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說閱讀典例題之一:人物形象+物象+「我」

2020-12-12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一、人物(物象+我)形象

人物形象

1.(15年1卷)3.小說在刻畫馬蘭花這個形象時,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徵?請簡要分析。(6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題考查考生是否能夠由表及裡,從人物的外部形象深入到人物的精神世界,看到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和對人性的理解。根據小說場景的轉換和敘事情節結構的發展變化,這篇小說主要安排了幾個情節來表現馬蘭花這個人物形象的特點。首先是在聽到麻嬸住院的消息後表現出著急,可見其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接著寫男人催馬蘭花要錢的情節表現出馬蘭花重情重義。再有一個情節就是面對男人對她的責備,她選擇了寬容與忍讓。

【答案】①樸實善良。聽說麻嬸的不幸後,不時發呆,並及時到醫院探視。②善解人意。見麻嬸女兒傷心,便不再提借錢的事,丈夫對她不滿,她儘量忍讓。③做人有原則。儘管掙錢不易,但不為錢傷害情義;丈夫言行過分,她會據理力爭。

【評分標準】每答出一點給2分。

2.(15你2卷)(2)東家老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本題是一道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的題。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一般是從側面和正面兩個方面入手,所以概括人物性格時,也應從側面和正面兩個方面入手。抓住文中的語言、動作等描寫,注意事件概括分析,老範設立私塾,但是允許別家孩子免費來聽說明他大方、樸實;老範直接問老汪走個啥,並盡力開導安慰,表明他關心他人,待人友善;不再追問老汪的隱情,表明他說話有分寸;不因銀瓶而辭退老汪,說明他識大體。

【答案】①自家設私塾而允許別家孩子隨聽,是個大方的人;②關注老汪的「亂走」,並盡力開導安慰,是個友善的人;③不再追問老汪的隱情,是個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銀瓶而辭退老汪,是個識大體的人。

【評分標準】大方、友善、有分寸、識大體,每答出一點給2分,給滿6分為止。既要有特徵詞,還要有事例分析證明。意思答對即可。

3.(15年2卷)(4)老汪這一形象與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氣質上有不少相似之處,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實則不同。請簡要分析這種相似與不同。(8分)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鑑賞作品形象,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這是一道比較闡述題。挖掘二人的相似點,從二人的身份、經歷以及對周圍人的態度分析,都溫和善良,誠摯率真;都有些懦弱,也比較落魄;都有些書呆子氣,喜歡引經據典來自我辯解、自我安慰。探究二人思想性格的不同,周圍人的特點,精神困境的根源,孔乙己迂腐,是封建舊思想的受害者,精神困境根源在於封建舊思想,老汪精神困境的根源在於對學問的認真和投入,卻沒人理解。

【答案】相似之處:①都溫和善良,誠摯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較落魄;③都有些書呆子氣,喜歡引經據典來自我辯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處: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級觀念的壓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內心的憋悶,即難以排解的孤獨。

【評分標準】相似之處,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不同之處,每答出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4.(16年2卷)(2)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

【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人物形象、性格是通過人物的各種描寫來表現的,因本文女主人公沒有露面,所以,找出女主人公的語言描寫來揣摩其性格特點。由「她說她老母親睡不好覺,她常常深夜打電話與她聊聊天」看出她愛母親;「我老在想昨晚的對話情形,想她的機智、大方、熱情和幽默感」提示她的性格;由她兒子「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說話,好像他還活著」可看出她愛兒子。(以上說明她愛生活、愛家人。)敢於對一個陌生人交談說明她開朗、善良;說話禮貌有教養。

【答案】①大方熱情、機智幽默,懂得及時化解生活矛盾;②樂觀向上、熱愛生活,戰爭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對美好生活和愛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誠、理性克制,有責任感,關心母親,思念兒子,真誠待「我」。

【評分標準】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5.(16年3卷)(3)小說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鑑賞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應注意塑造人物的方法。通過分析對人物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細節的描寫以及環境烘託、側面描寫的運用,來概括形象。注意王有福對「我」的態度、撞玻璃後溜掉的細節及固執地不相信酒店會賠他、堅持留錢賠酒店等描寫。

【答案】①性情謙卑,甚至有點窩囊:見了晚輩,也彎腰鞠躬,說話謙和;②膽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別人問起也不敢承認;③有點固執,但不失本分善良:懷疑酒店誠意,承認自己責任,不願藉機發財。

