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爾扈特東歸既有故土之思也有沙俄壓迫的原因

2020-12-10 騰訊網

土爾扈特部本是我國西北部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其他三部為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其中和碩特部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兒的後裔,而準噶爾和杜爾伯特部是元臣孛罕後裔,而眾所周知的土爾扈特部則是元臣翁罕後裔。《皇朝藩部要略》記載:「厄魯特舊分四部,曰和碩特,姓博爾濟吉特,為元太祖哈布圖哈薩爾裔,曰準噶爾,曰杜爾伯特,姓綽羅斯,為元臣孛罕裔,曰土爾扈特,為元臣翁罕裔。」

起初,土爾扈特部與其他三部都駐牧在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之南,後來厄魯特部之一的準噶爾部日漸強大,謀求盟主的地位,等到噶爾丹之父巴圖爾琿臺吉上任後,準噶爾部實力又一次擴展,「據伊犁,兼脅旁部,與喀爾喀鄰,勢俱張甚」,在此時土爾扈特部顯然也是準噶爾部吞併的目標之一,當時的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不甘心屈服於準噶爾部,遂決定率部落五萬餘帳,二十萬餘人離開原駐牧地塔爾巴哈臺,向西南遷徙,越過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來到了伏爾加河下遊駐牧。《回疆通志》說:「準噶爾稍強,有巴圖爾琿臺吉者,遊牧阿爾臺,侮諸衛拉特,和鄂爾勒克惡之,挈族走俄羅斯,屯牧額濟爾河,倚騰吉思巨澤。」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土爾扈特部遠走伏爾加河,但是卻依然與遠在千裡之外的故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成為了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根本原因。

綽羅斯·噶爾丹

如在順治十二年(1655年),和鄂爾勒克的長子書庫爾岱青派遣使者錫喇布鄂爾布向清朝「奉表貢」。順治十四年(1657年),土爾扈特部的羅卜藏諾顏和他的兒子多爾濟派遣使者沙克錫布特等人「貢駝馬二百餘,復攜馬千,乞市歸化城」,清政府同意進行馬匹貿易。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政府平定噶爾丹後,土爾扈特汗阿玉奇派諾顏和碩齊等隨策妄阿拉布坦的使者一起「入貢慶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在貢路被策妄阿拉布坦斷絕的情況下,阿玉奇汗派使者薩木坦等假道俄羅斯,表貢方物,康熙皇帝派內閣侍讀圖裡琛回訪,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到達了土爾扈特部,受到了熱情接待,在宴會中阿玉奇汗公開表示「我雖外夷,然冠服與中國同。俄羅斯乃嗜欲不同、言語不通之國也」,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待了土爾扈特汗敦羅布拉什的使者吹札布,吹札布不僅控訴了土爾扈特部飽受沙俄壓榨之苦,而且還表示「俄羅斯因謂為其屬,然附之,非降之也,非大皇帝有命,安肯自為人臣僕」。由此可見土爾扈特部雖然遠離故土,但是始終有濃鬱的故土之思,就是這故土之思也為東遷埋下了伏筆。

其次、在土爾扈特部遷入伏爾加河下遊後,沙皇俄國也是在擴張期,土爾扈特部也成為了沙俄徵服目標之一,沙俄自阿玉奇汗死後,對土爾扈特部的控制從政治、經濟、宗教等步步加緊。等到阿玉奇的曾孫渥巴錫繼任汗位後,沙俄的高壓政策變本加厲,在沙俄與鄰國瑞典、土耳其的爭霸戰爭中,向土爾扈特部進行無休止的徵兵,造成了土爾扈特部動蕩不安,有滅族之憂,這也是他們重返故地的現實因素。《聖武記》說:「康熙中,俄羅斯之察罕汗曾徵土爾扈特兵攻西費雅國,土爾扈特兵不習戰,多受創。至是,叩肯汗攻圖理雅國,復徵之,土爾扈特兵屢衄,死傷萬計,正當王師定伊犁之後。」《回疆通志》記載:「以俄羅斯徵調師旅不息,近且徵其子入質,而俄羅斯又屬別教,非黃教,故與合族臺吉密謀,挈全部投中國興黃教之地,以息焉。」

