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對我好」的人就會幸福嗎?探尋親密關係的本質

2020-12-06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嫁給「對我好」的人就會幸福嗎?

當一個人說要養你一輩子,要一輩子對你好的時候,你要明白是自己哪方面讓對方有了這樣的想法,怎樣做可以維持這種狀態,而不是完全等著對方永遠不變。

身邊很多女孩說起嫁人的原因,多半是「他真的對我很好」。毫無疑問,嫁人肯定要嫁對自己好的,但是僅僅因為「對我好」而選擇這個人過餘生,真的會獲得幸福嗎?

「對我好」透露出的訊息

選擇一個對你好的人本無可厚非,讓我們先來捕捉一下只圖「對我好」所透露出來的訊息:

1.證明你不愛他。

親密關係的愛應該是相互流動、彼此滋潤的,而只圖他「對我好」,他是付出的一方,我是索取的一方,關注點還是放在滿足我的需求,而不是滿足彼此的需求。這樣的感情從一開始就是不均衡的,對雙方都是一種隱形的傷害。

2.拱手相讓主動權。

因為缺乏自己與歲月抗爭的勇氣,想一勞永逸地將自己的餘生構築在那個看似對你好的人身上,這無疑讓自己成為親密關係中被動的一方。如果哪一天,他對你不好了,你就什麼都沒有了。

3.忽略了對方的其他基本信息。

「對我好」並不意味著「這個人好」,只圖這些「好」,會忽略對方很多人品、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基本問題,最終進入一段充滿危險的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因素組成:激情、親密和承諾。這三個因素相互影響,又相互獨立。一段愛情,必須同時滿足這三個因素,才能保持相對穩定。顯然,只圖「對我好」無法做到這一點,它只是個情感的陷阱。

探尋「對你好」的根源

你在享受他「對我好」的時候,是否思考過他為什麼對你好?

心理學家亞瑟·阿倫認為,浪漫之愛不是一種情緒系統,而是使求婚者和所喜歡的戀愛對象建立並維持親密關係的動機系統。曾經有一個案件,令人唏噓。

2006年,李承恩連刺女友14刀,最終致其當場死亡。而在這之前,李視女友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對她百依百順,連飯都不捨得讓她做。相戀4年,女友一直沒有工作,李就養著她。生活雖苦,但兩人共同許下「愛情生死誓言」:忠於愛情,永不變心,如果誰背叛就殺死誰。後來,女友提出分手。李試圖挽回,遭拒絕後下此狠手。

李承恩之前對女友好,是真切的。但對於付出方來說,對你好,未嘗不是一種情感投資。既然是投資,就希望有回報和收益——「因為我對你好,所以你要永遠和我在一起。」

原來,動機和目標導向的行為是浪漫之愛的核心。對你好,是有目的的,有代價的。

現實生活中,李承恩們往往是期待通過「對你好」而「馴服」你,控制你,佔有你。而一旦付出太多,卻沒有回報,他的心理就會失去平衡,做出過激行為。

當一個人說要養你一輩子,要一輩子對你好的時候,你要明白是自己哪方面讓對方有了這樣的想法,怎樣做可以維持這種狀態,而不是完全等著對方永遠不變。

親密關係的本質

社會學家霍曼斯說,任何人際關係,其本質上就是交換關係。親密關係也不例外。這句話聽上去 有點冷酷,但深入思考,現實也的確如此。親密關係中有三個層次的交換。

現實層次的物質交換:比如,那些為了得到金錢、資源、房子而結婚的人。這是赤裸裸的交換,是意識層次的。當這些交換不能滿足你的時候,你就會失望或者自動化疏遠。

心理層次的情感交換:你在情感、心理營養的某個部位缺失了,你需要一個人的補給。

如孤單時,需要被傾聽和理解;無助時,需要被安慰和保護;害怕時,需要被陪伴和連接……當能夠補給的這個人出現的時候,你會自動靠近他。

靈性層次的精神交換:如你跟某人很聊得來,有一致的價值觀,共同的興趣愛好,這種共鳴感,讓你願意靠近他。只有這種人與人之間精神和物質的交換過程,達到互惠平衡時,人際關係才能和諧,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條件下,人際關係才能維持。

成功的婚姻就像是配合默契的雙人舞,而不是某一方的獨角戲。他對你好,你也對他好,才是好的愛情。(悅心)

(責編:蕭瀟、張鑫)

