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一個病態的人,需要多久才能活出自我

2020-12-06 知守守頻道

1988年,剛剛憑藉《十九歲的夏天》紅遍兩岸三地的伊能靜,因為愛情,錯失出演侯孝賢大導演的代表作《悲情城市》的機會。

這是一個突破職業底線的「行為」

因為在電影試妝前3天,伊能靜不告而別。一個人拖著行李,一個人飛去香港,滿心歡喜的想給香港「男朋友」一個驚喜,只因為人家曾說了一句「我們可以一起去旅行唉」。

全劇組給她打了3天的電話沒人接,翻遍了臺北也沒找到她。但是20歲的伊能靜已經被愛情衝昏了頭腦,根本沒有想過自己這樣做,會給所有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此刻,她享受在對愛情的期盼中……

當《悲情城市》劇組全力尋找伊能靜時,她則獨自等在香港的酒店,滿心期盼地等待著「男朋友」的熱情迎接。

一場自以為浪漫的旅行,4天後在香港結束。因為那個「男朋友」一聽她到了香港,就再也沒有接她的電話,當然人也從來沒有出現。

失落的伊能靜灰溜溜的,一個人拖著行李,一個人飛回了臺北。

自然,電影女主角已經換了。

伊能靜這才發現自己衝動的行為,讓她失去了什麼。

01

原生家庭的痛,使得童年流離失所,

伊能靜一出生,父親就大失所望:怎麼又是個女孩兒,都第七個了!

對妻子生不出兒子大失所望也好,熱愛自由也好。總之,沒過多久,伊能靜父親就離開了這個日子過的緊巴巴的家。

母親楊淑婉一邊承擔著撫養女兒們的重任,一邊為自己生不出兒子這個錯誤行為而懺悔。

「要不是因為你,爸爸怎麼會離開這個家呢」,母親經常這樣想。母親把最小的女兒當作負擔,寄養在養母家。

當伊能靜在養母家學說話、學吃飯、學走路的時候,父親在外和別人生起了兒子,而母親在拼命的為自己的女兒們、丈夫的兒子賺生活費。

錯誤的生物學觀念讓母親暗自悲傷,這都是我的錯,是我的肚子不夠爭氣,既然不能為你生兒子,那我就為你賺錢吧。有了前妻的經濟後盾,風流倜儻的父親一口氣和別人生了3個兒子。

一轉眼,到了伊能靜上學的年紀,母親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最小女兒的幼年時期,不能再失去她的童年。於是才將叫養母「媽媽」、叫自己「阿姨」的伊能靜接回家團聚。

但是,家庭環境變了、身邊的人變了、生活方式變了、甚至連家的味道都變了。這個真正的家對她來說是陌生的,她需要重新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家。

和原生家庭5年的情感脫節很明顯讓伊能靜受到了傷害,這種傷害讓孩子潛意識裡覺得自己被養母「媽媽」拋棄了。

02

和母親的團聚也是短暫的。

養女兒、養丈夫、養丈夫的家,獨自撐了這麼多年的母親,實在撐不下去了。

多年的努力挽回,丈夫回歸家庭的美夢終究破滅。

唱歌賺錢的母親,在常年的生育和家庭負擔的壓力下,青春不再,賺錢能力越來越小,但全家花錢的能力越來越大。

離異的日本男人伊能祥光,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讓彼時有莫大危機感的母親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毅然離開了女兒,跟隨第二任丈夫遠赴日本。

6歲的伊能靜再次被動離家,寄養在香港的大姐家。

大姐雖然已經結婚,但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又怎麼能夠處理好自己的家庭呢。外加一個伊能靜的到來,姐妹倆的日子能好過到哪兒去!

伊能靜又享受了一次「被拋棄」的感覺,和幼年一樣,童年裡很少有母親,也很少有父親。

如何和父親母親溝通,伊能靜沒有條件學到這項本領。但有幾件事已經深深的扎進了她的腦海中:

母親對自己生不出兒子的責怪,以及母親對伊能靜是個女兒的責怪

母親盲目的承擔婚姻中的錯誤,讓伊能靜討厭著母親為什麼沒有本事把父親留下來的同時,又潛移默化的被這樣病態的愛情觀所影響。

好想長大,長大就可以賺錢,就可以彌補自己的錯誤,就可以有個自己的家了。

在期望自己能快快長大的童年,只有優秀的功課成績,能讓伊能靜在漫長而孤獨的童年感到一絲安慰。

03

母親去日本安了營扎了寨,終於有底氣將還在念書的小女兒接到自己的身邊來。

從臺灣搬到香港,從香港搬到日本;

