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小說感動了中國人,卻成了路遙生命裡最後的絕唱

2021-01-08 佳佳樂多

他因寫作搭上性命,死後有人花10萬修墓,生命中最後一部著作被富豪潘石屹、馬雲拿來捧讀。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今天給大家聊一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當然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個永遠偉大的世界,我作為這個世界裡的一名普通勞動者,將永遠把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世界當做我創作的一個神聖的上帝。」

這是路遙說過的一段話,這段話的目的就是告訴人們他為什麼要寫《平凡的世界》!

路遙出身農村,家庭非常貧困,七歲時就被父親過繼給了大伯,不過幸好大媽對他非常好,可以說路遙是大媽靠乞討養大的。

為什麼路遙的作品都是以農村為題材?因為在那個飢餓的年代,村裡人餓的皮包骨,卻願意把自己的救命糧分出一升半碗給路遙,所以,路遙對家鄉充滿了感情。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最後一個作品,這部著作可以說是路遙用生命完成的,當初他為了能跟筆下的角色感同身受,直接從城裡搬到了礦井,甚至做了很長時間的煤礦工人。

不久,路遙因為在礦井短時間吸入過多有毒氣體,患上了嚴重的肝硬化腹水,而且在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的病情已經從咳血變成了吐血。當時他每天要用手寫好幾千字,有時疼起來連筆都抓不穩。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3歲。

潘石屹是紀錄片《路遙》拍攝的最後一位嘉賓,面對鏡頭,潘石屹如此說道:

路遙《平凡的世界》我看了7遍,每次讀的時候都是我最困難的時候,他給我很多力量,尤其是愛的力量。我感覺路遙就是我們的朋友,是我們的知己;他永遠活著,並且活的很健康。

對於他來說《平凡的世界》帶給他的還有愛的力量。在路遙死後潘石屹還做過一件「瘋狂」的事情,他有天跑去延安,拉上延安大學的校長,說要去看看路遙的幕。結果到了墓地,他含淚沉默了:眼前只有簡陋和破敗。沒幾天,校長收到他的10萬匯款。

一個在北京做研究的朋友問我,《平凡的世界》都是在講窮人的事,為何馬雲、潘石屹等富豪都來捧讀呢?

馬雲曾經對家人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看路遙沒考上大學人家還考,我也得回去考大學。也許馬雲在路遙的小說世界裡,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的影子,支持馬雲走下去的正是路遙筆下孫少平那股韌勁。

在路遙的作品中,馬雲找到了走出逆境的勇氣,潘石屹找到了力量,這就是他的作品明明是寫窮人,卻受到眾多富人追捧的原因。

中篇小說《人生》讓路遙一夜成名,通過《平凡的世界》,讓他斬獲了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獎。路遙臨終前,執意要見好友,賈平凹一面,並對好友說出最後的遺言:

「你看我現在這個樣子,你要引以為戒啊」,賈平凹聽完,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我們在《平凡的世界》裡認識了孫少平,在《人生》裡認識了高加林,他們都渺小的如我們普通人一樣。

198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跨越3個年頭,這部凝結著路遙6年辛勞汗水的一百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終於全部出齊。

從此,這本書深深地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儘管《平凡的世界》遭受了發表和出版的冷遇與曲折,但是30年來讀者閱讀熱情絲毫不減的事實,證明了現實主義文學經典的雋永魅力。

《平凡的世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之中,在獻身集體事業的同時也充分實現個人價值。