【評分標準】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給分。

6.(18年1卷)5.小說中說趙一曼「身上瀰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軍人的冷峻」,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鑑賞作品的文學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理解「身上瀰漫著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軍人的冷峻」的含意,確認其中的關鍵詞「拔俗的文人氣質」和「職業軍人的冷峻」,確定鑑賞點;然後在文中圍繞「拔俗的文人氣質」「職業軍人的冷峻」兩個方面篩選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即可。

【答案】①文人的氣質:喜歡丁香花,情趣不俗;時常深情、甜蜜地回憶戰鬥生活,文雅浪漫;用大義與真情感化青年,智慧過人;②軍人的冷峻:遭嚴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堅定;笑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從容淡定;充滿母愛又不忘大義,理智沉穩。

【評分標準】每點3分,一個角度1分。

7.(18年2卷)5.請結合二姐等人看有聲電影的經過,簡要分析小說所揭示的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6)

【解析】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分析綜合。題幹要求「結合二姐等人看有聲電影的經過」,簡要分析「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所以回答時應立足全面,找出二姐等人對有聲電影的看法。開頭對有聲電影想當然的認識,顯示了她們的無知;聽說有聲電影「是有說有笑而且有歌」,二姐才想去,反映了她從眾的心態;到了電影院之後一家人光顧著聊天、排座次,並沒有認真觀看電影,沒有仔細欣賞電影,體現了二姐等人的固步自封的心理。小說結尾,一家人對有聲電影的讚嘆不已,表現了二姐等人對新奇事物不知所措的心態。

【答案】①對待新奇事物,還沒親見就先有說法,「不知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無知的自大;②聽說有聲電影真有新奇之處,就想「開開眼」,是一種從眾、趨新的心態;③到了電影院後也不真的看電影,不願對新奇事物進一步了解探究,實質上是一種固步自封的心態;④對有聲電影胡亂作出「共識」評價,隱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對新奇事物時無所適從的焦慮不安。

【評分標準】一點2分,答出三個要點即可得滿分)

8.(18年3卷)5.請簡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6)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思路,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要先依文本順序找出小說中對先行者的心理描寫,然後要結合相關情節分析其心理,答出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

【答案】①先行者著陸之前,已經知道地球災難的發生,一方面心存僥倖,一方面又深知連僥倖也不過是幻想,心情複雜糾結;②著陸後親身感受到地球的荒涼,自認是宇宙間最後一個人類,巨大的孤獨感和絕望使他瀕臨崩潰;③意識到畫面有可能並非虛擬,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9.(19年1卷)8.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這樣的「中國的脊梁」的。(6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明確常見的刻畫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描寫),側面描寫(間接描寫),白描和工筆等。對小說塑造形象手法類的題目,一般組織答案的步驟:第一步,指明小說運用了哪一種描寫手法。第二步,結合具體情節分析這種描寫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體現的。第三步,明確有何效果或作用。要點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麼形象特點。大禹形象的塑造,體現了魯迅在30年代中國內憂外患、災難頻仍的嚴峻形勢下對宏揚民族優秀文化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視。其時,國內政局黑暗、民生凋敝,日軍加緊侵略,國土不斷淪喪,輿論界瀰漫著悲觀失望的調子。為此,魯迅寫作《理水》,讚頌大智大勇、自苦實幹、公而忘私的大禹,意在借古代的英雄人物及其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展現,激勵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強意識,啟發國民直面現實災難,從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精英人物身上吸取力量。手法從肖像、語言、對比來分析。

【答案】①形象描寫。將禹及其隨員描寫為「乞丐似的大漢」,寫出艱苦卓絕的實幹家形象。②言行描寫。文中的禹堅毅寡言,一旦說話,則剛直有力。③對比手法。始終在同眾大員的對比中塑造禹及其隨員,從而凸顯其「中國的脊梁」形象。

10.(19年2卷)請以老舞蹈師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6分)

【詳解】

本題考查鑑賞作品文學形象,領悟作品藝術魅力的能力。題幹的核心詞有兩個:「以老舞蹈師形象為例」「塑造人物形象運用的表現手法」。解答此題,應先明確人物描寫手法——直接描寫和側面烘託,然後結合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分析概括小說人物形象特點。小說直接描寫老舞蹈師的句子比較多,「他穿一雙帶銀扣的皮鞋,一條帶折門襟的短套褲和一件棕褐色的長禮服,戴一頂長絨毛,寬沿的怪誕的灰禮貌」「長的很瘦,幾乎是皮包骨頭」 屬於外貌描寫,「把他那木偶似的身體扭來絞去」「只是驅動這對木偶的機械已經有點損壞了」 屬於細節刻畫,都表現了老舞蹈師的守舊和衰老;「他意外打了個哆嗦」「出人意料的相擁著哭起來」是細節刻畫,「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王后,王后們的舞蹈,您懂嗎?自從沒有了國王,也就沒有了小步舞」是語言描寫,表現了老舞蹈師談起小步舞時的痛苦和無奈。對老人的側面烘託主要集中在對花園的描寫上,「這是一座似乎被人遺忘的上個世紀的花園……非常幽靜」「當我兩年後重返巴黎的時候,那片苗圃已被剷平」,花園的幽靜和消失都烘託了時代變遷使小步舞被漸漸遺忘所帶給老人的痛苦和失落。據此組織答案即可。

