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未完成的3部小說:生命樹、崩潰、十年,曉雷:劍指諾貝爾!

2020-12-19 王老師教育說

路遙有很多理想抱負

路遙的創作分成明顯的2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70年代,路遙文學的發軔期,也可以說是"練筆期"。這時候,初出茅廬的路遙開始跟隨曹谷溪等人寫詩,也開始寫小說。但那時候他的小說還帶著明顯的稚嫩氣息。

比如他的短篇小說《優勝紅旗》、《不會寫詩的人》等,都沒有超脫教條的影子。有一次,路遙把自己的小說《不會寫詩的人》拿給好朋友海波去看,並讓海波評價他的小說與陳忠實《高家兄弟》,賈平凹《姚生枝老漢》的特點,海波直言不諱指出路遙小說的缺點,這讓路遙很失落。

作為一個不服輸的人,路遙希望自己的文學創作儘快成熟。尤為主要的是,那時候陳忠實和賈平凹已經先後獲得全國小說獎,而路遙精心創作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卻接連遭受波折,不能不引起他的焦慮。

小說最終經過《當代》秦兆陽賞識,修改後順利發表,並獲得當年全國優秀小說獎。這表明路遙的創作開始走向成熟。

路遙的第2個創作時期,是以中篇小說《人生》和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為代表。這是路遙創作的黃金時期,與傷痕文學《驚心動魄的一幕》完全不同,一個新時期已經展開,路遙不斷完成對自我的超越。

當年他羨慕陳忠實和賈平凹創作的成熟,為自己沒有達到他們的高度而焦慮,但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徹底打破了這種平衡,由他追著別人跑,到別人追著他跑。

1991年,當《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時,陳忠實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慨:

慢慢地,我開始對這個比我年輕好幾歲的作家刮目相看。我多次對別人公開表示,我很敬佩這個青年人。當他的作品獲得文學最高獎項時,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這位和我朝夕相處的、活脫脫的年輕人,怎麼一下子達到了這樣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種巨大的無形壓力。我下定決心要奮鬥,要超越,於是才有了《白鹿原》。

因此我們可以說,路遙的成功激發了《白鹿原》的成功!

陝西作家的雙璧:路遙與陳忠實

《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獲得巨大反響。在8-90年代,兩部作品先後改編成電影和廣播劇,直接受眾達到好幾億。路遙真正成了名人。

但是,這不是路遙文學的終點。在完成《平凡的世界》後,路遙著手開始第3個階段的創作準備。1989年1月5日,路遙在《業務自傳》中寫下這段文字:

今後準備繼續深入到生活中,同時集中一段時間,更深入地研究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廣泛地研究西方現代派藝術的源流,在此基礎上確立自己的"第三階段創作"。

由這裡看出,路遙的創作非常具有"自覺性",他不斷完成對自我的超越,對文學的超越。當《平凡的世界》完成後,評論界普遍不看好這部小說,理由是老套的"現實主義",但路遙對"現實主義"情有獨鍾,並認為:"當別人用西式餐具吃中國這盤菜的時候,我並不為自己仍然拿著筷子吃飯而害臊。"

但路遙並非"排斥"西方現代派小說,他對馬爾克斯、福克納等人的作品很熟悉,毋寧說,路遙表達對中國這塊土地的思索,現實主義筆法無疑是最好選擇。

而著手進入第三個階段創作的路遙,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把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結合起來。

從1989年開始,路遙進入一個學習思考的過程。

一如他確立的目標:深入地研究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探尋生命和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因。他開始讀《新唐書》、《舊唐書》,讀《資治通鑑》,並專門購買了豪華版的《二十四史》。

那時候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和臺灣作家柏楊《中國人史綱》流行大陸,路遙也讀過了,並認為,黃仁宇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剖析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

柏楊的雜文他不感興趣,但讀了他的《中國人史綱》後,才覺得他是個大作家。猶如黃土地上的一頭老黃牛,路遙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為開始第三階段文學創作養精蓄銳。

作家曉雷在回憶路遙的文章裡,曾詳細描寫到路遙第三階段創作的設想,他主要計劃寫這樣3部小說。

第一部小說的名字叫作《生命樹》,以他因為貧困和疾病折磨早夭折的妹妹為主人公,描述家鄉黃土高原上一棵老槐樹,把他妹妹的故事和老槐樹的故事交織起來。那是關於黃土高原上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凝聚著數千年中國文化的積澱和數億年的黃土堆積,愛情和苦難撼人心魄。

第二部小說的題目叫《崩潰》。這是一部視野更寬廣的小說,他的目光已經越過中國大地,神遊到東歐和前蘇聯。蘇聯的解體讓路遙陷入深思,曾經與曉蕾做過徹夜長談,他計劃用這個題材,寫出一部較大規模的長篇小說來,力圖探尋社會發展的規律以及造成改變的內在動因。

第三部小說的名字叫《十年》,以路遙那代人經歷的10年為背景,寫出自己的獨特判斷和剖析。路遙曾經為這個理想而激動:他計劃用10年時間寫出100萬字,目的是超越《平凡的世界》。

曉雷回憶道:

我能感覺到,此刻的路遙,已經不是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他對社會和世界的思索,他對藝術本體的探求,已經遠為深邃和宏闊了……他那永不滿足的靈魂已經漂洋過海,神往北歐的皇家科學院一項最具有權威性的獎項了……

也就是說,此時路遙已經有了更大的目標:"劍指"諾貝爾文學獎!