正版書籍全三冊僅需79元,如果你也對這部平凡而偉大的巨作感興趣的到話,點擊下方就能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平凡的世界》:路遙用6年寫的小說,主角卻是孫玉厚的兒子!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林虹拿著這個指標成了工人後,當天中午,林紅因路遙的"農民身份"而提出斷交,轉而愛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軍下級軍官。於是路遙你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路遙的最後一部作品《平凡的世界》。當初他為了能跟筆下的角色感同身受,直接從城裡搬到了礦井,甚至做了很長時間的煤礦工人。
  • 路遙未完成的3部小說:生命樹、崩潰、十年,曉雷:劍指諾貝爾!
    因此我們可以說,路遙的成功激發了《白鹿原》的成功!陝西作家的雙璧:路遙與陳忠實《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獲得巨大反響。在8-90年代,兩部作品先後改編成電影和廣播劇,直接受眾達到好幾億。路遙真正成了名人。但是,這不是路遙文學的終點。
  • 《平凡的世界》:路遙把秀蓮寫死另有深意?讀者:這不是敗筆?
    說到《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相信很多人不陌生,作者路遙憑藉著這部小說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而這部小說也被評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當然從這一評價我們就能夠看出這部小說的影響力。某種程度上這部小說會影響你的價值觀,可是成年之後再去看這部小說,你會發現書中有許多不可實現的東西。比如這部小說中過於理想化的愛情,這都是作者路遙的意向。現實生活中作者路遙的愛情是失敗的,可是小說中的愛情也是失敗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現實因素折射進入了小說。
  • 再一次走近路遙,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唯有感動
    路遙的這兩部作品都先後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當我們通過《我渴望投入沉重》進一步走近路遙,了解路遙,了解他背後的創作故事時,不由地感嘆命運的不公。看到路遙為了文學創作吃不下,睡不好時,更多的是痛心,為我們的國家失去這樣一位文學創作者感到惋惜,尤其在書的最後,他去世前的一段經歷,讓人忍不住落下淚來。
  • 大作家路遙以生命為代價,寫成了不朽經典《平凡的世界》!
    1992年秋,42歲的路遙在西安病故,臨終前他對身旁的賈平凹說了一句話,賈平凹聽完奪門而出,躲在無人的地方痛哭不已。路遙一生窮困潦倒,6年寫出矚目巨作,獲茅盾文學獎後,卻窮得需要借錢去領獎童年,是路遙人生中最苦難的時光,用他自己的話講,不堪回首的童年就像生活在下水道裡一樣;而讀書,卻使路遙擁有了仰望星空的人生夢想。
  •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
    3日是作家路遙70歲誕辰。近日,作家航宇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也見證了路遙最後的沉重、抗爭和無奈。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今天,是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路遙:用生命寫作,走過他平凡的世界裡的兩個女人
    這個男孩,就是著名的作家路遙。這個女孩,就是路遙的初戀林紅。路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根紅苗正,當時任縣上某部門的辦公室副主任。林紅,一位北京知青。路遙的豪爽、不拘小節和出眾的才華,吸引了林紅。路遙也喜歡能歌善舞、活潑可愛的林紅,他們戀愛了。縣上決定派路遙去當工人,路遙經過多方努力,把名額讓給了林紅。路遙被罷免了官職,但他心裡非常開心。
  • 路遙去世前說的一句話,賈平凹聽罷奪門而出,蹲在無人處痛哭不已
    路遙與賈平凹是一生的好朋友,路遙比賈平凹年長3歲,平日裡就像老大哥一樣照顧賈平凹。路遙去世前特意讓賈平凹來到他身邊,對著他說了一句話,賈平凹聽後奪門而出,蹲在無人處痛苦不已。路遙說的究竟是什麼話呢?路遙的人生如同過山車,早年貧困潦倒。
  • 路遙總共花了6年時間才完成這部上百萬字的著作《平凡的世界》
    路遙,陝北作家,他寧願把自己累死,也不願停止寫作,去世時只有42歲。路遙是用生命在寫作,他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他看了近十年各大報刊的報紙,列了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他還深入到礦區、企業和學校實地生活。
  • 路遙病危,妻子卻再三讓他籤離婚協議書,路遙弟弟:十分理解嫂子
