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針代筆,以色絲為丹青,線條長短交叉,分層加色……一幅幅精美的亂針繡作品總能在王靜霞的一雙巧手中呈現出來。
王靜霞,重慶市大渡口區市級非遺亂針繡的傳承人。2007年,她參加了新山村街道組織的亂針繡藝術培訓班後,一下子便愛上了這門神奇的藝術。當時的她可謂是「繡」不釋手,只要一有空便會投入到亂針繡中,享受一針一線繡出的多彩世界,每當作品繡成時,王靜霞心裡的那種成就感更是不言而喻。
後來,王靜霞更是得到亂針繡創始人楊守玉弟子狄靜的親自指點,技藝也突飛猛進。
亂針繡傳承人王靜霞。攝影:唐洪瓊
每一幅亂針繡都是孤品
亂針繡又名正則繡、錦紋繡,是一種適宜繡制欣賞品的中國刺繡工藝,創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亂針繡使用的是有光澤度的絲線,一顆大亂針和一顆小亂針,採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手法來表現畫面。針法活潑、線條流暢、色彩豐富、層次感強、風格獨特。
亂針繡。攝影:唐洪瓊
亂針繡非常注重色彩層次、光色透視效果,一幅作品至少有五六十種色彩,比如王靜霞的那幅《愛的天地》就運用了一百多種色彩。亂針繡的層次感強,第一層鋪底色,按照繡稿勾畫輪廓線和色塊;第二層做細,將形狀和色彩細緻地勾勒出來,每繡一處,都要照顧到整體與各個物體間的關係;第三層精繡,讓作品中線條、光線和色彩的變化充分表現出來。亂針繡遠看很像油畫,又和油畫不同,因為絲線有光澤,繡品完成後在光線下會呈現不同的色彩,所以色彩更明快。
亂針繡《愛的天地》。攝影:唐洪瓊
亂針繡的複雜與珍貴之處便是「亂」,而亂是有情理、有規則的亂,亂是為了求得整體的統一與更活潑的變化,繡者要根據自己的意向來運用線條的長短粗細、疏密深淺等變化。以「情」指揮針,以「線」表達意,情意相融。
亂針繡。攝影:唐洪瓊
與一般刺繡不同的是,亂針繡的工作過程要複雜得多,每一幅作品,耗費的時間都十分漫長。王靜霞說,一幅80CM×40CM規格的風景繡品,按照一天工作八個小時的時間來算,至少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有的精品甚至要花費一兩年的時間來完成。因為每幅作品的色彩和針法上都存在差異,所以每一幅作品都可以稱之為孤品。
亂針繡。攝影:唐洪瓊
用繡針傳承民間藝術
為了讓繡品更加靈動、逼真,王靜霞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精益求精,反覆探索絲線表達繪畫神韻、呈現亂針繡美的最佳意境。在王靜霞手中的山水、花鳥、動物等亂針繡作品,總是活靈活現,細膩的線條、柔和的色彩及生動的造型叫人真假難辨。這項特色藝術也因此代表重慶參加了「西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國國內旅遊交易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國內外交流宣傳展示,贏得了不錯反響。2011年,成功申報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亂針繡。攝影:唐洪瓊
王靜霞說,亂針繡對於她是一種精神寄託,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尊重。如今會這種繡法的人越來越少,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了解、傳承這門手藝。
新山村街道還創立了「新藝亂針繡社」,在保護這門珍貴的民間藝術的同時,幫助居民群眾實現就業再就業,並定期舉行亂針繡培訓班,王靜霞也經常免費教授居民亂針繡的基本針法,教她們運針、色彩和線條的搭配,讓更多人知曉亂針繡,為傳承亂針繡盡一份綿薄之力。
(作者: 唐洪瓊)
(作者單位:重慶市大渡口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