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俄羅斯的怎樣了?

2020-12-10 風卷歷史
渥巴錫汗

新疆和靜縣,天山南邊的一座小城,這裡有著美麗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有白天鵝,有時你也能看到黑天鵝。在和靜縣街心公園,樹立著一座雕像,看起來眼神堅定,意志非凡,雕像下面寫了7個大字:民族英雄渥巴錫。

沒錯,這就是那個率領17萬土爾扈特族人從沙俄東歸的英雄。

走在和靜縣的街道上,蒙古人隨處可見,這裡的蒙古人絕大部分是土爾扈特部人,幾乎都是那一批東歸回來的土爾扈特人後裔。

當年,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去了遠方?為什麼要從沙俄東歸?他們有沒有族人留在俄國,後來怎麼樣了?

讓我們打開塵封的歷史,從頭看起,來看看當年發生了什麼。

1、土爾扈特人為何去了沙俄?

蒙古的鼎盛時期,當然是成吉思汗和他兒子、孫子那個時期了,畢竟,當時橫跨歐亞大陸,地表實力最強。

在元朝滅亡之後,隨著四大汗國淡出歷史舞臺,整個蒙古就分為三大部分了,一是東部區域的蒙古,包括漠北蒙古(即喀爾喀蒙古,今天的蒙古國)、漠南蒙古(內蒙古)、西部蒙古(衛拉特)三大部分。

花開三朵,各表一枝,我們只說衛拉特,因為我們說的事和衛拉特有關。

衛拉特,又叫厄魯特蒙古,明朝和清初也叫瓦刺,當時最出名的人物莫過於也先了。整個衛拉特蒙古主要分為四大部落:和碩特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

到了明末的時候,衛拉特蒙古中的準噶爾部開始崛起,這極大壓制了土爾扈特部的生存空間。

為了讓族人不受準噶爾部的欺凌,為了不搞內戰,也為了尋找水草豐足之地,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領麾下民眾,從塔爾巴哈臺(塔城)開始一路西行,最後在伏爾加河的下遊,裏海的西北部區域停下了,當時,這裡還沒有被沙俄佔領,關鍵是水草非常吸引人。

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土爾扈特人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家園,並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土爾扈特汗國。

如果沒有外來侵襲,這樣的日子倒是很美滿,但是,哪裡會事事順心?該來的終歸要來。

2、渥巴錫汗東歸。

土爾扈特汗國給大家帶來了希望,同時,老一輩人對故土還是心懷思念,時不時就在聯繫東方大國。特別是,在康熙平定了準噶爾部之後,土爾扈特更是和大清來往頻繁。

而此時,北邊那頭熊開始崛起了,擴張範圍擴大到了裏海之濱,土爾扈特感覺到了深深的威脅。

世界就是如此,哪裡都是弱肉強食,要麼自己強大,要麼依靠的國家強大,否則只能等著被欺負。

俄國人開始影響土爾扈特,從政治到經濟,從生活到軍事全面影響,讓哥薩克人向東擴展,壓縮土爾扈特人的草場區域;派懂土爾扈特語的傳教士過來,讓土爾扈特人信仰東正教,放棄佛教;為了沙俄的擴張,讓土爾扈特人出大量的兵一起打仗。

總之,種種欺凌一一出現,於是,土爾扈特的阿玉奇汗想著要回歸故土了。阿玉奇汗不僅有了想法,而且在1712年開始進貢大清,把大清看成了自己的家長。

但是,阿玉奇汗做了各種努力,還是沒有完成東歸。

阿玉奇汗沒有完成回歸故土的願望,他的兒子敦羅布喇什也沒有完成。1761年,因為敦羅布喇什去世,僅僅19歲的渥巴錫上位了。看到一個孩子上位了,沙俄很快開始了新一輪的欺凌。

這次,沙俄直接在土爾扈特內建立了「 札爾固」,這是個什麼機構呢?就是用來制衡渥巴錫汗的權力機構,想讓土爾扈特汗國成為沙俄的控制區域,直接架空渥巴錫汗。

這就是沙俄女皇葉卡捷琳娜的傑作,女人有時狠起來,男人真地比不上。

年輕氣盛的渥巴錫汗知道,必須啟動東歸計劃了。

在大家統一意見後準備回歸時,消息洩露,渥巴錫汗等人不得不在1771年1月5日提前行動。由於伏爾加河當時沒有上凍,西岸的9萬人無法一起行動。不得已,東岸的3萬戶合計17萬人,在渥巴錫汗的帶領下開始東歸。

