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走近路遙,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唯有感動

2021-01-08 夢幻聞書香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路遙《平凡的世界》

說起《平凡的世界》《人生》,那可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人生》獲得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且該書未完成時即在中央廣播電臺播出了。

有人說,路遙的作品有一種厚重感,其實,那是人生的厚重感,他帶領讀者去體驗在苦難中成長的人生,那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不就是路遙自己嗎?

《我渴望投入沉重》是一本關於路遙年譜的書,主要記錄了路遙從出生、上學、創作一直到去世的所有經歷。這本書中列舉了出了每一個年代,隨著路遙的主要活動經歷,也給我們呈現了當時國家的現狀,更多的是關於陝西省的一些文化創作活動。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陳忠實的創作歷程 ,看到了賈平凹的創作作品,以及《平凡的世界》在未完成時通過廣播走入千家萬戶,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這部偉大作品。

路遙的這兩部作品都先後被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歡。

當我們通過《我渴望投入沉重》進一步走近路遙,了解路遙,了解他背後的創作故事時,不由地感嘆命運的不公。

看到路遙為了文學創作吃不下,睡不好時,更多的是痛心,為我們的國家失去這樣一位文學創作者感到惋惜,尤其在書的最後,他去世前的一段經歷,讓人忍不住落下淚來。

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當他把全部身心都放在創作當中的時候,作品就是他的生命,而完成作品對比生命更重要,因為他肩負著一個艱巨的使命,要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創造出偉大的作品。

01創作初衷

路遙為什麼嘔心瀝血非要完成這樣的作品呢?這樣兩部帶著濃厚的鄉土生活氣息,帶著城鄉結合的氣息的作品,是他濃厚的鄉土情結使然。

路遙曾經問過柳青:"你一個陝北人,為什麼卻把創作放在關中平原?"

柳青回答:

"我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這個擔子你應該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裡和成吉思汗墓,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題材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

就是因為這段話,路遙開始了黃土地上的創作。

路遙把柳青稱為"我的文學教父",在路遙心中,柳青是他做人和創作上的楷模,也是他的精神導師。

02創作之艱難

路遙在創作《人生》時,花了21個晝夜,就寫完了這篇13萬字的中篇小說,創作時間看似短暫,其實他為這部作品已經足足準備了兩年。

他在創作期間,思想和藝術考慮備受折磨,終於穿過障礙進入實際表現的時候,精神真正達到了忘乎所以,這是一種投入到自己的作品的一種忘我的狀態。

他描述自己當時的寫作情景,"每天工作18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通暢,深更半夜在招待所不停地轉圈,甚至讓住在招待所的所長以為他神經錯亂。」

《早晨從中午開始》中更是寫道,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穿越勝利。

1981年,白描在回憶起創作時的路遙:他頭髮蓬亂,眼角黏紅,夜以繼日地寫作使他的手臂痛的抬不起來,他是憋著勁兒來寫這部作品的,說話時牙關咬緊,想要和自己,也像要和別人來拼命。就是這樣的狀態完成了這部13萬字的小說。

我們的很多寫作者,在寫作中遇到需要反覆修改的時候,總是覺得不耐煩,把作品當成自己的孩子,哪哪都好,哪哪都捨不得動。

再看路遙,寫一部《人生》就折騰了三年,第一次寫成後就撕掉了;第二次寫了還覺得不行,因為人物眾多,沒有形成一個交織網;直到第三次才完成,覺得還滿意。

創作《平凡的世界》時,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的評委王維玲見到路遙的時候,首先感受到的:

是難以承受的震撼,在路遙身上,有陝北漢子那種雄渾和憨實的特點。但在性格上,自尊,自信,自強,自愛於執拗的個性也很鮮明。

其實,路遙身上的這個特點,我們從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也可以看出來。

三四歲的時候,他就看清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處境,並且明白,別想指靠別人,一切都得靠自己。於他來說,童年的貧窮和飢餓是他的現實生活。

去養父家的時候,生父不告而別,他知道自己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和父親回去繼續貧窮挨餓,要不就是留在養父家裡,只有養父才能供他上學。年僅8歲,他就已經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延川中學讀初中的時候,因為接觸到了很多同學都是縣城幹部和職工的子弟,他們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讓他的心靈更加自卑。

