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對子的這種特性,連古代皇帝有時候都忍不住用對子作為科舉考試的考題!

2021-01-17 小幸運運運

因著對子的這種特性,連古代皇帝有時候都忍不住用對子作為科舉考試的考題,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乾隆帝因千古絕對:「煙鎖池塘柳」作為殿試題目,一考生聽後直接轉身就走表示對不上,卻被乾隆認為此人很謙虛,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欽點其為狀元。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EteCRDIpUN4kKLgyf8Rr8DH4LdfQUMI9DTibhiaB9exuzWiaFjsvl0RqtzltjO4RmA1msfhRuIhojCCBmyohicicJQ/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乾隆這則關於對子點狀元的故事不過是一則野史上的趣聞,連真實人名都沒有,聽個樂子就夠了;但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個人,還真是因為一副「拍馬屁」的對聯,將皇帝6位祖宗誇了個遍,聽得皇帝龍心大悅,立刻欽點他為狀元,他就是京師大學堂的首任管理學務大臣,孫家鼐。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EteCRDIpUN4kKLgyf8Rr8DH4LdfQUMI9DTibhiaB9exuzWiaFjsvl0RqtzltjO4RmA1msfhRuIhojCCBmyohicicJQ/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對晚清以及中國近現代教育史比較有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如今中國最炙手可熱的大學之一,北京大學的前身,正是這京師大學堂;而京師大學堂的首任管理學務大臣,就相當於北大的首位校長,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孫家鼐應該不是一位一般人。

他的確不一般,古代狀元有多難考大家都知道,但孫家鼐卻是鹹豐九年,也就是1859年那屆科舉考試的一甲第一,狀元及第。而那個關於寫對子誇皇帝祖先的故事,正是在他最後進行殿試的時候發生的。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EteCRDIpUN4kKLgyf8Rr8DH4LdfQUMI9DTibhiaB9exuzWiaFjsvl0RqtzltjO4RmA1msfhRuIhojCCBmyohicicJQ/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殿試一般都是由於皇帝親自出題監考,既看考生們的文學才識,也考驗他們的心理素質。殿試都是當場批卷,出了成績後直接傳報出去;如果有哪位考生文章做得好入了皇帝的眼,皇帝還會單獨對其進行問話,孫家鼐就入了鹹豐帝的眼。

鹹豐帝覺得孫家鼐文章做得非常不錯,便想再考考他,讓他隨意做個對子出來。說是隨意,但這才是最難的考題。如果給出個題目,倒還容易推測出答案範圍,但這隨意給答案,萬一說的不是皇帝想聽的怎麼辦?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EteCRDIpUN4kKLgyf8Rr8DH4LdfQUMI9DTibhiaB9exuzWiaFjsvl0RqtzltjO4RmA1msfhRuIhojCCBmyohicicJQ/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孫家鼐思來想去,覺得最保險的方法那就是誇唄。但是直接誇鹹豐帝有拍馬屁的嫌疑,會顯得過於諂媚,還不如誇一下鹹豐帝的祖先們比較合適。有了思路就好辦了,孫家鼐大筆一揮,一副對仗工整的對聯躍然紙上。

上聯為:「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乾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繼羲皇堯舜」。

下聯為:「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 data-linktype="2" style="transition: margin 0.1s linear 0s, padding 0.1s linear 0s, width 0.1s linear 0s, height 0.1s linear 0s;color: rgb(255, 255, 255);font-size: 14px;line-height: 18px;padding-left: 22px;background: 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mEteCRDIpUN4kKLgyf8Rr8DH4LdfQUMI9DTibhiaB9exuzWiaFjsvl0RqtzltjO4RmA1msfhRuIhojCCBmyohicicJQ/640?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


從上下聯的第二句開始,每一句的開頭都對應著一任帝王,一共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六位,且對仗工整,既道出了先祖們的功德,又祝福了大清朝能夠流傳萬載,看的鹹豐帝那叫一個龍心大悅,立刻就點孫家鼐為今科狀元。

不過這也不能算是孫家鼐投機取巧,哪怕撇去吹捧的成分,但看對聯本身,能在短時間之內做出如此工整且字間藏真意的對聯,足以看出孫家鼐是有真才實學的,這個狀元給的沒毛病。


