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晚清的湘軍其實清朝根本叫不動?統御江南的湘軍太強了

2020-12-09 觀察者TV

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清王朝算是徹底的倒了臺。但估計誰在當時也沒有能想到,清朝當時最倚仗的北洋新軍卻反而成為了壓倒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要知道湘軍由清末時期的重臣曾國藩組建,而它的出現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從太平天國之亂中崛起的湘軍是一支在近代中國史上赫赫有名的軍隊,他挽救了大廈將傾的清朝。後來重臣左宗棠又帶領湘軍從侵略者手中奪回了新疆。湘軍可以說是清朝的救世主。

但晚清第一大武裝力量的湘軍因為曾國藩的喜好,所以一直堅持"火器,刀矛各半"的方針。也可能是因為湘軍實在是太窮了。

到後來,湘軍的軍餉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軍餉的虧欠讓湘軍的軍紀頓時敗壞,兵四處劫掠,還時常兵變。曾國藩只好開始裁軍。而軍餉的問題可不單單是讓士氣出現了問題,湘軍也沒錢去換新的裝備。以至於甲午戰爭時,老湘軍對抗日軍還是使用老裝備,用所謂「洋槍」以及大刀長矛對抗。

最終,湘軍在甲午戰爭中被日軍擊敗,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成也蕭何敗蕭何呀!