從國語環境到粵語環境,從粵語環境到日語環境;

從中國臺灣文化到中國香港文化,從中國香港文化到日本文化……

就這樣,1980年,12歲的伊能靜,終於回到母親的身邊了。新的家庭成員、新的語言、新的環境、新的社交文化。讓伊能靜又進行了一次痛苦的脫變,她要適應這裡的一切。

12年來,她從來沒有回過「家」。因為「家」該是全身心放鬆的,沒有一切防備的、安全感爆棚的地方。

但在繼父的家,連母親都沒能學會適應。叛逆的伊能靜又如何能夠適應呢!

我要回臺灣,我要回家,我要賺錢。

14歲的伊能靜將母親對自己上大學的期許拋在腦後,開始在飯店刷盤子賺回家的錢。因為12年孤獨的童年生活,讓我早就學會了自己做決定,也讓我學會了倔強。

1986年,伊能靜不顧母親的反對,偷偷拿著用賺盤子賺來的錢,買了張單程機票,一個人拖著行李,飛回臺北向唱片公司報導。

結束了6年的寄養生活,結束了10年的漂泊,伊能靜回到臺灣,從此我的人生由我自己掌控,再也不用別人來安排了。

當然,戀愛也不需要別人來安排。

04

與80年代的人人都有悲慘的童年故事的歌手不一樣,庾澄慶不賣悲慘的身世。在舞臺上就像一隻無憂無慮的鳥一樣,自由暢快飛翔。

他是那麼的健康、陽光、向上,他太不一樣了,不一樣的讓人著迷。

差不多同時走紅的伊能靜和庾澄慶無可救藥的愛上了彼此。

伊能靜是戀愛腦。

和文章開頭一樣,伊能靜在愛的時候,眼裡只有對方,屏蔽了所有周圍的一切。甚至不顧後果。

這源於伊能靜的不自信、沒有安全感,對方稍有冷漠,她覺得對方可能要拋棄自己。

所以愛情來了,她只想緊緊的抓住,她想告訴全天下,這個男人是我的,別的女人就不要想入非非了。

庾澄慶卻是另一個極端,他要愛自己的家人,要愛音樂,還要愛屬於他的生活,他的愛要分給很多人。在所有人都寵愛的家庭裡長大,多少都有些利己主義。

為了所謂的事業也好,為了生活不被打擾也好,無論媒體耍什麼花招,在一起12年,他們的戀情沒有公開過。

12年的期盼中, 主動權不在伊能靜這裡。想昭告天下的伊能靜屈服於嚴密保守的庾澄慶。

直到伊能靜的一場病,讓庾澄慶下定結婚的決心,畢竟,他們是那麼的愛著彼此。

2000年庾澄慶突然告訴伊能靜,我們去美國旅遊吧,伊能靜很開心,因為她最喜歡和他一起去國外旅行,只有那樣他們才會像普通戀人那樣在大街上牽手,她才覺得他真的屬於她。

本以為是一次普通的旅行,沒想到庾澄慶一家在美國給她一個驚喜又潦草的婚禮。婚禮有庾澄慶的媽媽、姐姐、朋友,沒有伊能靜的媽媽、姐姐、朋友。但幸福的昏了頭的伊能靜沒有想到這些,或許在婚姻日漸平淡中,回憶起這些會每每刺痛她吧!

他們交往的這12年,伊能靜對自己的家人是忽略的,庾澄慶自然是習慣性的,將對方的家人排除在自己的生活之外。就算沒有通知伊能靜的家人,庾澄慶也知道,伊能靜一定會開心接受的。

05

「我在你的房子,與你溫暖或過度親密的家人同處,電視機恆久地在定時打開,五時多的卡通給你姐姐的小孩看,六時的娛樂新聞是你母親對你工作的關心,七時你九十歲的太婆要聽的新聞會開得特別大聲,八時……,九時半……,最後十時當你回來,也許要看的是你對自己事業的關注又或者你說的放鬆方式,而我卻總是願意只關在房間地,開一扇窗,無論日夜地打開燈書寫。」

「我望著這裡,這個你對其他人提起,當你看到我們一群人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時,你感到好感動且幸福的客廳,我知道那片柔軟的荒僻之地,空氣已漸漸稀薄。」