相關焦點

  • 古代科舉作弊九大狠招,冒名頂替與「移花接木」異曲同工
    加之後代皇帝的不斷完善,科舉正式作為古代選官的一種新的制度。科舉考試的施行,徹底打破了以往依靠血緣關係和世族壟斷的用人制度,使得下層一部分有能力的讀書人可以進入上層,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但同時,因為科舉考試與做官相掛鈎,就出現了一些人想通過作弊的方法通過考試。而以下九種方法是科舉舞弊常用的技倆。
  • 從皇帝到考生,從設題到考試,大家都可以發揮主觀自由的唐代科舉
    一般來說,大家還是將隋唐作為科舉制度實行的第一個階段。科舉製作為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一個制度,是原先察舉、徵辟官員制度有效的補充,也為社會各階層的流動提供了可能。而在科舉制度實施之初的唐代,卻沒有後世「一切以程文為去留」這麼死板,科舉考試從上至下都透露著一股自由和隨意的氣息。
  • 科舉考試入場檢查這麼嚴格?連內衣內褲都檢查!
    對於考試,特別是大型的考試,一般來說,都是非常嚴格的。在我們現代社會,在大型的考試中,監考老師往往會對考生們進行檢查,特別會使用到一些現代儀器,比如金屬探測儀。那麼,在古代,並沒有現代發達科技,也沒有偵查考生作弊的儀器,那麼對於古代的科舉考試來說,古代的考官們如何在考生入場時檢查考生呢?
  • 古代科舉考試流程,和你想像中不一樣!和高考比哪個含金量大呢
    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科舉考試來選舉人才。科舉考試作為古代的選官制度,從隋朝大業元年就開始實行了,到清朝光緒31年,這樣的科舉制度一共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更迭。
  • 「朝為田舍郞,夕登天子堂」圖識古代科舉考試
    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形成中國式的科舉制度,是打破門第觀念,平等選拔人才的一項偉大創舉。所謂科舉,是因為他採取了按科舉選拔官員的方法。科舉制度始於隋朝大冶元年結束於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於舉行。古代科舉考試是一次成名還是一步步走上去?
  • 看古代科舉考試的具體步驟,才知道,古代入仕當官簡直太難了
    科舉制度是古代選拔官員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創建,完善於唐朝。作為我國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舉制度也頗為歷代統治者所重視,從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科舉制度大約走過了一千三百年的歷程,而歷次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士子,也成為了歷朝歷代舉足輕重的官吏,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古代士子的科舉歷程。
  • 古代的科舉與官職
    隋唐以後實行科舉制 科舉制 隋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制度。共分四級(見後表)。漢代已有考試取士之法,但系臨時措施,並未形成定製。隋文帝廢除貴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於開皇七年(587)設志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煬帝時始置進士科。
  • 屢試不第呂秀才,子曾經曰過:你真的了解科舉嗎?
    所以古代的社學和我們現代教育一樣,普通學生都是背負家長的殷切希望,刻苦學習,努力完成學業。子曾經曰過:呂秀才的秀才之路呂秀才作為知府的孫兒,是遠近聞名的少年神童,天資聰穎,在社學中成績優異,年紀輕輕就考取"秀才"功名,乃是呂秀才為數不多的驕傲和高光時刻!
  • 三元及第:古代科舉最高榮譽,與現在高考狀元誰更難獲得?
    作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現代高考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狀元」這個詞,也是從古代科舉來的。那麼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的頂峰了嗎?實際上並不是,科舉制度的第一名叫做狀元,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頂峰,真正的科舉頂峰,是三元及第。
  • 南京江南貢院,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見證科舉制度的興起與衰落
    科舉制度被西方人稱作「中國第五大發明」。這種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起源於漢朝,興盛於明清,到1905年清政府宣告停止科舉,1300年的科舉考試中,產生了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江南貢院,又稱金陵貢院、建康貢院,始建於宋孝宗乾道四年(1169年),位於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學宮東側,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群之一,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朱元璋定都南京後,集鄉試、會試於此,蘇皖兩省舉子都來此應試。這裡有令歷代封建學子敬仰不已的「明遠樓」,人生功名就從此樓搏取。