來源:WarOH協虎

原標題:統御江南,鄙視槍炮,稱霸晚清的湘軍到底有多強?清朝根本叫不動

相關焦點

  • 沉睡200年漢族勢力崛起:太平軍兩次大捷,給湘軍做嫁衣
    湘軍尷尬之地位,生存艱難曾國藩辦理湘軍,成為太平軍勁敵,但進展卻不那麼順利。因為,湘軍地位非常尷尬,連生存都成問題。首先,湘軍是私人武裝,很難從朝廷哪裡得到撥款,軍餉無法保障。其次,私人軍隊,一直是朝廷重點防範之對象,唐朝「安史之亂」慘劇,清朝不會不知道。最後,湘軍還是漢族地主軍隊,對滿蒙集團之威脅,可想而知。
  • 英法聯軍入京,曾國藩手握12萬湘軍,為何置若罔聞,視若無睹
    湘軍是晚清時對湖南地方軍隊的稱呼,或稱湘勇。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後,清朝正規軍無法抵禦,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裝,湘軍就是在這時發展起來的。除了鎮壓太平天國時期的曾國藩創建的湘軍,還包括該部一直延續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湖南軍隊。直到何鍵下臺,蔣介石才把湘軍改造為半中央軍。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軍全部被解放軍消滅,湘軍的歷史至此終結。
  • 上海士紳出巨資請湘軍前來助戰,為何反而催生出李鴻章淮軍一脈
    清朝廷驚恐之餘,調遣重兵跟蹤而至,欽差大臣向榮在孝陵衛安營紮寨,建立所謂的「江南大營」;4月,另一欽差 大臣琦善也率軍進駐揚州,設立「江北大營」,從南北兩個方向對天京進行封鎖,組織太平軍向長江下遊繼續擴張。
  • 清末湘軍十大名將,此人戰術很差,為何能名列第一
    清朝末年,雖說皇帝昏庸無道,奸臣當道。但是,清末時期有一支部隊是由湖南人組建的,當時稱之為湘軍。湘軍在清末年間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部隊,它替清朝消滅了當時太平天國的勢力,讓清王朝避免遭到滅國的危險,可以再次延續。可以說,湘軍是功不可沒,因此當時民間也流傳一句話;無湘不成軍。
  • 湘軍名將之孫開華:鮑超手下的頭號戰將,中法戰爭的抗法英雄
    小編前面有文章專門介紹過湘軍名將鮑超,作為湘軍中數一數二的悍將,他自行組建的霆軍也是湘軍最能打的部隊。雖然鮑超是武官,但鮑超在湘軍中的職位跟江忠源、曾國荃、彭玉麟那些差不多,基本是不用親自上戰場殺敵的,一般是作為統兵將領指揮戰鬥,就好像曾國荃擔任自己組建的「吉字營」統領,鮑超就是霆軍統領。
  • 湘軍悍將李光久:兩千兵馬血戰萬餘日軍,雖敗猶榮
    1883年,湘軍悍將劉長佑建議三路出兵日本,先發制人,將日本侵略野心消滅於萌芽狀態,但清朝不同意,後果很嚴重。1894年7月,日本艦隊公開襲擊北洋海軍運兵船,挑起甲午戰爭。
  • 一介書生曾國藩帶兵,有何獨特的治軍思想,讓草根湘軍獨步天下?
    同時曾國藩認為「兵貴在精而不在多」:兵多則糧餉供應多,這會拖累國家的經濟,國家反而會越貧瘠;將有限的國家資源利用在精兵的選拔上,反而會使軍事力量強大。同時曾國藩的湘軍與時俱進,購買了大量的洋槍丶洋炮,這也讓軍隊面目煥然一新。曾國藩這樣的軍事思想,是極富內涵和極具過人之處的。
  • 漢人「曾國藩」創立湘軍,傭兵40萬,為何沒有起兵造反呢?
    曾國藩晚清名臣四大名臣之首,曾擔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協辦大學士等要職,又轄蘇皖贛浙四省之兵力,其組建的湘軍驍勇善戰,屢敗太平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後來曾國藩傭兵40萬,但是作為一個漢人的他為什麼卻沒有起兵造反呢?
  • 鹹豐皇帝被英法聯軍打出京城,曾國藩12萬湘軍,為何見死不救
    曾國藩的湘軍最開始只是一些民兵,因為當時太平天國運動加上外強的侵擾,使得清政府根本無力應對。所以允許當地可以自行組建武裝力量,抵抗太平天國運動,也就有了民兵。而曾國藩的湘軍,就是民兵出身。曾國藩回信道:「鮑超人生地不熟,貿然遠行,肯定無法在指定時間到達北京。同時,鮑超品級太低,起不到什麼作用。不如在我和胡林翼之間選一個進京,不就穩妥了嗎?」當曾國藩寫好這份信的時候,湘軍就已經得以保全了。
  • 湘軍名將全祖凱軼聞
    全祖凱初隨田興恕赴江南徵戰,事功首見於《左宗棠全集·奏稿九》,其中兩處提到全祖凱的名字。鹹豐七年(1857年)三月,湘軍名將劉長佑在江西袁州(宜春)被太平軍打得慘敗,駐守萬載的遊擊田興恕率部前去助戰。全祖凱時為擬保把總(清代綠營兵編制,統率百人左右),「怒馬衝殺」於前,湘軍此役大獲全勝。初六日,「田興恕見賊援厚集,急派全祖凱、毛克寬等率虎威軍兩營截之,斃騎馬賊目一名」。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湘軍之父」羅澤南
    羅澤南(1808—1856)01說到湘軍,其實「湘」一開始指的並非湖南,而是湘鄉。此「湘鄉」也不是曾國藩的湘鄉,而是羅澤南的湘鄉。勤儉自持,樂善不倦,以生平未學之故,欲竟其志於後嗣,不以困苦易其心。」和羅拱詩一樣,其子羅嘉旦讀書上也沒什麼突破,生孩子倒突破不小,育有子女六人,澤南排行老二。澤南少時聰穎,相傳「讀書過目成誦,日可千餘言」,十幾歲就喜讀理學著作,「胸所蘊蓄過人遠矣」。