渥巴錫

而當時在清朝攻滅準噶爾汗國後,原準噶爾汗國的逃人舍楞(也屬土爾扈特部,但是此部依附準部,準部滅亡後,逃亡至渥巴錫處,是為新土爾扈特)極言在準噶爾汗國滅亡後伊犁空虛,可以佔據,我判斷渥巴錫在沙俄的壓迫和對降人帶來的信息綜合考量下,做出了東遷的決定。

在東遷過程中,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十六萬部眾,擊敗了沙俄追軍,打破了哈薩克人的堵截,前後歷時八個月,只剩下七萬餘人到達伊犁。

清政府對土爾扈特部的首領、部眾進行妥善安置,封渥巴錫為卓裡克圖汗。分土爾扈特部為新舊兩部分,各設札薩克,舊土爾扈特部由渥巴錫統領,分十旗,歸伊犁將軍統轄;新土爾扈特由舍楞統領,分兩旗,為定邊左副將軍統轄。對其部眾,清政府也盡力接濟,採取「口給衣食,人授以衣」的原則,發銀二十萬,購買大量的牲畜、棉布、茶葉、米麥、氈廬等生活用品,加以賑濟。

所以,土爾扈特部的東歸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故土之思,又有沙俄壓迫等現實因素,總而言之土爾扈特部東歸他們的英雄舉動值得讚揚,在我國的民族關係史上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土爾扈特東歸是騙局嗎?並不是!但也確有隱情鮮為人知!
    土爾扈特的東歸估計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在公元1771年,已經西遷歐洲的瓦剌土爾扈特部大多數部眾,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離開了已經生活了100多年的歐洲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流域,通過半年多長達4000公裡的遷徙,返回了其位於中國境內的祖居地。那麼當時土爾扈特究竟為什麼要東歸?真的只是為了返回故土?還是另有隱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土爾扈特東歸的前因後果。
  • 土爾扈特部為何東歸清朝?
    沙俄對土爾扈特實行極其殘酷的統治,使土爾扈特人倍受壓迫。加之沙俄積極推行對外擴張政策,由於戰爭需要向土爾扈特人進行頻繁且大規模徵兵,導致青壯年男性人口數量大幅度縮小,以家庭為單位的草原遊牧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 那群沒有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在今天的俄國西南部,當年沒有東歸的那群土爾扈特人依舊在努力掙脫20世紀黑暗歷史的陰影。 文|李希光 對於土爾扈特,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歷史課本提及的土爾扈特東歸。
  • 如果土爾扈特人沒有冒死從沙俄回到大清,他們的命運會如何?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事件可以說得上是世界歷史上十分悲壯的一段遷移史。01東歸的原因土爾扈特人之所以要選擇遷移,最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沙俄帝國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版圖,並且為了保證自己在前線作戰的順利同時大量的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不斷縮小土爾扈特的遊牧地。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土爾扈特人也就意識到了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可能會滅亡的局面,這才導致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進行遷移。但是這件事情,對沙俄帝國還是保密的。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上面,他這樣子做無疑就是背叛了沙俄帝國。所以才導致他們東歸到路上遭受到的各種困難。
  • 老師不會告訴你,土爾扈特人回歸清朝,其實是搶地盤失敗後的妥協