對於土爾扈特人的遷移,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是不願意的,馬上派出軍隊進行追擊,土爾扈特人經過了重重考驗,多次戰鬥,忍受住了各種疾病和飢餓,終於在1771年的6月底7月初來到了新疆的伊犁。

人們高興著,同時痛哭不已,畢竟,「路上死去的人」太讓人痛心。17萬人出發,最後到達新疆伊犁時,人數僅僅剩了一半左右(也有說是只剩4.3萬人的)。

根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意思就是說,大概有8.5萬左右的人犧牲在了路上。

而年輕勇敢的渥巴錫汗,也於1775年在和靜去世,享年33歲。

臨終之時,渥巴錫汗叮囑自己的部族民眾:勤於生產,安守本分,毋生事端。

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回到了自己的故土,那麼,留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人,後來怎麼樣了呢?

3、那些留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人。

卡爾梅克人

渥巴錫汗帶領17萬人走上了東歸之路,而留在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永遠失去了回歸故土的機會。

當年,葉卡捷琳娜發現土爾扈特大部分人離開後,馬上對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進行了整頓。

一是馬上取消土爾扈特人的國號,成立了所謂的卡爾梅克管理處,並有沙俄的阿斯特拉罕省管理卡爾梅克,阿省的省長則成為了最高監督者。

二是,葉卡捷琳娜選派了一大批沙俄的警務人員去維持卡爾梅克的治安。

在其後的歲月中,土爾扈特人就成了所謂的卡爾梅克人了。這些卡爾梅克人,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在沙俄統治期間進行了多次起義,不過沒有造成大的結果,在沙俄的強力鎮壓下,卡爾梅克一直沒有能夠獨立建國。

1920年,蘇俄根據具體情況,建立了俄羅斯卡爾梅克自治區,1935年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1943年,有消息說卡爾梅克人在和「德國侵佔者合作」,於是,在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證據下,一部分卡爾梅克人被強行驅逐到西伯利亞,還有一部分被驅逐到北哈薩克斯坦地區。對此,卡爾梅克人很無奈。這有點像當年車臣人的遭遇。

1958年,是赫魯雪夫執政的時期,他否定了很多史達林的做法,在調查「卡爾梅克驅逐令」時,認為這是個誤會,於是,重新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隸屬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行政隸屬上屬於俄羅斯加盟共和國)。而曾經驅逐到西伯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的卡爾梅克人,就此回到了故土。

如今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面積為7.8萬平方公裡,人口為27萬人左右,其中,卡爾梅克人佔45%左右,幾乎全信佛教。

俄羅斯族佔37%左右,剩下的就是喀山人、達爾金人、車臣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韃靼人。

