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心外無法,一切萬法都是自心顯現的虛相

2020-12-24 普通人看世界

何為心外無法?相信科學或相信道教的人都認為自然法則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只要順應這個法則,萬物就能生生不息。而佛則說「心外無法」,一切萬法都建立在心上,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佛家認為我們看到或說接觸到的外部事物是不真實的,它只是我們的「心」變幻出來的假象,我們其實從未真正接觸到外面的六塵世界。眾生不曾親證大乘菩提,所以不知道《華嚴》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真實義,總以為心外實有六塵境界被自己所觸、所知、所覺,而不知道自己所觸知、覺察、領受的一切六塵境界,都只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的境界相,都只是觸知到自己如來藏所顯現的內相分罷了。

覺知心的自己,推究到無始劫以前的世世覺知心,都是從未觸知到外境的五塵相,所觸知的永遠都只是自己的如來藏面對外六塵所顯現的內相分六塵而已,所以誤以為實有外法可以推求而受用之。等到值遇大善知識而得開悟之後,又隨大善知識進修一切種智以後,自己再從現量上加以觀察,方才發覺覺知心的自己,其實從來都不曾接觸過外相分的六塵境界;所接觸到的一切苦樂境界,其實都是自己的如來藏面對外五塵而顯現的內相分六塵相,由此而證明了一件事實——心外無法。因此而生起了正知、正見與證量。

如來藏加上它自己所出生的前七識心,和合成一心——阿賴耶識時,無量無邊的世、出世間的功德就出生了,所以馬鳴菩薩說:「以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見有餘法而可更求。」世間及出世間的無量無邊功德法,都是從八識心王所合成的阿賴耶識而出生的,而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則稱為如來藏,所以一切法都是從如來藏中直接或者間接出生的,所以一切法即是如來藏心的自性,除此如來藏一心的自性以外,並無其餘的什麼法可以推求的了。

真如名如來藏,亦復名為如來法身。正由於覺悟如來藏,入始覺位而現前觀察到一切法本來都是由真如心如來藏所出生。也現前觀察到如來藏心性本來清淨、涅槃,所以般若實相智慧就出生了,而且日漸增加——由此有了大智慧光明。也因為現見如來藏不見一切法,卻又能了知妄心的妄知妄覺所不能了知的一切法界,能夠遍照一切法界。又因為如來藏的真知真覺體性,是無始以來就本性清淨,不於六塵動心、起諸貪染;又因為如來藏常恆不滅,常恆不滅的緣故所以是究竟安隱的快樂境界,所以是真實不壞的出世間我;因為不於六塵萬法動心的緣故,所以也是究竟清淨心。

又因為如來藏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所以是究竟的寂靜境界心體,所以也是不變異的自己本已存在的心體。也因為是真實了知法界萬法的心體,不落入前七識心的六塵妄知妄覺之中,才是真實知覺的六塵外的真知真覺。也因為這些緣故,所以如來藏含藏了無量無邊的無漏有為法上的功德;假使眾生能夠悟得這個如來藏,並且信力慧力具足而能確實地轉依如來藏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如此修行而漸漸淨化七識心種子以後,如來地的無量無邊功德就可以從如來藏中完全顯發出來,就可以圓滿具足地發起廣大無邊的如來境界。

由因地所發十無盡願的緣故,使超過恆河沙數的不異如來藏功能、種種八識心王所有的不可思議諸佛智慧及世出世間大神通得以不斷地現行,用以利益有緣眾生;由於真如心如來的第八無垢識心體,有這種大功德的緣故,也是諸佛的究竟根源,所以說真如就是如來藏,又稱為如來的法身。