相關焦點

  • 親密關係裡,最忌諱什麼?
    親密關係裡,雙方都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著不同的家庭價值觀、有各自的生活習慣,總的來說,他們是獨特的個體,有很多的不同。這些不同,或許在初識的時候正是對方身上讓我們心動的亮點;慢慢相處以後,這些不同大多成了矛盾的來源。在親密關係中,減少衝突並有效的調節情緒,是關係幸福的關鍵。
  • 婚姻中的親密關係:自我成長的修煉場
    人們不禁要問:婚姻中的親密關係到底怎麼了?在婚姻裡真的可以找到幸福嗎?人們對婚姻的嚮往與無奈,在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裡,早已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事實上,人們如此關注婚姻中的親密關係,並非僅僅因其可作「八卦」談資,更重要的是它確乎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換句話說,在感情生活裡的相處之道,是我們每個人都繞不開的話題,它關乎著我們能否幸福。
  •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什麼意思呢,就是和自己人和這個親密的人吵架的時候,千萬不要講道理,你講道理,你必死無疑,一旦分誰對誰錯,這個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錯了,所以只會導致吵架超級越來越激烈。這時候搞明白吵架的目的,吵架的本質很關鍵?如果不是已經灰心意冷,那吵架的本質就是對方內在的恐懼,怕你離開他,他是愛你的。
  • 好的親密關係,在於好好說話
    在兩性關係中,這樣的吵架場景大家一定很熟悉:男人回家很晚,一到家什麼也不做就葛優癱,身上還有酒氣。女人看不下去,向男人咆哮:「天天回來這麼晚,你心裡還有這個家嗎?還知道家裡有人嗎?」男人也煩躁無奈:「我怎麼就天天了?我賺錢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女人繼續:為了這個家?
  • 心理學: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是因為你覺得「我不配」
    01「我配不上好男生」女生小惠從小有個發小男生,兩人一起玩到大,無話不談。小惠從小就暗戀男生,可她長得比較普通,沒有勇氣向男生告白。而男生是學校的「校草」,每次戀情結束後,都會跑到小惠跟前訴說自己的煩惱。有一次,男生對小惠說:「也許這麼多年,我真正喜歡的人是你。」
  • 深度解讀《愛的博弈》:從「愛情實驗室」,獲得幸福的親密關係
    你只防止或者禁止和你有親密關係的一方背叛你,你是永遠解不開親密關係這一謎題的。我們防止對方背叛,更多的是抓住這個人的身體,限制其自由,壓制其心靈,不讓其和第三者有直接接觸的機會。但是,僅僅這樣,你就能獲得親密關係的升華嗎?
  • 《與人親密》:感謝有你,讓我成為更好的人
    有些數落也許你聽過之後會大感震驚: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你居然會那樣想!我真是看錯你了!其實TA的指責和你的指責沒什麼兩樣,只是你始終認為自己理所當然,無法覺察自己也同樣錯得離譜。看起來無法溝通,只好離婚算了。但離婚之後,你就變好了嗎?沒有,怎麼可能變好!
  • 親密關係一定需要浪漫嗎?需要!
    在思考這個問題前,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在親密關係裡,對「浪漫」渴求的背後,其實是她(他)覺得「你不愛她(他)」。親密關係是一件需要維護的東西,在這期間感情如果不去積累,就只能淪為消耗品,最終消失殆盡。而浪漫就是讓親密關係連接起來的過程,也就是緩解這段關係出現的倦怠、煩躁、失望和不滿等情緒的存在,簡單來說,就是類似「情感粘合劑」吧。在大多數直男的眼裡,浪漫可能就是「瞎矯情」,他們會說「正常一點不好嗎?」、「電視劇看多了吧你」、「沒事少想些有的沒的」。
  • 親密關係來解答
    而且,他還研究了一套如何處理親密關係的理論-ACT理論,即接納承諾療法。這個理論也被應用在了這本《愛的陷阱》中。這本《愛的陷阱》主要也是從親密關係出發,去探尋我們在與伴侶相處時,要如何度過迷茫、焦慮期,如何去化解矛盾、衝突,最後收穫幸福。
  • 能夠持久愛上一個人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而持續擁有愛,和愛一個人的本質又究竟是什麼?對愛的理解,不同年代,不同階段的人,或許解讀的含義都是不同的,相對愛的理解,似乎在影視或文學作品解讀下愛是沒有理由的,或許一個眼神,也許只是一個轉身,就能定情覺得他(她)就是自己一輩子要守候的人,而且人往往很容易把愛的本質,與愛情的本質混為一談,認為是一碼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 親密關係|克裡斯多福·孟(Christopher Moon)|序+第一章
    ,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你的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但你的伴侶的確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三個重要的角色,尤其在面對情感上的成熟與喚醒真實自我的時候。這時你的伴侶將會依所需而扮演這三種角色之一: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一名老師,在你探尋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一名「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 心理學:愛情不僅需要激情,親密關係裡的真相你知道嗎?