現在的卡爾梅克人,估計早都忘記了祖先來自哪裡。但知道了又能怎樣?過去的已經成為了歷史,留下的人只能珍惜生活,過好自己的日子。

相關焦點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在俄國的,後來的命運如何?
    提起卡爾梅克人,大家就會想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事件。 1771年,土爾扈特部開始付諸行動,位於伏爾加河東岸的17萬人,在渥巴錫的帶領下排除千難萬險來到祖國時,已經在沿路的戰鬥中損失到剩下了8萬餘人,他們受到了大清的熱烈歡迎。這時候準噶爾汗國已被滅亡,土爾扈特部就在原先的家鄉新疆安頓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 乾隆年間,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那些留俄國的,後來命運如何?
    沒錯,這就是那個率領17萬土爾扈特族人從沙俄東歸的英雄。 走在和靜縣的街道上,蒙古人隨處可見,這裡的蒙古人絕大部分是土爾扈特部人,幾乎都是那一批東歸回來的土爾扈特人後裔。 當年,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去了遠方?為什麼要從沙俄東歸?他們有沒有族人留在俄國,後來怎麼樣了?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後來怎樣了?
    直到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滅掉以後,得知消息的土爾扈特人才決定東歸回國,不再繼續忍受沙俄的欺辱。不過你知道嗎?1771年的時候,僅有17萬土爾扈特人得以踏上東歸路途,那剩下的那部分人呢?他們後來都經歷了些什麼呢?為了幫大家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下面就來給大家做一下介紹。
  • 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人命運如何?
    我們在為17萬土爾扈特人的回歸壯舉震撼的同時,也為那些未能回歸祖國而被迫留在俄羅斯的那些土爾扈特人的遭遇感到揪心。他們是不幸的,因為17萬人中有近10萬人倒在了回鄉的路上;他們又是幸運的,還有數萬人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 橫渡烏拉爾河,穿越哈薩克草原,付出十萬人代價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後來沙俄勢力東侵,迫使土爾扈特汗國俯首稱臣,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後來沙俄又強制徵召土爾扈特人參與對土耳其的戰爭,連續21年的徵戰使土爾扈特人數銳減。乾隆三十六年(1771)1月5日,因不堪沙俄的苛刻統治,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率領3萬多戶、17萬族人武裝起義,突破沙俄的封鎖開始東歸。
  • 【薦讀】土爾扈特部東歸
    乾隆多次面見吹札布,詳細詢問了他們的處境及與俄國的關係。吹札布說明了早年西遷的原因,申訴了土爾扈特部眾遭受俄國壓迫的痛苦。他說:「俄羅斯嘗與雪西洋(瑞典)及西費雅斯科(土耳其)戰,土爾扈特以兵助之,厥後稍弱,俄羅斯因謂其屬,然附之也,非降之也。」「非大皇帝(乾隆)有命,安肯自為人臣僕!」重返然而,遠離祖國的土爾扈特部蒙古,他們的處境是極為艱難的。
  • 天山懷抱裡的世外桃源,著名東歸部落、土爾扈特人的牧場
    根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記載,離開伏爾加草原的17萬土爾扈特人,「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記」。為妥善安置,清政府勘察水草豐美之地,將巴音布魯克(蒙語:豐富的泉水)、烏蘇等地劃於土爾扈特人作為牧場、駛離那拉提究竟是向西過伊寧去探尋伊昭公路,還是繼續獨庫公路之旅去雪山懷抱的巴音布魯克草原?權衡之後我們決心「魚與熊掌兼得」方能不辜負這次詩與遠方的遇見之旅。先去巴音布魯克草原,再調回頭走伊昭公路。
  • 土爾扈特部東歸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土爾扈特蒙古人)
    渥巴錫憂心如焚,決計武裝起義,攜全族返回祖國。  1770年10月11日,「渥巴錫乃集大小宰桑諭以逃往伊犁之利,眾皆喜,為遠行之計」。他們原計劃等到伏爾加河結冰之後,攜同北岸的1萬多戶土爾扈特人同返祖國。非常不幸的是,「是歲(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冬溫,河冰不凍」。同時,土爾扈特將要東歸的風聲也已走漏,俄國政府有所覺察。
  • 土爾扈特東歸既有故土之思也有沙俄壓迫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土爾扈特部遠走伏爾加河,但是卻依然與遠在千裡之外的故土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這成為了土爾扈特部東歸的根本原因。 俄羅斯乃嗜欲不同、言語不通之國也」,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待了土爾扈特汗敦羅布拉什的使者吹札布,吹札布不僅控訴了土爾扈特部飽受沙俄壓榨之苦,而且還表示「俄羅斯因謂為其屬,然附之,非降之也,非大皇帝有命,安肯自為人臣僕」。由此可見土爾扈特部雖然遠離故土,但是始終有濃鬱的故土之思,就是這故土之思也為東遷埋下了伏筆。
  • 土爾扈特東歸是騙局嗎?並不是!但也確有隱情鮮為人知!
    土爾扈特的東歸估計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在公元1771年,已經西遷歐洲的瓦剌土爾扈特部大多數部眾,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離開了已經生活了100多年的歐洲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流域,通過半年多長達4000公裡的遷徙,返回了其位於中國境內的祖居地。那麼當時土爾扈特究竟為什麼要東歸?真的只是為了返回故土?還是另有隱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土爾扈特東歸的前因後果。
