨資對其進行修復和翻新、升級。
  • 巨艦大炮的沒落,海軍光環的消失,德國人有哪些未建成的戰艦?
    薩克森號符騰堡號戰列艦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海軍最後建造的戰列艦是4艘「拜恩」級戰列艦,其中,該級的第一、第二號艦—「拜恩」號及「巴登」號於1916年服役,而第三、第四號艦—「薩克森」號及「符騰堡」號雖已下水,但最終建造工作只停留於下水階段。
  • 6年打造39艘超級戰艦!德國野心勃勃的「Z計劃」,為何最終慘敗?
    被自我鑿沉的「巴伐利亞」號戰列艦雖然戰後德國按照合約要求,重新打造了一些艦艇,比如說5艘K級輕巡洋艦,但這顯然不夠的不過,裝甲艦這種設計思路雖說和原來的戰列巡洋艦設計思路有些相似,但戰列巡洋艦仍是為海軍炮戰的主力艦而設計,但裝甲艦則是為了破襲戰而設計。首艘裝甲艦為「德國」號,裝備6門11英寸大口徑艦炮,航速能夠達到不錯的28節,此後還陸續打造了「舍爾海軍上將」號以及「施佩伯爵」號,這些德國的裝甲艦被其他國家稱之為「袖珍戰列艦」,畢竟噸位的硬傷擺在那裡。
  • 諷刺:英國皇家海軍成名之地,變一戰英戰列艦最後沉沒之海
    不過在113年後的1918年11月9日,同樣在這片海域,英國皇家海軍「不列顛尼亞」號戰列艦被德國UB-50號潛艇僅用一顆魚雷就擊沉,它也成為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後一艘沉沒的戰列艦,同時德國潛艇當時使用的也是艇上的最後一顆魚雷。
  • 《巔峰戰艦》強大戰列巡洋艦「天城」號,改建開放在即
    說起來,日本海軍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習慣。就是喜歡火力強大、航速也很快的戰艦。在對馬海戰中,因為戰列艦數量太少,日本人就曾經把裝甲巡洋艦編入主力艦隊。結果日本人反而發現,好用!因為航速夠快,在海戰中能夠更方便地搶佔優勢陣位,而足夠強大的火力,也能夠給對方戰列艦造成足夠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