    關係的兩大殺手,頭號就是期望,其次就是「我是對的」! 第三大殺手:你要改變。 親密關係中的所有問題,其實都是你內在的投射;沒有人能滿足你所有的需求和期待,除了你自己。 期望有時是親密感的流通,越親近的人,就會對彼此有越多期望。
  • 心理學告訴你:親密關係的不幸,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
    也許在我這兒諮詢過的小夥伴都知道,在諮詢正式之前,我都會先詢問你們的原生家庭,幸福或者不幸福,父母關係如何,父母的脾氣性格是怎樣的,甚至我會問到,父母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 心理學:希望有人陪伴,但是又很排斥親密關係,怎麼辦?
    自己認真想過,還是希望能找到一個能尊重我的界限感和距離感並給我足夠空間的人,這樣能算親密關係嗎?有這樣的人嗎?我是異類嗎?我應該怎麼辦呢?【我的回答】1、「好」的親密關係:親密有間在你的提問中,本身已經包含了你的思考,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點。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覺察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認知,才有可能擁有和諧的關係。
  • 《親密關係的秘密》:愛情的美好之處不是海誓山盟,而是兩情相悅
    這是我在讀了傑夫·艾倫的《親密關係的秘密》之後,對關於愛情、婚姻這些圍繞著親密關係的話題的一些更深入的感想。而關於「兩情相悅」這件事,好的開端固然重要,但維繫和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很多婚姻中的問題和矛盾,都源於缺乏這種「兩情相悅」的吸引。
  • 武志紅:改造另一半,是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妄想
    很認同他的話,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希望另一方來滿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對方賺更多錢,買更大的房子,有更高的職位,希望為所欲為的控制對方。可這是親密關係破壞性最強的問題:一方想改造另一方,讓對方成為自己理想的那個人。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婚姻,找得是伴兒,不是夢。但很多人並不懂這個道理,你明明和這樣一個人在一起,卻非要他變成另一個你想像中的人。
  • 親密關係:感情不順婚姻不幸的人,往往是這三種,但願你不是
    加拿大資深生命教練和心理諮詢師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一書中不僅對情感關係的四個階段做了劃分和詳細的說明,還指出了感情不順利的人常犯的一些錯誤,並給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如果你也曾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殿堂,又失望無比地退出這座圍城,看看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是不是做過以下三件事:01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對方身上,企圖改造伴侶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誇大了愛情的魔力,進而陷入到一種情感誤區之中,理所當然地認為:如果你愛我,就該心甘情願為我而改變。
  • 影后詠梅「婚變」無聲痛哭:過度付出是親密關係的「元兇」?
    可是,她們真的幸福嗎?《聽見她說》第四期《重塑》中,影后詠梅用她扎心的演技,講述著一名妻子的壓抑與不幸。老公對她說離婚的前一刻,一無所知的她,還在關心老公,茶怎麼樣,水夠不夠燙。她不知道的是,付出得太多,不僅自己不幸福,伴侶也可能不幸福。親密關係中的付出,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健康積極的付出,讓雙方都覺得幸福享受;另一種是過度消極的付出,付出者會覺得委屈,接受者覺得想要逃離。前者是親密關係的潤滑劑,後者則是親密關係的毒藥。
  • 在親密關係裡,什麼才是靈魂伴侶
    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兩個人除了身體的交融,更重要的是靈魂之間的共有欣賞與尊重。 這段親密談話中,丁元英在小丹提兩年後就離開刑警的事作出的回應,他只是提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是現在或三年或四年。現實生活裡,大多數發生了親密關係的伴侶,知道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後,總會以一種自我,而又自以為為對方好的前提觀點說話。如果換了你,你會不會說,你不能為了我,現在就離開刑警這工作,多危險,又或者會大怒調侃說,你根本不愛我,不把我放眼裡。
  • 女人嫁給了那個為她而離婚的男人後,真的能過得幸福嗎?
    就比如,你談戀愛的時候,只有你和你的伴侶知道你們之間的甜蜜,也許在外人看來,你們是沒有好結果的,可是身處其中的你,會聽別人說的話麼?不過我覺得,嫁給那些為了你而離婚的男人之後,你未必能過得幸福。因為,他能為了你而離婚,那麼有一天,他肯定也會為了別人和你離婚的。即便是,婚後他能給你足夠的幸福,但是你也會經不起別人的「流言蜚語」。比如,你是怎麼嫁給這個為你而離婚的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