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到底有多狡猾?借管理大觀園之機,挑撥李紈和探春的關係

2021-01-20 紅樓不紅

紅樓夢第55回,由於王熙鳳病重,大觀園諸事就落在了王夫人的肩上。王夫人一向清閒慣了,於是就將管理大觀園的權力下放給了李紈、探春和薛寶釵三人。而就在李紈和探春管理大觀園期間,兩人的關係卻在不知不覺中出現了一些裂痕,原本和睦的姊妹關係,變得微妙敏感。

而引起這個變化的導火索就是大家眾所周知的——趙國基的喪銀問題。

其實若從根源細細探究下來,喪銀問題的導火索是由王夫人引發的,甚至可以說是王夫人一手帶的節奏,因為根據書中記載,吳新登家的本來已經回過了王夫人,可是王夫人自己卻不管,而是讓下人們直接去找李紈和探春來解決。且看原文記載:

剛吃茶時,只見吳新登家的媳婦進來,回說:「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昨日死了。昨日回過太太,太太說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來。」——第55回

趙國基是趙姨娘的親兄弟,又是探春的親舅舅,這些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既然知道,還故意讓人去找探春來解決,可見王夫人此舉是有意給探春出難題,或者說是王夫人對探春初次管家的一個小小考驗。但由於現場李紈也在,從而導致這件事情變得異常複雜。

李紈的表現

由於探春的特殊身份(趙國基是她親舅舅),為了避嫌,探春沒有回答,而是直接讓李紈來處理,結果李紈的處理方式卻讓人大跌眼鏡,且看原文:

探春便問李紈,李紈想了一想,便道:「前兒襲人的媽死了,聽見說賞銀四十兩,這也賞他四十兩罷了。」吳新登家的聽了,忙答應了「是」,接了對牌就走。——第55回

李紈的作為非常的不恰當,她以襲人母親去世,得了四十兩喪銀,於是也要給趙國基四十兩,這本身就有違賈府規則——家生的二十兩,外頭的四十兩。

襲人是賈府買來的,所以屬於「外頭的」,她母親去世得四十兩喪銀,完全正常;可趙國基就不一樣了,他是賈府的家生子,是賈府奴生奴的後代,所以只能得二十兩的喪銀!

李紈作為賈府的大嫂子,對於賈府內部的規章制度,應該是非常了解的,那麼她為什麼要犯這麼明顯的錯誤呢?

這就要分析到李紈的性情了,李紈是一個恩寬罰少的「大菩薩」,加上自己在賈府孤兒寡母的艱難處境,她從不肯輕易得罪人,而且在喪銀這件事上,花的又是賈府官中的錢,拿著官中的錢給自己做人情,何樂而不為?

而在趙國基應該發放多少喪銀的問題上,她想要討好探春,趙國基是探春的親舅舅,探春又是李紈現在的同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探春個面子,也算是善緣了!

另一方面,大家要注意細節,李紈在說給趙國基多少喪銀時,專門提到了襲人,這處細節值得細細品味。

襲人是王夫人內定的準姨娘,甚至王夫人已經給她發放每月二兩銀子一吊錢的月例,襲人她媽去世,得了四十兩喪銀,所以李紈就想打個馬虎眼,她覺得襲人作為準姨娘,她的母親可以得四十兩的喪銀,那麼,趙姨娘也是姨娘,她的哥哥也能享受這種福利。

而且這個事情,即便被王夫人知道,李紈也能理直氣壯地說:我是遵循太太您的路線走的!

探春的心態

李紈此番作為可謂是聰明了,但她卻算錯了一步。

李紈太過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卻忽略了探春的性情。探春是一個嫉惡如仇,很有原則性的姑娘,加上眼下深得王夫人信任,幫助管理大觀園,眼下卻為了自家舅舅的利益而拋棄了賈府的規章制度,這如果讓王夫人知道了可了不得,更何況這件事本身就是王夫人給探春的一個考驗!