    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嚴重的肝硬化腹水,一旦疼起來就拿不住筆,寫不了多久就會吐血,但是路遙依舊拖著病體,用生命在創作。我們來看看路遙跟林達之間的糾葛吧。路遙遇到林達時候,正處於人生的低谷,那時候的他,正在經歷失去事業和愛情的痛苦,在山溝溝裡當教師。
  • 讀完田曉霞的故事,你是否也懂了路遙,懂了《平凡的世界》?
    的確,這本書在武俠小說中沒有血腥的江湖,在武俠小說中激情的夢,也沒有言情小說中感人的愛情。然而,路遙先生用最樸實的語言書寫了一個時代的篇章。書中的人物也是平凡而聰明的,比如田曉霞。田曉霞出生在一個幹部家庭。
  • 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有人熱愛有人鄙夷,我的看法是這樣
    然而,如果真是這樣,《平凡的世界》就不是現實主義小說,而是一部通俗愛情故事了。 所以,作者路遙塑造了這個完美的理想女性形象,卻又必須親手把她寫死,只因為她的完美和不現實。也因此,有些年輕人在翻了幾頁小說以後,就大搖其頭,說這部小說不就是窮diao絲與白富美的俗套愛情故事嗎,作者的小說語言也不好,不明白這部作品為什麼會獲得茅盾文學獎,為什麼會這麼出名。 誠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平凡的世界》,作品中的確存在一些局限性,然而瑕不掩瑜,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的確配得上,說它是一部文學名著,也不為過。
  • 路遙完成《人生》初稿,編輯要求大改結局,路遙寫下四字以明立場
    1982年,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在雜誌《收穫》上刊載後,風靡一時,很多讀者因為這部作品深受感動,將作者路遙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路遙也因此真正走進大眾讀者的視野。但是事實上,《人生》這部作品在路遙的早期創作及出版過程中,都經歷了頗多挫折。
  • 《平凡的世界》:換一個角度,其實路遙一生是幸運的,並非苦難的
    但是路遙並不甘心就這麼回村務農,還是參加了全縣升初中考試,萬萬沒想到路遙考出來「全縣第二名」。但是養父王玉德還是鐵了心不讓路遙上學。路遙最後去求養父王玉德的拜把兄弟,村大隊書記劉俊寬。就這樣路遙遇到了人生中的伯樂——劉俊寬劉俊寬運用自己的威望,為路遙借得了兩鬥黑豆,讓路遙去換錢交報名費。可是當時報名時間已經過去了,最後劉俊寬只好親自懇求校長,校長這才破例收了路遙。
  • 路遙《平凡的世界》:為何它不被文學史認可,卻能成永恆的經典?
    時間流逝飛快,從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發行到今天為止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而這部曾經飽受爭議的作品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都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也適用於《平凡的世界》。但許多專家學者以及讀者都認為這部小說文筆粗糙、情節老套、又臭又長,實在想不通它為何能受到如此推崇!
  • 《平凡的世界》裡,路遙有河南人相關情節麼?為何滲透了整本小說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本是以陝北的為小說的背景,裡面很多情節與河南人有關,為什麼不是山西人、內蒙人和湖北人呢?這裡面路遙所要表達什麼呢?《平凡的世界》裡的河南人在《平凡的世界》世界裡,孫氏兄弟與河南人皆有交集,孫家的姐夫王銀也與河南人有來往,還因此被抓起來勞教。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我認為,這一切都離不開林達的付出,也離不開路遙的理解。兩個人走到最後,都是因為彼此的愛和理解超越了所有外在的磨難。路遙的短篇小說《姐姐》《月下》被陸續刊登在了各大雜誌上,這讓路遙非常開心,自己的作品陸續受到了肯定,這也成了路遙接下來創作的動力。《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這讓路遙意識到自己在小說創作的能力。後來,路遙離開了妻子和女兒,他選擇去創作一部作品,那就是《人生》。
  • 感動千萬人的不僅是書中的故事
    也許平凡永遠是生命的主流,但在這平凡的世界當中,永遠不會缺乏苦難和抗爭,所以我們可以平凡,卻可以不平庸,就像一束生長在高山之上的格桑花,雖不豔麗,卻真誠燦爛。路遙《平凡的世界》就為我們展現了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快樂。
  • 路遙《平凡的世界》6年創作艱辛:最後2年得了肝病,拿命換作品
    在此之前,路遙一直在家裡勞動,難有時間去看書,還因為年紀小去山上砍柴差點掉進懸崖,丟掉性命。童年的經歷讓路遙從小就對苦難感同身受,在他後來很多作品裡都體現出了這一特點,比如《人生》中的高加林。「痛苦」在路遙的小說中是根暗藏的針尖,會時時戳的人皮膚一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路遙一直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