「而我終於只剩下呼吸,直到窒息的那一刻來臨。」

在《生死遺言》這本書裡,伊能靜給自己的這篇文章取名為《消失的羽翼》。

剛結婚那幾年伊能靜很風光,12年壓抑的戀情終於可以公眾於世了,回歸家庭,好像一切都如她所願那樣安定了。

但現實並非如此 ,就像伊能靜說的「在你的房子」而不是「在我們的家」,在「你的房子」裡我是一個孤獨的外人。我還是沒有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家」。

曾經,我站在了你希望我站的位置:乖巧、討好、融入,但我也要生活。多年的討好,讓我這個房子裡已經找不到屬於我的生活。

婚姻是平等、尊重的。是彼此走進彼此的生活。

庾澄慶希望伊能靜走進他的生活,那麼相應的,他也應該走進她的生活,但他並沒有。因為就算結婚後,庾澄慶也並沒有和嶽母家有什麼來往。

隻身融入一個如此複雜的家庭,長久以往誰會喜歡甚至忍受呢。

沒有解決家庭問題的能力,不如意的時候,她只能「作」,別無他法。

她越「作」,外界越宣揚她和庾澄慶多麼的不配,家世不配,才華不配,人品不配……

妻子受到非議,丈夫庾澄慶保持自己一貫不回應的風格。可見庾澄慶並沒有意識到以上的種種會傷害到妻子,或者說兩個人都沒有經驗和能力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病態的人,會用極端的方式去反抗,不計後果。

2008年11月伊能靜和別人「牽手」被鏡頭逮了個正著。

輿論譁然。

好在他們不爭不吵,體體面面的結束了這一段婚姻。

06

「和別人牽手」這件事的影響和20年前的不告而別不是一個量級的。

此後的幾年,伊能靜都處於輿論的漩渦裡。也正是因為這幾年,一個病態的人和原生家庭和解了,和自己和解了。

原來覺得自己不配被愛的伊能靜,開始自己愛自己了。

失敗的婚姻,失敗的家庭關係,失敗的人生,讓她發現自己的「病因」所在,往後餘生,只要對症下藥,就會變得痊癒。

曾經對彼此的傷害,都成長了彼此。

如今庾澄慶懂得和第二任妻子組成新的小家庭,不再強求對方融入複雜的大家庭。

而伊能靜終於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讓她夢寐以求的、安定的,讓她輕鬆自如的家。

為了孩子吃過很多苦的母親也在伊能靜的照顧下,幸福從容的享受生活。

愛著自己、愛著孩子,也愛著老公。再也不會做出為「愛」出走的傻事了!

人們常說童年不幸的人,將用一生去治癒。

如果有一個病態的過去,那麼從容的接受它,並且從現在起,學會愛自己吧,往後餘生都是精彩的自己!