職工的子弟可以看電影,路遙卻掏不出來一分錢。他也想看一場電影,和老師,學生一起討論共同的話題。

當知道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可能達到這樣需求的時候,他轉而把注意力放在了閱讀上,放在了縣城唯一的圖書館上,通過大量的閱讀,他了解了國內、國際形勢,接觸了更廣大的世界。

即使在回鄉後, 他依然利用拉大糞的空閒時間,去縣文化館讀書,了解各種訊息,正是因為有了這段經歷,所以在他後來寫的《人生》時,把這段經歷賦予在人物高加林身上。

03對故鄉的感情

路遙不管身在何地,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去西德訪問的時候,他會想起黃土高原,想起生活在貧困世界裡的人,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真正的意識到了,我們民族偉大歷史文化的土壤上,只有真正的產生出具有我們特性的文學作品,並讓人耳目一新的時候,作品才是成熟的。

創作無比艱難的時候,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每天都要在破爛收音機上收聽半小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平凡的世界》。

路遙回憶說:那是一支強心劑,每當我稍有委頓,或者簡直無法忍受體力和精神折磨的時候,那臺破收音機便嚴厲的提醒和警告我:千百萬群眾正在等待著你如何做下面的文章呢!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對那臺收音機,莊嚴地喚起自己的責任感,繼續往前走。

因為有這樣的信念支持,路遙咬著牙,繼續創作,花費六年的時間終於給《平凡的世界》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路遙也成為西北作家中榮獲"茅盾文學獎"的第一人。

路遙把自己的人生如容成登山,每當站在山頂,回頭遠望走過的崎嶇之路,那是一種欣慰。痛苦沒有白白忍受,它應該使我們偉大。

作為一個作家,作為一個全心全意寫作的作家,他幾乎脫離了家庭,脫離了親人,把自己最好、最大,最本質的一面獻給了社會,獻給了創作,卻唯獨把陰影留給了他的親人。

每位作家都背負著自己的大地河山、草木四季,故鄉是作家出發的原點,如路遙,賈平凹、陳忠實,柳青等均如此。

柳青出生在陝西西吳堡縣寺溝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先輩們無一人讀書,目不識丁,代表作品為《創業史》;賈平凹出生於陝西省丹鳳縣棣花鎮,被譽為"鬼才",代表作有《秦腔》、《高興》、《心跡》等;莫言的高密東北鄉則是膠河岸邊一片低洼的土地,代表作是《蛙》,獲諾貝爾文學獎;陳忠實出生在陝i西灞橋區西蔣村,代表作《白鹿原》,獲第四屆矛盾文學獎……

《我渴望投入沉重》的作者王剛對路遙評價:「我驚嘆於路遙對這個世界初戀般的熱情,和他那"宗教般的意志,他如此熱愛著這個世界,愛著他愛的人,卻又無力對抗這個世界,他是文壇上真正的苦行僧.".。

