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記載,離開伏爾加草原的17萬土爾扈特人,「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記」。為妥善安置,清政府勘察水草豐美之地,將巴音布魯克(蒙語:豐富的泉水)、烏蘇等地劃於土爾扈特人作為牧場、
駛離那拉提究竟是向西過伊寧去探尋伊昭公路,還是繼續獨庫公路之旅去雪山懷抱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權衡之後我們決心「魚與熊掌兼得」方能不辜負這次詩與遠方的遇見之旅。
先去巴音布魯克草原,再調回頭走伊昭公路。
一路攀升,綠野相隨,車在山的高處,傲嬌的雲杉在山腰,草原「盛開」在視野所及的山路兩旁。被譽為高原之舟的犛牛三五成群悠閒自在啃食牧草,恰如大珠小珠落碧盤的蒙古包播撒在曠野。
一路飛馳,視線越來越寬,漸漸沒有了邊際。
恍然間已致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面對驟然開闊的草原有些猝不及防。
浩蕩的綠色撩撥了「車族」渴望原野飛馳的野心,而我也實現了購車近十年以來第一次瘋狂「逐鹿」,當然是在指定區域內的理智性圓夢。
大約下午2點多,我們來到了期盼已久的天鵝湖,湖水倒影藍天平緩如鏡,四周青山環繞綠草如茵,令人炫目的有些迷離。據說蒙族視天鵝為幸福吉祥的神鳥,這些精靈們在這裡應該能受到很好呵護。
居高俯瞰九曲十八彎,開都河如哈達般環繞在翡翠般鋪展的廣袤草原,與遠處山舞銀蛇的雪山冰峰相互映襯,頓感大自然的遼闊壯美。
巴音布魯克草原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西北、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四周皆被中段天山雪峰包圍,海拔2500米,面積2.38萬平方公裡,地勢平坦,水草豐茂,風光誘人,有雪山環抱的「世外桃源」美譽。
風景區裡的巴潤寺,屬藏傳佛教寺院。是公元1771年17萬土爾扈特人扶老攜幼,趕著勒勒車,衝破沙俄重重阻撓,攜帶著宗教信仰,包括佛像、經文以及其他一切佛事用品,全部用牛車、人背的方式歷盡艱難遷徙而來。僅這段故事已足能打動我們虔誠躬身頂禮、致以敬意。
8月的巴音布魯克來的正是時候,青草的氣息、搖曳的花朵,世間一切帶有生命的綠意,在這裡盡情揮灑。任何語言都顯蒼白,任何文字難以完美詮釋。唯有靜靜守望、莫名感動,在恰好的季節裡萌生出對於生命的愛戀,敬畏之下又想輕擁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