【答案】①用特徵鮮明的細節凸顯人物的個性,如老舞蹈師過時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個懷舊的人;②用個性化的對話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老舞蹈師與「我」的交談,流露出內心的痛苦與無奈;③用典型化的場景烘託人物狀態,如被人遺忘的苗圃,村託了老舞蹈師失落的心態。

11.請簡要分析表姐這一人物形象。

【詳解】本題考查鑑賞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類題目在解答時,一般來說,要理清故事情節,抓住了故事情節就抓住了分析人物的突破點;要分析小說人物活動的環境,通過典型環境可以揭露人物的典型形象;要分析小說人物的言行舉止及內心世界,小說人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都是用來表現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要分析小說中各類人物之間的聯繫,作者常常會刻畫一些次要人物以突出人物的形象。此外,還要注意人物形象的衣著、外貌、神態等外在形象。本題要求簡要分析表姐這一人物形象。小說中表姐是陪襯主人公的次要人物,但是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從身份上說,表姐長在農村,但是現在在城市工作生活;從人物言行上看,面對生活在農村的表妹,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感和自得的神情;在陪表妹洗衣服這件事上,雖然也很勤勞能幹,但是出於矜持和驕傲,開始是袖手旁觀;聽到表妹收入很高后,又焦急不安,表現出渴望改變自己生活的迫切心情,體現出她的庸俗和討好的一面。

【答案】①從所拿工資等,看出她是捧著鐵飯碗的城市勞動者;②從背著手、做派頭等,看出她有優越感和虛榮心;③從撲過去搶著洗衣服等,看出她渴望通過勞動改變生活。

12.文中的作家開朗、浪漫,軍事科學工作者冷靜、嚴謹。小說是如何表現這些特點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1)語言描寫。作家語言多帶感慨,抒情意味濃厚,如「我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科學工作者語言冷靜,陳述事實較多。(2)神態描寫。作家情感豐富,如「動猜地說」:科學工作者平靜理性,如「淡淡地笑笑」。(3)攜帶的物件描寫。作家帶的是酒,科學工作者帶的是罐頭和香腸,一個著眼於情緒表達,一個著眼於現實需求。

(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13.小說刻畫了李四虎「既粗獷又溫情」的軍人形象,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1)粗獷:踹石平陽一腳以示懲罰,行為粗野;在炮場上髒話醜話連篇,語言粗魯。(2)溫情:反覆抹大炮上的鉛筆線,愛惜大炮(內心細膩);給士兵們講述老班長的故事,以情動人;查看石平陽手上的爛處與老繭,關心戰友;將自己掌握的技術全部送給石平陽,幫助戰士(熱心待人、提攜後進)。

(每點1分, 共6分;結合情節分析並提煉出行為特徵方能得分,「行為特徵可用不同詞語概括,大意對即可。沒有將二者分開作答,按只答了一個方面給分。)

14.請以小說中老闆形象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答案】(1)用側面烘託的手法,如通過司機小徐的介紹,表現老闆為家鄉公益事業捐資助力的奉獻精神。(2)用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人物個性。如通過老闆與小學校長匡四的對話,表現老闆淳樸、厚道、善良、感恩等品質。(3)用精當的細節表現人物內心,如結尾寫老闆對寒夜裡的燈光鞠躬的細節,表現他對老友前小學校長匡四的感激與欽敬之情。

物象

15.(16年2卷)(3)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這樣處理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

【解析】本題考查物象的作用。既為樞紐,就起到貫穿全文的線索作用;因為是「電話」連接了兩人,文中使用的語言描寫就更多一些,便於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在內容的表達上,更為自由。作用題的答題規範模式:內容或主旨+結構+表達(效果、感情)。具體到小說,就是「主題或內容+情節+人物」。

【答案】①一個電話將兩人命運連在一起,偶然與必然交錯,凸顯了戰爭背景,強化了戲劇性情節;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過電話聊天呈現出來,便於透露人物心聲,使人物形象更真實;③電話交流的限制性給小說留下較多空白,豐富了人物與主題的想像空間。