  • 安慶保衛戰:陳玉成兵團遭毀滅性打擊,湘軍一戰定乾坤!
    所謂的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所謂的斬妖除魔、共建天國根本就是屁話。民眾不受糊弄了,王朝氣數也就差不多了。如果說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政治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那麼安慶保衛戰便是天平天國的軍事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太平天國的軍事重點有二,其一是東線的江南、江北大營,其二是西線的湖北——安徽一線。
  • 看看湘軍下場就全明白了
    次日,馬新貽因為傷重不治而身亡。 「刺馬案」也成為了清朝四大奇案之首。 清朝期間,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然而到了近代,這種現象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清朝發家歷史,無非依賴於八旗軍隊,隨著長時間無戰事,養尊處優的八旗軍隊嚴重腐化,戰鬥力下降,後來清廷又依靠了漢人為主的綠營。
  • 他是湘軍名將擁有一支王牌軍,陳玉成都忌憚,他的一生毀譽參半
    作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力量,湘軍在十多年的軍事行動中湧現了大量的名將,其中大部分人在清朝之後的幾十年裡他們成為了清朝的中流砥柱。在眾多著名的湘軍士兵中,有一個以勇敢和出色的戰鬥而聞名,甚至英王陳玉成太平軍最好的戰士,也對他有三點畏懼。這個人的軍隊是湘軍的精英。他們打敗了太平軍和捻軍,但最終這支軍隊被曾國藩裁撤了。將軍的功績輝煌,但貪婪而兇殘,這可以說是毀譽參半。
  • 無湘不成軍和無川不成軍,川軍和湘軍到底哪個更強悍?
    01《紅塵拜軍魂》系列第15篇近代中國軍隊有兩句俗話,一個叫無湘不成軍,而一個叫無川不成軍,分別說的是湘軍和川軍在中國軍隊中的地位,那麼問題來了,這川湘兩軍究竟哪個更強呢?其實這兩句話都不能算錯,只不過體現的卻是不同的維度——簡單來說,湘軍之強在於彪悍和戰鬥力,而川軍之強則在於頑強和堅韌。接下來我們就來分別聊聊,這兩支軍隊或者說這兩個省在中國近代史上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為之付出的慘烈代價。
  • 坐擁12萬湘軍,眼看英法聯軍侵入京城,曾國藩為何見死不救?
    其實對於清政府來說,當時還有一個籌碼:就是曾國藩的湘軍。起初,湘軍的設立只是為了應付太平天國運動時,由於兵力不足所導致的人員擴招現象。對於清政府來說,這個私生子他們並不在意,他們更在意自己的八旗軍隊和綠營。同時在待遇上也有非常大的出入,湘軍作為不受待見的私生子,無論是在打仗還是待遇方面都受到打壓,而曾國藩也時常不受鹹豐帝的待見,因此湘軍的地位其實相當尷尬。
  • 湘軍精銳「吉字營」是怎麼訓練出來的?手段特殊,一般人學不來
    湘軍,在本質上是屬於地方軍隊,但湘軍又和普通的地方軍隊有很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戰鬥力,在湘軍巔峰時期,應該是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沒有之一;淮軍是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指示下建立的,楚軍是左宗棠在曾國藩的指示下建立的。可以說,如果曾國藩有二心的話,可能清朝之後的王朝就要姓曾了。
  • 他是湘軍名將 曾解救湘軍勇將王鑫和鮑超 多次率軍力敵太平軍
    【湘軍故事系列2,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太平天國興起後,清朝原有的八旗兵和綠營兵沒能在早期將太平天國起義鎮壓,後來曾國藩等人在皇帝的允應下開始興辦地方團練,團練中的佼佼者便有曾國藩的湘軍、江忠源的楚勇和李鴻章的淮軍,今天小佛就給大家講一個湘軍的名將。
  • 湘軍悍將曾國荃,滅太平天國首功,勝利後辭職回家
    1861年,鹹豐帝過世,之後慈禧太后掌權清朝半個世紀。很多人都在痛恨慈禧統治下的清廷沒有作為,不斷被西方列強侵略,但是她重用漢人的策略,使得清朝的壽命延長了半個多世紀。慈禧在位時,認識到此時的滿人在奢侈的生活下逐漸腐化,難以維系統治,為此,不斷提拔漢人擔任重要官職。
  • 湘軍名將之彭玉麟:中國近代海軍創始人,為官清廉,專殺貪官惡霸
    前面小編介紹了湘軍名將塔齊布,他是湘軍中唯一的滿族將領,他最出色的戰績是斬殺了太平天國悍將曾天養,不過最後因江西重鎮九江久攻不下,氣得吐血死掉,在湘軍名將中算是比較悲劇的一個。後來彭玉麟繼續率湘軍水師轉戰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份,他雖然和曾國荃、李續賓那樣是一介書生,但他打仗不像他們那樣靠硬打硬攻,而是善於謀略和膽大創新,因此由他親自指揮的水戰,基本是敗少勝多,輔助湘軍連克嶽州、武漢、安慶、九江等重鎮,就連最後的攻破天京,也是彭玉麟在水路上切斷了天京的補給,讓曾國荃能順利利用挖壕圍城攻破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