薇婭董海峰夫婦:我永遠怕趕不上!普通80後十七年的奮鬥史

王菲:那年,聽說你在泰國牽起了別人的手,我知道自己該放手了

郭京飛:戀愛一個月閃婚,曾租住在陸毅的房子裡,如今大放異彩

相關焦點

  • 逃避痛苦人們選擇了謊言,只有放棄病態的自我,才能回到現實
    這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和人格解體患者在我這裡諮詢很久之後,自己發現自己的思想是如此的可笑。可是當時她會覺得這個是理所當然,我就是優秀的,我就是不會犯錯誤的,我做事兒只能是成功的。一、逃避痛苦,讓人們選擇謊言。不願意放棄病態的自我,是覺得病態的自我很好。
  • 做一個不太好說話的人,才能活出自我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終於拋棄別人眼中最糟糕的樣子,開始有稜角的活著。」其實,人應該做一個不太好說話的人,因為你太好說話,別人反而越不在乎你,反而會過得不快樂。做一個不好說話的人,才能認清你身邊的人。03 做自己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迷失自己,按照別人的方式看法生活,慢慢的,丟了快樂。
  • 伊能靜:留學日本、高中學歷、被罵慘,52歲的臺灣女演員風韻猶存
    女人的優雅,在於活出自己真正的樣子我們總是努力的想要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完整,但卻總是事與願違,我們在少女時代都有哪些喜歡的事情呢?健身、烘培、養花、看書?最終都為了周圍人,什麼都沒有做,為了生活,不斷討好別人,漸漸地,失去了自我。
  • 豆瓣9.0神片《小丑》:懂得反抗,才能活出自我、找到自我價值
    這裡讓我想到最近新海誠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中的男主角,也是一個孤身在東京的弱者,他的改變也是從撿到一把槍開始。可能對於弱者,他們保護自己的方式太少幾乎沒有,永遠只能忍讓,被欺負。槍是導演設計的神來之筆。 02 反抗之後,活出自我的人全身在發光 電影的後半段,劇情又繼續展開。
  • 微笑型抑鬱症是成年人標配,你必須活出自我,才能摘下微笑的面具
    而這種生活模式也源自於他祖輩的傳承,比如在原生家庭當一個安全感不能夠得到滿足的人,只會有暴力的形式來宣揚自己的力量。既而以控制欲的形式遺傳給下一代,那麼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安全感極度匱乏,當我們帶著匱乏的心態步入社會的時候,時刻把追求安全感作為活著的使命,而不斷壓縮自我成長的空間,表現出委曲求全的討好型人格。
  • 鋼鐵俠胸口的小型核反應堆,需要多久,人類才能發明出?
    鋼鐵俠胸口的小型核反應堆,需要多久,人類才能發明出?人類正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曾經人類對科技無比的嚮往,如今終於實現了。看到現代科技的諸多產物,令人非常欣慰,各行各業都有了質的發展。若人類可以擁有的話,或許就可以變成超人了,很多人都感到困惑,如果人類想要研究出這種核反應堆,需要多久呢?鋼鐵俠胸口的小型核反應堆,需要多久,人類才能發明出?鋼鐵俠胸口的小型反應堆使用一種叫託卡馬克的裝置,這種裝置可以順利的完成可控核聚變,這種技術正在致力研究中。
  • 伊能靜「甩鍋」閨蜜,網友:伊能靜,拜託你靜一靜吧!
    本來是明星姐姐們在節目當中展現正能量的節目,結果卻有不少的女明星在這個節目當中引發了爭議,甚至是出現翻車的現象,除了劉芸黃聖依之外,伊能靜最近翻車更厲害。第1期節目當中,伊能靜也以非常好的狀態完成公演。52歲的年紀展現出如此少女的形象還是非常令觀眾喜歡的,但是沒想到她僅憑一己之力,就讓觀眾從喜歡她到集體吐槽她。
  • 活出自我須打破潛意識限制性信念的束縛,向潛意識植入正向的信念
    人應該做他喜歡的事情,當你沉浸享受在自己做的事情當中的時候,這個才是真正的自己,那是你真正的身份,這是活出自我的一個先決條件。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曾經的失敗耿耿於懷,失敗的想法在潛意識層面慢慢地滲透到你的潛意識,潛意識會把失敗看成意識層面的要求,這種心理在抑鬱症狀態下的人群身上體現非常的明顯,意識療法認為抑鬱症是頭腦被馴化的受害者思維模式,會在頭腦的意識層面尋找自己作為受害者的證據,那麼在潛意識層面表現出一個受害者的形象,這個形象會體現在你的行為方式上!
  • 莫泊桑《項鍊》:內心富足的女人,才能活出真實的自我
    每個人都希望過上理想舒適的生活,尤其是女人,都想要嫁給經濟條件相對富有的男人。可是命運的安排,卻總是令人措手不及。好比莫泊桑《項鍊》裡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一樣,她擁有漂亮的臉蛋,妖嬈的身姿,可無奈家境過於普通,最後只能嫁給一個小科員老公。
  • 活出自我,擺脫束縛與控制
