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華文明曾多次出現發展高峰,其中,國力最強盛、影響力最大的非唐朝莫屬。尤其是在貞觀年間,唐朝的發展進入了頂峰,出現了萬國來朝的局面。
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甚至距離中國有萬裡之遙的國家,都慕名前來朝賀,甚至請求成為中國的屬國,其中就有流鬼國。
流鬼國在中國的東北方,中間還隔了靺鞨、驅度寐兩個國家,離中國約一萬五千多裡。由於緯度較高,流鬼國的氣候十分寒冷,無法進行耕種,因此他們主要以漁業為生。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十分落後,與其稱之為國,其實更像是一個原始部落。
《新唐書》中記載,流鬼國三面環海,多沼澤。因為臨海多水,所以打漁、製鹽十分方便。當地的氣候十分寒冷,冬天特別長。當地人將木板綁在腳上,在冰面上滑行,追逐野獸,類似於現在的雪橇。當地人習慣養狗,一方面是為了打獵、守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用狗的皮毛禦寒。
640年,流鬼派出使者來向大唐朝賀。因為語言不通,流鬼國的使者需要先將自己的語言翻譯為靺鞨話,然後再將靺鞨話翻譯為漢語,史書的記載是「更三譯」。
流鬼國朝賀的目的,是希望成為大唐的屬國,但唐朝並沒有這麼做,當時只封了這位使者一個騎都尉的官職。到了開元年間,才在靺鞨設置了黑水府,並派出人專門負責管理與流鬼等國家的往來。
流鬼國之所以要臣屬大唐,是希望唐朝能夠保護它們,免受鄰國夜叉國的入侵。夜叉國是位於流鬼國北部的一個國家,那裡的人習慣在嘴巴上穿孔,然後戴上各種獸牙獸骨,看上去十分猙獰可怖,因此得名。流鬼國也怕遭到他們的入侵,因此便向唐朝尋找庇護。
後來,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國力走向衰落,國土也逐漸收縮,便斷絕了與流鬼國的聯繫。此後的中國北方,要麼是被強大的外族政權佔領,例如,遼、金、蒙古等國,要麼就是被藩鎮割據,流鬼國始終再沒有與中原王朝取得聯繫。
關於流鬼國的具體位置有著多種說法,其中比較有說服力的是,位於現在的勘察加半島。
十六世紀,沙俄逐漸強大起來,並開始嚮往擴張。它擊敗了盤踞在西伯利亞一帶的蒙古勢力,佔領了西伯利亞,隨後繼續向東擴張。當時有很多探險者來到這一帶,其中有個叫勘察基的俄國人發現了流鬼國所在的勘察加半島。半島的得名,正是來源於勘察基。
發現了這片區域之後,緊隨其後的便是入侵。當時的沙俄已經有了較為先進的火器,而流鬼國的發展水平依然十分落後,因此在抵抗沙俄入侵的過程中,流鬼國遭到了很大的損失。
因為沙俄的軍隊距離它的中心區域較遠,無論是補給,還是數量上,都十分有限,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雙方一直處於不分勝敗的對峙狀態。
到十八世紀初,流鬼國被沙俄佔領,成為沙俄的領土。此後,沙俄陸續不斷地將罪犯流放到此,當地的人口結構也因此而逐漸發生變化。
1861年,俄國解放了農奴,大批獲得自由的農奴紛紛來到這裡謀生,導致這裡的土著人口急速減少,俄羅斯人成為了這裡的主要人口。如今,當地的土著基本都已經消失,半島已經徹頭徹尾地成為了俄羅斯人的領地。
這座半島上最著名的,就是上面的三百多座火山,其中有二十多座還是活火山。聽上去似乎有些恐怖,但當地人長期在上面生活,早已經習以為常。此外,島上還有著豐富的動植物,各種資源也十分豐富。
當地的居民約有三十萬,主要都是靠漁業為生。值得一提的是,島上的礦產十分豐富,各種礦產總共約有四百餘處,其中就包括天然氣、煤炭、黃金等重要礦物。其中,黃金的儲存量尤為豐富,總量約有兩百多噸,已經開採出來的僅有十來噸。
沙俄原本只是生活在的一個國家,但隨著它領土的不斷擴張,最終佔領了幾乎整個北亞,成為了中國的鄰國。
在沙俄的擴張過程中,也佔據了很多原本屬於中國的土地。後來,因為陣營,局勢的需要,兩國成了友好鄰邦,但那段被侵略、佔領的歷史,我們不能忘記!我們也不能忘記蘇聯對我們的援助,比如一五六工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