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55回,由於王熙鳳病重,大觀園諸事就落在了王夫人的肩上。王夫人一向清閒慣了,於是就將管理大觀園的權力下放給了李紈、探春和薛寶釵三人。而就在李紈和探春管理大觀園期間,兩人的關係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一些裂痕,原本和睦的姊妹關係,變得微妙敏感。
而引起這個變化的導火索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趙國基的喪銀問題。
其實若從根源細細探究下來,喪銀問題的導火索是由王夫人引發的,甚至可以說是王夫人一手帶的節奏,因為根據書中記載,吳新登家的本來已經回過了王夫人,可是王夫人自己卻不管,而是讓下人們直接去找李紈和探春來解決。且看原文記載:
剛吃茶時,只見吳新登家的媳婦進來,回說:「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昨日死了。昨日回過太太,太太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來。」——第55回
趙國基是趙姨娘的親兄弟,又是探春的親舅舅,這些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還故意讓人去找探春來解決,可見王夫人此舉是有意給探春出難題,或者說是王夫人對探春初次管家的一個小小考驗。但由於現場李紈也在,從而導致這件事情變得異常複雜。
李紈的表現
由於探春的特殊身份(趙國基是她親舅舅),為了避嫌,探春沒有回答,而是直接讓李紈來處理,結果李紈的處理方式卻讓人大跌眼鏡,且看原文:
探春便問李紈,李紈想了一想,便道:「前兒襲人的媽死了,聽見說賞銀四十兩,這也賞他四十兩罷了。」吳新登家的聽了,忙答應了「是」,接了對牌就走。——第55回
李紈的作為非常的不恰當,她以襲人母親去世,得了四十兩喪銀,於是也要給趙國基四十兩,這本身就有違賈府規則——家生的二十兩,外頭的四十兩。
襲人是賈府買來的,所以屬於「外頭的」,她母親去世得四十兩喪銀,完全正常;可趙國基就不一樣了,他是賈府的家生子,是賈府奴生奴的後代,所以只能得二十兩的喪銀!
李紈作為賈府的大嫂子,對於賈府內部的規章制度,應該是非常了解的,那麼她為什麼要犯這麼明顯的錯誤呢?
這就要分析到李紈的性情了,李紈是一個恩寬罰少的「大菩薩」,加上自己在賈府孤兒寡母的艱難處境,她從不肯輕易得罪人,而且在喪銀這件事上,花的又是賈府官中的錢,拿著官中的錢給自己做人情,何樂而不為?
而在趙國基應該發放多少喪銀的問題上,她想要討好探春,趙國基是探春的親舅舅,探春又是李紈現在的同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探春個面子,也算是善緣了!
另一方面,大家要注意細節,李紈在說給趙國基多少喪銀時,專門提到了襲人,這處細節值得細細品味。
襲人是王夫人內定的準姨娘,甚至王夫人已經給她發放每月二兩銀子一吊錢的月例,襲人她媽去世,得了四十兩喪銀,所以李紈就想打個馬虎眼,她覺得襲人作為準姨娘,她的母親可以得四十兩的喪銀,那麼,趙姨娘也是姨娘,她的哥哥也能享受這種福利。
而且這個事情,即便被王夫人知道,李紈也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是遵循太太您的路線走的!
探春的心態
李紈此番作為可謂是聰明了,但她卻算錯了一步。
李紈太過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卻忽略了探春的性情。探春是一個嫉惡如仇,很有原則性的姑娘,加上眼下深得王夫人信任,幫助管理大觀園,眼下卻為了自家舅舅的利益而拋棄了賈府的規章制度,這如果讓王夫人知道了可了不得,更何況這件事本身就是王夫人給探春的一個考驗!