遺憾的是,路遙深入構思的這3部小說,都沒有完成。不是他的才華達不到,而是"命運"沒有給他更長的生命。1992年,路遙因肝硬化腹水去世,年僅42歲。在42年短暫的生涯裡,路遙完成了很多作家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的輝煌業績,《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路遙的身體沒有垮掉,他設定的這3個目標肯定能夠完成!

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多種小說排名中,路遙《平凡的世界》都名列前茅,同時排在前列的還有王小波《黃金時代》。與路遙一樣,王小波也是在文學創作的輝煌時期猝然去世,年僅52歲。在出版社的序言裡,編輯評價道:"他複雜詭秘的敘事和即將展開的作品,已經成為令人神往的千古迷蹤。"路遙也是這樣,他未完成的3部作品,也已經成為"令人神往的千古迷蹤"!

聊可欣慰的是,他畢竟留下了《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這兩部經典作品,足可以讓他不朽!

《平凡的世界》問世已經超過了30年,但這本書依然受到眾人的追捧,雖然銷量已經超過了2000萬,但現在仍然以每年300多萬冊的速度遞增。前幾年還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這本書被看做是普通人的生活指南,在生活中那些迷茫灰暗的時刻,《平凡的世界》也許會帶你找到想要的答案。

完整版原著一共三冊,現在只需要79.9元,平均一本二十幾塊錢,用一頓火鍋的錢找到一本在逆境中給予我們力量的書,怎樣算都是超值的選擇。#路遙#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路遙:十年辛苦不尋常
    好風憑藉力——是文化底蘊深厚、作家雲集的古城西安把他推上了文學創作的巔峰,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其間的艱苦,世人豈知。  1976年秋,「全身落滿黃土塵末,背著沾滿黃土的行裝,臉龐黑紅、頭髮蓬亂、衣著不整」的路遙走進《陝西文藝》所在院落。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他的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為何刊於《黃河》?
    大約是1988年5月,在一次和老領導、原《黃河》主編、作家成一的聊天過程中,周山湖聽說,由於種種原因,原計劃刊登在《花城》上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無法發表。因此,成一建議周山湖應該和路遙聯繫,爭取將這部小說的第二部拿到《黃河》上發表。
  • 作家路遙簡介及人生軌跡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漢族,中國當代土生土長的農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有人熱愛有人鄙夷,我的看法是這樣
    路遙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的時間是1986年,距離今天已經整整過去了34年,路遙也已經離開人世28年了。 但是《平凡的世界》,與作者路遙的名字一起,至今依然不斷有人在閱讀,在討論。
  • 你對路遙的一生,了解多少?為你介紹《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
    後來這部小說獲得了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後來還被翻拍成了電影,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獎,可以說,《人生》徹底改變了路遙的寫作人生。於是,路遙開始了下一步小說的構思,他選擇創作一部長篇小說,下定決心要寫出比《人生》更加優秀的作品。
  • 《平凡的世界》:田曉霞為何讓路遙崩潰大哭?淺析路遙創作其情結
    當路遙寫到田曉霞被洪水衝走的時候,路遙不惜把遠在千裡之外的弟弟王天樂叫到了榆林賓館,並且泣不成聲地對弟弟說田曉霞死了。究竟是什麼讓陝北硬漢路遙對于田曉霞的死泣不成聲?這要從路遙的創作其心理情結探尋。很多人說孫少平的原型應該是路遙。
  • 紀念路遙逝世廿八周年
    以下幾點內容,歸納於張豔茜老師的此次講話,對大家進一步認識路遙,進一步提高創作水平有極大的幫助。(丨)路遙的小說,無論《人生》還是《平凡的世界》都是以現實主義手法反映普通民眾在艱難困苦的環境裡積極奮鬥的催人淚下的精彩故事,小說所蘊含的努力奮鬥精神激勵了並將繼續激勵著奮發向上的人們的鬥志!《人生》中篇小說,無論思想性藝術性業已達到陝軍文學典範的高度。
  • 這部小說感動了中國人,卻成了路遙生命裡最後的絕唱
    路遙出身農村,家庭非常貧困,七歲時就被父親過繼給了大伯,不過幸好大媽對他非常好,可以說路遙是大媽靠乞討養大的。為什麼路遙的作品都是以農村為題材?因為在那個飢餓的年代,村裡人餓的皮包骨,卻願意把自己的救命糧分出一升半碗給路遙,所以,路遙對家鄉充滿了感情。
  • 讀潘石屹七遍,花元買路遙修墳
    書中的每個人,在一定時期內,似乎都與自己的生活相對應,覺得路遙不是書中的人,而是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路遙用6年時間寫作:《平凡的世界》路遙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在40歲之前完成一部百萬字長的作品,這個夢也讓他熱血沸騰。
  • 《平凡的世界》:路遙用6年寫的小說,主角卻是孫玉厚的兒子!
    1969年,21歲的路遙結識了他的初戀,那時候路遙在外打拼多年,回鄉後他決定繼續接受教育,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然後在這個機會之下,他結識了林虹。林虹是一位北京知青,兩人不顧身份的懸殊相愛了,路遙一度認為這是他一生簡要守護的人。以至於路遙得到一個當工人的機會都讓給了林虹。