這本書,讓我們進一步走近路遙,感動之餘,更加喜歡它的作品.。

相關焦點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也就在這段期間,路遙遇到了林虹,開始了一段戀愛故事。林虹是當時從北京來的知青,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而且舉止優雅,能歌善舞,這讓路遙非常心動。這樣的相遇讓路遙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林虹深深的影響了路遙,讓他開始對於城市生活充滿嚮往之情。可是命運再一次沒有眷顧路遙,因為林虹最終還是離開了他。
  • 《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講述茅獎背後
    一本講述作家路遙的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日子》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全書用40萬字,講述了路遙生命最後的時間,也講述了路遙在茅盾文學獎光芒背後的沉重與無奈。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這本書的作者航宇是路遙的同鄉、同事、朋友,在路遙生命最後的兩年,他如親人般陪伴、照顧路遙。  秘密空間內全身心投入寫作  很多人了解路遙,都是通過路遙的創作隨筆集《早晨從中午開始》。
  • 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
    創作了紀錄片《大話新西部電影》《永遠的西影》等,主編大型圖書西影廠志《西影44年》。(主持人):今天我們走近路遙,將再一次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六年的文學遠徵,流血、流汗。
  • 紀念路遙逝世廿八周年
    能否談一談你與先生由師生關係到同事再到朋友關糸的故事?張豔茜 : 首先我向大家說明一點,路遙先生是我今生高山仰止的老師,他是我心目中無法逾越的一座高山。《人生》獲得巨大成功的時候,我還在西北大讀書,學生時,我便崇拜他為老師。85年畢業後我分配到陝作協工作,當時路遙先生已在那兒工作了十個年頭了,他是75年進入陝作協工作的。從此以後我與老師在一起工作七年之久。
  • 大型秦腔現代劇《路遙的世界》好評如潮
    在對創作素材逐一推敲、去粗取精後,故事被聚焦在路遙的小說《人生》獲得巨大成功後,路遙不願養尊處優,告別鮮花、紅地毯和掌聲,開始他的文學遠徵——創作《平凡的世界》直至獻出寶貴生命的心路和生命歷程上。「《人生》轟動、文學遠徵、十指滴血、匍匐礦井、孤獨創作、啼血炸雷、勝敗抗爭、巨著殺青、悲壯巔峰、含淚告別、巨星隕落等情節主線與副線交織貫穿,渾然天成,並且以大段詠嘆將路遙一生歸納總結。」
  • 《路遙的時間》:遇見真實的路遙,一個極度缺錢的路遙
    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拮据的路遙。在人們的印象中,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後,路遙這顆文壇巨星,應該是名利雙收,但《路遙的時間》展現給我們的,卻是極度缺錢用的路遙。《平凡的世界》寫了6年之久,路遙得到3萬多元的稿費,獲得茅獎後,中國作協和陝西省政府一共獎給他1萬元,這些獎金,他「一分錢也不敢亂花」。
  • 路遙——中篇小說《人生》作者
    路遙的初戀是北京下鄉女孩林虹,當路遙自己的返程當工人的招工指標下來時,他義無反顧的給了女友林虹,而林虹在返回北京後給路遙的書信逐漸減少,路遙知道這段戀情將要結束,心情異常痛苦,無法振作起來。1972年路遙在寫作中又遇到了另一個北京女孩林達,林達欣賞路遙,用自己的私房錢資助路遙讀完了:「延安大學」。彼此完成了長達6年的愛情長跑後,二人於1978年結婚。
  • 路遙病危,妻子卻再三讓他籤離婚協議書,路遙弟弟:十分理解嫂子
    路遙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嚴重的肝硬化腹水,一旦疼起來就拿不住筆,寫不了多久就會吐血,但是路遙依舊拖著病體,用生命在創作。在完成創作後,他終於舒了一口氣,但是就在這個時候,陪伴了他多年的妻子林達,卻給他送來了一封離婚協議書,路遙不同意,妻子卻再三堅持,最終,路遙強撐病體,籤下了離婚協議書。看著妻子林達離去的身影,路遙痛哭,3天後,路遙與世長辭,年僅42歲。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可路遙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鬱悶、痛苦和煎熬,以至於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去完成《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小說。今天,是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讓我們走近路遙,一起去感悟他平凡而又悲壯的人生旅程、透視其鮮為人知而又跌蕩起伏的內心世界。
  • 路遙完成《人生》初稿,編輯要求大改結局,路遙寫下四字以明立場
    1982年,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在雜誌《收穫》上刊載後,風靡一時,很多讀者因為這部作品深受感動,將作者路遙視為自己的精神偶像,路遙也因此真正走進大眾讀者的視野。但是事實上,《人生》這部作品在路遙的早期創作及出版過程中,都經歷了頗多挫折。