探春想要秉公處理,結果卻遇上了想打馬虎眼的李紈,眼看著吳新登家的領了對牌就要走,探春趕緊是將她叫回來,詳細詢問歷來喪銀規矩,且看原文記載:

探春道:「你且回來!」吳新登家的只得回來。探春道:「你且別支銀子。我且問你:那幾年,老太太屋裡的幾位老姨奶奶,也有家裡的,也有外頭的,這兩樣必有個分別。家裡的若死了人,是賞多少?外頭的死了人,是賞多少?你且說兩個,我們聽聽。」——第55回

在得知家裡的二十兩,外頭的四十兩後,探春立刻安排:趙國基只能發二十兩喪銀。探春的這種作為是完全正確的,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必須先樹立起威信,如果自己卻以權謀私,那麼底下人有誰還願意聽她的話,探春拿自己的親舅舅來「扎筏子」正合適。

至此,探春算是通過了王夫人的測驗,但事情卻並沒有因此結束,因為她的親娘——趙姨娘聽聞這件事後,就來找探春要說法。

趙姨娘的胡鬧風波

事情剛剛辦完,探春的親生母親趙姨娘就氣衝衝的趕過來,想要為自己的兄弟趙國基討一個說法,還言之鑿鑿地稱自己還不如襲人了,搞得探春很尷尬:

忽見趙姨娘進來,李紈、探春忙讓坐,趙姨娘開口便說道:「這屋裡的人都踩下我的頭去還罷了......我在這屋裡熬油似的,熬了這麼大年紀;又有你和你兄弟,這會子連襲人都不如了。我還有什麼臉!連你也沒臉面,別說我了。」——第55回

於是探春拿出往年的帳單,給趙姨娘擺事實講道理,告訴她喪銀的發放是一直以來的規矩。趙姨娘自知理虧,於是就開始東拉西扯,又是說探春撿了高枝兒往上飛,又說探春是個白眼狼,自己發達了就不管她這個親生母親。

李紈在一旁也開始勸誡,可她一張口,就觸碰到了探春的痛點——嫡庶之別!且看原文:

李紈在傍,只管勸說:「姨娘別生氣,也怨不得姑娘。她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探春忙道:「這大嫂子也糊塗了,我拉扯誰?誰家的姑娘拉扯奴才了?他們的好歹你們該知道,與我什麼相干。」——第55回

李紈的話,無疑將矛盾的焦點指向了王夫人。李紈的言外之意是,探春之所以不敢對趙姨娘太好,是因為王夫人在當中攔著,所以探春不敢表露。

而這番話無異於在探春的傷口上撒鹽,庶女的標籤、趙姨娘之女的稱呼是探春心裡永遠的痛,也正是因為被撕扯到了痛處,探春乾脆「六親不認」,直言說王夫人才是她母親,她的舅舅是九省檢點王子騰,趙國基和趙姨娘只是奴才而已,這話說的可真是相當絕情了,而事實上,探春這些話都是被李紈給逼出來的。

其實探春和李紈之間,原本是沒有矛盾的,他們兩個之間唯一的分歧點就在於對王夫人的態度。

王夫人因為想要為賈寶玉爭奪榮國府的繼承權,所以一直忽視李紈母子,她不但剝奪了李紈的管家之權,安排她每日跟賈府姊妹們一處學習針線,讓她無力插手對於賈府諸事,其後抄檢大觀園,王夫人甚至攆走了賈蘭的奶娘,理由是「蘭小子也不小了,不需要奶娘了」,而事實上,即便年齡大如迎春,她的奶娘都一直在,直到賈母查賭,才將其攆走!

諸多細節,可見王夫人並不看好自己的兒媳婦李紈,李紈對王夫人也一樣;探春則恰恰相反,探春是一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奇女子,她一直想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業,而自己的親生母親趙姨娘,人品卑劣,她想要與趙姨娘劃清界限,所以她在生活中,一直站在王夫人這一邊,比如第46回,賈赦強娶鴛鴦,賈母卻罵王夫人,眾人都緘默不語,唯獨探春站出來替王夫人說話。

誠如陳大康《探春治家新論》(載《紅樓夢學刊》2019年第四期)中對李紈此情節的評價:

李紈的勸說是「怨不得姑娘,她滿心裡要拉扯,口裡怎麼說的出來。」客觀上又將矛頭引向了王夫人,同時觸及探春「只管認得老爺、太太兩個人」的底線,探春堅持維持原議,並直說李紈「糊塗」。這番爭執傳到王夫人耳中,她對李紈的不信任會加深一層,同時也會為自己選中探春而欣慰。

因此,李紈和探春兩人之間產生了細微的矛盾,而這個矛盾的焦點就在於她倆對王夫人的正反兩個態度,也從此回之後,探春和李紈之間顯得生疏了許多,包括其後賈寶玉生日夜宴,探春還在考慮要不要邀請李紈一起過來,當年「秋爽齋偶結海棠社」的純粹姐妹情,到底還是沾染上了利益、世俗的塵埃。