  • 田曉霞賀秀蓮,初戀林虹妻子林達,路遙:小說與現實的不完美心結
    總的來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但是也不乏浪漫主義的情懷。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展現了一種虛無主義的浪漫,孫少安與賀秀蓮的婚姻展現了一種現實主義的浪漫。但不論前者還是後者,路遙都給了他們一個不完美的結局,冥冥之中,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現實中路遙情感上的殘缺。
  • 傳播路遙文學精神的重要平臺——市社科普及基地延安大學路遙文學...
    主體館展出了路遙苦難的童年、艱難的小學初中求學、文學起步、延安大學求學、進入《陝西文藝》、成為陝西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以及路遙病逝後各個時期的珍貴照片百餘幅,展出刊登路遙作品的原始報刊,各種版本的路遙著作,國內外研究路遙的著作,路遙創作使用過的寫字檯、椅子、檯燈和電扇等實物,以及路遙作品的部分手稿。
  • 再一次走近路遙,了解創作背後的故事,唯有感動
    ——路遙《平凡的世界》說起《平凡的世界》《人生》,那可真算得上是家喻戶曉了,《人生》獲得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且該書未完成時即在中央廣播電臺播出了。有人說,路遙的作品有一種厚重感,其實,那是人生的厚重感,他帶領讀者去體驗在苦難中成長的人生,那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不就是路遙自己嗎?
  • 寫田曉霞至,路遙哭泣,《平凡的》使他毀滅
    寫田曉霞至死,路遙哭泣,《平凡的世界》使他毀滅在談到作家路遙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作品《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贏得了茅盾文學獎,可以說這部作品既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寫美麗種田曉霞至死,路遙讓人大哭當路遙創建《平凡的世界》時,他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為了完成這項工作,黑白常常被顛倒,在晚上,你不僅喝很多咖啡,而且一個接一個地抽菸。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屍體每況愈下和他的弟弟王天樂一直在擔心路遙屍體。
  • 《平凡的世界》激勵了無數人,但作者路遙的故事,卻少有人知曉
    辭世前的3個月,路遙在離婚協議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夫妻二人最終形同陌路。為了《平凡的世界》,路遙耗盡了自己一生的心血。6年的時間裡,他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幾乎與世隔絕,不與人交流,每天寫作十幾個小時。寫完第一部時,只有廣東的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
  • 《平凡的世界》幕後推手:公交上偶遇路遙,錄成廣播影響3億人
    謝望新認為這是一部優秀之作,《花城》不僅全文刊登第一部,而且還要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向社會各界推薦這部作品。路遙緊張的心才放鬆下來。此時路遙的伯樂不斷出現。中國文聯出版公司青年編輯李金玉,當時剛參加工作兩年多,有一次,她到陝西向賈平凹組稿《浮躁》,但《浮躁》已經與另一家出版社籤訂合同,聽說路遙也有一部小說後,李金玉就去拜訪路遙,在讀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李金玉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手筆",當即向路遙約稿。但路遙對此事拿不定主意。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01 終生與貧窮為伴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北清澗縣,原名王衛國。他的家庭人數眾多:父母親是目不識丁的文盲,有五個兒子,三個女兒。身高只有1.5米左右的父親用一副侏儒般的鋼鐵雙肩,挑起了全家十口人的生活重擔。
  • 名著金句撈,聊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書中10大金句品讀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品讀我最喜歡的10大金句。聊聊本書1991年,路遙最著名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獲得了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之一茅盾文學獎。他的作品主要聚焦於陝北家鄉的年輕人,努力奮鬥,改變他們的生活。王衛國,筆名路遙,1949年12月3日出生於陝西省清澗縣。
  • 《平凡的世界》:路遙為它付出過什麼
    平凡的世界1989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跨越3個年頭,這部凝結著路遙6年辛勞汗水的一百餘萬字的長篇小說終於全部出齊,從此,它深深地鐫入中國當代文學史和中國人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