    歷史上對於土爾扈特部落東歸都是大加讚譽,一個民族不遠萬裡,突破重重阻隔,回歸故土,落葉歸根,怎麼說都是一段佳話。從結果來看,確實是這樣的。但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並不不是其東歸的原因。對於土爾扈特部落來說,作為一個遊牧民族,無論是之前的離開故土,還是後來的遷徙回歸,生存才是一切的緣由。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在俄國的,後來的命運如何?
    提起卡爾梅克人,大家就會想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事件。 明朝末年,草原上的準噶爾部發展壯大,開始對土爾扈特人虎視眈眈,企圖把他們一舉吞併。 1616年,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離開生活了千百年的新疆塔爾巴哈臺故土,走過萬水千山來到了當時還沒有被沙俄染指的伏爾加河下遊一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土爾扈特汗國。
  • 橫渡烏拉爾河,穿越哈薩克草原,付出十萬人代價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後來沙俄勢力東侵,迫使土爾扈特汗國俯首稱臣,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後來沙俄又強制徵召土爾扈特人參與對土耳其的戰爭,連續21年的徵戰使土爾扈特人數銳減。乾隆三十六年(1771)1月5日,因不堪沙俄的苛刻統治,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領3萬多戶、17萬族人武裝起義,突破沙俄的封鎖開始東歸。
  • 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俄羅斯的怎樣了?
    沒錯,這就是那個率領17萬土爾扈特族人從沙俄東歸的英雄。走在和靜縣的街道上,蒙古人隨處可見,這裡的蒙古人絕大部分是土爾扈特部人,幾乎都是那一批東歸回來的土爾扈特人後裔。當年,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去了遠方?為什麼要從沙俄東歸?
  • 東歸還是東徵?土爾扈特人為什麼不遠萬裡,冒死遷徙?
    土爾扈特人東歸是乾隆時期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18世紀中後期,土爾扈特人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開啟了上萬裡的大規模遷徙,在清王朝乾隆36年的時候重新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那麼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在西遷之後又要東歸,乾隆皇帝真的無所顧忌的接納了他們麼?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他們回來的原因!
  • 那個一代天驕狂瀾雄風卻憂鬱而死的東歸英雄……
    1二十多年前,我看過一部電影《東歸英雄傳》,講述了流落俄國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人中的一支(扈爾特人)反抗沙俄壓迫回歸祖國而進行了一場悲壯的民族大遷徙的故事,其中為爭奪保護東歸的地圖,將地圖刻在人背上割下來進行殊死打鬥的場面我至今難忘。
  • 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俄國的,後來命運如何?
    沒錯,這就是那個率領17萬土爾扈特族人從沙俄東歸的英雄。 走在和靜縣的街道上,蒙古人隨處可見,這裡的蒙古人絕大部分是土爾扈特部人,幾乎都是那一批東歸回來的土爾扈特人後裔。 當年,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去了遠方?為什麼要從沙俄東歸?他們有沒有族人留在俄國,後來怎麼樣了?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後來怎樣了?
    直到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滅掉以後,得知消息的土爾扈特人才決定東歸回國,不再繼續忍受沙俄的欺辱。不過你知道嗎?1771年的時候,僅有17萬土爾扈特人得以踏上東歸路途,那剩下的那部分人呢?他們後來都經歷了些什麼呢?為了幫大家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下面就來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 東歸還是東徵?土爾扈特人的壯舉給了歷史一個清晰的答案