本文引文均來自《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賈探春酷愛讀書,林黛玉才華橫溢,為啥兩姐妹關係並不親近?
    ,眾人遊至瀟湘館時,「窗下案上設著筆硯」、「書架上落著滿滿的書」,包括林如海去世,林黛玉辦完喪事回來,帶的物品也是筆墨紙硯之類的東西,由此可見,黛玉和探春在愛好興趣上其實是很相似的,但奇怪的是,縱觀全書,賈探春和林黛玉關係仿佛並不親近,甚至沒有單獨的兩人對話,即便有少許言語對談,那也是在詩社以及眾人面前的官方交談,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賈探春與賈寶玉
    於是,賈寶玉自然很欣賞這個優秀的妹妹賈探春。賈探春非常明白自己在賈府的處境,她很清楚,和自己這個哥哥保持好關係對自己有好處。而且,她覺得賈寶玉是真心對她好,所以願意回報賈寶玉。在賈探春看來,情感是一種互動關係,需要雙方都付出。因此,她覺得,哥哥賈寶玉對自己真心相待,自己也應該投桃報李。
  • 賈母和王夫人:不再互相忍耐的婆媳,各出奇招鬥得那叫一個精彩
    《紅樓夢》的婆媳關係,最簡單的是賈母和邢夫人,兒媳婦假孝順,婆婆心知肚明。邢夫人和王熙鳳則是互相看不上。還有薛姨媽對夏金桂無可奈何,王夫人對李紈滿意又傷痛。而最複雜的婆媳關係,其實來自賈母和王夫人。賈母由於榮國府繼承的原因,並沒有跟大兒子賈赦住,而是由繼承了敕造榮國府的二兒子賈政贍養。
  • 賈府眾人稱李紈是菩薩,鳳姐是夜叉,曹公對此又是如何評判的呢?
    (摘自《紅樓夢》六十五回)正因為李紈是個菩薩,所以在《紅樓夢》五十五回中,當賈府眾僕人聽說李紈探春等要暫時管理家務的時候,個個心中暗喜「以為李紈素日原是個厚道多恩無罰的,自然比鳳姐兒好搪塞」。而李紈確實是個樂的施恩的人,她是當過家的人,自然是知道家裡這些姨太太娘家有人去世該賞多少喪葬費。
  • 大觀園已是亂象叢生、爭鬥蜂起,為什麼瀟湘館卻能平靜如常?
    一方面是自己管理不力導致的亂象,比如婆子聚賭、丫頭偷情、傳遞私物、收藏禁物之類。另一方面,則是園子裡的女孩子們,針對不公平待遇,而進行的反抗。管理不力的問題,並不是普遍現象。至少像探春的秋爽齋、寶釵的蘅蕪苑、李紈的稻香村、黛玉的瀟湘館都沒有什麼問題。怡紅院除了女孩子特別漂亮之外,也沒有太大的問題。王夫人的清洗,多少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詞的意味。
  • 探春的詩社有多貴?湘雲交不起入場費,王熙鳳一出手就是50兩
    僅僅通過探春在大觀園中組建的小小詩社就能夠知道賈府的中的生活玩非同一般,因為想要賈府探春的詩社,有才還不夠,有錢也是初級的要求。那麼想要加入探春的詩社有多貴呢?
  • 林黛玉為何能算出賈府出多進少?是從王夫人虐待她的情況裡察覺的
    《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寶玉和黛玉說起賈探春,林黛玉說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 《紅樓夢》中的扮豬吃老虎:李紈默默無聞,卻成十二釵中唯一贏家
    《紅樓夢》一書,可謂寫出了世間百態,書中諸多人物的命運起伏,對讀者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譬如林黛玉,縱然有「心較比幹多一竅」的超高智商,賽天仙的美貌,可終究還是抵不過過慧易夭、淚盡而逝之結局;再如王熙鳳,是榮國府名聲赫赫的璉二奶奶,可謂呼風喚雨,排隊送禮的人要把門檻踏破,可鳳姐最終卻落得個「生死心已碎,死後性空靈」的慘局......
  • 《紅樓夢》理家方面誰技高一籌,鳳姐、探春、還是寶釵?
    負責理家之人需要做到些什麼?①嚴格遵守家法族規,對違反者有權利進行懲罰。②全面的負責一個家族的正常運轉:包括衣食住行;人情往來;對僕人們的管理,和對僕人們進行工資的發放。③本人更應謹言慎行、遵守法度。一個理家之人能做到這些已經足夠了。