  •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
    殿試又稱廷試或者御試,是科舉考試中等級最高的一次大考。殿試中的前三名被稱為狀元、榜樣和探花。下面就聊聊清代的殿試,讓大家了解一下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到底是什麼樣子。在古代,科舉考試一般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殿試在會試之後舉行,一般只有用一天的時間。
  • 淺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四個等級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選拔官員的基本制度。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從隋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起至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除,綿存1300年。
  • 古代科舉考試中的「品德加分項」
    我家對面是一所市重點中學,這天早晨外出,發現無數平時在校門口橫衝直撞的「三蹦子」都被交警攔住,勒令其繞道,那些開「三蹦子」的絕無二話,一個個都腳底抹油地開溜,再看看校門前掛的大紅幅,哦,原來這裡是高考考點,難怪安保工作森嚴而閒雜人等也都識趣……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沒有中斷的文化血統之一,就是對知識和教育的極大尊重和推崇,即便是在今天個別地區拜金主義盛行,也還是認為家中有個考上
  • 穿越回古代參加科舉是什麼體驗?鄉試半夜點名,考上進士改換門庭
    有人認為是科舉制。如果今天讓你穿越回古代,去參加科舉考試,又會是怎樣一種體驗?科舉的魅力科舉不只是官場選拔考試制度,也是一種教育制度,前後存在了約1300年,現代學教育也才存在約100年。用歷史的視野來看,在民族心理留下的印跡和分量是不一樣的。那科舉留下的心理印跡是什麼樣的?
  • 中國古代科舉舞弊什麼下場?考生斬首,副國級殺頭
    一般認為,科舉始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設進士科。從此,幾乎所有人都有了通過考試進入「體制內」的機會。之後,科舉制在唐宋得到繼承,成熟於元明清,成為幾乎是唯一的選官途徑,也是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通過科舉,皇帝得到了人才,忠誠度相對也比較高,特別是那些出自底層,沒有家世背景的讀書人。
  • 你知道古代科舉的最高榮譽是什麼嗎?整個古代史上,只有兩人達成
    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當中,有一個說法叫做連中三元,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所謂連中三元,是指一個人在鄉試、會試和殿試當中,都取得了第一。在這當中,鄉試的第一名被稱為解元,會試的第一名被稱為會元,殿試的第一名被稱為狀元。能夠取得其中任何一個,都是無比的榮耀。如果能接連取得三場考試的頭名,那就更加難得了。
  • 書海拾遺:高考季,簡單聊聊古代科舉制度
    莘莘學子走過艱辛的路途才來到這裡,這其中有拼搏,有追求,有悲歡,也該有升華,無論如何,願他們都可稱心遂願,皆得名校垂青。 而在這個特殊的時候,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遙遠且漫長的中國古代,去看看那些古老年代裡的「高考」,或者更廣義上講,看看延續了1300多年的中國古代科舉制度。
  • 你以為古代科舉比現在考試容易?天真
    今天是1月4日啦,你們已經進入本學期的最後衝刺階段,正在緊張複習,準備迎接期末考試了吧?橙子姐姐先祝大家考的都會,每個人都能取得好成績,過一個開心又輕鬆的寒假和春節! 有人說,做個現代的學生真是太麻煩了,每個學期結束都要考好多門功課,如果能穿越回古代那就好了。可是,古代真的比現在容易考試嗎?今天,【從前慢】就和大家來講一講古代考試的那些事。
  • 俗語「破天荒」的由來——這個詞語來自於古代科舉考試的典故
    在古代,常常用『』破天荒『』來比喻某人平日裡默默無聞,因為某件事情而突然得志揚名。破天荒的近義詞有:前所未有、史無前例,都是從來沒有過的意思。為什麼『』破天荒『』會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俗語?有什麼歷史由來?這與古代的科舉考試有關,這裡面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典故。
  • 古人「高考」也作弊,古代是如何防止科舉舞弊的呢?
    一說到高考,想必大家都會聯想到古代的科舉考試,畢竟我國幾千年來的科舉入仕傳統與如今的高考制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寒窗苦讀數十載,皆在此一舉」,所以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至關重要。但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考場舞弊一直都是一個令人很頭疼的問題。古人的科舉考試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與現在每年一次的高考相比,那時候的考試更為難得。所以,總是會有人想要作弊。但十分令人不解的是在技術和信息手段都極其落後的古代,科舉考生們幾乎不可能作弊,也更加不敢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