  • 土爾扈特大部東歸後,留在當地的卡爾梅克人如今怎樣了
    沙俄政府從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打出一套組合拳:在汗國設立一個叫扎爾固的機構,限制汗王的權力;讓大量的哥薩克移民向東擴展,不斷縮小土爾扈特的遊牧地;迫使信仰藏傳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 原本地位平等的關係,隨著沙俄的日益強大就這樣被打破。
  • 那群沒有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在今天的俄國西南部,當年沒有東歸的那群土爾扈特人依舊在努力掙脫20世紀黑暗歷史的陰影。 文|李希光 對於土爾扈特,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大概是歷史課本提及的土爾扈特東歸。
  • 土爾扈特部為何東歸清朝?
    同時沙俄在國內推行的農奴制度,為防止移民逃荒建立的察裡津防線,導致草場面積縮小,民眾的生活狀況逐漸惡化,給土爾扈特人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在文化領域上,沙皇大力宣揚東正教,並給予優惠政策使土爾扈特人改變宗教信仰,此舉直接將土爾扈特人與沙俄的矛盾推向頂峰。
  • 那個一代天驕狂瀾雄風卻憂鬱而死的東歸英雄……
    於是,17萬土爾扈特人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跨過荒無人煙、生靈旱至的西伯利亞高原,歷時七月行程萬裡終於在公元1771年抵達了新疆伊犁(當然在此過程中,還有一直積極支持土爾扈特人東歸的喇叭教),在承德的避暑山莊獲得了乾隆皇帝的覲見,乾隆皇帝賞賜了扈爾特人一些牧場、土地、牛羊、布匹等等,從此扈爾特人獲得了相對安穩和平的生活。
  • 東歸還是東徵?土爾扈特人為什麼不遠萬裡,冒死遷徙?
    土爾扈特人東歸是乾隆時期的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在18世紀中後期,土爾扈特人在其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開啟了上萬裡的大規模遷徙,在清王朝乾隆36年的時候重新回歸了祖國的懷抱! 那麼土爾扈特人為什麼在西遷之後又要東歸,乾隆皇帝真的無所顧忌的接納了他們麼?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他們回來的原因!
  • 如果土爾扈特人沒有冒死從沙俄回到大清,他們的命運會如何?
    土爾扈特人東歸的事件可以說得上是世界歷史上十分悲壯的一段遷移史。根據記載,十七萬土爾扈特人最後成功到達我國伊犁等地的大概只剩下了不足十萬餘人,在他們遷移的過程中遇到了沙俄、哥薩克和哈薩克等國家軍隊的圍剿堵截,並且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才成功地避開住了土爾扈特人全部被消滅的危險。如果土爾扈特人沒有回到大清,他們的命運會如何呢?
  • 清代東歸的蒙古土爾扈特部,如今生活在新疆邊陲這座小縣城
    那時的中國版圖,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記得少年時代,我就看過一部電影,片名叫《東歸英雄傳》,講的就是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不堪忍受俄國人的壓迫,誓死回歸祖國的艱難鬥爭經歷。十七萬人冒死和圍追堵截的俄國人一路拼殺,最後只剩下一半人回到祖國的懷抱。
  • 乾隆年間,有個小國曾表示想要加入中國,但被乾隆帝婉言謝絕了
    早在乾隆年間,有個國家曾表示加入中國,但被乾隆帝婉言謝絕了 公元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蘇祿群島上的三位國王東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領家眷一行340人組成友好使團,前來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受到明永樂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愉快地訪問了27天。辭歸時,永樂皇帝又加封三王黃金、白銀、玉帶、錦帛等,派專員沿京杭大運河南下還國。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蘇祿東王在取道山東歸國途中,不幸遭疾,於公元1417年9月13日病故於德州。
  • 東歸還是東徵?土爾扈特人的壯舉給了歷史一個清晰的答案
    北元滅亡後,蒙古諸部歸為韃靼與瓦剌兩部。明朝末期,瓦剌改名衛拉特,並分裂為四部,即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伊犁河一帶的準噶爾部、塔爾巴哈臺地區的土爾扈特部、及烏魯木齊附近的和碩特部。而當準噶爾部異軍突起後,和碩部被趕入青藏高原,土爾扈特部則轉輾西遷,廣袤的西域大地遂成了準噶爾部一個人的舞臺。
  • 一意西遷的土爾扈特族為何東歸?
    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部落,強大到可以和當時的沙俄相提並論,還曾一度被認為是沙俄政府的威脅,他就是土爾扈特族,現在的土爾扈特人大都聚集在新疆境內。清初之際分化了四個部落,其中強大的準噶爾部落還曾讓康熙帝感到頭痛,而擁有實力的準噶爾部落和一在欺壓土爾扈特部。迫於這個強大部落的壓力,土爾扈特部也沒有辦法,只能向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要知道當時的伏爾加河並沒有被沙俄所佔領,土爾扈特部在此落地生根安居樂業,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讓他們幸福地度過一段時間,並在此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土爾扈特汗國。