  • 《紅樓夢》裡有三個善人,她們真的善良嗎?
    於是王夫人故技重施,將病重的晴雯也趕了出去,沒過兩天晴雯就病逝,這是第二條人命。繡春囊的出現,拉開了邢夫人和王夫人宅鬥的序幕,在抄檢大觀園的過程中,又搜出了司琪和表弟潘又安的定情之物,於是司琪也被趕了出去,最後撞牆自盡,這是第三條人命。
  • 賈探春為何不管柳五兒的事?平兒知道原因卻不敢當面說破
    賈探春不管柳五兒的事,這背後的原因,李紈不理解,平兒秒懂探春理家,在紅樓夢中佔了很重要的篇章。嚴格來說,探春應該是從紅樓夢第五十五回開始理家。當時因王熙鳳小產不能工作,王夫人安排李紈、探春和薛寶釵暫時管理家中事務。
  • 賈府眾人對於久居府內的薛寶釵有何看法?看探春不留情面的言語!
    但是等到使用大觀也省親之後,薛寶釵更是在元春的御令之下,在大觀園中就住了,甚至沒有了任何要搬出去的跡象。賈府眾人對於久居府內的薛寶釵有何看法?看探春不留情面的言語!但是薛家不同於林黛玉和史湘約第一賈府在京城中是有自己房子的,第二家族當中也有頂立門戶的男子漢,第三是完全不愁吃穿的,在剛來京城的時候,雖然和王夫人的姐妹親密了幾天屬於正常,要把自己的房子好好的收拾一下也是正常,但是與姐妹親密了好幾年,他家的房子即便是翻新重蓋也蓋好了,但是卻絲毫沒有搬出去的意思。
  • 探春遠嫁柳五兒進怡紅院尤氏患病賈赦作法驅妖賈政失察被降三級
    賈探春要出嫁,寶玉傷心,引發了舊病。王夫人叫寶釵談話,要她開解探春,又要她勸寶玉不要為探春的事過於傷悲。又說要把柳五兒補進來。那丫頭模樣不錯,讓寶釵注意一點。寶釵到探春那勸慰一番。探春辭別眾人,上轎登程,去海疆完婚。
  • 探春的一句話,太不留情面
    對於薛家人的到來,賈家當時其實是很歡迎的,畢竟大家族中,內宅寂寞,多幾個人說話,也可多些活力。首先是賈政,派了人來對王夫人說:「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輕不知世路,在外住著恐有人生事,咱們東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來間白空閒,趕著打掃了,請姨太太和哥兒、姐兒住了甚好。」然後是賈母,也遣人來說「請姨太太就在這裡住下,大家親密些」。於是,從此,薛家就在賈家常住了。
  • 李紈的判詞「如冰水好空相妒」,描述出她怎樣的性格特點?
    但畢竟李紈還年輕,因此心中喜歡熱鬧的天性還是難以壓制;現實中守寡的她,不宜在熱鬧的事情上出頭,所以儘管她早就有就起詩社的想法,但是一直未敢擅自行動,而探春的起頭給了她正當的理由。這一節重點要說的,還是李紈對於黛玉和寶釵海棠詩的評價。
  • 「姑奶奶」到底有多厲害?《紅樓夢》細節裡透露出滿族女性地位
    而在第三十八回裡,賈府開螃蟹宴,這種吃飯的座次則又重複了一遍:「上面一桌,賈母、薛姨媽、寶釵、黛玉、寶玉;東邊一桌,史湘雲、王夫人、迎、探、惜;西邊靠門一桌,李紈和鳳姐的,虛設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在賈母王夫人兩桌上伺候。」
  • 《紅樓夢》:王夫人為什麼那麼痛恨「狐狸精」?
    抄檢大觀園的時候,書中寫到,王夫人平生最嫌打扮得花枝招展又能說會道的女孩子。她找晴雯來問話時,見她衫垂帶褪,有春睡捧心之遺風,立即就罵:「好個美人!真像個病西施!你天天作這輕狂樣兒給誰看?」那麼,為什麼王夫人這麼怕兒子被女人勾引?為什麼她一見到美貌、活潑,口齒伶俐的女孩子,就認定為狐狸精呢?
  • 《紅樓夢》中李紈這一女性角色有很好詮釋
    李紈在曹雪芹的眼裡有著很高的地位,他是金陵十三釵的正冊。然而,後人拍電視劇的時候,卻將這個角色忽略了。也確實是,在大觀園那個萬花叢中,什麼樣美麗的花朵沒有啊,隨便拿出來一個就是千嬌百媚,就是婀娜多姿,在這樣一個光彩奪人的花叢中,李紈在所難免顯得有些孤獨和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