【評分標準】每點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小說中的照片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1)推動了情節的發展。照片讓桑婭決定好好活著並收養孩子,後來卡爾認出了照片,使親人得以團聚。(2)有助於突出桑婭的形象,照片表現了桑婭對親人的愛與思念,並因此而變得振作、堅強。(3)揭示了主題。照片展現了桑婭一家因為法西斯的殘暴而離散,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惡。

17.文章多次提到三舅奶奶家的一對靠枕,請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1)與自己的繡品作比較,引出下文;(2)通過這一對靠枕說明了湘繡的精美與考究,抒發了對湘繡的讚美之情;(3)藉此追述三舅奶奶的經歷,突出了三舅奶奶對美好事物的珍惜。(6分,每小點2分)

18.《祝福》中的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答案】第一問: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我」一方面反感魯四老爺,厭惡封建禮教,同情祥林嫂;(進步性)但另一方面又軟弱無能,疏於行動。(局限性)

第二問:在結構上,「我」起著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反映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

19.(16年3卷《玻璃》)「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

【解析】本題考查小說中人物的設置及其作用。此類題可以從行文結構、情節內容、主題思想等角度分析。小說中的「我」是故事的敘述者,貫穿始終;「我」的形象同主人公王有福有著很大的不同;主題就是在「我」和王有福的矛盾衝突中揭示出來的。

【答案】①講述故事:小說故事是由「我」敘述出來的,真實可信;②推進情節:「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於「我」的提議,情節得以發展變化;③襯託人物:小說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於「我」的存在而更加鮮明。

20.(衡中四調《老校長的雨靴》)小說以「我」的視角來敘事,對老校長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我」是敘述者,小說以「我」的觀察為主線,突出了老校長以苦為樂、樂觀豁達的形象。②「我」是參與者,是事件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使老校長的形象更加真實可感。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後的心理變化,強化了老校長對「我」的感染與影響,豐富了老校長的形象。(每點2分)

21.《包子的香味兒》小說採用第一人稱「我」來敘寫故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簡要分析。(6)

【答案】(1)增強真實感,小說採用第一人稱「我」來敘寫故事,講述「我」的見聞,增強故事、人物的真實感。(2)有助於表達思想情感。小說中「我」被帥小夥的故事感動,決定對弱者不僅施予同情,還要付諸行動等。(3)映襯人物,「我」對孩子的關注,「我」的「自立」與「孩子」的孝情,相互映襯。