  • 路遙《平凡的世界》6年創作艱辛:最後2年得了肝病,拿命換作品
    1958年,9歲的路遙被父親「騙」到了延安的伯父家,進城時父親用一毛錢給路遙買了一碗油茶,看著路遙,父親淚流滿面:娃,爸對不起你啊!這是9歲時路遙被送到伯父家的情景,當時路遙家實在是揭不開鍋了,只好把路遙送人,可是就是這一送,徹底改變了路遙的命運。
  • 路遙死後,妻子坦言:如果知道他病得那麼重,一定會回來照顧他的
    1991年,路遙創作完《平凡的世界》三部曲。這部偉大的著作甫一出世,就震撼了當時的中國文學界,並一舉拿下了茅盾文學獎。陳忠實認為《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賈平凹、莫言等著名作家也紛紛贊拜!甚至連後來的馬雲都說,如果沒有這部書的陪伴,就沒有他現在的一切。可是,文學上的巨大成功,並沒能修補路遙和妻子林達的感情。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為何刊於《黃河》?
    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這個日子我卻一直沒能忘記——我正是在這一天最後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作。」  按理說,能大功告成這樣一部百萬字三部曲的長篇巨著,應該是一件值得大喜大慶的高興事兒。然而,路遙此時此刻的心情卻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自己歷經兩年準備,歷經五年創作的長篇小說終於殺青。而憂的呢,卻是面臨這部長篇巨著的發表難題。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它付出過什麼
    更何況,這個時候,已經有人認為《人生》是路遙寫作「無法逾越的高度」。路遙顯然不認可這一論斷,而回應這種論斷的最好的方式,便是創作出真正具有個人寫作突破性的重要作品。1988年,思索中的路遙 鄭文華攝創作一部規模很大的書的慾念就此萌發。
  • 紀念路遙誕辰70周年非虛構作品《路遙的時間——見證路遙最後的...
    但事實是,這位作家的生活依舊拮据,父母強制要求他給弟弟九娃安排工作,前來拜訪的記者、文學愛好者讓他無處可逃、沒有時間讀書創作,而他身體狀況也在每況愈下,與林達的婚姻也亮起紅燈……中年人所遇到的所有危機和問題,路遙都在經歷。一方面,路遙是個絕對的生活強者,他像個出色的謀略家,安排著身邊的一切。
  •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為何讓路遙崩潰大哭?淺析路遙創作其情結
    當路遙寫到田曉霞被洪水衝走的時候,路遙不惜把遠在千裡之外的弟弟王天樂叫到了榆林賓館,並且泣不成聲地對弟弟說田曉霞死了。究竟是什麼讓陝北硬漢路遙對于田曉霞的死泣不成聲?這要從路遙的創作其心理情結探尋。很多人說孫少平的原型應該是路遙。
  • 28年過去了 我們為什麼還要尋找路遙
    路遙在延大度過的三年時光。應該是路遙人生創作的歷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是一個關鍵期,也是一個裡程碑。厚夫要想了解路遙,就必須從路遙的追隨者入手。為此,主持人找到了《路遙傳》的作者、延大文學院教授厚夫,邀請他一同尋找路遙留在廣袤黃土地上的蛛絲馬跡。
  • 平凡世界路遙:只有自己真誠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
    尤其是書中人物與愛情故事個個經典。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像鄰家大哥般親切,田潤葉賀秀蓮就像鄰座女孩般善良,他們的故事分明就發生在我身邊。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激勵了無數的人,他們不僅是不朽的文學形象,更是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學習的典範與楷模!特別值得現在的年輕人學習借鑑的就包括小說中呈現的愛情觀。
  • 感動千萬人的不僅是書中的故事
    路遙《平凡的世界》就為我們展現了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快樂。因為感動千萬人的不僅是書中的故事,還有創作的故事。路遙是一個值得我們和時代銘記的作家,他出身農村,寫作的素材也大多源於農村。他說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
  • 路遙繼母要飯供他讀書,被狗咬被人嫌,網友:世上並非只有親媽好
    路遙,原名王衛國,因《平凡的世界》名垂青史。很多人驚嘆他成功背後的巨大犧牲,感嘆於這個陝北漢子的魄力,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背後決定了他命運的女人——繼母李桂英。大學恢復之後,路遙想繼續讀書,便四處申請學校,可惜因為成分問題,被陝西師大等高校拒絕,後來在延川縣領導的舉薦下,才如願來到延安大學。上大學後的路遙,不忘大媽身體力行的教育,感動於那樣艱難時代下大媽的倔強,所以路遙比任何人都知道讀書的來之不易,也更加明確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