從上可知,成佛之後可以突破各種自然法則的束縛,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轉變。

相關焦點

  • 佛說心是源 應力淨自心
    大成就者所得果位, 都是自己修持證悟, 由認識教理對治煩惱而獲得的。何需多贅述,是樂法要,佛說心是源,應力淨自心。我何需闡述這麼多, 因為真正的快樂來自於法, 法來自於心, 就是內心的調伏。 因此大王您應該努力精進, 淨化自己的內心。.
  • 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網圖「一切法都是佛法」,什麼是一切法,佛祖為眾生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是也,八萬四千法門,是因應眾生的八萬四千塵勞所立,所以在佛祖心中,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只要體性空寂,那麼法法都是實相比如說,眾生於這個世間,難免會對所謂的善惡、好醜、貴賤、淨穢等一切事物都產生喜愛憎厭之情,而使虛妄之心在言語欺爭之時,於起心動念之間隨境起伏,一念未斷,一念繼之而起,念念不離妄心,難得清靜本心的顯現,於是罪業又成而解脫無望。
  • 心是一切的緣起、心是萬法的根源
    菩薩道進修的過程當中不一定對他都是所謂增上善緣力、對他有很多逆下因緣,咱說釋迦牟尼佛、給他搗亂的不是外邊的,是跟他很近的人、包括提婆達多是他至親骨肉,這種因緣在常人心靈世界裡是煩惱、因為讓人有感受、感到世態炎涼,在佛陀解脫智慧的心靈世界裡沒有絲毫影響和動搖、這是他體會到的。
  • 萬法皆由心生,心無生無滅,則是佛
    禪禪師清晰地詮釋了馬祖大師「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思想的真切涵義。無論是「即心即佛」也好,還是「非心非佛」也罷,都旨在弘揚六祖禪宗所強調的在修行過程所堅持的「無念」、「無住」、「無相」的思想。從禪宗角度來看,萬法皆由心生,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心無生無滅則是佛。
  • 六祖壇經|一體三身自性佛
    自歸依,歸依自心自性自佛,可成一體三身自性佛。自身自性中,有清淨法身佛,有圓滿報身佛,有千百億化身佛。三身佛在自性中,不在色身中,不可向外求。什麼是清淨法身佛?世人自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而生。如果心有思量一切惡事,就生出惡行,如果心有思量一切善事,就生出善行。諸法在自性中,見自性就好比是天空常清,日月常明。自性好比天空,天空原本清淨,人的雜念妄想就好比是天空中的烏雲,因為烏雲覆蓋,導致天空不清,如果風吹散烏雲,就又恢復光明,萬象顯現。人原本有無上智慧,智慧好比天空的日月,原本是明亮的狀態。但如果對外著境,被雜念妄想覆蓋自性,也就不得明朗。
  • 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假如不執著任何事物,當下就是見性
    佛經裡提到的百千三昧都是禪定,而這裡所指的是「四禪八定」。四禪八定屬於不動業,就像須彌柱一樣,但是只有定而沒有慧。而師父說法、諸位聽法這念心,定當中有慧、慧當中有定,定慧不二這個心沒有妄想,就是定;心當中沒有形象、沒有取捨、沒有昏沉,保持覺性就是慧。一切都是本具,有定又有慧,就不是須彌柱。
  • 【禪宗常識答問16】為什麼佛不分自佛、他佛,佛力不分自力、他力?
    問:為什麼佛不分自佛、他佛,佛力不分自力、他力?答:永明延壽禪師在《宗鏡錄》中指出:「佛地無自他,汝強謂自佛、他佛者,眾生心不盡耳。」「諸佛所見,一切眾生凡聖身,是佛法身;一切國土,是佛國土;一切法,是佛法;一切心,是一心。極十方三際推求,無纖毫許若色若心,不是佛理。智境朗然,周遍法界,嘗無一事,澹然身心,無所施為。佛心既然,我學佛智,如佛用心,即止觀明靜也。佛現,即我心現,現與不現,只是自心鏡上影像耳。」
  • 一畫之法是一至法,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
    石濤並沒有賦予這一無尚之法以具體法度規則的意義,他認為,最高的法則是無法則的,但他並不否定至法可以轉出法則的性質。在他看來,至法是一種「母法則」,一切法則都是由至法生出,他說:「以法法無法,以無法法法」,法是具體的創作法度,無法是最高的至法,無法是法本身,一切法度都由這個法本身生出,一切法度都必須以法本身為最高典範。
  • 淨空法師:成佛就是證得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本體原來是自己
    那怎麼樣比法?同體,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什麼關係?同體。為什麼?他們知道,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就跟惠能大師說的一樣,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宇宙;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是自性生的;誰的自性?自己的自性。我們人,容貌有差別,身體有差別,自性沒有差別,自性就是真心,沒差別。妄心有差別,妄心是念頭、思想,各人各人不一樣。
