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否是這個社會太過於浮躁,還是人太過於急功近利,很多人總是覺得自己變得易怒,情緒不好,容易生氣,到最後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心神不寧的。
他悟道的心學正是提供了這樣一種解決方案:意定了,心正了,才能不為外物所連累,不為外物而煩惱。
在贛州的時候,王陽明的弟子陳九川生病倒下了。當時他對陳九川說:「生病這種事,正確地面對它的確比較難,你自己感覺呢?」
陳九川說:「這方面的功夫,的確很難。」
王陽明回答:「經常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是功夫。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是能夠通過自身的智慧和修行去獲得的。王陽明正是通過自身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樂的心境,才使得他能在毒瘴之地生存下來,並且他修身治學,德業兼進,最終在龍場悟道,創立了心學。
1、不要總是去指責他人,這會讓你退步
王陽明:「學須反己。若徒責人,只見得人不是,不見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見自己有許多未盡處,奚暇責人?」
學習必須要常常反省自己,如果只去指責他人,只會看到他人的缺點,而看不到自身的不足;如果能自我反省,才會發現自身的許多不足,哪裡還有閒工夫去指責他人呢?
自省自己說得簡單,做起來難,特別是還需持之以恆。畢竟我們都習慣了安逸,有必要自討苦吃麼,何況遇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不是自己的問題,肯定是別人的原因,先不論自己是否能明白透徹,就算別人指出了問題所在,也不見得就會虛心接受,甚至明知無理也要想出個所以然,反正這個鍋我不背。
這是我們的常態,許多看上去很理智很有學問的人,其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們的手段更高明一些,偽裝的技巧更好,說的是自己不好,其實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狂榮大度有教養,殊不知也是掩耳盜鈴自以為是罷了。
2、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3、越不想做什麼,就應該耐著性子去做,這是最鍛鍊人的性質
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麼,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當你覺得工作很複雜不想去做的時候,拿出5分鐘的時間什麼都不要想,專心做此事,你會發現你的效率大大提高。
4、用逃避來獲得清淨的行為,最沒有出息
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感悟:王陽明所說的情況,放在現在叫「逃避」,而不是清靜。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5、易發怒是因為心不正
凡人忿懥(zhì),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感悟:王陽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易怒、愛怒、暴怒,那都是修養不足的表現。修養不足則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偏激,邪氣。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氣,則正是矯正涵養之路。
王陽明說,用「良知」來追尋名利、地位等,可以不為所累。如果只是一門心思的費盡心機的去追求,內心總是盯著外物不放,難免會陷入死局,搞得自己心神不寧、精疲力竭。
王陽明經歷過百死千難的人生體驗,在五十歲時提出猶如畫龍點睛般的學說宗旨「致良知」:「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只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王陽明,加半個曾國藩。
王陽明的心學在中國得不到發展的,但是卻在日本受到大力推崇,甚至直接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了解了王陽明之後,你才能知道,心學的強大之處。
真正含義是:知行一體。知行合一的必然性,讓人有一種迫切的,無法阻止的,想要知道,究竟統領我們行為的到底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何以能決定我們的一舉一動。
而了解什麼決定我們行動之後,才能不被外物所幹擾,也會因此而做出更多的成就。
想要學習王陽明,不如讀一讀《王陽明傳》和《傳習錄》,《傳習錄》為"心學"第一書,可以視作心學的起源。
《王陽明傳:知行合一》完整地再現了王陽明的一生,從跌落谷底到登上人生巔峰,王陽明用了一生的時間。
在走進王陽明之後,就可以來學習心學的智慧。《傳習錄》就是一本完美復刻了王陽明人生觀價值觀的書,在現代快節奏和焦躁的生活中,抽出時間,放空心靈,去讀一讀王陽明,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有讀者曾經評論,每讀一次《傳習錄》,都能讀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版本來。隨便截取書中的幾句話,都能讓人領略幾分心學的精髓。
兩本完美組合智慧之書才78元,一頓飯錢都不夠,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讀完這兩本書,仿佛心靈受到了洗禮,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一瞬間領悟了。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