探春想要秉公處理,結果卻遇上了想打馬虎眼的李紈,眼看著吳新登家的領了對牌就要走,探春趕緊是將她叫回來,詳細詢問歷來喪銀規矩,且看原文記載:
探春道:「你且回來!」吳新登家的只得回來。探春道:「你且別支銀子。我且問你:那幾年,老太太屋裡的幾位老姨奶奶,也有家裡的,也有外頭的,這兩樣必有個分別。家裡的若死了人,是賞多少?外頭的死了人,是賞多少?你且說兩個,我們聽聽。」——第55回
在得知家裡的二十兩,外頭的四十兩後,探春立刻安排:趙國基只能發二十兩喪銀。探春的這種作為是完全正確的,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必須先樹立起威信,如果自己卻以權謀私,那麼底下人有誰還願意聽她的話,探春拿自己的親舅舅來「扎筏子」正合適。
至此,探春算是通過了王夫人的測驗,但事情卻並沒有因此結束,因為她的親娘——趙姨娘聽聞這件事後,就來找探春要說法。
趙姨娘的胡鬧風波
事情剛剛辦完,探春的親生母親趙姨娘就氣衝衝的趕過來,想要為自己的兄弟趙國基討一個說法,還言之鑿鑿地稱自己還不如襲人了,搞得探春很尷尬:
忽見趙姨娘進來,李紈、探春忙讓坐,趙姨娘開口便說道:「這屋裡的人都踩下我的頭去還罷了......我在這屋裡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麼臉!連你也沒臉面,別說我了。」——第55回
於是探春拿出往年的帳單,給趙姨娘擺事實講道理,告訴她喪銀的發放是一直以來的規矩。趙姨娘自知理虧,於是就開始東拉西扯,又是說探春撿了高枝兒往上飛,又說探春是個白眼狼,自己發達了就不管她這個親生母親。
李紈在一旁也開始勸誡,可她一張口,就觸碰到了探春的痛點——嫡庶之別!且看原文:
李紈在傍,只管勸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她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探春忙道:「這大嫂子也糊塗了,我拉扯誰?誰家的姑娘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第55回
李紈的話,無疑將矛盾的焦點指向了王夫人。李紈的言外之意是,探春之所以不敢對趙姨娘太好,是因為王夫人在當中攔著,所以探春不敢表露。
而這番話無異於在探春的傷口上撒鹽,庶女的標籤、趙姨娘之女的稱呼是探春心裡永遠的痛,也正是因為被撕扯到了痛處,探春乾脆「六親不認」,直言說王夫人才是她母親,她的舅舅是九省檢點王子騰,趙國基和趙姨娘只是奴才而已,這話說的可真是相當絕情了,而事實上,探春這些話都是被李紈給逼出來的。
其實探春和李紈之間,原本是沒有矛盾的,他們兩個之間唯一的分歧點就在於對王夫人的態度。
王夫人因為想要為賈寶玉爭奪榮國府的繼承權,所以一直忽視李紈母子,她不但剝奪了李紈的管家之權,安排她每日跟賈府姊妹們一處學習針線,讓她無力插手對於賈府諸事,其後抄檢大觀園,王夫人甚至攆走了賈蘭的奶娘,理由是「蘭小子也不小了,不需要奶娘了」,而事實上,即便年齡大如迎春,她的奶娘都一直在,直到賈母查賭,才將其攆走!
諸多細節,可見王夫人並不看好自己的兒媳婦李紈,李紈對王夫人也一樣;探春則恰恰相反,探春是一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奇女子,她一直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業,而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人品卑劣,她想要與趙姨娘劃清界限,所以她在生活中,一直站在王夫人這一邊,比如第46回,賈赦強娶鴛鴦,賈母卻罵王夫人,眾人都緘默不語,唯獨探春站出來替王夫人說話。
誠如陳大康《探春治家新論》(載《紅樓夢學刊》2019年第四期)中對李紈此情節的評價:
李紈的勸說是「怨不得姑娘,她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客觀上又將矛頭引向了王夫人,同時觸及探春「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的底線,探春堅持維持原議,並直說李紈「糊塗」。這番爭執傳到王夫人耳中,她對李紈的不信任會加深一層,同時也會為自己選中探春而欣慰。
因此,李紈和探春兩人之間產生了細微的矛盾,而這個矛盾的焦點就在於她倆對王夫人的正反兩個態度,也從此回之後,探春和李紈之間顯得生疏了許多,包括其後賈寶玉生日夜宴,探春還在考慮要不要邀請李紈一起過來,當年「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的純粹姐妹情,到底還是沾染上了利益、世俗的塵埃。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