    在人人都叫囂「活出自我」的時代,大家都渴望活出自我。「活出自我」,提了很多年,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也不影響它是一個熱門話題。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的自我正在慢慢消逝,正在被按部就班、條條框框的生活所改變」平時,很多人只是看生活的現象,認為自己每天跟自己在一起,表面看到的就是自己,這只是外在的,是自己生活的影子,那麼內心那個真實的呢,有去覺察嗎?
  • 童年被忽視的你,依然可以活出自我
    冬冬是我的一個讀者,她就是一個童年被忽視的孩子,現在成人的她,雖然有工作,也成了家,但內心深處是空虛的,也是孤獨的。 她和我說,她是看著媽媽的眼淚長大的,從小特別害怕自己做不好,惹媽媽不開心,長大後,也特別在意外界的評價,這讓她很痛苦,因為她很難活出自我。
  • 伊能靜一把年紀還「扮嫩」穿風衣配蕾絲透紗裙,說她28歲我都信
    51歲的伊能靜,雖然臉型容貌已經不復當年的可愛嬌小,但是舉手投足之間仍舊有一股說不出的優雅貴婦氣質。尤其是她的衣著打扮,更是給人一種在低調中透露奢華,在樸素中凸顯高貴的感覺。今天就來帶大家看看51歲的伊能靜在街拍中的各種時尚表現吧。
  • 健身的人進行虐腹訓練,多久才能練出腹肌?
    很多男生都希望通過健身練出迷人的六塊腹肌,秀出好看的身材。那麼,你需要多久才能練出腹肌?其實,這個答案是因人而異。每個人的身材狀態都是不一樣的,練出腹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胖子跟瘦子練出腹肌的時間長短肯定是不同的。
  • 伊能靜乘風破浪,霸氣回懟「碎嘴炮」:你也是從女的人產道裡出來
    婆媳關係是千古難題,維繫關係的長久,需要雙方共同努力,互理解和彼此珍惜,還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明顯伊能靜在婆媳關係處理中,十分細膩和周到,懂得主動關心照顧別人的感受。最重要的是伊能靜,沒有因為自己年齡關係而讓婆媳之間變得尷尬、刻意疏遠。
  • 伊能靜談與哈利關係令人淚目:擊潰中國女人,只需要這一點
    她表達得讓孩子做自己並不是放任他不管,而是在他長大後尊重他的成長模式,不再過多地要求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不管外界怎麼指責她失職,她都在用包容的態度愛著兒子,不強迫他選擇不喜歡的方式去生活,伊能靜教育孩子真的很棒。現實生活中不乏對女性存在偏見的人,他們把所有的過錯都強加在女性身上。
  • 比「松子」還悲慘的伊能靜,躲開了被命運安排的一生,是個狠角色
    在中國臺北出生的她,是就家中第七個女兒,可惜的是,她生長在一個超級重男輕女的家庭,長相優雅的父親也很討人喜歡,可以說是一個渣男。因為伊能靜的母親,連生了7個女兒,伊能靜的父親就離開了,在外面組建了新的家庭,還一口氣生下了3個兒子,他覺得特別揚眉吐氣。
  • 心理學:不敢活出攻擊性的人,其實是不能為自己而活的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攻擊性是一個好東西,因為它是我們生命力的象徵。 正如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認為的那樣,攻擊性等同於活力或動力,每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個能量球,能量球伸展自己時,自然會有攻擊性。 只是很多人可能對攻擊性有誤解,認為攻擊性是罵人、爆粗口,其實並非如此。
  • 伊能靜,你何必著急刪負評
    《乘風破浪》又一個翻船姐姐誕生。伊能靜。還是「禍」從口出。《乘風破浪》衍生的訪談節目《定義》中,伊能靜對話易立競。不到30分鐘,成功惹怒網友,喜提熱搜。它需要演員有足夠的信任與付出,不怕吃苦,不能懶。侯孝賢的「變態」在於,角色所在的時空要與現實儘量吻合。舒淇拍《聶隱娘》,刺客埋伏在樹上多久,她就要蹲多久;刺客動手時的麻木感也要還原,形成肌肉記憶。
  • 請問:一個成熟的交易系統形成需要多久
    交易系統從萌發到成熟要經歷什麼但是想要建立一個完整的交易系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實很難,在這之前,我們必須知道一個成熟的交易系統形成需要什麼?與其說一個交易系統從萌發到成熟要經歷什麼,不如說一個投資者從小白到成熟交易者需要多久,交易系統的成熟時間與交易員的成長的速度是成正比的。只有一個成熟的交易員才能將完整的交易系統的作用發揮極致。
  • 鹿茸泡酒多久才能喝?鹿茸泡酒需要多長時間?
    鹿茸泡酒多久才能喝?不同的人對這茬事兒有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鹿茸泡酒半個月左右才能喝,有的人認為鹿茸泡酒一個月左右才能喝,有的人認為鹿茸泡酒需要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喝,那麼,鹿茸泡酒多久才能喝?鹿茸泡酒需要多長時間,今兒,咱來捋捋這茬事兒,希望對需要了解鹿茸泡酒多久才能喝的朋友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