    土爾扈特人原本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如詩如畫的生活,不曾想沙俄很快擴張到此,土爾扈特人備受壓榨。如此一來,土爾扈特人渴望安寧生活的美夢又一次被打破,於是他們想到了東方的根——那個讓自己魂牽夢繞的故鄉。1698年,已經在卡爾梅克草原生活了近七十年的土爾扈特部遣人到大清帝國表達了東歸的意圖,當時的康熙皇帝予以首肯。
  • 【薦讀】土爾扈特部東歸
    俄國政府策劃改變土爾扈特汗位的繼承方式,以加強其統治,準備以杜爾伯特貴族敦杜克夫代替渥巴錫,「重建土爾扈特部政權」,成為俄國「一個新的行政區」。土爾扈特部面臨著完全喪失獨立的危險。問題的嚴重性還不止於此。1768—1769年,沙俄與土耳其再次開戰,俄國政府大量徵調土爾扈特人當兵,「死者亦七八萬」,而且還進一步「令十六歲以上盡赴敵,是欲殲滅土爾扈特之人」。可怕的滅族之災使土爾扈特各部落「眾皆洶懼」。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人命運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遠走的土爾扈特部依然派人前往清廷,向順治皇帝納表稱臣,果然,人在江湖之遠,依然心繫祖國,這也為土爾扈特人後來的東歸埋下了伏筆。土爾扈特人艱難的東歸之路沙俄的威脅,讓土爾扈特人如鯁在喉,似芒刺在背,必須給自己尋找新發出路了。本來,他們之所以來到這裡,就是為了躲避戰亂和被準噶爾吞併奴役的命運,哪想到躲開了豺狼,又遇到虎豹,俄羅斯人也不是善茬。
  • 土爾扈特部東歸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土爾扈特蒙古人)
    俄國政府策劃改變土爾扈特汗位的繼承方式,以加強其統治,準備以杜爾伯特貴族敦杜克夫代替渥巴錫,「重建土爾扈特部政權」,成為俄國「一個新的行政區」。土爾扈特部面臨著完全喪失獨立的危險。問題的嚴重性還不止於此。1768—1769年,沙俄與土耳其再次開戰,俄國政府大量徵調土爾扈特人當兵,「死者亦七八萬」,而且還進一步「令十六歲以上盡赴敵,是欲殲滅土爾扈特之人」。可怕的滅族之災使土爾扈特各部落「眾皆洶懼」。
  • 一意西遷的土爾扈特族為何東歸?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部落,強大到可以和當時的沙俄相提並論,還曾一度被認為是沙俄政府的威脅,他就是土爾扈特族,現在的土爾扈特人大都聚集在新疆境內。明朝時稱衛拉特為瓦剌,當時朝廷對韃靼徵討起兵,瓦剌順勢而起,經過後續的發展壯大甚至成長到可以和明朝廷對抗的地步,明朝似乎小覷了這個部落,毫無防備的被瓦剌進攻,這一戰就是土木堡之變,對明朝來說也算是元氣大傷了,好在這場戰爭被愛國英雄于謙給平復了。這次戰役之後,瓦剌也沒有了以前跋扈的氣勢,衰弱之後開始跑到新疆的西北部。
  • 土爾扈特大部東歸後,留在當地的卡爾梅克人如今怎樣了
    沙俄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在汗國設立一個叫扎爾固的機構,限制汗王的權力;讓大量的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不斷縮小土爾扈特的遊牧地;迫使信仰藏傳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 原本地位平等的關係,隨著沙俄的日益強大就這樣被打破。
  • 18世紀初,西遷的蒙古人如何幫助沙俄打瑞典?
    原因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盤離土爾扈特汗國較近,調派軍隊更方便。早在1678年,土爾扈特人就曾經因參與擊敗土耳其人而獲得了沙俄政府的獎賞。而瑞典離自己地盤較遠,參與打瑞典的戰爭只是履行一下同盟義務。歷史上,沙俄和奧斯曼土耳其累計發生過不下十次大規模戰事,結果是勝多敗少,但是這一次沙俄卻翻車了。
  • 天山懷抱裡的世外桃源,著名東歸部落、土爾扈特人的牧場
    為妥善安置,清政府勘察水草豐美之地,將巴音布魯克(蒙語:豐富的泉水)、烏蘇等地劃於土爾扈特人作為牧場、駛離那拉提究竟是向西過伊寧去探尋伊昭公路,還是繼續獨庫公路之旅去雪山懷抱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權衡之後我們決心「魚與熊掌兼得」方能不辜負這次詩與遠方的遇見之旅。先去巴音布魯克草原,再調回頭走伊昭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