  • 因緣而生,緣起性空,緣示現的一切法都在我們身上,為什麼呢?
    緣主自身,云何自身,緣起自心,非它緣,它緣非我緣,我心即緣。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還是諸因緣,觀自性為王,緣王非自性,是為了見性,故自性為王。」阿德經曰:「自性乃因,因緣故生果,故能隨之緣轉而生萬法。眾生未能出離生死,流轉苦海,皆已心客為心,客緣為主,卻失真心,不明心性,故入苦海。」
  • 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華嚴經》說:「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這是說一切眾生都具備如來藏心體,此心體為法界實相心,一切諸佛皆需證得此心,才能修至佛地果位;然眾生執著妄想的緣故,不能證得此心。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北大天才柳智宇出家前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上。在信中,他說佛陀早已告訴了我們六道輪迴、因緣果報、苦空無常等等事實真相。然後,又例舉了許多苦。
  • 佛說,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來自欲心
    佛說,我們所受的一切苦難都是來自欲心【經文】佛言:何者欲愛?欲名放逸,放逸因緣則生貪觸,以觸因緣則生樂想,如是等法眾生樂著,欲心發動如火所燒。欲因緣故樂造十惡舍離十善,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生貧窮、夜叉中。
  • 中國傳統|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若有限量無法包含一切,則無量才能含攝一切功德。無量是終究、圓滿、不可限量。「阿」為梵文首字,一切音聲、一切文字皆不離「阿」。其意為「無」,在古代印度被視為萬物之根源、諸法之本體。一心不是任何冥想的狀態,不是佛像佛光的顯現,是全心地投入佛號之中。「無佛處快快過,有佛處莫停留。」
  • 由心生萬法,這顆「心」在哪?阿難與釋迦牟尼的辯證
    學佛是領悟智慧的門徑,不明白這個智慧,生活中遇到事情就不會處理,導致越來越糟糕的結果顯現,生活一塌糊塗,那樣做,心態不好,身體不好,就不能好好生活了,歡喜不起來。至少這是我個人接觸佛法的緣起,想要從中領悟一些利於人生的智慧。當然這樣想也是執著,沒有覺悟的徹底。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能了解、理解的一切世界裡;所有眾生,所有的有情眾生,不僅是人,包括小貓小狗,甚至一隻螞蟻;若干種心,他們所有的心,一切的心;如來悉知,如來、佛都能悉知,熟悉的知道,詳細的知道,就是都達到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種程度了
  • 究竟無證: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 法華經:法華文字不住相,隨取一句都是指向一心三藏(24)
    於是,他們「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佛」。這裡的「脫衣」,是表示滅除相見;「供佛」,表示滅除一切相見,回歸一切法的頂相。大眾此舉,表明他們已經理解了不染相見的真諦。【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於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迴轉。
  • 海濤法師: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即見佛
    為了要表現力量,所以我們一直要讓自己達到,所謂我們讀的經典,講的空性,但是空性絕對不是什麼都沒有。空性講的是我跟萬事萬物都連接了,都有關係,不脫離一切。就像我們想到媽媽,你馬上有個感覺。我跟我媽媽很深刻的,我自然想要去關心她,我根本不用思考,我就是希望媽媽快樂。
  • 淨土宗: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
    首先,對佛稟白,我善導,至誠恭敬,運心廣大,歸命盡虛空遍法界十方法、報、化三身諸佛。法身佛即法性真如海,十方諸佛共證一法身。此法性真如像大海般的深廣,故云法性真如海。由真如法身衍生出來的報身度化登地菩薩,由報身應眾生機緣顯現的無量化身,對此法、報、化三身諸佛悉要平等地恭敬歸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