相關焦點

  • 閱讀技巧公式:小說人物形象分析怎麼做?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體,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成為中考小說閱讀的關鍵,甚至是必考題型。分析小說人物形象,首先要理解描寫方式。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具體地描繪出來。描寫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 高考小說閱讀典例題之二:標題的作用
    二、文學作品閱讀之小說 標題的作用1.(16年1卷)【問題】小說以「鋤」為標題,有什麼寓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解析】本題考查賞析作品形象及探究標題含義的能力。解答本題,要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弄清「鋤」這種農具的特點、作用,聯繫小說的思想內容、標題的作用及六安爺這一形象,結合「鋤」作為詞語的詞性特點,充分發揮聯想想像,挖掘「鋤」的寓意。
  • 高考 語文 小說閱讀 知識考點: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今 日 分 享:《高考語文小說閱讀知識考點: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全部內容共13頁,有答案,可編輯列印。文 末 有 打 印 版 完 整 資 料 地下 載 方 式內容摘要:從四個方面考慮次要人物的作用從四個方面分析概括次要人物的作用:自身作用+襯託主要人物+情節作用+主體作用。
  • 高考小說閱讀典例題之五:藝術手法
    (6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小說結構的能力。本題涉及小說的全篇。我們可以從小說結構方面來具體分析,首先,貫串全篇的是馬蘭花一家面對借款的表現,所以馬蘭花一家面對借款不同態度的衝突應是表面的線索,即明線。其次,小說中一直沒正面出場的人物麻嬸母女,也是值得歌頌的人物形象,她們的還款過程則構成了小說的暗線。
  • 2019年高考現代文閱讀:分析物象意蘊和作用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散文中所出現的具體的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它主要出現在託物言志或寫景狀物的散文作品中。高考考查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是考查其意蘊和作用。考生宜圍繞這兩個「題點」進行必要的訓練,不斷提高答題的精準度。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 高考小說鑑賞之——探究人物形象
    高考小說鑑賞之——探究形象 人物是小說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點,人物形象探究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 高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總結(Word版)
    【第一部分人物、物象類題型】一、小說中的人物小說一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醜惡。小說中所描繪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內容的重要因素,更確切地說,是作品的主要構成部分。因為小說的核心任務就是通過刻畫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來揭示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從而表現作品的主題的。
  • 2020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小說閱讀專題(二)——分析人物形象
    步驟一:概括人物形象的五個常見的角度     1.從小說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教養等方面入手  因為這些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的形象(性格)。     2.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過小說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進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徵。
  • 你知道高考小說閱讀簡答題必考題有幾道嗎?一線名師這樣說
    從考卷的角度看,高考小說閱讀簡答題共兩道,賦分各6分,共12分,佔全卷總分的8%。但從歷年考查的角度和複習備考的角度看,高考小說閱讀簡答題則有7道,分別是:人物形象類、情節結構類、主題探究類、環境描寫類、手法技巧類、語言特色類、創作意圖類。下邊一一做一分析,以期有助於廣大考生。
  • 2020年高考答題模板之三:文學類文本之小說閱讀
    小說閱讀【考綱要求】閱讀和鑑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鑑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掌握這些技巧,精準回答小說閱讀題~
    全國高考語文卷的小說閱讀作用題,一般都是圍繞小說三要素來出題的。由於小說的核心是塑造人物,所以對於人物作用的考查常常和情節作用題、環境作用題結合在一起,這樣我們僅需講解情節和環境的作用即可。1.某一情節的作用(1)這句(段)話在文中結構上起了什麼作用?
  • 2020高考備考之 小說閱讀理解及答題方法
    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不管哪一種類型的小說,都重在寫人物。而塑造人物形象,離不開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一定的生活環境,所以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節,描寫典型環境也就成了傳統小說的基本藝術特徵。03 小說的命題特點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使用課標全國卷,小說閱讀將繼續保持強化態勢——因為在選考內容中,只有小說的閱讀與傳記的閱讀在難度與命題角度上能大致保持均衡
  • 如何做到精準分析小說人物的形象
    其實人物描寫的方法除了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五種正面描寫外,還有環境烘託等側面描寫。透過人物考查考生對作品的進一步了解與解讀,從而揭示小說的主題思想。小說類作品的閱讀考什麼?怎樣考?告訴大家吧。
  • 史上最早的「邪典小說」是哪一部?
    可見,「邪典小說」並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小說類型。一部邪典小說可能是一本通俗小說,也可能是一部純文學作品。那麼,邪典小說有什麼共同特徵呢?我覺得,可以用「邪」和「典」這兩個字概括這類小說的特點。首先,邪典小說應該「邪」。這裡的「邪」字並無貶義,是指邪典小說在內容或寫法上一般都不太傳統——偏離主流、新穎怪誕,甚至引起爭議。
  • 小說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先掌握好,對做題會有幫助的,建議收藏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技巧,備戰高考的學生收藏起來,有好處!小說閱讀審題至關重要,我們要認真對啟發類型題、題目理解、環境分析、人物分析等主要題型的思考,為大家分享了閱讀小說的答題技巧,一起裡看看吧!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另外,還要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
  • 小學語文人物形象題常見考法及答題技巧
    不同的人物角色,我的孩子怎麼只會說是「好人」?人物形象題是小學中低年齡階段現代文閱讀裡面孩子們常考必考的題型,也是孩子們很容易形成滿分和零分兩大陣營的題目。這時候有的家長一定會心想:這麼簡單的人物形象,為什麼我的孩子只會答上「好人」二字呢?為什麼我的孩子連這麼簡單的題都答不出來?老師,我該怎麼去幫助他/她提高呢?
  • 記住這些答題技巧,小說類閱讀必得高分!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點擊右上角轉發本文 小說作為高考常見題型,向來是備受大家關注的話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小說方面的答題技巧,能記住這些「套路」,小說類閱讀便能迎刃而解。
  • 我愛閱讀之我讀經典|源源推薦《約翰·克裡斯朵夫》
    廈門音樂廣播 我愛閱讀之我讀經典 我是源源 我 愛 閱 讀 我 讀 經 典
  • 「散文」考點術語、答題模板、高考母題……
    考點五形象概括類2大題型散文是以抒情為宗旨的,但多數散文不是直接抒情的,而是藉助一定的形象來完成。閱讀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徵,進而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選用的文本來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常考題型有形象特點概括分析題和物象作用分析題。對於此類題目,應當由表及裡,從多個角度去概括分析,深入思考形象的內涵和作用。題型一:形象特點概括分析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
  • 李繼保:物象
    李繼保:物象 2020-09-27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